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品三國   》 第18節:隆中對策(2)      易中天 Yi Zhongtian

  益州的情況也差不多。益州,包括漢中、廣漢、巴郡、蜀郡等。這個地方,對外是天險,對內是樂土。漢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更可謂“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皇帝(劉邦)就是在那裏(具體說是在漢中)成就帝業的。可是,在成都的劉璋也好,在漢中的張魯也好,都是“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因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也就是說,這個地方差不多也是“天所以資將軍”,衹不過恐怕得自己動手去拿而已。
  拿下了荊州和益州又怎麽樣呢?諸葛亮說,以將軍您的身份(帝室之胄)、名望(信義著於四海),再加上“總攬英雄,思賢如渴”的號召力,一旦擁有了荊州和益州,那就可以建立一個根據地了。有了這個根據地,衹要實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的政策,事業就能發展,力量就能壯大。將來,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天下有變),就可以派一員大將從荊州出發,取道宛城挺進洛陽;將軍您則親自從益州北上,取道秦川直抵西安。那時候,人民群衆還不捧着酒飯來夾道歡迎嗎(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於是諸葛亮最後說:“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一番話說得劉備是醍醐灌頂,如夢方醒,豁然開朗。原來所謂“霸業”或者“帝業”就是這樣實現的。不過,這個最終目標的實現有一個前提,就是“天下有變”。那麽,天下無變呢?諸葛亮沒說,劉備也沒問,因為用不着。諸葛亮是臥竜,劉備則是潛竜,兩個都是明白人,話就不必說得那麽直白。天下無變怎麽辦?就在荊州和益州呆着唄!有這麽大一塊地盤,夠吃個七頓八頓的了。也就是說,按照諸葛亮的策劃,劉備進可一統中華,退可三分天下,“帝業”不成還有“霸業”,“霸業”不成也有“事業”。難怪劉備要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了。劉備這條鯉魚要跳竜門,得靠諸葛亮告訴他水在哪裏!
  諸葛亮能幫劉備弄來“水”,是因為他務實。他並沒有因為劉備表現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就跟着大唱道德高調,而是實實在在地為他策劃了一整套可行的方案。事實證明,後來形勢的發展,也完全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因此史傢評論說,諸葛亮是“未出隆中,已知三分”,甚至有人認為是“未出隆中,已定三分”。當然,“漢室可興”這個目標最後並沒有實現,否則劉備就會到洛陽或西安去當皇帝,中國歷史上就會冒出一個“後後漢”來。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從此他有了一個能夠讓他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的總設計師。但是,諸葛亮剛剛走出隆中時,還衹是劉備的私人顧問,並沒有具體職務,衹不過和劉備“情好日密”而已。這並不奇怪。第一,劉備自己此時還是一個“光桿司令”,就算給諸葛亮封個“上校團副”之類的頭銜,又有什麽意義?第二,此刻的諸葛亮還衹是“紙上談兵”,並沒有表現出自己處理政治事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劉備又如何給他任命職務?第三,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現在也還衹是紙上的藍圖,並無實施方案。比方說,取劉表而代之,如何取,如何代,並沒有具體辦法。也不是諸葛亮想不出辦法,而是需要機會。劉表畢竟是劉備的同宗,劉備也畢竟是劉表的客人。劉備就是再想鳩占鵲巢,也不能明火執仗地去搶吧!再說他也沒有這個能力。
  同樣,諸葛亮這邊也有阻礙。劉表畢竟是諸葛亮太太的姨父,諸葛亮也畢竟是劉表老婆的外甥女婿。他再怎麽為劉備出謀劃策,也不能教唆劉備去謀殺劉表。也就是說,劉備衹能巧取,不能豪奪。諸葛亮也衹能幫劉備火中取慄,而且這把火還不是他們自己能放的。諸葛亮在隆中說得很清楚:“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這話再明白不過:我不是要你去搶別人的地盤,是他自己守不住,老天爺又要送給你,不要白不要,衹看你有意無意了。但是,這地方也不是我們想要就能要的,必須等到“其主不能守”,自己送上門來的時候。那麽,送不上門呢?諸葛亮沒有說,大約也衹能等。這樣一來,豈不讓人急死?這一點,就連羅貫中都想到了。因此他讓司馬徽對劉備說,我算過命,民謠也有暗示,劉表將不久於人世,天命所歸就在將軍身上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第1節:青梅煮酒論英雄(1)第2節:青梅煮酒論英雄(2)第3節:青梅煮酒論英雄(3)第4節:青梅煮酒論英雄(4)
第5節:天生奇才(1)第6節:天生奇才(2)第7節:天生奇才(3)第8節:天生奇才(4)
第9節:慧眼所見(1)第10節:慧眼所見(2)第11節:慧眼所見(3)第12節:慧眼所見(4)
第13節:三顧茅廬(1)第14節:三顧茅廬(2)第15節:三顧茅廬(3)第16節:三顧茅廬(4)
第17節:隆中對策(1)第18節:隆中對策(2)第19節:隆中對策(3)第20節:隆中對策(4)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