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1)      赵嘉麟 Zhao Jialin    葛万青 Ge Moqing

  莫尼诺儿童院为新来的五个孩子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新学员们换上了统一服装:刘允斌、陈祖涛、高毅、陈小达这些男孩子穿黑色衣裤、黑皮鞋;惟一的女生刘爱琴则穿黑色连衣裙、黑色长筒靴。刘爱琴由于个头偏小,衣服不太合身,脚上那双靴子更是穿上后直咣当。她只得在脚上缠了好几层布后才算合适。
  在郑一俊带领下,他们走进了灯光明亮的礼堂,同学们早已等在那里了。
  老师和学员代表用俄语致了欢迎辞。尽管从延安来的孩子们听不懂,但周围的笑脸和热情的掌声让他们个个心头热乎乎的。
  陈祖涛一边打量着周围陌生的环境,一边心里想到:“太好了!这就是我新的家了!”他偷眼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刘允斌兄妹,两人也是一脸的幸福。
  仪式结束后,所有中国的小伙伴约30人,都聚到了一起。郑一俊作了简要介绍:
  “在儿童院里,我们按照年龄分三个班:大班、学龄班和学前班。因为苏联的学校是十年制,所以大班的孩子都是七年级以上的大孩子,七年级到一年级的孩子属于学龄班,学前班是还没有上学的小不点。儿童院的新学员一般要先学一段时间俄语,然后就插班到普通的苏联学校和苏联同学一起学习。”
  随后,郑一俊让学员们轮流作自我介绍。
  “我叫奇丘。”说话的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大男孩。
  奇丘,中文姓名:苏河清,父亲是曾当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的苏兆征。苏兆征于1929年因病逝世。苏河清生于1921年,到莫尼诺儿童院之前曾在瓦斯基诺儿童院和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
  “我叫图娅。”一个留着齐肩短发的女孩笑着说道。
  图娅,中文姓名:瞿独伊,父母分别是曾任中央工农民主教育委员兼苏维埃大学校长的瞿秋白和曾任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的杨之华①。瞿秋白于1935年被捕后英勇就义。瞿独伊生于1921年,到莫尼诺儿童院之前曾在瓦斯基诺儿童院和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她性格活泼开朗,喜欢民族舞蹈。
  “我叫加利亚”。这脸圆圆的女孩留着齐耳短发。
  加利亚,中文姓名:蔡妮,父母分别是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蔡和森和曾任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主任的向警予。蔡和森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向警予1928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蔡妮生于1922年,到莫尼诺儿童院之前曾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她喜欢唱歌跳舞,最拿手的节目是歌曲《温暖的太阳》。
  “我叫蔡博,是加利亚的弟弟。”个子挺高、头发短短的一位男生说,“那是我的妹妹阿尼亚。”
  蔡博生于1924年,刚到莫尼诺儿童院不久。
  阿尼亚,中文姓名:蔡转,是蔡和森与曾在广州农民讲习所任教员的李一纯的女儿。蔡转生于1928年,同样也是刚到莫尼诺儿童院。她擅长演奏钢琴和手风琴。
  “我叫萝扎。”这是瓜子脸,齐耳短发的小女孩。
  萝扎,中文姓名:李特特,父母分别是曾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的李富春和曾任中央妇委常委的蔡畅。李特特生于1924年,到莫尼诺儿童院的时间不长。
  “我叫谢尔盖·永福。你们也可以就叫我谢尔盖。”个子高高、蚕眉阔鼻的毛岸英说道。接着,他指了指身旁的毛岸青:“这是我的弟弟,叫科利亚·永寿,他的(国际)象棋下得很好。”毛岸青朝新学员们点头致意。
  “你们好!我是尤拉。”一个体格壮实的大男孩站了出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刘少奇挥别子女(1)刘少奇挥别子女(2)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1)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2)与周恩来夫妇同行(1)与周恩来夫妇同行(2)
迪化巧遇小伙伴(1)迪化巧遇小伙伴(2)任弼时“赔不是”
贺子珍的遭遇(1)贺子珍的遭遇(2)毛氏兄弟(1)
毛氏兄弟(2)“沉睡”的列宁(1)“沉睡”的列宁(2)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1)革命后代的“避难所”(2)革命后代齐聚一堂(1)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2)天堂般的生活(1)天堂般的生活(2)
难学的俄语毛岸英的疑惑邓颖超“打前站”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