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交礼仪 》  貼近中國人的教養:教養可以這麽浪漫 Close to the Chinese people's education: education can be so romantic     》
第18節:讓孩子出國值得嗎?(1)
    
李偉文 Li Weiwen
  
  國際觀
   ●讓孩子出國值得嗎?
   同樣是出國,有先期準備,孩子的收穫會比較多 ,而且也比較能融入當地孩子的學習生活,這樣纔有 機會體會不同國傢孩子的想法,這種知道別人怎麽 想,也能瞭解他們為什麽會這麽想,纔是真正的國 際視野。
   有許多傢長感受到培養孩子國際觀的重要,因此除了全家一起出國旅行之外,還會想辦法送孩子出國去見識見識。
   在以前大概是高中、大學纔會有的外國交換學生機會,現在不少焦急的傢長往往在孩子纔上小學就逼着他們參加遊學團或國外的夏令營隊。
   花大錢,讓小孩子參加這種國外的短期旅行與學習,到底值不值得?
   我想,不管什麽方式的旅行,包括和傢人度假式的休閑,以及到此一遊拍照 留念式的觀光,對孩子而言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印象與收穫,但是若希望孩子 因此而「更有國際觀」,那未免是太沉重的期盼了!
   我認為所謂國際觀並不是讓孩子認識了幾個國外著名的景觀或建築物,也不 是參加一些夏令營,和國外的孩子一起在營隊裏玩遊戲,或者一大群臺灣去的孩 子一起在國外教室上幾堂英文課,就能有更開闊的視野。
   國際觀也不衹是知識上可以對外國的首都或物産人口如數傢珍,甚至即便你 讓孩子閱讀與外國學生一樣的教材,孩子也不見得就能有國際視野。因此,該如 何把可以背誦的知識,變成孩子實際生活中的體會,這種與生命經驗及情感的連 結,纔是讓孩子改變與主動學習的動力。
   AB寶在二○○六年寒假尚未正式開始,就參加了金車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中美文化交流,飛到美國波特蘭當地的小學上課。
   我覺得這個時間去比暑假去好,因為當臺灣放寒假過春節時,美國學生尚在 正規的學期中,上正式的課程。AB寶他們這個文化交流團的小大使們打散到不 同的學校,每個人獨自在不同學校與班級,混在當地的孩子中間一起上課,然後 在下課的社團活動中,每個孩子必須肩負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指導外國孩子學 習中華文化,如扯鈴、書法或中國功夫、民族舞蹈等等。到了假日他們全團的小 大使們會合正式公演節目,如舞獅等等。
   當然,這個交流團在臺灣是先經過徵選,徵選上了以後,再經過大半年的集訓與學習之後纔出發。 我想,同樣是出國,有這些先期準備,孩子的收穫會比較多,而且和當地孩 子一起正常上課,也比較能融入當地孩子的學習生活,這樣纔有機會體會不同國 傢孩子的想法,這種知道別人怎麽想,也能瞭解他們為什麽會這麽想,纔是真正 的國際視野。
   在此附上B寶在美國所寫的一篇感想:
   歷經長途飛機,終於到達波特蘭,這邊的土地廣大,房屋都排的很開,每戶人 傢都有自傢風格,而且到處都是森林緑地,風景秀麗,讓我羨慕不已。 我的學校Orhcars小學,雖然不大卻很新,這邊的老師很尊重學生,上課很自 由,下課時間由老師决定。早上我們都會一起分享日記,下午到班上和美國學生一起上課,美國學校每天都會有一個"special class"如:PE、音樂課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 第1節:推薦序 老師也驚奇 | 第2節:作者序(1) | 第3節:作者序(2) |  | 第4節:媽媽的心聲 | 第5節:孩子的心聲 | 第6節:臺灣囝仔未來競爭力(1) |  | 第7節:臺灣囝仔未來競爭力(2) | 第8節:舒壓 打開舒解壓力的一扇窗(1) | 第9節:舒壓 打開舒解壓力的一扇窗(2) |  | 第10節:音樂欣賞 學樂器,還是學音樂(1) | 第11節:音樂欣賞 學樂器,還是學音樂(2) | 第12節:衹有片段知識,沒有邏輯思索(1) |  | 第13節:衹有片段知識,沒有邏輯思索(2) | 第14節:主動探索 科學與創意(1) | 第15節:主動探索 科學與創意(2) |  | 第16節:英文愈早學愈好嗎(1) | 第17節:英文愈早學愈好嗎(2) | 第18節:讓孩子出國值得嗎?(1) |  | 第19節:讓孩子出國值得嗎?(2) | 第20節:善用現有的公共資源(1) | 第21節:善用現有的公共資源(2) |  | 第22節:善用現有的公共資源(3) | 第23節:哭與笑,痛苦與承擔(1) | 第24節:哭與笑,痛苦與承擔(2)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