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18節:智慧之道(4)      於丹 Yu Dan

  那麽,孔子會用什麽人?孔子也說了他自己的標準:"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臨事而懼啊,一事當前心裏得知道害怕。
  我們想一想,今天領導在下任務的時候,很可能面對兩種人:第一種人聽個大概馬上拍胸脯說,請領導放心,我二十四小時當四十二小時幹,保證完成任務,我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拿我是問,都包在我身上了。第二種人在那兒聽啊聽啊,最後說,您說的這件事太大,您讓我回去再收集點數據,我好好考慮一個可行性方案,我盡量把它完成。這樣的兩種人,你會用誰?
  第一種人就是敢於暴虎馮河的人。第二種人就叫做臨事而懼,他是真知道害怕啊!
  我們從小到大,比如去參加一個特別重要的考試,去見一個你特別在乎的人,這個時候你心裏不會害怕嗎?一定是心裏有點打鼓的,因為你太在意了。那麽,一件事情交給你,你輕易就敢拍胸脯嗎?
  二十四小時它就是二十四小時,你連第二十五小時都擠不出來,你想把它當成四十二小時過那是不可能的。你說立下這個軍令狀,最後完不成也就那樣了,還能怎麽樣呢?
  在這個世界上,什麽都不怕的人是最讓別人害怕的。孔子說,一個人得有一點敬畏之心。一個責任擺在那裏,你要來擔當的時候,心裏總要問一問,是不是真正沉甸甸把它當回事?
  但是,懼怕也要有個分寸,你怕到打退堂鼓嗎?這個事兒真的不做了嗎?沒個分寸,怕到不做,也不行。
  所以還有後四個字,就是孔子說的,"好謀而成"。什麽叫"好謀而成"?就是我真把它當回事接下來了,然後好好地運用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去謀劃,直至完成。孔子說,你問我用什麽人嗎?我就用這樣的人。
  在今天這個時代,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表决心的人,拍胸脯的人,聲音都很大,我們還能夠考慮到他心裏真正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那點在乎嗎?我們能真正考慮一件事的可行性嗎?
  法國曾經出過一道智力測驗題,有奬徵答。測驗題說,如果盧浮宮不幸失火,這個時候你衹能從裏面搶出一幅名畫,你將搶哪幅畫?
  大傢紛紛來作答,絶大部分人都集中在《蒙娜麗莎》上,要搶肯定搶這幅畫。但是,這個大奬最後被法國當時的大作傢凡爾納拿走了。凡爾納的答案是什麽呢?他說,我搶離安全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蒙娜麗莎》在哪兒?去過盧浮宮的人都知道,它在二樓的一個大廳裏,而且是一幅不大的畫。我們想想,要是真着火了,一片濃煙中,別人往外逃生,你逆着人流往二樓上跑,估計你還沒摸着《蒙娜麗莎》那幅畫就已經被燒死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