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给上海这座城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得这座大都市在来自各方面的政策关怀和金融关怀下,越来越显出她前所未有的霸气和大气。人们越来越喜欢如今的上海:喜欢如今上海的投资环境,喜欢如今上海的资源环境,喜欢如今上海的繁华景致,喜欢如今上海的未来宏图;甚至喜欢如今上海品味高雅的女性,喜欢如今上海卓有远见的领导班子,喜欢如今上海既具纽约式的气派又不乏巴黎式的浪漫,但要是提到是否也喜欢上海的男人时,敢持肯定态度者说话的底气就不是很足。这倒不是因为上海男人毫无值得人们喜欢之处,而是因为上海男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非男性化的东西严重影响了上海男人整体形象的社会认同。在自古就已形成的社会认同里,男人什么不能就是不能不像男人,而现在的社会认同给了上海男人的性别认同以一个什么定位呢?一言以蔽之:不像男人!由此类推,那么不像上海男人的男人则像男人了。不像上海男人像什么人呢?像女人?好像是,也好像不是。 我在前面已经借一个电视台主持人的话提到过一个议题,即“不像上海男人”对上海男人究竟是褒还是贬?其实这个话题早在2001年7月份上海的《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走样的赞语》的文章后,在社会上就引发过讨论了。讨论的立场大致有两点:一方说是该文章出于片面的思考,捕风捉影地给上海男人“扣帽子”,沾污了上海男人的优秀形象;一方则“有恃无恐”地大呼文章酣畅淋漓,“灭”了上海男人自以为是的“威风”——痛快,痛快!我且引文章中一段颇具讽剌意味的描述: 我最近去上海出差,临行前一位女同事嘱咐我:上海男人现在最爱听的一句话是“你不像上海男人”。她解释说:“你不像上海男人”,就等于夸你热情、大方、够哥们儿的。因为在人们的思维定式里,上海男人的标准形象是小气、琐碎、矫情、娘娘腔……所以,“你不像上海男人”是目前对上海男人最流行的一种赞美。 看来,《走样的赞语》作者的本意大抵是“不像上海男人则像男人”;那么由此反证:像上海男人则不像男人了。 再没有什么能比把一个男人比作一个女人更具羞辱意味的了。从这里,我又想起到一系列近似荒谬的类推:说你不像商人,则意味着你不宰人;说你不像警察,则意味着你不随便抓人;说你不像作家,则意味着你还不会说假话;说你不像明星,则意味着你还没有离婚……我想到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县长下车伊始,恭候多时的村长却使劲儿握着司机的手说:“您辛苦了……”因为县长的肚子比司机小,所以看上去不像领导。不过,假如现在有人说你不像领导,可能不仅意味着你的肚子小,有时也意味着你的架子小。比如在一些人民公仆的先进事迹里,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称颂:“他和普通职工一样,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中午就在职工食堂排队买饭,和大家边吃边谈,有说有笑,群众都说他不像领导……” 人都是爱听好话的,即使听不到什么好话,至少也不要有什么事被人指着鼻子骂。若是被人绕着弯子骂的话,那就更让人受不了了。与“你不像上海男人”的走样夸奖相对的,则是“你跟上海男人似的”。前者是一种称赞,那么后者就是一种绕弯子骂人。这么一绕来绕去,上海男人从做派上表现出来的性别角色还真的让人有些含混不清了。所以,当陈村听到此话,便调侃言:“阿拉是男人,不幸又是出生在上海的男人,更不幸的是常被人夸成‘不像上海人’。我很难认定它是好话还是坏话。我想,就当是对女人在说:‘你不像女人,像野小子。’这是好话吗?问题在于上海人怎么一直被当作女人对待,而不当男人。没人会对另一个男人说:‘你不像男人’,而听的人还当它好话。” 如果把一个地域的男人定以“跟女人似的”之义,那么,这个地域的男人形象在公众中能好到哪里去?上海男人“不像上海男人则像男人”之类的“评价”当然不置可否:阿拉不像理想男人,难道那些既丑陋又没身材的明星才像理想男人?他们对那些对明星爱得死去活来的靓女们感到不可思议,觉得现在的一些女孩简直没素质到疯狂的地步,殊不知人家追的正是众多上海男人身上所不具备的那种阳刚之气。 缺乏阳刚之气的男人是不耐读的男人。上海男人身上奶油味太浓,个性太琐碎,因此外地人评价上海男人“跟女人似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再由此下推,如果一个上海男人不“跟女人似的”,人们说他“不像上海男人”也不算什么过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走样的赞语》一文其实什么也不走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