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唐名家诗导读   》 李白      张海鸥 Zhang Haiou

唐名家诗导读 李白
  李白(701──762)是盛唐诗人,唐玄宗(712──755)和唐肃宗(756──762)在位的五十年间,是李白从事文学活动时期。
  据李阳冰(李白的族叔)《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载,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是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隋末多难,先祖因罪谪居西域碎叶(今哈萨克斯坦国托克马克城附近)。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李白生于碎叶镇。唐中宗神龙初年(705年,李白五岁时)东归广汉,落户在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一说李白生于四川而非碎叶。持此论者认为李《序》“神龙之始”、范《碑》“神龙初”之“神龙”,乃“神功”之误写。神功初年,即公元697年,李家已迁蜀,则李白于701年生于蜀。
  李白自幼读书很多,他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颇尝览千载,观百家,至于圣贤”(《上安州李长史书》)。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欢结交侠、道、隐士,喜游历,“结发末识事,所交尽豪雄”(《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其五),“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漫游,游历江陵、岳阳、长沙、零陵、庐山、金陵、维扬、姑苏、又回头至江夏(武昌),复至安陆,居于小寿山,被前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此后数年即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广交朋友。
  天宝元年(742),玄宗召李白入朝供奉翰林。天宝三载(744),他被赐金放还,从此离开了仕途。他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此后二年间,他们三度同游,交情很深。
  随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生活了十年。他在梁园与前朝高宗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宗氏笃信道教,与李白志同道合。
  此后十年,他仍到处漫游。安史之乱期间,李白曾随永王李璘军,后因此获罪,被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李白行至巫山,遇大赦,旋即返航。
  上元二年(761),李光弼率百万军镇临淮,抵抗史朝义,李白曾请缨从戎,途中因病返回金陵,因生活无着,又投奔在当涂作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病重,枕上授稿李阳冰,赋《临终歌》而卒,年62。
  李阳冰整理了他的遗稿,编为《草堂集》(已佚)。今存李白集,诗约千首,各体文60余篇。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是历代注释李诗的集大成之作。今人整理的版本有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詹瑛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②江水流。
  夜发清溪③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①半轮秋:半圆的秋月。②平羌: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自宝兴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入岷江。本诗所指当在乐西北、峨眉县东一段。③清溪:应在平羌江边。过去说是犍为的青溪驿,或说在纳溪县西。君:指峨眉山月。④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治所。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可见李白诗思之随机触发,天才流溢。《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渡荆门送别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仍怜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
  ①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门户。②楚国: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古楚国之地。③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④江中的月影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⑤云彩的兴起与变化,在空中结成了海市蜃楼。⑥怜,爱。
  这首诗是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后在荆门外所作,描写了荆门一带山尽原出、江流壮阔的雄伟景象。表现了青年李白初出巴蜀时兴致勃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诗境浅说》:“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唯收句见送别本义。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望庐山瀑布二首①(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李白游庐山时所作。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宛如一幅生动传神的山水画卷。《韵语阳秋》载中唐诗人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唐宋诗醇》苏轼曰:“仆初入庐山,有陈令举《庐山记》见示者,且行且读,见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诗,不觉失笑。开元寺主求诗,为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望庐山五老峰①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②。九江秀色可揽结③,吾将此地巢云松④。
  ①诗题“望”一作“登”。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②《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③揽结:采集。④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诗人把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的金芙蓉,形象生动别致。《唐宋诗醇》云:“纯用古调,次句亦秀削天成”。
  长干行①二首(其一)
  妾发初覆额②,折花门前剧③。郎骑竹马来④,绕床弄青梅⑤。
  同居长千里⑥,两小无嫌猜⑦。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⑧,岂上望夫石⑨?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⑩。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⑾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⑿,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⒀,直至长风沙⒁。
  ①《长干行》:一作《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歌辞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和感情。②覆:遮盖。③剧:玩耍,游戏。④骑竹马:把竹竿当马骑玩游戏。⑤床:井床,井上的围栏。弄青梅:投掷青梅作游戏。⑥长干里: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靠近长江。⑦嫌猜:猜疑和顾忌。⑧抱柱信:《庄子·盗跖篇》载:尾生与一女子约好在一座桥下相会。女子临期未至,潮水忽然上涨,尾生不肯失信,抱着桥柱等待,结果被水淹死。⑨望夫台:即望夫山。庾信《哀江南赋》:“石望夫而逾远”。倪璠注: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如人立,俗传云,古者有贞妇,其夫从役远征,饯送此山,立望夫而死,化为石,因以名山。刘澄之《鄱阳记》云:鄱阳西有望夫冈。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昏,未几妖魅诈迎妇去。请卜者决,云行五十里求之。明如言,见大穴深邃无底,以绳入,遂得其妇。乃令妇先出。而明所将邻人秦文遂不取。其妻乃自誓执志,登此冈而望其夫,因以名焉。⑩瞿塘滟滪堆:瞿塘峡峡口的一个危险的石滩。冬季水位低,它突出江面,夏历五月江水上涨,就没入江中,船只容易触礁。此句表示女子为意中人远行而担心。⑾坐愁:因为忧愁。⑿三巴:巴郡(今重庆市)、巴东(古夔州,今奉节东北)、巴西(今阆中)。⒁不道远:不怕远。⒁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距离金陵长干里约七百余里。
  这是一篇以商人妇思夫为题材的富于民歌风味的作品。全篇通过人物的独白,以景物为衬托,描述了幼小相处、结婚、远别等几个生活阶段,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诗的情调爽朗明快,真挚动人。有些诗句后来演化成为民间常用的成语,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等。《唐宋诗醇》云:“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尝爰司空图所云‘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为深得委曲之妙,此篇庶几近之。”
  赠孟浩然①
  吾爱孟夫子,风流②天下闻。红颜弃轩冕③,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④,迷花不事君⑤。高山安可仰⑥,徒此揖清芬⑦。
  ①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离开长安回到襄阳隐居之后。②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③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④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如“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典事详见《三国志·魏志·徐邈传》。⑤迷花: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⑥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以·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⑦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新唐书·文艺传》载:孟浩然“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李白此诗对孟的称誉与以上记载相符。李白性爱自由,毕生对隐逸之士特怀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长李白十二岁,且既有清誉,又有诗名,这正为李白所心仪。此诗前六句以叙述语写出传说中的孟浩然飘逸脱俗的风采神韵,李白此时尚未见其人,故此想像之辞中,洋溢着一种不无神秘色彩的称誉之意和敬仰之情。七八句于仰慕之外,又含未能谋面的遗憾。访者和被访者,都透出一股淡泊超旷、潇洒风流的隐逸之气。《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矫然不变,三四(句)十字尽一生。”
  黄鹤楼①送孟浩然之广陵②
  故人③西辞黄鹤楼,烟花④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古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矶上。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②广陵:郡名。即今江苏扬州市。③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④烟花:春暖花开。
  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陆游《入蜀记》卷五:“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唐诗解》:“‘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别之情,俱在言外。”
  金陵酒肆留别①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②。
  金陵子弟来相送③,欲行不行各尽觞④。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①金陵: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②吴姬:吴地的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③子弟:年轻人。④欲行:要走的人,指李白自己。不行: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干杯。
  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语虽明浅,却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李白《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句可参读。《四溟诗话》:“太白《金陵留别》……妙在结语。……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阴常侍《晓发金陵》诗:‘大江一浩荡,悲离足几重。’二语突然而起,造语雄深,六朝亦不多见。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刘禹锡‘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不如太白‘请君……谁短长’。”
  春夜洛城闻笛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①洛城:洛阳。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嘲鲁儒①
  鲁叟谈五经②,白发死章句③。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④。
  足著远游履⑤,首戴方山巾⑥。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⑦,不重褒衣人⑧。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⑨。
  ①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②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③死章句:只懂字词语句而不懂大道理。《汉书·夏侯胜传》:“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又杨齐贤注:“后汉王充、荀淑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④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⑤著:穿。远游履:鞋名。曹植《洛神赋》:“践远游之文履”。⑥方山巾:一作方头巾。古代儒者戴的一种方形软帽,又称方山冠。《后汉书》卷四十《舆服志下》:“方山冠以进贤。以五彩谷为之。”⑦秦家丞相:指李斯,春始皇三十四年,采纳李斯的建议,焚烧诗书,禁止儒生以古非今;次年,在咸阳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⑧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裳。《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颜师古注:“褒,大裾也”。⑨叔孙通:西汉儒学博士,曾为汉高祖刘邦制定朝仪。《史记·叔孙通列传》:“汉五年……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殊伦:不是一类人。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此指鲁儒的家乡。
  此诗是开元末年李白初游东鲁时所作。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唐宋诗醇》卷八:“儒不可轻。若死于章句而不达时事,则貌为儒而已。汉宣帝所谓俗儒不达时宜,叔孙通所谓鄙儒,施之此人则可矣。不然以儒为戏,岂可训哉?”
  望天门山①
  天门中断楚江开②,碧水东流至北回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洲当涂:“天门山,东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诗‘天门中断……’”。②楚江:当涂在战国时属楚国,李白因称此段长江为楚江。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寔为吴津”。③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长江流至当涂分为东西两脉,西脉流经梁山下,直赴东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为转折意。
  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为开元十三年作,并说:“是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当涂时作”,“更无寓意”。郁贤皓《李白选集》云:“全诗朝气蓬勃,当是开元十三年(725)初次过天门山时所作”。这首诗描写天门山附近一段的长江景色,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江山图画。俞碧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赋天门山,宛然楚江风景,能手固无浅语也”。“大江自岷山来,东趋荆楚,至天门稍折而北,山势中分,江流益纵,遥见一白帆痕,远在夕阳明处。”
  南陵别儿童入京①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②。游说万乘苦不早③,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④,余亦辞家西入秦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⑥。
  ①此诗又题为《古意》。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南陵县。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本诗题解。②起舞句:人逢喜事光采焕发,与日光相辉映。③游说:凭口才说服别人。万乘: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恨不早就去做。④会稽句:《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其妻亦负担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据魏灏《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⑤秦:指长安。⑥蓬蒿人:草野之人。
  天宝初年,李白奉唐玄宗征召进京,此诗是离别儿女时所作,诗中毫不掩饰喜悦之情。关于“南陵”在东鲁还是在宣州(今安徽)之南陵?已如注释。另一个问题是:诗人只言“别儿童”,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显然有所指责。詹锳《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一期)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
  蜀道难①
  噫吁嚱②!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③,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④,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⑤,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⑦,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⑧。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⑨。青泥⑩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⑾,以手抚膺⑿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⒀啼月夜,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⒁。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⒂乎来哉?
  剑阁⒃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⒅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⒆。
  ①《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②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③蚕丛、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槨,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槨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④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夸张面大约言之。⑤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⑥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⑦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⑧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⑨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⑩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吃力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兴州长举县:“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⑾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⑿膺:胸。⒀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刘渊林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王注:“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鷂,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⒁喧豗:水流轰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⒂胡为:为什么。⒃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华阳国志》、《水经注》卷二十、《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均有记载。⒄一夫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⒅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⒆咨嗟:叹息。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据此可知《蜀道难》诗作于天宝初年之前。唯“自西蜀至京”有误,李白天宝初是从南陵奉诏入京。关于此诗之意旨,历来说法不一(参《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友人入蜀而望其早日归来之作。诗人并未亲历剑阁蜀道,唯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之艰难。诗风宏伟壮浪,句法录活多变,韵散兼用。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大雅久不作(《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①?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②。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③。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④。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⑤。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⑥。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⑦。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⑧。
  君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⑨。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⑩。
  我志在删述⑾,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⑿。
  ①《大雅》:《诗经》之一部分。此代指《诗经》。作:兴。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李白此意为:诗道久已不振,而我年将衰,此意向谁陈说呢?②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委蔓草:埋没无闻。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③龙虎两句:形容战国群雄相争,战争直到强秦统一六国。④正声两句:《诗经》那样雅正的诗歌衰微了,而屈原以其哀怨的作品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⑤扬马二句:言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使衰颓的文坛重新振兴,开创了宽广的文学新天地。⑥宪章: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沦:消亡。⑦建安:东汉末献帝的年号(196—219),当时文坛作家有三曹、七子等。绮丽:词采华美。⑧圣代:此指唐代。元古:上古,远古。垂衣:《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谓无为而治。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参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⑨群才句:文人们正逢休明盛世。属:适逢。耀鳞:比喻施展才能。⑩文质句:意谓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秋旻:秋天的天空。⑾删述:《尚书序》:“先君孔子……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⑿希圣: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修订《春秋》,至此搁笔不复述作。因为他认为骐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以上四句意谓: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以期后垂名不朽。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说作于天宝安史之乱以前,所据“吾衰”一语。一说“当属早期‘大言’之作”(裴斐《李白与历史人物》,载《文学遗产》1990年第三期)。关于诗意,俞平伯《李白〈古风其一〉第一首解析》云:“本篇大意,只是《孟子》(离娄下)上的两句话:‘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载中华书局版《李白研究论文集》)。王运熙《李白〈古风其一〉中的两个问题》认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也包括建安诗歌在内。“我志在删述”之意是删述、编选诗歌,而非如俞平伯所云通过作史以显褒贬(文见《天府新论》1988年第一期)。王又在《略谈李白的文学思想》(载齐鲁书社版《中国古代文论管窥》)中说:李白推崇《诗经》的风雅正声,主要是重视《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他表示仰慕孔子作《春秋》的事业,实际上还是要继承《诗经》的美刺和褒贬传统。《唐宋诗醇》卷一:“《古风》诗多比兴,此篇全用赋体,括风雅之源流,明著作之意旨……指归《大雅》,志在删述,上溯风骚,俯观六代,以绮丽为贱,清真为贵,论诗之意昭然明矣。”
  齐有倜傥生(《古风》其九)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②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③。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持高尚气节。游于赵国,恰遇秦军已经击败赵军四十万,又围赵都邯郸,魏国大将新垣衍欲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以利害说服新垣衍合力抗秦,终于击退秦军。平原君欲封官,不受;赐千金,亦不受,飘然离去(参《战国策·赵策》、《史记·鲁仲连传》)。②明月:即夜光珠。李斯《谏逐客书》:“垂明月之珠。”《史记·龟策列传》:“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③澹荡:淡泊,旷达,潇洒,不好功利,与“倜傥”意同。拂衣《后汉书·杨振传》:孔融曰:“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后世因称隐居为拂衣。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为开元二十九年,并于《别鲁颂》下云:“此与下篇《齐有倜傥生》当共为同时之作。”杨齐贤注云:“此篇盖慕鲁仲连之为人,排难解纷,功成无取也。”萧士贇注云:“太白平生豪迈,藐视权臣,浮云富贵,此诗盖有慕乎仲连之为人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七:“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唐诗解》卷三:“此慕鲁连之为人也。言鲁连立谈而名显,犹明珠乍出而扬光。彼却秦之英声,既为后世所仰,又能轻千金,藐卿相,以成其高,故我慕其风而愿与之同调也。”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以鲁连功成不受赏自比,为李诗中常用之调。例如:《在水军宴幕府诸侍御》:‘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留别王司马》:‘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五月东鲁行》:‘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皆是。”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七)
  西上莲花山①,迢迢见明星②。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③。
  霓裳曳广带④,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⑤,高揖卫叔卿⑥。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⑦。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⑧。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⑨。
  ①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②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③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④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⑤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⑥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后”。⑦紫冥:高空。⑧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⑨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飘渺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惨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贇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②,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③,行乐须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⑤,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⑥,相期邈云汉⑦。
  ①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②解:懂得。③将:偕、带。④行乐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⑤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⑥无情游:《庄子·德充符》:“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朱谏注:“无情者,月与我虽曰三人,然月与影本无情也。”⑦相期:相约。邈:高远。云汉:天河。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行路难①(三首)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②。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⑤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②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莱肴。羞通“馐”。直通“值”。③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④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⑤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行路难三首》作于天宝三载(744)初离朝廷之时。李白此时心情复杂:失意、愤懑、迷惘困惑、愤世疾俗、自负、自信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感慨万千。在诗里,他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的艰难,抒发了不平之感和继续追求理想的愿望。《唐宋诗醇》:“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篇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应时《李诗纬》卷一:“太白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①,有口莫食首阳蕨②。含光混世贵无名③,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④。子胥既弃吴江上⑤,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⑥?李斯税驾苦不早⑦。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⑧?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⑨?
  ①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篇:“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②《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③《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④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⑤子胥:伍子胥。《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⑥《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⑦《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⑧《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⑨《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蓴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离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选集》以为“作年莫考”。
  梁甫吟①
  长啸《梁甫吟》②,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③。
  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壮气思经纶④。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⑤。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⑥。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⑦。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壮土当群雄⑧!
  我欲攀龙见明主⑨,雷公砰訇震天鼓⑩,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⑾。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⑿。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⒀。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⒁。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⒂。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⒃。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⒄。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⒅。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⒆。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倪(山旁)屼当安之⒇。
  ①《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未之许”。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②长啸:吟唱。③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睢)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④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⑤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⑥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⑦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⑧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狂客:指骊食其。⑨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⑩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⑾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⑿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⒀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⒁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入肉。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⒂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⒃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⒄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诸葛亮《梁父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坟?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⒅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⒆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⒇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大人:有才干的人。*倪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是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吴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也有批评家认为“篇法不甚稳密”,“辞意错乱而无序”。
  将进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④。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⑤。
  岑夫子,丹丘生⑥,将进酒,杯莫停⑦。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⑧,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⑩。
  五花马,千金裘⑾,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①《将进酒》:此诗又题作《惜樽空》。《乐府诗集》卷十六引《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九曰《将进酒》”。内容多写朋友宴饮放歌之事。②君不见:《唐诗合解》:“通篇主意是劝人及时为乐,尽欢饮酒,连用两个‘君不见’,是提醒人语。以黄河水为兴,高堂白发为承。”黄河东流不复、青丝骤成白发,皆言人生短暂、时不我待之意,从而推出及时饮酒行乐之题旨。《李太白诗醇》:“一起奇想,亦自天外来”。③金樽,珍贵的酒器。④千金句:陆时雍《诗镜总论》:“太白游梁、宋间,所得数万金,一挥辄尽,故其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意气凌云,何容易得”。⑤会须:会当,应当。一饮三百杯,东汉郑玄善饮酒,相传能连饮三百余杯而不改常态。⑥岑勋、元丹丘。⑦将进酒句:又作“进酒君莫停”。⑧钟鼓:古代富贵人家宴会时击鼓奏乐。馔玉:珍贵的食品。⑨陈王:指三国时魏国的诗人曹植,曹操的第三子,曾被封为陈(今河南淮阳及安徽亳县一带),故称陈王,或陈思王。他在《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等句。平乐:即平乐观,汉明帝时建造,在洛阳西门外。恣欢谑:尽情地欢乐谈笑。⑩径:直截了当。沽:买。⑾五花马:剪马鬃为五个花瓣的马。唐代开元、天宝之间,凡有名马都把马鬃剪成花瓣的形状。一说是毛色斑驳的良马。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狐裘。这里泛指珍贵的皮衣。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唐诗解》卷上:“此怀才不遇,托于酒以自放也”。《唐诗广选》引杨升庵曰:“太白狂歌,实中玄理,非故为狂语者”。
  这首诗气势磅礴,语言豪放,句式三、五、七言错杂,节奏急促,声情激荡,韵脚灵活多变(换了六个韵),词语自然流畅,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而庵说唐诗》:“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施蛰存《唐诗百话·将进酒》云:“李白的诗,是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品,他在盛唐时期诗坛上的情况,正和雨果在法国、拜伦在英国一样。游仙、饮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义形式;嵚崎、历落、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梦游天姥吟留别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②。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③。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④。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⑤。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⑦。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⑨。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⑩。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⑿。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⒀。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⒁。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⒂。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⒃。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⒅。
  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①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②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微茫:隐约迷茫、模糊不清的样子。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③越:指今浙江一带。明灭:时明时暗。④拔:超越。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⑤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此:指天姥山。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⑥之:天姥山及其传说。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⑦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⑧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渌水:清水。⑨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⑩半壁:半山腰。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⑾瞑:黄昏。⑿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殷:充满。⒀列缺:闪电。⒁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石扉:即石门。訇然:形容声音很大。⒂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里“黄金银为宫阙”。⒃霓为衣句: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⒄虎鼓瑟句:猛虎弹瑟,鸾鸟挽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如麻:形容很多。⒅忽魂悸两: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⒆唯觉句: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⒇君:指东鲁友人。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五载(746),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三年。此时他准备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与东鲁朋友告别时写下了这首留别诗。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多变,美丽流畅。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及意旨,也有不同说法。如陈沆《诗比兴笺》卷三:“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全诗雄奇豪放,瑰丽飘逸,是诗人继承屈原《离骚》、《九歌》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优秀诗篇。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上李邕①
  大鹏②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③。宣父犹能畏后生④,丈夫未可轻年少⑤。
  ①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有才华,性倜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书法、文章都有名,世称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杀害,年七十余。《旧唐书·文苑传》有传。李邕年辈早于李白,故诗题云“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有“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句,亦见白对邕之敬赏。今人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写于蜀中》(载《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六期)文考证:李邕于开元七、八、九年任渝州(今重庆)刺史,李白此时曾拜谒李邕并作此诗。②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沧溟:大海。③恒:经常。殊调:发表不同常人的论调。大言:豪言壮语。④宣父:《新唐书·礼乐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⑤丈夫: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是称李邕。年少:李白自称。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此篇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本诗题解。
  沙丘城下寄杜甫①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②。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③。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④。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⑤。
  ①沙丘:宫衍兴《李白占籍东鲁地名考》:“沙丘就在兖州城东,即唐鲁郡治城东门外,泗水边上。……为什么又出来个‘浩荡寄南征’的汶水?实际上……汶、泗合流,……所谓‘浩荡寄南征’的汶水,实际应指泗水和汶水一支会流后,又南流的泗水”(《李白研究论丛》第二辑280--281页)。②高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③日夕:朝暮,从早到晚。④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⑤汶水:鲁地水名,正流今名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县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县、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百家唐宋诗新话》124页)。
  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6,一说五载)秋。天宝三载(744)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杜、高适三人会于梁园(开封),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分手后,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授道箓,正式履行仪式入了道籍。杜甫寻道师华盖未遇。次年秋,二人又会于东鲁。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的地步。不久二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也东游吴越。此后便再未会面。
  这首诗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沙丘寓所时所作。《批点唐诗正声》:“散淡有深情”。《唐宋诗醇》引沈德潜语:“有余地,有余情,此诗家正声也”。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是此诗名句。如此以流水喻情思,李诗尚有“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寄远》);“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等可参。
  附:今存李白为杜甫写的诗可信者及存疑者共四首,另外三首是:
  戏赠杜甫(存疑)
  饮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存疑)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飚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①
  客自长安来②,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③。
  此情不可道④,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⑤。
  ①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元和郡县志》卷十河南道兖州金乡县:“后汉于今兖州任城县西南七十五里置金乡县”。韦八:生平不详。西京:即长安,天宝元年改称西京。②客:指韦八。③咸阳:此指长安。④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⑤望望:瞻望,盼望。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连山眇烟雾,长波迴难依”
  此诗作于金乡,言西望京华,思君念国之意。萧士贇注云:“太白此诗因别友而动怀君之思,可谓身在江海,心存魏阙者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云此诗似作于天宝五载(746)去朝之后,所据“狂风”两句。然亦有人认为是安史乱后所作,如朱谏注及唐汝询《唐诗解》等。若定为安史乱后所作,则与李白行迹有违。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句,构思奇特而深于情韵,是李白所擅长的想像、夸张之法。《批点唐诗正声》:“词理清真,细绘者不能道。”《网师园唐诗笺》:“奇逸。”
  登金陵凤凰台①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②。
  三山半落青天外③,二水中分白鹭洲④。总为浮云能蔽日⑤,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迴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②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③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④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⑤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当作天宝六载(747)游金陵时”。《唐诗品汇》引刘后村(克庄)语:“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句,至金陵乃作《凤凰台》以拟之”。前人多有言李白《凤凰台》、《鹦鹉洲》诗出于崔颢《黄鹤楼》者,又云崔诗更出于前人。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引赵宦光曰:“《诗原》引沈佺期《龙池篇》云:‘龙池耀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崔颢笃好之,先拟其格作《雁门胡人歌》云:‘高山代郡东接燕,燕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自分无以尚之。别作《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然后直出云卿之上,视《龙池》直俚谈耳。李白压到不敢措词,别题《鹦鹉洲》云:‘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春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而自分调不若也,于心终不降,又作《凤凰台》云:“……”。然后可以雁行无愧矣。按前后五篇并古风也。后人以《龙池》题作篇,《雁门》题作歌,遂入之古体。《黄鹤》、《鹦鹉》、《凤凰》入之近体,非也。《唐宋诗醇》卷七:“此诗传者以为拟崔而作,理或有之。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像偶同,胜境各擅。”
  李白此诗先描写凤凰台四周的景色,然后抒发怀古伤时之感。在景物描写中寄寓古今兴亡的感慨。末两句因怀古而感时而自伤,亦有担心奸佞误国和怀念朝廷之意。
  李白不太喜欢作律诗。今存律诗共一百三十余首,而其中七律最少,只有八首。且《鹦鹉洲》、《凤凰台》两篇是否律诗亦有争议。但李白并非不长于律诗。他的律诗数量虽不及杜甫多,但在盛唐诗人中却不算少;质量亦属上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扬州花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④。
  ①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的时间,史无明载。此诗是李白听到这一消息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李云逸《王昌龄诗注·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小集》本)称王昌龄约在天宝六年秋贬龙标尉,路途迁延数月,第二年始离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赴龙标。则李白此诗当是天宝七载春作于扬州。又李华珍、傅璇琮《王昌龄事迹新探》谓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或十一载春(《古籍整理与研究》第五辑,第100页)。左迁:贬官降职。《汉书·周昌传》:“吾极知其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龙标:唐代县名,属巫州,在今湖南西部黔阳县。②这句又作“杨花落尽子规啼”,然宋蜀本作“扬州花落”。据此知此诗当为李白游扬州时所作。③闻道:听说。龙标:指王昌龄。世因王曾为江宁丞、龙标尉而称其为“王江宁”、“王龙标”。五溪:《通典》卷一八三:“五溪谓酉、辰、巫、武、陵等五溪也”。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一带。龙标靠近贵州,在唐代是比较荒僻的地方。④夜郎:唐代县名,在今贵州桐梓县东(属珍州)。《通典》卷一八七:“珍州,古蛮夷之地,大唐贞观七年置珍州或为夜郎郡。”此为李白“流夜郎”之夜郎。一说指今湖南省芷江县西南的唐夜郎县,天宝元年改为峨山县。随君:一作随风。
  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继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关切、担忧之意。《李太白诗醇》卷二引谢叠山云:“首句托兴,次句赋事,末二句言情。”
  寄愁心与明月随君西去的构思奇特优美,情韵深挚悠长。是为太白名句。曹植《怨诗》:“愿作东南风,吹我入君怀。”齐澣《长门怨》:“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又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等,皆可参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①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②。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③。
  孤月苍浪河汉清④,北斗错落长庚明⑤。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⑥。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⑦,坐令鼻息吹虹霓⑧。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⑨。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⑩。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⑾。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⑿。
  《折扬》《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⒀。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⒁。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⒂。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⒃。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鳞⒄,董龙更是何鸡狗⒅?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⒆。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⒇。
  达也不足贵,穷也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21,弥衡耻逐屠沽儿22。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23?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24!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25。
  ①王十二:生平不详。王曾赠李白《寒夜独酌有怀》诗一首,李白以此作答。②子猷:《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此以子猷拟王十二。③中道:中间。流孤月:月亮在空中运行。④苍浪:即沧浪。王琦注:“沧浪,犹沧凉,寒冷之意。”这里有清凉的意思。河汉:银河。⑤长庚:星名,即太白金星。《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古时把黄昏时分出现于西方的金星称为长庚星。⑥玉床:此指井上的装饰华丽的栏杆。
  以上十句为第一段,描写王十二雪夜独酌、怀念远人(李白)的情景。
  ⑦狸膏:用狐狸肉炼成的油脂,斗鸡时涂在鸡头上,对方的鸡闻到气味就畏惧后退。金距:套在鸡爪上的金属品,使鸡爪更锋利。⑧坐令句:王琦注:“玄宗好斗鸡,时以斗鸡供奉者,若王准、贾昌之流,皆赫奕可畏”。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⑨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大将,突厥族哥舒部人。曾任陇右、河西节度使。《太平广记》卷四九五《杂录》:“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之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濠。’”西屠石堡:指天宝八载哥舒翰率大军强攻吐蕃的石堡城。《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保石堡城,路远而险,久不拔。八载,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翰使麾下将高秀岩、张守瑜进攻,不旬日而拔之。上录其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与一子五品官,赐物千匹,庄宅各一所,加摄御史大夫。”紫袍:唐朝三品以上大官所穿的服装。⑩直:通“值”。
  以上九句为第二段,揭露当时权贵当道,专横跋扈,正直的读书人却被排斥。此明为王十二鸣不平,实亦己之不平。
  ⑾明月:一种名贵的珍珠。《文选》卷二九张协《杂诗十首》之五:“鱼目笑明月”。张铣注:“鱼目,鱼之目精白者也。明月,宝珠也。”此以鱼目混为明月珠而喻朝廷小人当道。⑿骅骝:骏马,此喻贤才。蹇驴:跛足之驴,此喻奸佞。⒀《折扬》、《黄华》:黄华又作皇华、黄花。《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华》则嗑然而笑。”成玄英疏:“《折杨》、《皇华》,盖古之俗中小曲也,玩狎鄙野,故嗑然动容”。《清角》:曲调名。传说这个曲调有德之君才能听,否则会引起灾祸。据《韩非子·十过》载:春秋时晋平公强迫帅旷替他演奏《清角》,结果晋国大旱三年,平公也得了病。⒁《巴人》:即《下里巴人》,古代一种比较通俗的曲调。《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一种比较高雅的曲调。奇璞:《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名曰和氏之璧”。⒂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贝锦:有花纹的贝壳,这里比喻谗言。《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太甚。”两句意为:谈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进谗的人作为罪过进行诽谤。⒃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一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以上十四句为第三段,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揭露当时是非不明、邪正不分的社会现实;抒写自己曲高和寡,遭人谗毁的悲愤。
  ⒄伤凤鳞:《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史记·孔子世家》:“鲁哀公十四年春,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叹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⒅董龙:《资治通鉴》卷一OO晋纪穆帝永和十二年:秦司空王堕性刚毅。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皆以佞幸进,堕疾之如仇。每朝见,荣未尝与之言。或谓堕曰:‘董君贵幸如此,公宜小降意接之。’堕曰:‘董龙是何鸡狗?而今国士与之言乎!’”胡三省注:“龙,董荣小字。”⒆不谐:不能随俗。恩疏:这里指君恩疏远。媒劳:指引荐的人徒费苦心。乖:事与愿违。⒇严陵:即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做皇帝后,严光隐居。帝亲访之,严终不受命(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长剑拄颐:《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修剑拄颐。”事玉阶:在皇宫的玉阶下侍候皇帝。21、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楚汉战争期间,曾被封为齐王。汉王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降为淮阴侯后,常称病不朝,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22、弥衡:汉末辞赋家。《后汉书》卷一一O《弥衡传》:“弥衡……少有才辩,而气尚刚毅,矫时慢物……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23、李北海:即李邕(参前《上李邕》诗注)。24、裴尚书:即裴敦复,唐玄宗时任刑部尚书。李、裴皆当时才俊之士,同时被李林甫杀害。25、五湖:太湖及其周围的四个湖。五湖去,是借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五湖的故事(详见《史记·货殖传》),说明自己自少年时代就有隐居之志。弥:更加。钟鼎,鸣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人家的排场。这里代指富贵。
  以上十八句为第四段,慨言荣辱穷达之不足论。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九载(750)。王琦《李太白年谱》天宝八载附考云:“是年六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白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乐史《李翰林集序》曰:“白有歌云:‘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盖叹乎有其时而无其位。呜呼!以翰林之才名,遇玄宗之知见,而乃飘零如是。”这是一首倾诉自己怀抱的抒情诗。诗中揭露当时朝廷小人得志,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反遭谗毁。表示要超脱荣辱穷达之念,像严光、范蠡那样飘然隐居。这首诗长达五十一句,主题集中,层次井然,语言极为犀利,比喻也很生动。
  前人有疑此诗非李白所作者,如萧士贇曰:“造语用事,错乱颠倒,绝无伦理,董龙一事,尤为可笑,决非太白之作。”此说显系推测,不足以服人。《李太白诗醇》云:“此篇萧士贇以为伪作,严沧浪断为太白作。余从严说。严云‘青天中道流孤月’是写其心胸。”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乐史、吕缙叔皆宋初人,而及见之,似非五代间人所可伪造。”
  哭晁卿衡①
  日本晁卿辞帝都②,征帆一片绕蓬壶③。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④。
  ①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717),来我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天宝十二载(753)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天宝十四载(755)辗转回到长安。卿:尊称。李白以为晁衡已遇难,故作此诗以悼之。②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③蓬壶:传说中东海中蓬莱、方壶等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④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此句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五:“是闻安陪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楮表。”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754)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市)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是开元五年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李白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悲痛之情是真实而且深挚的。全诗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文章建安骨③,中间小谢又清发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⑤,欲上青天揽明月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⑦。
  ①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一解作族叔李云;一解疑为李姓而名叔云者。②酣高楼:畅饮于高楼。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④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清发:清秀俊爽。⑤逸兴:超脱飘逸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⑥览:通“揽”,摘取的意思。⑦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注25。
  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明崇祯三年版严沧浪、刘会孟评点《李太白集》载明人评语);“兴起超忽”(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雄情逸调”(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九)。《唐宋诗醇》卷七云:“遥情飚竖,逸兴云飞,杜甫所谓‘飘然思不群’者,此矣。千载之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厌世多艰,思栖逸也。言往日不返,来日多忧,盍乘此秋色登楼以相酣畅乎?……然不得近君,是以愁不能忘。而以抽刀断水起兴,因言人生既不称意,便当适志扁舟,何栖栖仕宦为也?”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前四句“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言日月如流,光阴如驶已去之。昨日难留,方来之忧思烦乱,况人生之聚散不定,而秋风又复可悲乎!当此秋风送雁,临眺高楼,可不尽醉沉酣,以写我忧乎?”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云:“前人多以‘蓬莱’诸句为赞美李云之语,误。‘蓬莱文章’,《文苑英华》作‘蔡氏文章’,蔡氏当指蔡邕。邕曾参与《东观汉记》之撰述,其史笔不在班固之下,其文辞犹且过之,所上诸疏议,切中时弊,光焰照人。……此诗于文章独标东观,而初稿或作‘蔡氏’,盖有感于邕之事欤?建安七子,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虽在季世,卓越千古。小谢亦以旷世逸才,不得其死。白于南朝三百年间多次标举小谢,既因其才难得,亦哀其志未酬。‘蓬莱’诸句盖与华共勉之辞,虽感时至末世,亦欲有所作为也。白与华登楼论文,酣饮谈诗,其意盖在斯乎?然终以忧思难遣,故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语,而以‘散发弄扁舟’结束全篇。忧愤至极而又无可如何,故唯有散发弃世。”
  独坐敬亭山①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②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这首短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大才自负,却怀才不遇,因感世无知音,只能与山水相亲。诗中先以众鸟飞尽、孤云独闲来衬托自己的孤立独处;复以山拟人,说明相看不厌者唯敬亭山而已。众鸟与孤云相对比,山与人相比况。孤云飘渺,象征人生之意孤高渺远;敬亭山自然自立,象征人格之独立不移,生存意态之自由自在。人唯与山相亲而不厌,实缘于遗世独立之情怀。《李诗直解》:“此独坐而有目中无人之景也。”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命意之高不待言,气格亦内外俱作,五绝中有数之作。”王尧衢《唐诗合解》卷四:首句──“此为‘独’字写照。众鸟世间名利之辈,今皆得意而尽去”。次句──“此……‘孤云’喻世间高隐一流,虽与世相忘,尚有云来之迹”。末二句──“此二句才是‘独’字,鸟飞云去,眼前并无别物,唯看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亦似看着我,两相无厌,悠然清静,心目开朗,于敬亭山之外,尚安有堪为晤对哉?深得‘独坐’之神。”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②。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③。
  ①郭:外城。古时城有两道,内为城,外为郭。②孤蓬:比喻独身漂泊不定的旅人。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③萧萧:《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杜预注:“班,别也”。
  唐汝询《唐诗解》卷三三:“即分离之地而叙景以发端,念行迈之遥而计程以兴慨。游子之意,飘若浮云,故人之情,独悲落日。行者无定,居者难忘也。而挥手就道,不复能留,唯闻班马之声而已。黯然消魂之思,见于言外。”此诗中间连用三个比喻,结尾宕开,以马鸣萧萧渲染离别情景,凄然伤神而意韵悠远,此唐人惜别之佳作。
  然此诗写作时、地及所送之友人均无考。安旗《李诗札记》疑之曰:“此诗题目疑为后人妄加。细玩诗意,似非送人之作,而是留别之篇。诗中‘孤蓬’自喻,句谓己将有万里之行;‘浮云’亦自喻,句谓己此行无定所。‘落日’则喻为己送行之‘故人’。‘故人’一词,虽然自称、称人皆可,但一般多称人。据日人花房英树编《李白歌诗索引》,李集中用‘故人情’共三处,皆谓友人对己之情谊。”
  秋浦歌十七首①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②。赧郎明月夜③,歌曲动寒川。
  ①秋浦:唐代属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县:“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秋浦所作。②炉火句:旧注以为炉火是道士炼丹的炉火。《舆地纪胜》又谓“宣州有朱砂山,石窍中每发红色,其大如月”等。王琦注云:“《唐书·地理志》: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所‘炉火……’者,正是开矿处冶铸之火,乃足当之。”③赧郎:指被炉火映红了脸的冶炼工人。明:此为动词,意谓冶炼工人被炉火映红的脸庞给月夜增添了光彩。
  此诗以白描手法写实,却写得生动有趣,光彩夺目,优美动人。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①。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②。
  ①缘:因。个:这样。②秋霜:形容发白如霜。
  《李诗直解》云:“此因胸怀不遂而生迟暮之感也”。《唐宋诗醇》卷五:“突然而起,四句三折,格力极健,要是倒装法耳”。此诗的倒装句法和夸张手法历来备受称誉。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李白最善用之。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赠汪伦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②。桃花潭水深千尺②,不及汪伦送我情。
  ①汪伦: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宁国府志》卷一二:“放歌台,泾县西五十里蓝山为李白放歌处。台左刻石云:‘天宝十五载三月偕汪伦寺僧’数字,余磨灭不辨。”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四载(755)秋。②踏歌:以脚踏节拍而歌。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此诗自然天成而情深意永,韵味悠长。颇得前人称誉。朱谏云:“此诗直叙实事,略无纤巧句语,而大方家格力过于唐之诗人绝句亦远矣。”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太白《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兴也。陆龟蒙《咏白莲》曰:‘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此趣也。王建《宫词》曰:‘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此意也。李涉《上于襄阳》曰:‘下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说岘山碑。’此理也。”按前人多赏后两句以水比情,其实此诗最具情韵者,乃一“踏”字。踏歌送行,最见风人之致,雅人之韵,文士之趣,非俗人所能至也。且“踏”字生动形象,令人如临其境。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①(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②,四海南奔似永嘉③。但用东山谢安石④,为君谈笑静胡沙⑤。
  ①永王:《旧唐书·永王璘传》载:永王璘,玄宗第十六子也。安史之乱中。“擅领舟师东下”。不久即被当时已在灵武即帝位的肃宗李亨以反叛罪剿杀”。永王起兵时,李白正隐居于庐山屏风叠,永王顺流东下经过浔阳时向李白三发聘书,李白怀着犹豫和不安的心情加入了永王幕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后人有疑其非皆出李白之手)即此时之作,内容无非歌颂永王军容军威,劝勉永王勤王救危,称玄宗和肃宗为二帝,称永王为贤王,立意和措辞并无失当之处。然永王败后,李白因“从璘”罪而被系浔阳狱,被一些朝臣营救出狱后,又被流放夜郎。②三川:郡名,治所在洛阳,战国时秦庄襄王所置。以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三川而得名。这里借称洛阳一带。北虏:指安史叛军。③四海:全国。这里指中原一带的人民。永嘉:王琦注:“晋怀帝永嘉五年,刘曜陷洛阳,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乱江左。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北地,遂破两京,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与永嘉时事极相似”。④谢安石:《晋书·谢安传》:“谢安,字安石。……时符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⑤静胡沙:平定叛乱,使北方安定。
  此诗言安史乱起,如用谢安式的人才,则国难可靖。然诗人引谢安事,是自比?还是泛言?前人理解不一。严羽评曰:“自负不浅”。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一:“按永王璘客如孔巢父亦在其间,白其一耳。此篇所谓谢安石不知属谁?可见自负不浅”。唐汝询《唐诗解》卷二五:“永王璘之行师盖横暴之极者,太白以安石起之,欲其务镇静也。……一说太白尝臣东山,此云安石当是自况。若然,置永于何地?青莲亦不应放诞至此”。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但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尘’,太白诗也。人或讥其大言不惭。然其时邺侯、汾阳均未显用,殆有所指,非自况也。”
  早发白帝城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②,千里江陵一日还③。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①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或以此诗为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细审“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可知曾从江陵上三峡,此当为返还之作。应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时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②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③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水经注》卷三四《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仑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一般读者不必知道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只单纯地体会诗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感就会觉得很美了。其实诗人是把遇赦回江陵时愉快的心情和江山之壮丽多姿、顺水行舟之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明白了这些情境内涵,美感就更为丰富。前人对此诗好评如潮,如《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又丁龙友云:“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法”。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
  江夏赠韦南陵冰①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②。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③。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④。西忆故人⑤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⑥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玉萧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⑦。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⑧?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⑩。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⑾,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⑿。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⒀?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⒁。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①江夏:唐天宝元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即今武汉市武昌。南陵:今安徽南陵县。韦南陵冰,即南陵县令韦冰,李白在长安结识的友人。郁贤皓《李白丛考·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此诗乾元二年(759)流放夜郎遇赦归至江夏时作”。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上元元年(760)春。②胡骄:《汉书·匈奴传》匈奴单于自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此指安史叛军。胡雏:年幼的胡人。《晋书·石勒载记》:“石勒……上党武乡羯人也。……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这里亦指安史之兵。天津桥:在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③张掖、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肃张掖县、酒泉县一带。瞿蜕园等《李白集校注》:“韦冰盖先曾官于张掖,旋至长安,今赴官南陵也”。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④天地再新:指两京收复后形势重新好转。法令宽:指乾元二年的大赦。迁客:指自己。带霜寒:比喻心有余悸。⑤故人:指韦冰。⑥宁期:哪里料到,没想到。⑦一句:一作“长句”。唐代以七言古诗为长句。⑧绣衣:指御史台的官员。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时亦以绣衣称幕僚。病如桃李:病得象不讲话的桃李。此借《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的典故。这两句大约是说:昨天曾与节度使的幕僚们在一起钦宴,但心里抑郁,象无言的桃李,没处诉说。⑨大宛马: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名马。款段:行走缓慢的马。此指劣马。诸侯:此指地方长官。⑩南平,指李白的族弟南平太守李之遥。豁方寸:开心。夫子:对韦冰的尊称。清论:清高脱俗的言论。⑾二千石:我国古代计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单位。二千石是夸张的说法。⑿山公:指晋人山简,常喝酒喝得烂醉如泥。贤主人:指韦冰。此句以山简喻韦冰。⒀头陀:僧寺名,故址约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⒁笳:古代一种乐器。按鼓:击鼓。戏沧流:到江中游玩。歌棹讴:以船桨打着拍子唱歌。
  李白在江夏忽遇好友韦冰,既感到惊喜,也触发了郁结在胸中的愁闷。在这首诗中,便尽情地倾诉自己的愤懑抑郁之情。他甚至觉得连山水也不称人意,因而要“槌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以销胸中块垒。诗写得回肠荡气,痛快淋漓,年届花甲的诗人,仍表现出如此豪放的激情。前人在激赏此诗之余,也批评“槌楼”之句“粗豪”。
  庐山瑶寄卢侍御虚舟①
  我本楚狂人②,《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③,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④,屏风九叠云锦张⑤。
  影落明湖青黛光⑥,金阙前开二峰长⑦,银河倒挂三石梁⑧。
  香炉爆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⑨。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旋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⑩。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①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市一带)人,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②楚狂人:春秋时楚国狂士,姓陆,名通,字接舆。《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楚狂之事又见《庄子·人间世》、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③绿玉杖:传说中仙人的手杖。④南斗: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共有六星。按古代天文志,天上星分别与地上某一地区对应,南斗与寻阳对应,庐山在寻阳西北,故说“秀出南斗傍”。⑤屏风九叠:《舆地纪胜》卷二五江南东路南康军:“九叠屏,在五老峰之侧”。云锦:锦绣般的彩云。⑥明湖:指鄱阳湖。⑦金阙:指金阙岩,又名石门,在香炉峰西南。二峰:唐汝询《唐诗解》:“二峰,即香炉、双剑也”。⑧银河:指瀑布,这里指庐山屏风叠附近的三叠泉。三石梁:状如桥梁的山石。《水经注》卷三九庐江水引《寻阳记》曰:“庐山上有三石梁,长数十丈,广不盈尺,杳然无底”。王琦注:“今三叠泉在九叠屏之左,水势三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与太白诗句正相吻合,百此外别有三石梁也”。⑨香炉:即香炉峰。陈舜俞《庐山记》:“香炉峰……山南山北皆有,其形圆耸,常出云气,故名以象形”。沓:多,重叠绵延。⑩吴天:指庐山一带(春秋时属吴国)的天空。九道:《尚书·禹贡》:“九江孔殷”。孔安国传:“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雪山:比喻长江卷起的白浪。石镜:《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一江南西道江州:“石镜,在庐山东悬崖之上,其状团圆,近之则照见形影”。谢公:指谢灵运。他曾游览过庐山并作诗。还丹:《抱朴子》内篇第四《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琴心三叠:道教气功修炼法。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所居之处为玉京。先期:事先约好。汗漫:不可知。九垓:九天之外。卢敖:传说中的仙人。《淮南子·道应训》:“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也”。此借指卢虚舟。太清:道教谓无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处,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者方能至此。此泛指仙境。
  这是上元元年(760)李白在庐山写给友人卢虚舟的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湖光山色的描绘之中,寄托着历经挫折之后希望超脱现实的心情。“我本楚狂人”,“一生好入名山游”,“愿接卢敖游太清”等句,确有夫子自道之意。而所写庐山之景,雄奇秀美,摇曳多姿。高棅《唐诗品汇》卷三:“《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色争高可也”。《唐宋诗醇》卷六引桂临川语:“全篇开阖轶荡,冠绝古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刘希夷陈子昂贺知章张若虚张九龄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
王维崔颢王翰高适岑参李白杜甫张继韩愈元稹白居易刘禹锡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