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閆紅 Yan Gong

  《對照記》裏,有李鞠耦中年時期的照片,她發胖了一些,眼睛定定地排空地看着鏡頭,就像一個最平凡的母親,內心所有的穩定,來自身旁膝下的一雙兒女。
  這雙兒女,就是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和姑姑張茂淵。
  寡婦熬兒,歷來都有一種悲情悲壯的色彩,作為母親的寡婦,含辛茹苦,淚眼汪汪,盯着兒子的背影,指望那小小孩童,早一點長大成人,最終功成名就,給母親爭一口氣。
  這些年來,李鞠耦配合張佩綸,上演隱士夫婦的風雅風範,但“煊赫舊傢聲”裏的浮華影跡,未必真能在她心中消弭。何況,在當年,她就不是一個衹識婦德與女紅的千金小姐,也不是杜麗娘或者崔鶯鶯式的純情女生,她是能幫助老爹爹看公文的,婚後和父親的來往書信中,也可看出,她對於官場人物規則,都有着深刻的瞭解,這樣的一個李鞠耦,不大可能甘心於邊緣狀態。娘傢的兄弟們時不時就有一個“闊了”,她內心的壓力可想而知,壓力轉化為動力,動力放在培養兒子上。
  可惜,正像周傑倫唱的那樣,觀念不及格,其他全是垃圾,李鞠耦的苦心孤詣,也可以換成另外四個字,叫作“不合時宜”。她老爸和老公都是少年進士,科考高手,靠文章起傢的,李鞠耦立意在兒子身上復製他們的成功,打小就盯着張志沂背書。“三爺背不出書,打呃!罰跪。”這是老女僕的回憶,李鞠耦的嚴厲取得了成績,多少年後,張志沂還能將古文時文甚至奏摺倒背如流,無事時在傢裏繞室詠哦,末尾處拖了長腔,一唱三嘆地作結。
  這份童子功是紮實得可以,但又有什麽用?1905年,張志沂十歲左右清政府就廢了科舉,再也不是一篇八股定終身的年代了,張愛玲聽她老爸背書總是覺得心酸,因為毫無用處,張志沂這樣孜孜於背誦“毫無用處”的東西,是慣性還是潛意識中的一種抗議?搭進了金色童年不算,硬生生地被灌進一肚子無用的學問,不惆悵是不可能的。
  除了學問,李鞠耦在思想意識上也對兒子嚴防死守,紈絝子弟在一起,明裏暗裏比拼鮮衣怒馬,那麽她就把兒子往土了吧唧上打扮,給他穿顔色嬌嫩的過時衣服,滿幫綉的花鞋,沒有一副時尚的行頭,他就該羞手羞腳地見不得人了,親戚傢那些時髦子弟也不會願意帶他玩。
  不曾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張志沂小同學穿着綉花鞋,走到二門上,四顧無人,取出袖子裏藏着的一雙時尚新款,換下來,走出去,女僕在騎馬樓的窗子裏窺到,想笑,又不敢笑,“怕老太太知道了問”。一雙綉花鞋,哪能擋住時代傢族社會各種因素的進犯?何況這顆正在成長的少年心,就想撲通一聲跳進那大染缸裏去。
  李鞠耦從娘傢帶來的先進經驗裏,似乎衹有一點是可取的,那就是培養兒子飯後“走趟子”的習慣。
  所謂“走趟子”,就是踱步,所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不是都能活到九十九,缺乏數據支持,但肯定強身健體。好習慣,難堅持,李鞠耦的老爸李鴻章屬於能堅持下來的極少數,在軍中也照做不誤。
  李鞠耦將“走趟子”,作為一切經驗裏的精華,移植到兒子身上,多年後,張愛玲經常看見她爹圍着鐵檻一遍遍地轉圈,在煙榻酒桌之間,秉燭夜遊之餘,他哪需要像走趟子這種投入時間少而收效巨大的運動?沒有了李中堂傢國在身的莊嚴感,張志沂的繞檻而行,就有了一種諷刺意味,一種籠中獸的荒誕感覺。
  在其母的精心教育下,張志沂還沒長大就過時了,一個天生的遺少,處處都彆扭。
  三十來歲的時候,他也曾在鐵路局和銀行做過英文秘書,第一次是因他生活放蕩,聲名狼藉,影響到引薦他的堂哥的官譽,致使堂哥“下課”,他也丟了工作;第二次則是因為他供職的銀行有日方背景,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怕被誤認為漢姦,主動辭職。兩次原因不同,但給他留下的記憶都是不愉快的,他幹脆再不出山,就靠着母親的那份遺産,過着墮落但也不是很快樂的生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就這樣老去(1)就這樣老去(2)
就這樣老去(3)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