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歌文集 》  歷代婉約詞選     》
第十八集
    
佚名 Yi Ming 
 解連環 --- 柳 (高觀國)
 露條煙葉,惹長亭舊恨,幾番風月。
 愛細縷、先窣①輕黃,漸拂水藏鴉②,翠陰相接。
 纖軟風流,眉黛淺、三眠③初歇。
 奈年華又晚,縈絆遊蜂,絮飛晴雪。
 依依灞橋④怨別,正千絲萬緒,難禁愁絶。
 悵歲久、應長新條,念曾係花驄⑤,屢停蘭楫⑥。
 弄影搖晴,恨閑損,春風時節。
 隔郵亭,故人望斷,舞腰瘦怯。
 【作者簡介】
 高觀國字賓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十傑”之一,其詞集名《竹屋癡語》,
 有毛刻《宋六十傢詞》本。他與史達祖交誼頗摯。
 其詞風婉秀淡雅,與盧祖臯相近,俱能自成一傢。
 【註釋】
 ①窣:突然出現。
 ②拂水藏鴉:形容柳的枝葉漸長。
 ③三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④灞橋:在長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這裏泛指送別之處。
 ⑤花驄:駿馬。
 ⑥蘭楫:這裏泛指舟船。
 【評解】
 這首詞詠柳懷人,輕柔細膩。上片着意寫柳。露條煙葉,翠陰相接。風流纖軟,絮
 飛如雪。下片因柳懷人。灞橋依依,難禁愁絶。曾係花驄,屢停蘭楫。春風時節,故人
 望斷。全詞委婉含蓄,情思悠長。
 卜算子 (高觀國)
 [泛西湖坐間寅齋①同賦]
 屈指數春來,彈指②驚春去。檐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
 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麯屏,題遍傷心句。
 【註釋】
 ①寅齋:觀國之友。
 ②彈指:比喻時間短暫。
 【評解】
 這首送春詞,抒寫了傷春惜春的情懷。上片言春之短暫。
 屈指迎春,彈指春去。畫檐蛛網,也留春住。下片抒寫傷春愁緒。幾日春晴,幾夜
 春雨,春將歸去矣!傷春之句,題遍屏窗。全詞麯折有緻,思緒纏綿。工巧婉麗,饒有
 韻味。
 鷓鴣天 (周紫芝)
 一點殘紅①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②寶瑟,撥金猊③。那時同唱鷓鴣詞。
 如今風雨西樓④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作者簡介】
 周紫芝,字少隱,宣城(屬安徽)人,成名甚晚,紹興中始登進士。其詞學晏、歐、
 柳、秦,造語極聰俊自然,為南渡前後的巨手。高宗紹興十七年,為樞密院編修官。自
 號竹坡居士,有《竹坡詩話》。其詞集名《竹坡詞》,凡三捲,有《宋六十傢詞》本。
 【註釋】
 ①殘紅:此指將熄滅的燈焰。
 ②調:撫弄樂器。
 ③金猊:獅形的銅製香爐。這句指撥去爐中之香灰。
 ④西樓:作者住處。
 【評解】
 此詞寫梧桐秋雨引起的離愁別緒。上片藉景抒情。殘燈將盡,屏幃乍寒,夜雨梧桐,
 聲聲別離。下片寫當日的歡樂和今日的凄涼。憶昔傷今,悲不自勝。全詞和婉細膩,意
 境清幽。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①。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②係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③。如今已是愁無數。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註釋】
 ①覷:細看。 指離別前兩人眼中含淚空自對面相看。
 ②無因:沒有法子。
 ③渚:水中小洲。
 【評解】
 此詞抒寫離情別緒。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情似遊絲,淚眼相覷。一溪煙柳,難係
 蘭舟。寫盡了離別況味。下片寫別後相思之苦。愁緒無數,無法排遣。全詞凄迷哀婉,
 愁思無限。
 酷相思 (程 垓)
 月桂霜林寒欲墜。正門外,催人起。
 奈①離別、如今真個是:
 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
 馬上離魂衣上淚。各自個、供憔悴。
 問江路、梅花開也未。
 春到也、須頻寄;人到也、須頻寄。
 【作者簡介】
 程垓字正伯,號書舟,眉山(屬四川)人,南宋著名作傢。他的詞集名《書舟詞》,
 有《宋六十傢詞》本。
 【註釋】
 ①奈:奈何。
 【評解】
 這首詞采用了民歌回環復沓的格調,抒寫離別與相思。離別時無計留住,離別後兩
 地相思,衹能折梅以寄深情。全詞語淺意深,清新別緻,不落俗套。
 卜算子 (程 垓)
 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望到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①。
 獨自下層樓,樓下蛩②聲怨。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註釋】
 ①西飛雁:從西邊飛回之雁(相傳雁足能傳書)。
 ②蛩(qióng),蟋蟀。
 【評解】
 這首詞抒寫離人相思之情。上片寫獨自登樓,望斷青山,直至夕陽西下,卻不見歸
 雁傳書。下片寫獨自下樓,而樓下蛩聲,黃昏月上,凄涼況味,依舊令人斷腸。全詞含
 蓄和婉,意境清幽。
 菩薩蠻 (陳 剋)
 緑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捲。
 蝴蝶上階飛,風簾自在垂。
 玉鈎雙語燕,寶甃①楊花轉。
 幾處簸錢聲,緑窗春夢輕。
 【作者簡介】
 陳剋字子高,臨海(屬浙江)人。宋高宗紹興中為勅令所刪定官,自號赤誠居士,
 僑居金陵。有《天台集》。其詞集名《赤誠集》,有《彊村叢書》本。他的詞極工麗,
 仿《花間集》,頗能得其神韻。
 【註釋】
 ①甃(zhòu):井壁。
 【評解】
 這首詞描繪暮春景色,表現閑適心情。上片寫庭院春色。
 苔深蕉捲,蝶飛簾垂。下片寫“緑窗夢輕”,因而聽到玉鈎燕語,幾處簸錢。全詞
 寓情於景,溫婉柔媚,清新倩麗。
 謁金門 (陳 剋)
 柳絲碧,柳下人傢寒食。
 鶯語匆匆花寂寂,玉階春蘚①濕。
 閉憑熏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
 檀炷②繞窗燈背壁,畫檐殘雨滴。
 【註釋】
 ①春蘚:苔蘚植物的一類。
 ②檀炷:焚燒檀香散發的煙霧。
 【評解】
 此詞抒寫春情。上片寫室外春景,清明時節,楊柳青青,花寂鶯語,玉階蘚濕。下
 片寫室內之人。閑憑熏籠,心事滿懷,檀炷繞窗,畫檐殘雨。全詞委婉細膩,情景交融,
 工麗柔媚,餘韻悠長。
 點絳唇 (汪 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鬥①。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②。
 君知否?曉鴉啼後,歸夢濃於酒。
 【作者簡介】
 汪藻字彥章,德興(今江西波陽)人。微宗崇寧中進士,高宗朝纍官中書捨人,遷
 兵部侍郎。後知湖州、徽州、宣州。藻博極群書,老不釋捲。“工儷語,所為製詞,人
 多傳誦”。有《浮溪集》。《彊村叢書》收浮溪詞三首,題婺源汪藻撰。
 【註釋】
 ①山銜鬥:北斗星閃現在山間:
 ②“閑卻”句:與末句相應。言無意飲酒。
 【評解】
 此詞上片着重寫景。寒夜新月,山銜北斗,搔首悵望,梅影橫窗。下片着重寫人。
 “歸夢濃於酒”,含蓄藴藉,耐人尋思。全詞藉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與人融為一體。
 卜算子 (徐 俯)
 胸月千種愁,插在斜陽樹
 。緑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凌波①步,空想如簧語②。
 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作者簡介】
 徐俯字師川,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宋高宗紹興初賜進士出身,纍官端明殿
 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有《東湖集》。
 師川為黃山𠔌外甥,詩詞均能名世。
 【註釋】
 ①凌波:形容美人步履輕逸。
 ②如簧語:形容語音美妙動聽。簧:樂器。
 【評解】
 此詞抒寫春愁。上片信景抒情。斜陽煙樹,緑葉得春,草滿鶯啼,引起了千種愁思。
 下片懷人。凌波微步,如簧話語,已被群山隔斷,卻隔不斷“愁來路”。全詞婉麗柔媚,
 愁思綿綿。
 瑞鷓鴣 (趙彥端)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①流冰②午夢清。
 江上扁舟停畫槳,雲間一笑濯塵纓③。
 主人杯酒流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
 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作者簡介】
 趙彥端字德莊,號介庵。鄱陽(今屬江西)人,魏王廷美七世孫。
 宋高宗紹興八年進士。乾道、淳熙間,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有《介庵集》。
 【註釋】
 ①角簟:角蒿編成的席子。
 ②流冰:形容角簟生涼。
 ②濯塵纓:《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評解】
 五月花明,午夢片刻,溜纓清流,情懷何等瀟灑,胸襟又何等超脫。主人杯酒留連
 之意可感,倦客關河去住之情不堪。不言此日情懷難忘,而言遣流水載此情東去江城,
 委婉有味之至。
 浪淘沙 (幼 卿)
 極目楚天空,雲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
 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①,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②。
 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作者簡介】
 幼卿,生平事跡不詳。據《能改齋漫錄》記載,她生活在宣和年間。
 【註釋】
 ①飄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樣飄泊無定。
 ②花驄:駿馬。
 【評解】
 《詞林紀事》記《能改齋漫錄》載:宣和間,有題陝府驛壁雲:幼卿少與表兄同研
 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
 甲科,職洮房。而良人統兵陝右,相與邂逅於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
 作《浪淘沙》以寄情雲。
 此詞藉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寫出“荷花開晚,孤負東風”。下片抒發“聚散匆
 匆”的慨嘆。“望斷斜陽人不見”,流露了無限眷戀之情。全詞纏綿哀怨,真摯動人。
 青玉案 (石孝友)
 徵鴻過盡秋容謝,捲離恨、還東下。
 剪剪①霜風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煙搖曳,幾簇漁樵捨。
 芙蓉城②裏人如畫,春伴春遊夜轉夜。
 別後知他何如也。心隨雲亂,眼隨天斷,淚逐長江瀉。
 【作者簡介】
 石孝友字次仲,南昌(今屬江西)人。乾道進士,以詞名。其詞集名《金𠔌遺音》,
 有《宋六十傢詞》本。他的詞亦如耆卿、山𠔌一樣,常以俚俗語寫男女戀情,亦有清新
 雅潔之作。
 【註釋】
 ①剪剪:形容風勢輕寒。
 ②芙蓉城:四川成都的別稱,以五代時後蜀孟昶在城上種芙蓉花而得名。
 【評解】
 此為離芙蓉城東下舟中戀念所歡之詞。上片寫眼前沿江兩岸風景,下片懷舊遊而興
 無限悵思。“心隨雲亂”句,摹“心事如波濤”(李商隱詩句)之狀,甚有情味。
 武林春 (石孝友)
 走去走來三百裏,五日以為期。
 六日歸時已是疑。應是望歸時。
 鞭個馬兒歸去也,心急馬行遲。
 不免相煩喜鵲兒,先報那人知。
 【評解】
 此詞與前首《青玉案》詞,同為懷人之作。前一首詠別離,基調凄苦;此首詠短別
 將會,基調欣悅。詞語通俗,極有民歌情味,有早期敦煌麯子詞遺風。
 卜算子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難憑據①。 去也如何去,住也
 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註釋】
 ①難憑據:無把握,無確期。
 【評解】
 此詞以“見”、“別”、“去”、“住”四字為綱領,反復回吟聚短離長、欲留不
 得的悵惘。前後上下僅更動一兩字,拙中見巧,確是言情妙品。可知詩文不必求花描,
 情之所至,口邊語亦自佳。
 鷓鴣天 (石孝友)
 一夜冰澌①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②。
 門前桃李知麟集③,庭下芝蘭看鯉趨④。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綉工夫。
 試詢補袞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綫③無?
 【註釋】
 ①冰澌:冰消溶。
 ②洪爐:大爐。喻天地造化之功。
 ③“門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薈萃。
 ④“底下”句:“芝蘭”喻兄弟子侄。“鯉趨”言子承父教,語出《論語·季氏》:
 “鯉趨而過庭。”鯉為孔子之子。
 ⑤添一綫:鼕至後白晝漸長,古有“吃了鼕至面,一日添一綫”之諺。
 【評解】
 這首小詞作於鼕至前一日。特意臚列佳氣,謳歌鼎盛。雖使事用典稍覺板重,畢竟
 典麗工整,氣度自在。
 浣溪沙 --- 集句 (石孝友)
 宿醉①離愁慢髻鬟②,緑殘紅豆③憶前歡。錦江春水寄書難。
 紅袖時籠金鴨④暖,小樓吹徹玉笙寒。為誰和淚倚闌幹?
 【註釋】
 ①宿醉:隔夜酒醉。
 ②髻鬟:古代婦女的發髻。
 ③紅豆: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④金鴨:鴨形銅香爐。
 【評解】
 詩有集前人成句而成者,此詞亦然。全詞六句,分別從韓偓和晏幾道的《浣溪沙》、
 晏幾道《西江月》、秦觀《木蘭花》、李璟《浣溪沙》和李煜《搗練於》中各取一句,
 集合而成。讀來宛然妙合,毫無拼湊之痕。
 采桑子 (無名氏)
 年年纔到花時候,風雨成旬①,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②。
 【註釋】
 ①成旬:一作“經旬”,即連續下雨十來天。
 ②“做春”句:是說當初還不如不要做春。
 【評解】
 這首小詞,從花時風雨、耽誤尋花,抒發感懷。年年花期,風雨交加,陌上尋花,
 皆為所誤。待到放晴,花已成塵。
 因此,還不如當初不要“做春”。全詞輕柔含蓄,語淺意深,風格和婉,喻意清新。
 摸魚兒 (何夢桂)
 記年時、人人何處,長亭曾共杯酒。
 酒闌歸去行人遠,折不盡長亭柳。
 漸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後。
 青條似舊,問江北江南,離愁如我,還更有人否。
 留不住,強把蔬盤瀹韭①。行舟又報潮候②。
 風急岸花飛盡也,一麯啼紅滿袖。
 春波皺。青草外、人間此恨年年有。
 留連握手。數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
 【作者簡介】
 何夢桂字岩叟,淳安(今浙江淳安)人,南宋度宗鹹淳元年省試第一,廷試一甲三
 名。任監察御史。有《潛齋詞》一捲,見《四印齋所刻詞》。
 【註釋】
 ①瀹:浸漬,煮。 韭:多年生植物,可供蔬食。
 ②潮候:潮信。
 【評解】
 此詞抒寫憶別與懷人之情。上片着意寫離亭送別。把酒送君,長亭折柳,離愁如我,
 更有何人!下片寫留君不住,舟行漸遠。人世相逢,能有幾度!令人不勝感慨。通篇情
 辭凄婉,餘韻悠長。
 臺城路 --- 初秋 (王月山)
 夜來疏雨鳴金井,一葉舞風紅淺。
 蓮渚①生香,蘭臯②浮爽,涼思頓欺班扇。
 秋光冉冉③。任老卻蘆花,西風不管。
 清興難磨,幾回有句到詩捲。
 長安故人別後,料徵鴻聲裏,畫闌憑遍。
 橫竹④吹商,疏砧⑤點月,好夢又隨雲遠。
 閑情似綫,共係損柔腸,不堪裁剪。
 聽着寒蛩,一聲聲是怨。
 【作者簡介】
 王月山,南宋人。身世不詳。《全宋詞》存其詞一首。
 【註釋】
 ①渚:水中小洲,水邊。 蓮渚:水邊蓮花。
 ②蘭臯:有蘭草之岸。
 ③冉冉:行貌,漸進之意。
 ④橫竹:管樂器笛。 商:五音之一。
 ⑤砧:搗衣石。
 【評解】
 本詞緊扣“初秋”題意,藉景抒懷。上片着重寫初秋景色。金井夜雨,一葉舞風。
 秋光冉冉,老卻蘆花。下片抒懷人之情。故人別後,憑遍畫欄,橫竹吹商,好夢隨雲,
 疏砧點月,愁聽寒蛩。通篇凄涼哀怨,和婉工麗,優美含蓄,抒情細膩。
 謁金門 (盧祖臯)
 閑院靜,獨自行來行去。
 花片無聲簾外雨,峭寒①生碧樹。
 做弄②清明時序,料理春醒情緒。
 憶得歸時停棹處,畫橋看落絮。
 【作者簡介】
 盧祖臯字申之,又字次夔,蒲江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寧宗慶元五年進士,
 為軍器少監,嘉定十四年,權直學士院。詞集名《蒲江詞》,有毛刻《宋六十傢詞》本,
 凡二十五首,頗多佳作,能得少遊神韻。
 【註釋】
 ①峭寒:嚴寒。
 ②做弄:故意播弄。
 【評解】
 這首小令,寫惜春傷別情緒。上片寫庭院春景。簾外細雨,落花無聲。獨自徘徊,
 寒生碧樹。下片抒情。清明時節,風雨無情,憶得歸時,畫橋停棹,正滿眼落花飛絮,
 春將盡矣。全詞婉秀淡雅,柔媚多姿。表現了“蒲江詞”的風格。
 月上瓜洲 (張 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①?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作者簡介】
 張輯字宗瑞,號東澤,南宋鄱陽(今屬江西)人。有詞集名《東澤綺語債》,原為
 二捲,今僅存一捲,有《彊村叢書》本。他的詩詞均衣鉢白石,而又效仿蘇、辛。故其
 詞既風雅婉麗,又復“幽暢清疏。”
 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註釋】
 ①神州:指中國,此指京都。
 【評解】
 此詞通篇藉景抒情,藴含着無限凄涼感時之意。上片觸景傷情,引起了故國之思。
 江頭新秋,又帶來幾多新愁。塞草連天,神州何處?寫出了對故國的無限憂思。下片抒
 發感慨。古今多少英雄淚,都隨江水東流去。眼前衹有瓜洲明月,江上漁竿。感時傷事,
 不盡欲言。全詞含蓄藴藉,感情真摯,委婉細膩,風雅自然。
 桂枝香 (張 輯)
 梧桐雨細,漸滴做秋聲,被風驚碎。
 潤逼衣篝①,綫裊蕙爐②沉水。
 悠悠歲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蕭吹斷,素箋恨切,夜寒鴻起。
 又何苦凄涼客裏,負草堂春緑,竹溪空翠。
 落葉西風,吹老幾番塵世。
 從前諳③盡江湖味,聽商歌④,歸興千裏。
 露侵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
 【註釋】
 ①衣篝:薫衣用的竹籠。
 ②蕙爐:香爐。
 ③諳:熟悉,知道。
 ④商歌:悲涼低沉的歌。
 【評解】
 此詞寫秋景,抒客懷。上片言眼前秋色,動人離愁。梧桐細雨,滴碎秋聲。紫簫吹
 斷,夜寒鴻起,悠悠歲月,天涯遊子。下片寫客中凄涼,辜負了草堂春緑,竹溪空翠。
 落葉西風,吹老塵世。商歌一麯,歸興千裏。疏簾淡月,照人無寐。全詞婉麗風雅,饒
 有韻緻。
 謁金門 (李好古)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①。
 燕子歸來銜綉幕②,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樓③歌舞?誰在玉關④辛苦?
 若使鬍塵⑤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作者簡介】
 李好古,南宋末年人,籍貫、事跡及生卒年均不詳。自署鄉貢免解進士。自稱“江
 南客”。有《碎錦詞》。
 【註釋】
 ①紅素:花的顔色紅白相間。
 ②銜綉幕:燕子銜泥在簾幕間穿過。
 ③玉樓:華麗的樓房。
 ④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縣西。這裏是藉指國防前綫。
 ⑤鬍塵:外族發動的戰爭。 鬍:這裏指蒙古族。塵:戰爭的煙塵。
 【評解】
 這首詞通過對中原故土的懷念,抒發作者感傷國事,為國傢前途憂慮的思想感情,
 同時流露出對腐敗無能的南宋統治集團的不滿。上片寫春天到來,燕子尋覓舊巢的情景,
 委婉麯折地道出了由於中原淪陷,自己無法返回家乡的悲苦心情。下片譴責腐朽的南宋
 統治者,表達自己渴望收復中原的急切心情。全詞感情深摯濃郁,宛轉含蓄,設喻新巧,
 較有感染力。
 清平樂 (李好古)
 瓜洲①渡口,恰恰城如鬥②。
 亂絮飛錢迎馬首,也學玉關③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④,極知形勝東南。
 更願諸公着意,休教忘了中原。
 【註釋】
 ①瓜洲:在今江蘇邗江縣南。
 ②城如鬥:指城形如北斗。
 ③玉關:泛指邊塞。
 ④控金山:是說瓜洲直接控製鎮江金山,是東南的要衝。
 【評解】
 作者經過瓜洲時,但見平沙淺草,徵途茫茫,有感而作此詞。南宋時,瓜洲渡是金
 兵南侵的衝要之地。所以這個“亂絮飛錢”的南方小鎮,如今已成了從前的邊塞玉門關。
 詞中說瓜洲南控金山,形勢十分重要,作者提醒朝廷諸公加意經營,不要忘了中原地區。
 全詞融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
 語言工麗精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 |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第四集 | 第五集 | 第六集 | 第七集 | 第八集 |  | 第九集 | 第十集 | 第十一集 | 第十二集 | 第十三集 | 第十四集 | 第十五集 | 第十六集 |  | 第十七集 | 第十八集 | 第十九集 | 第二十集 | 第二十一集 | 第二十二集 | 第二十三集 | 第二十四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