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领袖香港:讲述精英人生   》 第18节:机遇转为实际经济利益      李大宏 Li Dahong

  唐英年目光敏锐地看到CEPA带给香港的巨大商机,并且认为要把机遇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政府就要给予香港商人和专业人士良好的"装备"。第一,让企业招聘到各种人才。第二,提倡人流、物流、资金流双向流动。香港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在大屿山兴建物流园,发挥供应链的优势。第三,他希望发挥香港金融服务的优势,成为内地企业集资的中心,成为债券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要形成这些中心,香港一定要融入内地,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和游客到香港,充分利用CEPA的机遇推动服务业和高增值产业转型。第四,把政府的资产盘活,为更大的基建项目筹措滚动资金,把桥梁、隧道、机场和铁路等资产债券化。
  两年多来,唐英年在财政司长这个位置上,经历了香港经济从低谷到复苏的全过程。他把经济复苏的原因,归结为中央和内地同胞的关心和支持,以及香港人自己的努力。他就任以来,每推出一项举措,事先都要广泛征求各界别、各阶层人士的意见,事后通过电台和政府网页向市民解释;他还首创了一个预算案网页,任何人都可以就此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诉求或意见。可说是恪尽职守,做足了"功课"。
  唐英年平稳、务实的作风,深受父亲唐翔千的影响。唐翔千一次对媒体透露:"我对英年说,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脚踏实地,付出一分劳累,得回一分甘荣,没有取巧的。现在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和应酬。"原来唐英年"脚踏实地"的座右铭是源自于父亲的。
  唐翔千是香港著名工业家、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个世纪70年代,他打破美国棉花垄断的局面,成为第一个大胆使用国产棉花的香港厂商并获得成功;1979年,他在新疆投资创办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建起当地第一家合资企业;两年后,又在上海投资建成第一家合资企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
  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唐翔千仍然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是香港赛马会会员,但他养的马夺冠时却没空去拉马头;他是香港高尔夫球会员,但入会50年,每月按时交会费,却从未去打过球。"人家告诉我,黄山和泰山如何宏伟、桂林如何美丽,我一次都没去过。"他这样教导员工做生意的诀窍:"如果哪家公司的总经理11点钟才上班,还带着小秘书回来,这样的公司,千万别跟他做生意。"在他看来,只管享受,这公司迟早垮台。
  唐翔千没空游山玩水,但每年总要回到江苏省无锡市严家桥镇祭祖,这种家乡情怀对唐英年有着很深的影响。唐英年虽然出生在香港,但履历表上的籍贯从来都写着"江苏无锡"。他坚持唐家对家乡的约定:"凡严家桥镇的公益事业,无论大小,唐姓负责一半。"多年来扶助家乡的教育、老人和残疾人福利事业,从不间断,如今成为家乡人的美谈。2004年9月,唐英年出席江苏太湖博览会之余,还顺道回到故乡探亲。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爱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一份感情完全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唐英年小时候的家教很严。唐翔千绝迹马场,很大程度是为了给唐英年立好榜样。"英年11岁那年,一天我从马场回家,一进家门,英年就迎上来说,'爹爹,今天你养的马跑不出,是因为马姿不好。'接着他说出了一大串道理,让我听呆了。他为什么这样熟悉?我一下子警觉了。原来我去马场看,他伏着电视机旁看。从此我再不去看跑马了。"曾经当过教师的唐妈妈回忆说,唐英年兄妹四人读书的年代,"都自动自觉温习功课,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而放在桌上的大戒尺"也只是做样,未用过"。如今的唐家四兄妹都分别学有所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第1节:辉映香江的星光第2节:访问目录1第3节:访问目录2第4节:用心务实为香港
第5节:美丽的香港人第6节:推动经济转型具体措施第7节:最理想行政长官什么样第8节:高度支持下自动当选
第9节:成功经历折射香港精神第10节:恩爱鲍笑薇第11节:一见钟情第12节:二人的相处之道
第13节:道是无情却有情第14节:理财要以民为本第15节:理财哲学第16节:怎样助内地打入国际市场
第17节:个人习惯第18节:机遇转为实际经济利益第19节:唐英年第20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21节:求学不是求分数第22节: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第23节:香港的年轻一代第24节:祸兮福所倚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