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數字時代的傳媒夢想:連綫 》
第18節:反饋(2)
加裏·沃爾夫 Gary Wolf
但凱文的建議也是正確的。舊金山的反正統文化、經濟繁榮和蕭條的輪回,再加上聖剋拉拉𠔌的計算機天才,以及看不見的資本儲備,已經創造出許多新的文化資源,而這些資源當時尚未有人開發出來。所有原材料都在那裏,惟一欠缺的就是將之召喚出來的一聲吶喊。當最後一筆錢花光時,路易斯在一種互相矛盾的恐懼中失魂落魄:一方面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想法;另一方面他認為肯定有人捷足先登,完成他的夢想。
其實,事情不那麽簡單。很多人也在同樣的領域裏努力,但收效甚微。比如,凱文·凱利已經編纂了一本不可思議的雜燴目錄,這個推崇自己動手的小册子叫《信號》(Signal),裏面介紹了新技術革命的每一側面。《信號》涵概了黑客手册、電腦公告牌係統、文字處理軟件、各種備選機器人、拷貝機器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賽博朋剋(cyberpunk)小說。《信號》甚至還提到路易斯的《電詞》,稱之為“一本有震撼力的期刊”。
《信號》是由一個非營利機構——要點基金會(Point Foundation)出版的。該基金會是斯圖爾特·布蘭德用他1968年的暢銷書《全球目錄》(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版稅建立的。60年代,布蘭德也是肯·凱西(Ken Kesey)的“快樂的搞笑者”(Merry Prankster)[ 凱西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反正統文化的象徵、《飛躍瘋人院》原著小說的作者。凱西在60年代和一夥朋友組成“快樂的搞笑者”。他們駕着漆成五顔六色的巴士、遊遍全美表演他們名為“迷幻實驗”的多媒體演出,其中結合了搖滾樂、影像、迷幻燈光、漆成螢光的布景、旅遊途中拍攝的電影以及朗誦等。凱西被人們視為60年代的嬉皮老祖,對整個六七十年代的文化、音樂等影響相當大。
]之一。他也曾在惡作劇者那著名的迷幻巴士上周遊全國,舉辦大型集會,與大夥一道嚮大衆推廣LSD迷幻藥。就在發起凱文正在編輯的這本雜志的同時,布蘭德還參與創建了一個興趣廣泛的在綫網絡,那是最早一批有重要地位的網絡之一,名叫The WELL——全球電子鏈接(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的縮寫(連該網的成員都承認這個縮寫極為蹩腳)。儘管布蘭德操作的許多項目都産生了影響力,但其理念卻過於先鋒,而且是以非營利方式操作的。因此,《信號》對路易斯造成的威脅,並不在於其創辦者可能擁有和路易斯一樣的觀念,而在於他們免費傳播了這麽多資源和素材,任何留心觀察的企業傢都可以拿來使用。
另一個對手的威脅顯然更大。在伯剋利山區有一幢體積龐大、看似搖搖欲墜的大廈,一本關註技術和文化的銅版紙雜志在那裏聚集了一批編輯、黑客、設計師和食客,儘管其成員走馬燈似的變換,但其指揮權一直在一位獨立出版人奎因·穆(Queen Mu)的手裏。這人的教名是艾莉森·肯尼迪(Allison Kennedy)。1989年秋天,奎因·穆將《現實黑客》(Reality Hackers)雜志重新改造,並命名為Mondo 2000。在專註程度和思考深度上,穆的雜志遠遠超過路易斯的《電詞》。Mondo第一期雜志就有采訪理查德·斯多爾曼(Richard Stallman)的特寫,斯多爾曼是著名黑客,曾創建自由軟件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這一期還采訪了科幻小說傢布魯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和魯迪·羅剋(Rudy Rucker),另有泰倫斯·麥肯納(Terrance McKenna)的一篇評論《馬歇爾·麥剋盧漢的文字》(The letters of Marshall McLuhan)、第一批微型計算機發明者李·費爾森斯坦因(Lee Felsenstein)的嘻笑怒駡文章。費爾森斯坦因曾經問道:“為什麽我們不能擁有幾本和槍械雜志一樣感覺的個人電腦雜志?”這些都是路易斯極想報道的人物,但他們卻如此整齊地彙聚到另一個人的旗下。在路易斯搬到舊金山之前,甚至凱文·凱利都在為Mondo寫稿。路易斯曾經的合作夥伴蘭迪·斯迪剋羅德,也是Mondo雜志主要的廣告顧問和推銷人。
奇怪的是,除了表面的成功,Mondo其實讓人覺得很陌生。或者說,它可能太近了,過於忠實地記錄了海灣地區的技術天才和愚蠢個性的混和體。Mondo的領袖和靈魂是蒂莫西·利爾裏(Timothy Leary),前哈佛心理學教授,他曾提出一個口號“對準頻率、開啓大腦、從社會隱退(Tune In, Turn On, Drop Out)”。在後來的一項工作中,他提出了取代前者的新口號:S.M.I2.L.E.,即空間移動(Space Migration)、智力增加(Intelligence Increase)、生命延長(Life Extension)的縮寫。雜志的典型文章會這樣宣稱:“好消息!研究者又找到了一些麻醉受體。”在“快樂的搞笑者”那個時代,大麻滋養着全國範圍的運動。但如今這一套沒用了。Mondo在今天沒能産生共鳴。它能夠娛樂讀者,卻不能影響他們。每個看過這雜志的人都挺興奮,但效果也僅止於此。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鐵道出版社 |
|
|
第1節:推薦語 | 第2節:譯序 | 第3節:引言 | 第4節:目錄(1) | 第5節:目錄(2) | 第6節:從零開始(1) | 第7節:從零開始(2) | 第8節:從零開始(3) | 第9節:信念如同福祉(1) | 第10節:信念如同福祉(2) | 第11節:信念如同福祉(3) | 第12節:朝聖(1) | 第13節:朝聖(2) | 第14節:朝聖(3) | 第15節:朝聖(4) | 第16節:朝聖(5) | 第17節:反饋(1) | 第18節:反饋(2) | 第19節:反饋(3) | 第20節:反饋(4) | 第21節:反饋(5) | 第22節:着迷(1) | 第23節:着迷(2) | 第24節:着迷(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