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味至濃時即家乡 》
第18節:慄子 海參
梁實秋 Liang Shiqiu
慄子
慄子以良鄉的為最有名。良鄉縣在河北,北平的西南方,平漢鐵路綫上。其地盛産慄子。然慄樹北方到處皆有,固不必限於良鄉。
我傢住在北平大取燈鬍同的時候,小園中亦有慄樹一株,初僅丈許,不數年高二丈以上,結實纍纍。果苞若刺蝟,若老雞頭,遍體芒刺,內含慄兩三顆。熟時不摘取則自行墜落,苞破而慄出。搗碎果苞取慄,有漿液外流,可做染料。後來我在嶗山上看見過巨大的慄子樹,高三丈以上,果苞落下狼藉滿地,無人理會。
在北平,每年秋節過後,大街上幾乎每一傢幹果子鋪門外都支起一個大鐵鍋,翹起短短的一截煙囪,一個小利巴揮動大鐵鏟,翻炒慄子。不是幹炒,是用沙炒,加上糖使沙結成大大小小的粒,所以叫做糖炒慄子。煙煤的黑煙擴散,嘩啦嘩啦的翻炒聲,間或有慄子的爆炸聲,織成一片好熱鬧的晚秋初鼕的景緻。孩子們沒有不愛吃慄子的,幾個銅板買一包,草紙包起,用麻莖兒捆上,熱乎乎的,有時簡直是燙手熱,拿回傢去一時捨不得吃完,藏在被窩垛裏保溫。
煮鹹水慄子是另一種吃法。在慄子上切十字形裂口,在鍋裏煮,加????。慄子是甜滋滋的,加上鹹,別有風味。煮時不妨加些八角之類的香料。冷食熱食均佳。
但是最妙的是以慄子做點心。北平西車站食堂是有名的西餐館。所製“奶油慄子面兒”或稱“奶油慄子粉”實在是一絶。慄子磨成粉,就好像花生粉一樣,幹鬆鬆的,上面澆大量奶油。所謂奶油就是打攪過的奶油(whipped cream)。用小勺取食,味妙無窮。奶油要新鮮,打攪要適度,打得不夠稠固然不好吃,打過了頭卻又稀釋了。東安市場的中興茶樓和國強西點鋪後來也仿製,工料不夠水準,稍形遜色。北海仿膳之慄子面小窩頭,我吃不出慄子味。
杭州西湖煙霞嶺下翁傢山的桂花是出名的,尤其是滿傢弄,不但桂花特別地香,而且桂花盛時慄子正熟,桂花煮慄子成了路邊小店的無上佳品。徐志摩告訴我,每值秋後必去訪桂,吃一碗煮慄子,認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了,桂花被雨摧殘盡淨,他感而寫了一首詩“這年頭活着不易”。
十幾年前在西雅圖海濱市場閑逛,出得門來忽聞異香,遙見一意大利人推小車賣炒慄。論個賣——五角錢一個,我們一傢六口就買了六顆,坐在車裏分而嘗之。如今我們這裏到鼕天也有小販賣“良鄉慄子”了。韓國進口的慄子大而無當,並且糊皮,不足取。
海參
海參不是什麽珍貴的東西。但是幹貨,在烹調之前先要發開。發海參的手續不簡單,需要很久時間(現在市場有現成發好的海參,從前是沒有的)。所以從前傢常菜裏沒有海參,衹有餐館裏或整桌席裏纔得一見。
我一嚮以為外國人不吃海參,他們看見我們吃海參,一定以為我們不是嘴饞便是野蠻,連“海鬍瓜”都不肯饒。其實是我孤陋寡聞,外國人也吃海參,不過他們的吃法不同。他們吃我們要颳去丟掉的海參裏面那一層皮,而我們吃他們所要丟掉的海參外面帶刺的厚厚一層膠質。活的海參,我在外國的水族館裏看見過,各種顔色具備,黑的、白的、棕色的、斑駁的。咕咕嚷嚷的,不好看。鮮的海參,沒吃過。
因為海參並不太珍貴,所以在飯莊子裏所謂“海參席”乃是次等的席,次於所謂“魚翅席”“燕翅席”。在海參席裏,海參是主菜,通常是一大盤“趴爛海參”,名為趴爛,其實還是卜楞卜楞的居多。如果用象牙筷子去夾,還不大容易平平安安地夾到嘴邊。
餐館裏有一道名菜“紅燒大烏”。大烏就是黑色的體積特大的海參,又名“烏參”。上好的海參要有刺,又叫“刺參”。紅燒大烏以淮揚館子做得最好。五十年前北平西長安街一連有十幾傢大大小小的淮揚館子,取名都叫什麽什麽“春”。我記不得是哪一傢“春”了,所做紅燒大烏特別好。每一樣菜都用大小不同的瓷蓋碗。這樣既可保溫又顯得美觀。紅燒大烏上桌,茶房揭開碗蓋,赫然兩條大烏並排橫臥,把蓋碗擠得滿滿的。吃這道菜不能用筷子,要用羹匙,像吃八寶飯似的一匙匙地挑取。碗裏沒有配料,頂多有三五條鼕筍。但是汁漿很濃,裏面還羼有蝦子。這道菜的妙處,不在味道,而是在對我們觸覺的滿足。我們品嚐美味有時兼顧到觸覺。紅燒大烏吃在嘴裏,有滑軟細膩的感覺,不是一味的爛,而是爛中保有一點酥脆的味道。這道菜如果火候不到,則海參的韌性未除,隱隱然和齒牙作對,便非上乘了。我離開北平之後還沒嘗過標準的海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西施舌 火腿 | 第2節:醋熘魚 烤羊肉 | 第3節:燒鴨 | 第4節:獅子頭 | 第5節:熗青蛤 | 第6節:生炒鱔魚絲 | 第7節:醬菜 水晶蝦餅 | 第8節:湯包 核桃酪 | 第9節:鐵鍋蛋 | 第10節:瓦塊魚 溜黃菜(1) | 第11節:瓦塊魚 溜黃菜(2) | 第12節:鍋燒雞 | 第13節:核桃腰 豆汁兒 | 第14節:芙蓉雞片 烏魚錢 | 第15節:蟹 | 第16節:炸丸子 | 第17節:佛跳墻 | 第18節:慄子 海參 | 第19節:滿漢細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