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运动 》 從雅典到北京 》
第18節:冷戰,熱吵(3)
戴維·米勒 D.W.Miller
鼕季奧運會結束後,基拉寧認為,他已經把皮球踢到了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各國奧委會及各國體育協會的院子裏,是否參加莫斯科奧運會是他們自己的决定。西德剋虜伯公司的領導、同時也是國際奧委會成員的貝托爾德o貝伊茲(Berthold Beiz)試圖說服基拉寧前往白宮和莫斯科。卡特在撒切爾的積極支持下,幼稚地要求重新更換主辦城市,完全無視籌備奧運會需要花費的難以計數的時間、人力。同樣無知的卡林頓勳爵被派到洛桑去轉達此意,在此之前,他會見了英國奧林匹剋協會和國傢體育運動聯合會的領導人,試圖阻止他們前往莫斯科。面對如此強大的壓力,英國奧林匹剋協會主席丹尼斯o弗盧斯爵士堅持獨立自主精神,表示英國會繼續參賽,絲毫沒有理會下議院已經支持撒切爾的這種意識形態封鎖的計劃。澳大利亞僅以1票優勢决定參加莫斯科奧運會,西班牙則以22:13的投票結果决定參加奧運會。
西班牙的這一决定為鬍安o安東尼奧o薩馬蘭奇造就了一個重要的契機。在過去的5年中,他是後佛朗哥時代民主政體下的第一任駐前蘇聯大使,同時也是基拉寧繼任者的候選人之一,選舉將在莫斯科奧運會前舉行。如果西班牙因參加抵製莫斯科奧運會而缺席此次會議的話,薩馬蘭奇的前景也將急墜直下。許多國際奧委會的元老,像阿什維尼o庫馬爾(Ashwini Kumar)和埃剋塞特勳爵努力勸說基拉寧連任,不過基拉寧自認為已經達到了自己承諾的年限,已經到退隱的時候了。除薩馬蘭奇外,當時的候選人還有加拿大人詹姆斯o沃瑞爾、西德人維利o道默和瑞士人馬剋o霍德勒(Marc Hodler),他也是國際雪聯的主席。儘管在國際奧委會外沒什麽名氣,也曾是布倫戴奇的支持者,薩馬蘭奇卻出乎意料地表現出非同尋常的強硬態度,而不是基拉寧般的紳士風度。薩馬蘭奇說:
我從未設想過自己能有機會成為主席,直到布倫戴奇表示支持我。我感到自己還沒有和國際奧委會處在同一級別上,之後也一樣,無論是在社會關係還是在體育知識上。但當我得到這一職位時,我意識到它並不像我以前所認為的那樣特別。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緊要關頭,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的話,國際奧委會將會崩潰。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諸如部分運動員可以在其他組織名下參加世界性比賽,卻沒有資格參加奧運會之類的情況發生呢?在我成為主席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意識到,國際奧委會已經作好挑戰未來的準備了。
在奧運會開始前的例會上,第一輪投票的結果為:薩馬蘭奇 44票、霍德勒21票、沃瑞爾7票、道默 5票。暗中支持薩馬蘭奇的還有突尼斯人穆罕默德o姆紮利(Mzali)和法國人德o博蒙特,這兩人都反對繼續舉辦這屆奧運會。他們衹身飛往莫斯科投票支持薩馬蘭奇,以嚮這個"不知名"的西班牙人表示支持,隨後便匆匆返回。
由於莫斯科奧運會的缺席國傢數目不斷攀升,比賽規則衹能相應作出調整。一直以來,奧運會的旗幟都由上屆奧運舉辦城市的市長轉交給本屆舉辦城市的市長,然而此次將由兩位少年火炬手從蒙特利爾帶到莫斯科去,原因在於德拉波市長迫於政治壓力無法前往莫斯科。儘管加拿大奧委會負責人沃瑞爾和理查德o龐德作了很多努力,加拿大還是參加了抵製運動。在莫斯科奧運會上,除了選派一名旗手外,各國奧委會並沒有被要求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列隊入場。除此之外,他們還被允許使用自己的名稱而不是他們所在國傢的名稱;他們甚至可以使用自己的旗幟或者是國際奧委會的五環旗;在頒奬儀式上他們也可以采取和開幕式及閉幕式一樣的做法,如果願意的話,可以用奧運會歌替代國歌。
截至到奧運會開幕,參加和抵製奧運會國傢的數目分別是81和65,比基拉寧的最壞估計要好得多。毫無疑問,諾維科夫和國際奧委會的前蘇聯成員維塔利o斯米爾諾夫在忠於奧運會宗旨方面並不存在任何私心。諾維科夫曾發表過以下聲明:
從舉辦奧運會的榮譽被授予莫斯科的那一刻起,在前蘇聯舉辦奧運會這一事實就引起了那些反對現代奧林匹剋運動之普遍性與包容精神的國傢的激烈反對。他們在莫斯科奧運會籌備期間發動了一些旨在詆毀奧林匹亞的政治運動,這是他們的過錯……不幸的是發生在最近幾個月的事件皆由以下事實而來,即美國政府認為自己具有使奧林匹剋運動俯首聽命的權利,並試圖將體育用作政治施壓的手段。
一星期後,基拉寧飛往華盛頓拜會了卡特。同一天,西德宣佈退出比賽。儘管基拉寧的華盛頓之行和剋裏姆林宮之行一樣收效甚微,國際奧委會在世界各地面臨的藩籬正在被打破。英國奧委會堅决支持奧運會的態度正在為意大利和法國所效仿;在拉丁美洲衹有智利加入抵製行動,大部分非伊斯蘭非洲國傢則已?意識到4年前那場抵製運動失敗的必然性,他們都决定參加奧運會。肯尼亞、利比裏亞和剛果是僅有的參加抵製的南撒哈拉國傢,同時參加抵製的還有依附美國的以色列以及政治上隨風倒的日本。
即便基拉寧沒有像他的一些同僚所希望的那樣迅速而有力地處理好這次危機,他依然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熱情的、值得尊敬的道德旗手。
儘管有幾分失望,與剛就職時相比,基拉寧離開國際奧委會時的財政狀況還算良好,這要感謝轉讓電視轉播權的收入。他在任的8年間,國際奧委會的資産從200萬美元上升到4 500萬美元。
即便各國代表團都出席,即便沒有這次抵製事件,莫斯科的管理運作水平也仍然和8年前的慕尼黑不分上下。各項工作都提前一年完成,並在他們的第7屆運動會上做了預演,該比賽共接待了1萬名運動員。始建於1956年的列寧體育館被翻新,並新建了一條塑膠跑道以及可容納10萬名觀衆的看臺。遊泳、跳水、拳擊和籃球比賽被安排在新的體育館進行;賽艇和皮划艇被安排到7年前修建的訓練河道上進行。可容納12 000名運動員和官員的奧運村離主體育場衹有15分鐘的路程,由於許多人的缺席,參賽者的居住環境比以往更加舒適,他們盤子裏的食物幾乎讓少見美食的莫斯科市民感到驚訝。
儘管行動不便,73歲高齡的勃列日涅夫主席還是親自指揮了開幕儀式。本屆開幕式內容豐富多彩,表演非常出色,美中不足的是帶有一定的軍事色彩。最後一位火炬傳遞手是奧運三級跳遠的三連冠維剋多o薩涅耶夫(Viktor Sanyeyev),他把火炬遞給國傢籃球隊隊長謝爾蓋o別洛夫 (Sergei Belov),由他點燃主體育場的火炬。兩名前蘇聯宇航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表達了他們的問候。雖然有16支隊伍在走進體育場的時候表達了一些抗議,但大部分莫斯科人還是微笑着歡迎這些參加奧運會的貴賓們。我想蘇聯人一定會暗自得意:面對競爭對手的減少,他們獲得了80枚金牌、69枚銀牌和46枚銅牌,民主德國以47金37銀42銅名列第二。前蘇聯軍隊仍然留在阿富汗,卡特的抵製運動到此為止。
王承教等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何振梁序言 | 第2節:中文版序言 | 第3節:羅格序言 | 第4節:初創(1) | | 第5節:初創(2) | 第6節:初創(3) | 第7節:來自希臘的導師(1) | 第8節:來自希臘的導師(2) | | 第9節:雅典(1) | 第10節:雅典(2) | 第11節:雅典(3) | 第12節:遠見傢(1) | | 第13節:遠見傢(2) | 第14節:巴黎(1) | 第15節:巴黎(2) | 第16節:冷戰,熱吵(1) | | 第17節:冷戰,熱吵(2) | 第18節:冷戰,熱吵(3) | 第19節:普萊西德湖(1) | 第20節:普萊西德湖(2) | | 第21節:莫斯科(1) | 第22節:莫斯科(2) | 第23節:莫斯科(3) | 第24節:改革(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