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尋求圓融周至的生活原則:傅佩榮《四書》心得 》
登高望遠
傅佩榮 Fu Peirong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孟子·盡心上》
孟子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從平面上看,魯國可以容納數十萬人,不能算是最小國;但是從東山往下望,眼界豁然開朗,似乎魯國的邊境也近在咫尺了。如果多費一些工夫,登上泰山的話,這個時候未必看得到山下景觀,但是隨着心胸的不斷開展,似乎可以悠遊於天地之間,而世界也就顯得渺小了。
孟子接着說:"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於海者"一詞,使我們想起莊子《秋水篇》裏的故事:河神以為自己在內陸浩浩蕩蕩,以洶涌之勢奔騰而來,真是壯觀極了;但是東入於海之時,纔發現大海是漫無邊際的寬闊,遠非河神所能想象。一個人見多識廣之後,對於爭奇鬥妍的把戲就不會太在意了,他的人生境界應該會隨之提升的。
提升到什麽地步呢?儒傢以"聖人"為做人的最高典範。孟子心目中的聖人代表,是德學兼備的孔子,也就是集大成的"聖之時者"。孔子在理論方面可以一以貫之,在實踐方面更是自強不息,因此弟子們心悅誠服,從之而不能去。連一百多年之後的孟子也要私淑其人,以孔子為師。但是,遊於聖人之門者為什麽"難為言"呢?
原因之一是,人生最基本的道理已經由聖人明白揭示了。譬如仁義之道,啓發我們體察內心嚮善的力量,主動實現行善的要求,堅持原則絶不妥協,甚至可以為理想而犧牲生命。對於這種道理,我們衹怕學習得不夠透徹,瞭解得不夠深刻,哪裏還有多費唇舌的餘地?
原因之二是,聖人的道理是用來實踐的,而不是用來空談的。其中許多步驟必須循序漸進,抵達一個階段之後,才能繼續往上努力。這種努力的要求是永無止境的,但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人生有如登山,必須拾級而上,如果不曾聽說山頂風景之殊勝,難免鬆懈鬥志,半途而廢。反之,若能預先領悟聖人境界之高妙,那麽再辛苦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序 | 立志學習 | 學習的樂趣 | 專心是學習要領 | 學習的環境 | 知識與真誠 | 溫故知新 | 真正的好學 | 束修不是學費 | 教育的方法 | 開花結果 | 大學之道 | 易子而教 | 文質彬彬 | 內在的趨力 | 良知良能 | 去除茅塞 | 登高望遠 | 以仁存心 | 誠意與慎獨 | 正心的方法 | 修身的原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