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广州的深度组合 》
南风这样吹(1)
李大华 Li Dahua
周翠玲 Zhou Cuiling
南风这样吹着
二十多年来,全国都知道,广州有一份风格独特的报纸--《南方周末》。表面看来,《南方周末》产生于广州,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南风确实这样吹过--广州,广州制造的思潮就是以这样"南风"的方式--低调而尖锐地吹向了全国。
与《街头巷议》关心国事家事的方式不同,《南方周末》是以思想风潮的力量震撼读者的。当其他报纸都在谈论"地域"的时候,《南方周末》一开始就定位在"发现"中国。
创刊于1984年的《南方周末》是一份文化批评与文化建设的杂志。与广东的改革开放同步,随着广东货的北伐,它也从广东走向了全国。它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口号: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们从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深入成就深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您知道更多。
这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从地域走向全国的报纸,它承担着扶助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同时,传播了在岭南大地改革的各种声音、观念和理想。很多人通过这一份报纸了解了岭南文化的改革的先声。因此,它一纸风行二十年。
对于这份报纸的成功,也有观点归于岭南的地域特质,即缘于广东精神的优良土壤:务实,进取,做人低调、做事高调,平民化心态,团结、敬业,不重权力重权利,在意庸常生活和大众声音。但是,究其实质,是因为它继承了岭南文化内在的思想力量,传承着思想解放的根脉。
实际上,作为思想的摇篮,岭南从来都不缺乏力量。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上,广府地区赢得了"思想摇篮"的美誉。广府人中,花县洪秀全、南海康有为、新会梁启超、中山孙中山,在岭南这个"天高皇帝远"偏隅处,向全国发出了思想启蒙的声音,造就了中国思想界的风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机关报的五四时期著名民主革命刊物《新青年》,1921年曾迁广州出版,一直到1923年才停刊,这期间带给了广州一段革命风潮。
众所周知,岭南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以"观念更新"开始的,也是以"观念更新"著称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手抓粮,一手抓钱"、"农民若想富,要搞农工副"、"领导是服务"、"发展是硬道理"......一系列的创举性的新观念在为全国提供了一份答卷的同时,更是以行动提供了实践的过程与结果。
《南方周末》继承的正是这一内在精神。它产生、立足发展于广州这一商业城市,从表面看来,似乎是机遇的给予和夹缝成长,但只要深入广州城市以及岭南的近代作为,就不难发现,《南方周末》成长的必然性。
纵观近百年间中国近现化的进程,在每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广府人所勇于承荷的社会责任和敢于作出的历史选择,业已证明他们的入世的理想并不陷于一般的模式,出世的观念也不走向偏颇。上一个世纪之交,
1921年迁到广州出版的《新青年》面对西方列强意欲瓜分中国的困境,康有为、梁启超们怀着深切的爱国忧患,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倡导向西方学习,"公车上书"、创办强学会,领导了期冀全面改良旧体制的"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狂飙突进地以知识分子的独立姿态进行"维新"。从岭南到京都,思想的启蒙与观念的更新如火如荼。尽管百日维新以帝党的下野、六君子的喋血与康梁们的萍踪零落而"骤起而卒蹶",而民主思潮的深入人心已是潮流与地火。继后,孙中山以愈挫愈奋的毅力,以革命暴力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政制尽管存在着历史的反复,但这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这两次近代史的转折关头,岭南贡献了一大批思想家、革命家和实业家,体现着广府人关注国事、积极入世的一腔爱国情怀。
但广州是内敛的,它以行动重于言论的风格出世与入世。《南方周末》的成长是这种潜行的思想力量的发扬。正如下文所论,政论也打上了"广州方式"的烙印。
"广州方式"的政论
关于岭南的政论,以下两则故事非常有代表性:
1992年,在广东顺德的一个小镇上, 新华社一位记者采访一位老农民:"你是喜欢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老农答曰:"你看看我们这儿搞的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我就喜欢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我就喜欢社会主义!"
老农对"主义"之争的理解就是"发展"观--改革中的状态、发展中的生活提供的实际的利益令他完全可以忽略"主义"的问题,老百姓要的就是这样合乎现实的政治--这种讲求实际的 "广式社会主义"。
事隔10年,这种广式的政论又在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003年,在举世瞩目的"抗非典"的斗争中,院士钟南山成了一个领军人物,当舆论高扬政治意识形态的旗帜,请他对政治与这场战役的关系作出评价时,他以广府人特有的务实姿态,解答:"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一时间,他的这一句政论传遍神州,有报刊评论道:
在这场战疫中,钟南山成了广东人民的信心保障,他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精神。专业态度也好,泰山崩于前我自岿然不动的大将风度也好,更重要的是,钟南山不讲空话大话的平常心态,符合广东人的脾气。毫无疑问,其中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就是钟南山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表达的政治观:我们搞好我们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地方防治疾病,这个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像你们,把你的采访工作做好,而且人民喜闻乐见的,对你们来说是最大的政治。你在你的岗位上,你能够做到最好,这个就是最大的政治——也许,只有广东这块“不讲政治”的土壤才能培养出如此务实的政治观。(《新周刊》156 期17页:做好本职是最大的政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广东教育出版社 |
|
|
代序(1) | 代序(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广州(1) | “一口通商”成就的广州(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广州(3) | 中国第一展(1) | 中国第一展(2) | 中国第一展(3) | 起飞会展:广州的国际化姿态(1) | 起飞会展:广州的国际化姿态(2) | 起飞会展:广州的国际化姿态(3) | “叹报纸”:报纸改变了我们(1) | “叹报纸”:报纸改变了我们(2) | 读《羊城晚报》是一种生活方式(1) | 读《羊城晚报》是一种生活方式(2) | 生活渗透着信息 | 谁左右了我们的消费观 | 南风这样吹(1) | 南风这样吹(2) | 没有硝烟的战争(1) | 没有硝烟的战争(2) | 没有硝烟的战争(3) | 没有硝烟的战争(4) | 骑楼:广州符号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