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 第18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7)      Zhou Guoping

  "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哲学家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感到有一条可怕的鸿沟,把他们同一切传统分离开来,置于恒久的光荣之中"。《偶像的黄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159页。这是虚伪包围中的一个真实的人的孤独,这是向一切传统挑战的思想战士的孤独。
  尼采平生最厌恶小市民阶层,不耐烦也不相信可以改造了他们的猥琐卑劣。因此,他要求爱真理的人离开小市民聚集的"市场",逃到孤独中去。孤独,也是真正的思想家避免无谓牺牲、保存自己的避难所。"别再伸起孤臂反抗他们!他们是无数的,并且你的命运也不是要做一个苍蝇拍。小人和可鄙者是无数的。雨点和莠草曾凋蚀了许多华丽庄严的建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市场》。《尼采全集》,第6卷,第75页。
  可是,孤独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避难所。长久的孤独会使人精神沮丧,意志瓦解,会使人病弱,懊伤,屈服。只有像贝多芬、歌德这样最坚强的天性,才能坚持住;可是"即使在他们身上也显露了令人筋疲力尽的斗争和挣扎的痕迹: 他们呼吸沉重,他们的声音动辄过于粗暴"。社会无情地迫害这些伟人,连他们的孤独也构成为罪状。《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尼采全集》,第1卷,第405页。尼采对于伟人的最后命运持悲观的看法,认为这样的人的"毁灭是规律",他们"在地球各个角落里等待,全然不知要等多久,更坏的是空等一场"。《善恶的彼岸》。《尼采全集》,第7卷,第255、261页。
  不过,不要以为哲学家的一生只是苦难。孤独者自有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陶醉和欢欣……
  在思辨哲学的故乡,尼采倡导一种有血有肉有欢笑有眼泪的人生哲学。与思辨哲学相适合的是学院哲学家,"学者","知名的智者"。与尼采所倡导的人生哲学相适合的,却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哲学家,他们是"真实的人","自由思想家","知识的战士","不合时宜者",往往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所不容,生活在孤独之中,不妨称之为"荒野"哲学家。两种对立的哲学观,两种对立的哲学家形象,表明了一种正在成熟的时代要求: 哲学,再也不能不关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纯粹抽象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迷惘的现代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它不能为人生之谜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是它应当具有探索的真诚和勇气,反映出探索途中的曲折和悲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纪念版感言(1)第2节:纪念版感言(2)
第3节:汝信为初版写的序第4节:前言
第5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1)第6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2)
第7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3)第8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4)
第9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5)第10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6)
第11节: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7)第12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1)
第13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2)第14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3)
第15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4)第16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5)
第17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6)第18节: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7)
第19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1)第20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2)
第21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3)第22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4)
第23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5)第24节: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6)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