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從狼性到羊性: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
第18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9)
張宏傑 Zhang Hongjie
事實上,這位總統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根本沒想到韓國隊會輸,尤其是會在日本輸球。這個民族就是有這麽一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勁,這個民族就是這樣視榮譽重於生命,所以纔有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拼勁。這個民族身體裏,流淌着的是年輕而熱烈的未受污染的血液。
(三)
擺脫了日本人的榨取,韓國人在戰後的廢墟上,開始了他們的經濟建設。1967年,衣不遮體的韓國人要在稻田上建立自己的汽車工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本徹聽說了現代集團的這一設想說:現代集團如果能造出汽車,我將用手指把臘燭點着。二十年後的今天,本徹的話言猶在耳,現代集團已傲然成為世界汽車業的巨頭。
短短幾十年間,幾千年來一直積貧積弱被人漠視的舊朝鮮不見了,人均國民收入92美元轉眼成為過去。韓國已經化蛹為蝶,到處是挺拔林立的大廈和滾滾不息的車流,用金屬的色澤和霓虹的閃爍嚮世界強烈地顯示自己的存在。
中國人大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接觸到韓國這個國傢。漸漸地,現代、大宇開始奔跑在中國大中城市的街頭,南韓料的服裝陳列在店鋪商場,韓國料理的霓虹開始在中國城市的夜空閃爍。韓國在現代化的路上做了中國的榜樣。
現在,中國也正在滿腔熱情在奔嚮現代化。現代化是個多麽誘人的字眼啊!現代化幾乎等同於一次進化,從猿到人的那種。然而,在我們身邊,現代化卻似乎意味着從地球上抹去北京的四合院,江浙的白墻黑瓦的小鎮,福建的土樓,雲南的吊腳樓,而一律代之以城市的玻璃幕墻大廈;意味着餐桌上的稀飯小菜和茶換成麥當勞、漢堡包、可口可樂、冰淇淋……
當思緒纏繞在"中國"這個地理意義和人文意義的綜合載體上時,我們總是要陷入迷惑。這個民族真是讓人難以捉摸。就在不遠的過去,她曾像一個固執的老人那樣頑強地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在亡國亡種的關頭也不願做絲毫改變,大有寧可亡國亡種不可亡文化的文化至上主義精神。而僅僅幾十年後,她又變成了世界上對本國文化遺産最為漠視的國傢之一,文化獨特性在她似乎變成了落後和不合群的標志,她有意無意的總在盡量抹去,就像一個剛剛進城的農村婦女急着換下土氣的鄉下土布衣服一樣。
在所有方面,我們一律以最積極最合作的態度嚮世界看齊,極其輕鬆地放棄自己的一切特點。在中國的大城市裏,最熱鬧的節日是聖誕節,雖然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聖誕是怎麽一回事;無數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的建築被無聲無息地廢棄被拆毀無人過問;世界各國中數量最為浩瀚的古代典籍文物沉睡在中國的圖書館裏,似是人們有意回避,好像那是些祖上留下的破鞋子爛襪子,不登大雅之堂。我們這個國傢今天在世界上二等公民的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似乎是這些無能的祖宗們的不爭氣,所以這些東西更顯得無足輕重,甚至幾乎是一塊不光彩的疤痕,像阿Q頭上那種。
這實在不像是一個經歷了幾千年滄桑的民族應有的做法。
在現代化的韓國,你處處可以見到對歷史的尊重和珍視。在大廈、大型企業、高速公路之間,還刻意保留着許多古老的東西--從建築到生活方式。甚至歷史上漢文化圈的某些獨特的文化生態,現在還活生生地生存在韓國。最初知道這些的時候,我又驚訝又感動。
中國學者彭林在一篇訪韓筆記中,記載了他訪問韓國時在幾位韓國學者傢中見到的令他驚訝的情景。
彭林造訪了對韓國傳統文化造詣頗深的金兌仁傢。這位中國學者他在筆記中有點驚訝地記敘到,金先生的傢在慶尚南道一個叫"桂八"的偏僻山村,像古代的隱士一樣,耕讀為業,一個人親自耕作六十畝農田。金府外屋門的上方,寫着"小學世傢"四個大字,原來金先生的祖上是韓國名儒,對中國小學頗有研究。旁邊又有金先生親自題寫的"用因堂"一匾,這是取自《孝經》"用天因地"之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一言難盡的日本(1) | 第2節:一言難盡的日本(2) | 第3節:一言難盡的日本(3) | 第4節:一言難盡的日本(4) | 第5節:一言難盡的日本(5) | 第6節:一言難盡的日本(6) | 第7節:一言難盡的日本(7) | 第8節:一言難盡的日本(8) | 第9節:一言難盡的日本(9) | 第1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 | 第1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2) | 第1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3) | 第1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4) | 第1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5) | 第15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6) | 第16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7) | 第17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8) | 第18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9) | 第19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0) | 第2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1) | 第2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2) | 第2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3) | 第2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4) | 第2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