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感受日本   》 第18節:感受日本(18)      歐陽蔚怡 Ou Yangweiyi

  日本的男女老少差不多都有一個時間管理記事本。大多數人真正開始用記事本是在大學或參加工作以後,但是他們使用記事本的習慣從小學就斷斷續續地開始了。小學生用記事本寫下相好朋友的生日、電話號碼、和小朋友的約會時間、從傢長那裏得到的零花錢……到了初中和高中,孩子們的學校活動多了,活動範圍廣了,結交的朋友也多了,青春的痕跡也就更多地留在了記事本中。
  女兒20歲的時候,當地政府給每一位成年的青年贈送祝賀成年的紀念品,其中就有一本質地不錯的記事本。雖然女兒因為覺得記事本的封面設計沒有女孩子的風情而沒有使用,但是她開始用記事本管理日程的習慣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完全形成了。她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黑字中摻雜着紅色的提示。如果某一天她老老實實呆在傢裏,那記事本上這一天的欄目一定是空白的。
  記事本裏面既有一天、一個星期的時間計劃,也有一年中重要的安排。報紙曾經報道一位農民三四十年如一日記錄天氣的變化,一位主婦16年保持記錄每年燕子來屋頂築巢的情景。周圍的主婦對生活的記錄讓我確信,把日本民族稱之為“日記民族”恐怕也不算言過。有幾位已經年過六旬的朋友告訴我,她們保存着三十多年前從結婚開始記錄的買菜做飯的流水賬,孩子成長的隻言片語。其中一位朋友給我看了幾種記事本,一個是孩子從出生到3歲期間每天的狀態。她說,這個記錄是要贈送給女兒的。另一個記事本是從結婚開始,每天的菜譜,甚至還詳細地記錄了每種材料的分量和比例。還有一本是賬本,記錄了幾十年前的日常花銷,當時的購物收據也都整整齊齊地貼在記事本裏。
  他們不僅善於記錄時光,而且喜歡收藏歲月。如果是一件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他們會非常小心,非常珍惜地保存。一位鋼琴表演傢已經四十過半,小學時候最喜歡的一本樂譜集還被她小心翼翼地放在書櫃裏面。當她告訴我手中的筆盒是從中學用到現在時,我不由得試圖在筆盒上尋找她中學時代的身影。
  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目的的人會對記事本有不同的要求。因為日本人對記事本的鐘愛,花樣繁多的記事本層出不窮。據說在東京銀座的一傢著名專賣店,銷售旺季時的貨架上,記事本多達三千多種。雖然隨着電腦技術的發達和電子産品的日趨小型化,記事本的許多功能都可以被取代,甚至很多年前開始的電子記事本也曾大為流行,但是這些依然無法取代用筆寫在紙上的那種隨時隨地、隨心隨意的翻閱和記事的方便。到目前為止,紙張型記事本依然是人們的首選。每年11月前後,新一年的記事本就會大量地出現在各個文具商店。因為日本的新年度是4月1日,所以3月前後也是記事本商戰的季節。每年的記事本熱賣期持續半年之久的光景,也許衹有在日本才能看到。
  大多數人的記錄並沒有太多感情色彩和對發生的事情的詳細描述,地點、時間、人物、金額等關鍵字構成了歲月的痕跡。文字雖然簡短枯燥,但許多年後讀起,依然會勾起對當時一幕幕的清晰記憶。
  日本人勤於記錄,每年一本。雖然並不是重要的東西,卻不忍心扔掉,喜歡保存的人都有厚厚一摞記事本。細心的日本朋友曾經在給我的信裏面把許多年前第一次與我相識的細節描述了一番,這讓我很感慨。有時候為了證實一個重要的日子,我會求助於朋友的記憶,在他們的記事本上查找準確的記錄。此時,除了抱歉和感激之外,剩下的就是自嘆不如的慚愧和反省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感受日本(1)第2節:感受日本(2)第3節:感受日本(3)第4節:感受日本(4)
第5節:感受日本(5)第6節:感受日本(6)第7節:感受日本(7)第8節:感受日本(8)
第9節:感受日本(9)第10節:感受日本(10)第11節:感受日本(11)第12節:感受日本(12)
第13節:感受日本(13)第14節:感受日本(14)第15節:感受日本(15)第16節:感受日本(16)
第17節:感受日本(17)第18節:感受日本(18)第19節:感受日本(19)第20節:感受日本(20)
第21節:感受日本(21)第22節:感受日本(22)第23節:感受日本(23)第24節:感受日本(2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