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思考 》 與哲學大師一起漫步:與哲學大師的人生對話 》
第18節:三、為人(4)
高路 Gao Lu
李斯不說話,腦門兒上滲出了細細的汗珠。姚賈斜溜竹簡一眼,臉上似笑非笑。秦王瞪着他,"你什麽意思?"
"臣,臣是想……臣佩服韓非,作為韓國公子,他寧可觸犯大王,也要為韓國說話,他不辱使命。"姚賈說。
"寡人對他這麽信任,還打算留下委以重任,他怎麽就是念念不忘韓國?"秦王憤憤地說。
"四年前韓國就派來了一個叫鄭國的人,勸大王修建水渠引涇水灌溉農田,藉以消耗秦國的力量來減輕對韓國的壓力,八成這個主意就是韓非出的呢。說不定下一步他還能幹出更陰險的事情來。"姚賈說。
李斯擡眼偷窺秦王,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有什麽證據?"秦王板着臉問,他可不願意落個無知人之明的名聲。
"沒、沒有。"姚賈的頭伏得更低。
"啪"的一聲,秦王把竹簡摔在案子上,他失望極了,盼來的人才不能用。
李斯和姚賈慌忙跪下,李斯的腿竟微微顫抖起來。
"把他送走吧。"秦王嘆了口氣。
李斯鬆了口氣。
姚賈瞄了李斯一眼,"砰"地磕了個頭。
"還有什麽?"秦王不耐煩了。
"韓非是天下奇才,既然不能為大王所用,也不能讓別人用。"姚賈咬了咬牙,下决心說。
秦王望着大門,一直望出去,外面是廣阔的天空。屋裏靜極了。也不知過了多久,李斯和姚賈聽見頭上一個威嚴的聲音落下來,"下獄。"
等他們擡眼窺測時,秦王的座位上已經空了。
韓非被關了起來,不久就服毒自盡了。據說,毒藥是李斯送進去的。有人說,韓非的那篇文章本來不是"存韓",是李斯私自改動的,竹簡上的字很好改,用刀颳掉原字再寫上新字就完事了,何況李斯是書法傢,又熟習韓非的字體,模仿出來的字沒人看得出破綻。還有人說,姚賈是李斯事先串通好了的,李斯不方便說,讓一個與韓非無關的人說。李斯怕什麽?怕秦王起疑心,因為韓非才學在自己之上,如果受到重用就沒他什麽事了。
秦王很快就察覺出不大對勁,準備放韓非出來,可是他已經死了,是自殺,跟別人無關,當然也怨不得李斯。但李斯的結局還不如韓非,他被趙高陷害,受盡了折磨,慘遭腰斬,還連累傢人,致使三族被殺。這是後話。
這場突變使李智和楊慧欷?#91;不已,這叫什麽事兒?韓非的思想雖然不像孔子和孟子那樣正大光明,也不像莊子那樣清靜自得,但它觸及了社會生活的最隱秘之處,也很有實際效用。韓非處處謹慎,一再告誡人們要提防他人,越是親近的人越要戒備,可自己最後還是着了老朋友的道。就這樣,理論上的天下第一號陰謀傢死在了陰謀手裏。對韓非那一套,秦王嬴政學得最好,李斯其次,韓非本人不及格。韓非不懂韓非。
太可怕了。李智和楊慧覺得還是孔孟之道好接受一些,决定去看一看儒傢學說是怎樣成為主流意識的。
註釋:
(1)新鄭:原是春秋戰國時鄭國都城,韓國兼併鄭國後遷都至此。
(2)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思想傢,法傢思想集大成者,也吸收了道、儒、墨各傢學說。
(3)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年):名況,時人尊稱其為"卿",趙國人。漢人為避宣帝諱,稱為孫卿。戰國末期思想傢、教育傢。
(4)《桃左春秋》:古代史書,已失傳。
(5)伯夷:商代末年孤竹國君的長子,因推讓國君之位而遠走他鄉。
(6)李斯(?~公元前208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曾任楚國小吏,到秦國後被呂不韋任為郎,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輔助秦統一天下,任丞相。
(7)鹹陽:今陝西鹹陽市東北,秦國都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
|
|
第1節:一、憤世(1) | 第2節:一、憤世(2) | 第3節:二、苦行(1) | 第4節:二、苦行(2) | 第5節:二、苦行(3) | 第6節:三、自主(1) | 第7節:三、自主(2) | 第8節:三、自主(3) | 第9節:一、性惡(1) | 第10節:一、性惡(2) | 第11節:一、性惡(3) | 第12節:二、霸道(1) | 第13節:二、霸道(2) | 第14節:二、霸道(3) | 第15節:三、為人(1) | 第16節:三、為人(2) | 第17節:三、為人(3) | 第18節:三、為人(4) | 第19節:一、存理(1) | 第20節:一、存理(2) | 第21節:一、存理(3) | 第22節:一、存理(4) | 第23節:二、明理(1) | 第24節:二、明理(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