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孫臏兵法註釋   》 十問      孫臏 Sun Bin

  本篇用問答形式就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各種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擊敵方法。本篇共十組問答,除第一組和第十組的位置可以肯定以外,其他各組的前後順序是整理者編次的。
  ——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十問(1)
  兵問曰:交和而捨(2),糧食均足,人兵敵衡(3),客主(4)兩懼。敵人圓陣以胥(5),因以為固,擊[之奈何?曰]:擊此者,三軍之衆分而為四五,或傅(6)而佯北,而示之懼。彼見我懼,則遂分而不顧。因以亂毀其固。駟鼓同舉,五遂(7)俱傅。五遂俱至,三軍同利。此擊圓之道也。
  交和而捨,敵富我貧,敵衆我少,敵強我弱,其來有方,擊之奈何?日:擊此者,□陣而□(8)之,規而離之,合而佯北,殺將其後,匆令知之。此擊方之道也。
  交和而捨,敵人既衆以強,勁捷以剛,銳陣以胥,擊之奈何?擊此者,必三而離之,一者延而衡(9),二者□□□□□恐而下惑,下上既亂,三軍大北。此擊銳之道也。
  交和而捨,敵既衆以強,延陣以衡,我陣而待之,人少不能,擊之奈何?擊此者,必將三分我兵,練我死士,二者延陣張翼,一者材士練兵(10),期其中極(11)。此殺將擊衡之道也。
  交和而捨,我人兵則衆,車騎則少,敵人十倍,擊之奈何?擊此者,當保險帶隘(12),慎避廣易(13)。故易則利車,險則利徒。此擊車之道也。
  交和而捨,我車騎則衆,人兵則少,敵人十倍,擊之奈何?擊此者,慎避險阻,决而導之,抵諸易(14)。敵雖十倍,便我車騎,三軍可擊。此擊徒人(15)之道也。
  交和而捨,糧食不屬(16),人兵不足俧(17),絶根而攻,敵人十倍,擊之奈何?曰:擊此者,敵人既□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虛。此擊爭□之道也。
  交和而捨,敵將勇而難懼,兵強人衆自固,三軍之士皆勇而無慮,其將則威,其兵則武,而理強梁偼(18),諸侯莫之或待(19)。擊之奈何?曰:擊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驕其意,以惰其志,使敵弗識,因擊其不□,攻其不禦,壓其駘(20),攻其疑。彼既貴既武,三軍徙捨,前後不相睹,故中而擊之,若有徒與。此擊強衆之道也。
  交和而捨,敵人保山而帶阻,我遠則不接,近則無所(21),擊之奈何?擊此者,彼斂阻移□□□□□則危之,攻其所必救(22),使離其固,以揆其慮(23),施伏設援,擊其移庶(24)。此擊保固之道也。
  交和而捨,客主兩陣,敵人形箕(25),計敵所願,欲我陷覆,擊之奈何?擊此者,渴者不飲,饑者不食,三分用其二,期於中極,彼既□□,村士練兵,擊其兩翼,□彼□喜□□三軍大北。此擊箕之道也。
  七百一十九
  (1) 此是篇題,寫在本篇第一簡簡背。
  (2) 和,軍隊左右壘門。捨,紮營。意謂兩軍相對,準備交戰。
  (3) 敵,相當。意謂雙方人力和武器相當。
  (4) 客指進攻的一方,主指守禦的一方。
  (5) 胥,等待。
  (6) 傅,藉為薄,迫近,接觸。
  (7) 遂,藉為隊。
  (8) 參看《十陣》註(47)
  (9) 延而衡,與下文“延陣以衡”同意,指把軍陣延長,橫着擺開。
  (10) 材士,材力之士。練兵,精選的士卒。
  (11) 中極,要害。意謂務期攻敵要害。下文“期於中極”與此同意。
  (12) 意謂憑據險阻隘塞之地,恃以為固。
  (13) 意謂要避開平敞開闊的地形。
  (14) 抵,擠,推。意謂把敵人壓迫到平坦的地帶。
  (15) 徒人,步卒。
  (16) 屬,連續。意謂糧食接濟不上。
  (17) 俧,疑藉為恃。
  (18) 理強梁偼,疑當讀為“吏強糧接”,吏指軍吏。
  (19) 待,抵禦。意謂其他諸侯國都不能抵禦。
  (20) 駘(tai),疑藉為怠。
  (21) 以上二句意謂我離敵太遠則打不到敵人,離敵過近則無立足之地。
  (22) “攻其所必救”之語見《孫子,虛實》。
  (23) 揆(kui葵),揣度。意謂揣度敵人的行動意圖。
  (24) 庶,衆。移庶,移動中的敵衆。
  (25) 意謂敵人把軍隊佈置成簸箕形的陣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凡例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篡卒月戰八陣
地葆勢備[兵情]行篡殺士延氣官一[強兵]
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