|
诸子杂家 》 生存恐慌:最后的老手艺 》
第18节:最后的老手艺——吊酒
梁平 Liang Ping
我问甘玛扎德:“你带徒弟吗?”他憨厚地一笑:“看缘分。雕刻玛尼石太累,是个苦差事,藏民家都不是很宽裕,有时候雕刻一块儿需要一两天时间,乡亲们表示个三两块钱,人都养不活。”他看了看我,叹了口气,“年轻人很少学这个了。现在开发旅游,随便开个小店或卖点旅游纪念品,都能赚到钱。”
我准备离开甘玛扎德时,定做玛尼石雕的女孩来了,她给了甘玛扎德十块钱,说了声谢谢就拿着小玛尼石高兴地走了。
我也笑着和甘玛扎德道别。
最后的老手艺——吊酒
四眼井是常德难得一见的古物,一直深藏在一座四合院内。旧城改造后,院落拆除,周围楼群高耸,一夜之间,四眼井如同剥光了皮的笋心一般,袒露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既碍眼又碍事。
四眼井的街对面,有家古法吊酒的家庭作坊。老板是一个中年汉子,叫刘秋望。我进去的时候,刘师傅正在蒸煮高粱酒。蒸锅下,火烧得正旺。蒸锅里,酒在沸腾。
刘师傅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我不买酒,他也不以为意,照样热情地请我入座,又吩咐妻子李细华给我泡了杯清茶。坐在酒坊里,空气好像稀薄的酒,茶也有别样的韵味。
刘师傅今年四十岁,夫妻二人都是湖南岳阳临湘人。从十多岁开始,刘师傅就随父亲学习吊酒,至今二十多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们经朋友介绍来常德开店酿酒。刚来,小店开在小西门菜市场,这一片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工程一启动,小店就搬家,前前后后挪了几次,最后才在稳定的闹市区落下脚来,租下了一间小门面,继续吊酒的手艺。
吊一锅酒,时间比较长,也很麻烦。先要将粮食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到蒸锅里蒸煮六七个小时,出锅冷却到一定温度,再装缸发酵。一个星期后,再次倒进蒸锅煮几个小时,才能接酒入坛。
吊酒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粮食品质、谷物的纯净、温度的控制、发酵时间的长短把握,还有酒药子的选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影响出酒率,酒的口感、度数、品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则无酒可接,或接酒无用,浪费原料,耽误工时。刘师傅吊酒,用的是古法,凭的是感觉。蒸煮时间、冷却的温度、发酵程度,完全靠口尝、鼻嗅、眼看、耳听、手摸。他一般只用两样工具,一杆秤与一只酒精测量计。杆秤,用来称酒药子,这酒药子下的时间、温度、分量,都得精确,来不得半点马虎。酒精计,则用来测量酒精度数。酒度数不同,价格也就不一样,甚至酒的用途,也是因度数而定。来买酒的一般都是老主顾、老酒客,或喝、或泡药、或做调味品,用法不一,要求却相同,一次酒不好,就可能没有下次的生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1) | 第2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2) | 第3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3) | 第4节:前 言 | 第5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1) | 第6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2) | 第7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3) | 第8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4) | 第9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5) | 第10节:最后的老手艺——打豆腐(1) | 第11节:最后的老手艺——打豆腐(2) | 第12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造纸(1) | 第13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造纸(2) | 第14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制衣(1) | 第15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制衣(2) | 第16节:最后的老手艺——铜匠 | 第17节:最后的老手艺——刻玛尼石 | 第18节:最后的老手艺——吊酒 | 第19节:最后的老手艺——翻砂 | 第20节:最后的老手艺——蜡染 | 第21节:最后的老手艺——擂茶 | 第22节:最后的老手艺——铝锅换底 | 第23节:最后的老手艺——磨刀人 | 第24节:正在消失的老手艺——裁缝(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