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醒風流   》 第十七回 書生平寇一世奇功 女子榮親千秋佳話      鶴市道人 He Shidaoren

  使節馳驅出帝京,
  主思旄鉞得專徵。
  竜精舊賜青萍劍,
  魚口新傳黃石兵。
  開府常看湖月落,
  登陴遙望海雲平。
  壯懷酬卻烽煙靜,
  笳鼓秋風起百城。
  話說梅公子,因病羈留馬有德任聽,調理痊可。此時馬有德巳報欽取,擇日同孟宗政三人一齊進京。梅公子先到雲水庵,拜奠父親靈柩,送個禮謝了庵主,然後同孟宗政一迳到趙汝愚衙門裏。趙汝愚正與小姐閑話,唏噓傷悼。忽報梅老爺在外,不勝之喜,忙出迎接。梅公子拜倒在地致谢道:“晚侄今日之微軀,皆老伯再造之恩,真個生感死戴,尚未圖報。”趙汝愚扶起道:“賢侄何出此言,令先尊忠誠格天,以至福澤子孫,老夫何德之有。今日此來吾之心事已完,可無愧於故人。我即捐軀報國,亦復何辭。”梅公子聽得話有蹺蹊,不勝驚訝,正待要問,趙汝愚指着孟宗政問道:“這位兄是何人?”梅公子道:“這是敝友孟宗政,邂逅結為知已,乃當今第一儔俠義英雄,武藝絶倫,有■■風。所謂未處囊中何能脫穎,作意薦諸朝廷,以圖擢用立勳。”趙汝愚復把孟宗政停睛一看,真個威容貫額,俠氣臨顴,肅然起敬。從新敘禮,遜坐道:“當此疆場有事之秋,正朝廷用人之際,若得這位將軍齊力皇傢,何患妖氛不滅而乃議和耶。”梅公子驚問道:“年伯為何忽有議和之說?”趙汝愚不說馮小姐情由,竟說小女怎生假扮獻策,程鬆怎生求親起釁,出使議和的始末,說了一遍。梅公子驚呆半晌,暗自躊躇,報恩雪怨不患無由矣。遂立起身就要辭出。趙汝愚驚訝道:“賢侄初至,尚未蒙恩受職,正可下榻在此暫爾盤桓。”梅公子道:“蒙聖旨宣召而來,豈可不速去謝恩,若私自逗留,其如王命何。完了公事,後敘正長耳。”趙汝愚點頭暗喜道:“好個少年老到。”於是孟宗政暫留趙汝愚齋中。梅公子一徑入朝面聖。正是:
  憶昔先嚴覲日光,
  風波四起恨茫範。
  今朝喜得陽和候,
  缺月重圓花再芳。
  此時天子尚未退朝,正與大臣酌議邊事,程鬆亦在斑列。梅公子拜呼謝恩。聖上問道:“爾是梅馥之子麽?”梅公子答道:“臣梅於是。”聖上道:“爾父親剔姦為國,忠節可嘉,故特召汝,今授以諫議之職,以旌父忠。汝可直言諫淨,不替父志,毋負朕意。”梅公子復謝恩奏道:“臣父抗顔觸姦,捐軀報國,係臣子分內事。今蒙陛下不以微臣之賤,思及草莽,使臣復瞻天日,臣不勝惶恐。陛下資性天宜,學富日新,兢兢勵精圖治,闢四門,納百言,誠社稷生民之福也。臣何敢不妄言之。今敵人猖獗,金甌中何可容此小醜。正當大奮天威,興師剪滅,誠今日之急務,何忽有議和之旨。況趙某係先帝老臣,何堪遠使沙漠?以祖宗之天下而與外寇議和;議和則必割據地面,寇欲無窮,靡有底止,願陛下圖之。臣冒死待命之至。”天子道:“朕豈不憫祖宗之社稷,宵衣旰食,以圖恢復。但外無勇將,內乏謀臣,所以一聞緊報,朕不免驚恐莫措,一時沒個萬全之策。今日之以恩結好,暫息幹戈,實出於不得巳,非朕本懷樂與議和,為天下笑也。”梅公子奏道:“啓陛下,從來天下無不可討之賊,嚮因姦臣弄權,包藏禍心,以至武將掣肘,所以每裹足而不前。今陛下起草莽之英雄,隆其禮,專其任,馴竜伏虎,自有其人。臣願保舉一人,韜略蓋世,膂力軼群,誠當今將纔,願陛下投艱以試。俟有斬將搴旗之功,方承思賞,不然臣願一體待罪。”天子大喜道;“卿所保舉何人,現在何處?”梅公子奏道,“姓孟名奇,現在趙汝愚齋中。”天子即敕旨宣召入朝。話分兩頭,且按下休題。
  卻說程鬆侍立兩班,初聽得謝恩的是梅酸之子,心上又驚又疑。後來又聽說不用趙汝愚出使議和,保舉什麽孟奇出徵,不覺驚疑變成怒惱。衹因聖上問答正忙,不敢參辯,一腔火性鬱耐住。今見宣召孟奇出旨,捉個空隙,連忙俯伏奏道:“啓陛下,此非梅馥之子,不知何方棍徒假冒,漫天狂言誤國。據臣謬揣,實趙汝愚抗違君命,暗使假冒,蠱惑聖聰。請速付典刑,一並治罪。”天子驚問道:d(汝果認得他不是梅馥之子麽?”程鬆道:“臣雖未識面,但梅馥止有一子,衆所共曉。前因獲罪韓侂冑巳經拘執付獄,尚未正法。何今忽又有一梅馥之子,情弊顯然,願陛下犀照,毋為姦人所惑。”天子道:“你說得罪韓伲冑,這是他好處了。”對梅公子道:“朝廷之上,難道你敢於玩法如此,是真是假,須實供吐。”此時梅公子吃驚非小,又不知是程鬆,正在遲疑,忽承天子問及,奏道:“臣該萬死。假冒之事,實在當年待罪之時,不在今日承恩之日。”遂將父親被戮,僧捨讀書,程鬆起禍,徐魁救主,前後始末,細細奏上。天子驚怒道:“程鬆固結姦黨,陷害梅馥之子。孰知忠臣之門,復出義僕,所以在獄者認假為真,而應朕召者認真為假。則梅幹之假冒無憑,而程鬆之姦惡有據。即刻革去冠帶,着三法司審問,處决回奏。正是:
  讐人相見,分外眼明。
  梅公子曉得就是程鬆,暗喜,一霎時無意中恩仇盡白。此時趙汝愚率領孟宗政,俯伏候旨。趙汝愚也把程鬆陷害梅公子,徐魁代主的情由,細細陳了一遍。天子大喜。一面敕旨宣召徐魁,一面宣孟宗政上殿。竜目一顧,道:“這豹頭燕頷,是個將纔。朕得此奇士,何患勁敵不剋,恥憤不雪哉!”徐魁已至丹墀,聖上問起情由,徐魁一一奏對。又將程鬆暗使行刺謀害,虧獄官李煒仗義,苟延餘喘以至今日,揭覆盆得見天顔,重逢幼主。聖恩之浩蕩,固生當殞首死當結草。說罷,潸然淚下。聖上撫諭道;“朕當旌奬忠義,勵俗風世,使綱常名教,萬民知所尊仰。”梅公子等俱各謝恩出朝,一齊到趙汝愚衙裏來。徐魁對着趙汝愚、梅公子拜倒在地,說道:“小主人今日蒙聖恩奬擢,表揚先老爺之精忠,皆賴趙老爺再造之恩也!”趙汝愚忙扶起。梅公子道;“若論到今日,你倒該受我一拜。當日若不挺身救我,焉得有此今日。”推遜了一回,衹得各相揖過。孟宗政與徐魁也敘了禮坐下。徐魁衹是侍立不敢坐。趙汝愚道:“請坐了。”徐魁鞠躬答道:“主人與趙老爺在上,小人焉敢坐。”梅公子道:“今日之爾我,俱係朝廷命臣,感恩敬義之情則有之,至於主僕坐立之禮則無也。”徐魁答道:“恩之所在,即義之所在。小人受主人之恩,自當報恩以全義。恩義為立身之大節,主僕為名分之大關,豈可因一時報恩之小義,而變萬古綱常之大禮乎!小人雖微賤,蒙皇上加思於禮法之外,凜凜乎愈以禮法自持,怎敢倨坐犯上耶!”梅公子與趙汝愚、孟宗政愈欽服其卑禮謙小,俱立起身來,各相勸勉,待徐魁肯坐,然後互相坐定。徐魁又下個禮,方打旁侍坐。梅公於與徐魁闊別幾載,今日忽得聚首,真個相敬相愛,各談心事。談到悲傷受苦處,不禁泫然淚下,談到否極泰來,不覺躍然起舞。兩個人叨叨說了半晌。趙汝愚與孟宗政聽了,也不覺忽而為之悲,忽而為之喜。正是,
  別來無數悲歡事,
  盡在今宵敘話中,
  堪笑當時旁聽者,
  悲歡不覺也情同。
  看官,我們看小說的,看到喜處也喜,看到苦處也苦,何況趙汝愚,孟宗政當此際者,如今待在下再說。那徐魁對梅公子道:“先老爺靈柩尚寄在雲水庵,小人時刻挂念,雖不能親往拜奠,每逢節局,遣人致祭,吩咐庵主看管。今老爺當請旨諭葬諭祭,完此一段大事,庶無遺憾。”梅公子道:“這是子道所當然,不消說得的。但我歷盡艱苦,飄泊幾載,今幸拔雲見日,以為冤白憤雪則可,若以為功成名遂則未也。故一見孟兄之豪俠,便執鞭附驥,一聞疆場多事,每奮志着鞭。弟一先要奏聖上寢此和議,保舉孟兄立了功績,以後及於葬祭耳。”孟宗政起謝道:“自不過岩穴之匹夫,忽蒙垂青得附青雲之上,敢不掃除勁敵,助梅兄成事,以報知遇。”正談論間,早排上筵席,剛要舉觴,長班進稟,李煥文求見。梅公子忙出迎接,敘禮遜坐。梅公子致谢道:“蒙親翁天高地厚之恩,不棄寒微,結為絲蘿,使好人不得肆其志。今日之承恩謬奬,皆賴榮施,此恩此德不啻銘心縷骨也。”李煥文道:“一來仰令先尊大人之精忠,二來敬小婿之高義,故敢以小女侍奉巾櫛,得承忠義之訓,弟有何德,敢叨謬譽。”趙汝愚舉觴勸飲,長班又進報,馬老爺在外。梅公子大喜,正要出迎,衹見馬有德巳踱進來,俱出位迎接,敘禮送席。六人談笑歡飲,觥〔籌〕交錯,各極酩酊而散。徐魁與主人話濃,也留宿趙汝愚齋中,與梅公子抵足而臥,準準談了一夜。真個:
  談心嫌夜短,
  知已引杯長。
  次日旨意下來,梅公子加兵部尚書職銜。孟宗政除授挂印都督,率領精兵三萬,前往討賊。趙汝愚免口出使議和,原居舊職辦事,待平寇有功,一並升賞。李煥文。徐魁另行授職優奬。梅公子、孟宗政等,俱承旨謝恩,彼此歡喜不盡。獨徐魁因念主人幾載暌隔,暫得相逢又要遠別,心中快快如有所失,意欲請旨同往。遂與梅公子說道:“主人出徵,勤勞王事,小人怎敢希圖安佚,願執鞭隨蹬,便於朝夕侍奉。”梅公子大喜,同孟宗政入朝謝恩,又把徐魁一節奏準。聖上敕旨除授徐魁監軍之職,限三日內起兵。梅公子、孟宗政檢閱兵馬,申飭號令,一一嚴整,宰牲祭了中軍帥旗。孟宗政又拜祭了兩口寶劍。聖上賜梅公子、孟宗政,各人禦酒三爵,.錦綉大紅戰袍各一襲,尚方劍各一口,謝恩出朝。正是:
  劍吐雙虹飛北斗,
  旗翻孤隼捲秋雲。
  君思切體徵〔袍〕重,
  願掃妖氛樹異勳。
  趙汝愚與馬有德、李煥文,俱置酒郊外餞行。梅公子、孟宗政,徐魁,俱戎服裝束,燦爛耀日,自不必說。各飲三杯,跨馬一拱而去。但見行伍整肅,旗旒鮮明,炎炎赫赫,不愧天朝兵將:趙汝愚等噴嘖嘆賞不已。神口趙汝愚虧梅公子挺身保奏,免卻一番辛苦,許多口憂,暗暗感激。但奉命出徵,未知勝負如何。小姐姻事,尚未完配,殊切憂思,日後未可料也。看官,原來趙汝愚立志要把馮小姐與梅公子配合。但認做己女,在梅公子面前,並不題起趙即是馮。小姐面前亦不說明梅即是木,彼此葫蘆底,且按下不題。
  卻說梅公子約束兵馬,逢州過縣,真個秋毫無犯,歡聲載道。不一日到了敵所,紮下營寨。這是邊疆地方也。杜詩云,
  何處吹茄薄暮天。
  塞垣高鳥沒狼煙。
  遊人一聽頭堪白,
  蘇武爭禁十九年。
  梅公子號令嚴肅,不就輕敵。一面勵兵秣馬,一面遣精細打探賊勢。原來一嚮舉將非人,又兼口調掣肘,怎肯戮力效死,所以屢戰屢敗,張了賊人之威。精細探得賊兵有數十萬之衆,官兵在邇,藐不知畏,四野散處,凜不可犯也。梅公子與孟宗政道:“人衆必糧缺,持久則約束寬而散,口戰必剋矣。然而,以我三萬之師,敵彼數十萬之衆,非可驟也。以寡禦衆,非智不剋。兵法有以緩待急之道,必須絶其糧道,日與挑戰而不與戰者數四,然後可剋也。”於是撥徐魁統領精兵五千,夜行襲北,屯紮關口,絶其來餉。孟宗政左排五花,右列八門,揚旗挑戰。及至賊兵四起而又堅壁持守,不出一騎。如此者數日,賊營缺餉,撥兵殺出關口。怎當得徐魁營壘堅密,猶如鐵桶,不與兵戰,僅打一炮名為大將軍,賊兵打成一條血路,有十裏多長。那邊梅公子探知消息與孟宗政道;“賊勢衰安,可進兵矣。”於是孟宗政將號旗一飈,二萬精兵奮勇前驅。自己手舞雙劍,先鋒撥馬,如入無人之境。衹見賊兵四面繞合,將孟宗政軍馬團團圍住,鬥個不迭。虧得梅公子率領五千鐵騎,飛速衝陣以為應兵,徐魁一支兵又襲其後。前後夾攻,賊營大敗。準準自卯至酉,殺了一日,殺傷無數,血流成河。襄漢等處,凡賊竊據之地,盡行恢復。降者發糧賑濟,籍其少壯者,號為忠順軍。由是威名大振,一面報捷朝廷,一面賞勞軍士,奏凱而回。從此邊疆安靜,不事幹戈,皆梅於,孟宗政,徐魁三人之力也。正所渭:
  天涯靜處無徵戰,
  兵氣銷為日月光。
  且將梅公子得勝還朝一節,留作後文,再說這裏閨英小姐一番。逃避事犯嫌疑,料叔父不知怎樣翻唇弄舌,污衊芳名。為此冒險獻策,邀個奬譽,以塞衆口。果然欽賜為閨中學士,一番榮耀,已不得奏復本姓,請旨發葬,顯揚父母。不意義父又以辭婚起禍,憂心如結,未及到此。今喜得兔了和議,仍居舊職,釋此愁腸,不妨乘間把心事婉麯詳陳。為此對趙汝愚道:“非孩兒情薄有違膝下,孩兒痛念馮氏宗祧,已無其人,倘邀聖恩容復本宗,出姓揚親,請旨祭葬,完此一段隱情,自當永娛膝下。未知爹爹尊意如何?”趙汝愚大喜道:“孩兒之言甚為有理,我不過為汝伶仃無依。又令先尊所托,所以叨受一拜,豈有他議於其間哉。且汝守貞全孝,才略欽動朝廷,老夫正喜出望外。我當力奏聖上,復姓揚宗,誠曠代奇勳,我亦有榮施焉。”說罷,遂進書房繕寫奏章,上呈道:“臣趙某奏:為代陳悃愫,懇恩特奬,以勵風化事。欽賜閨閣學士趙英,實係刑部尚書馮又玄之嫡女。伊親乏嗣,中年雙逝,遭叔又敬,估産逼嫁。英懼禍改裝,奔臣托庇,以臣與玄係內兄弟之戚也。夫英好學能文,堪擬班婕妤之重生,守貞盡孝,奚殊緹縈女之再世。是以冒威獻策,蒙賜今職。竊惟婦德通乎天聽,既沐聖恩於覆載,而經略出自深閨,足徵庭訓之淵源。伏惟陛下憫念柩木久暴,窀穸未卜,勃賜葬祭,復姓本宗。則英一纔女,喜雙親無嗣而有嗣,渺渺忠魂,沾天貺生女勝生男。風俗由此而日敦,士心從此而益勵者也。臣不揣冒昧代陳,俯伏待命之至。”趙汝愚進此奏章,與馮小姐指望批準。正在躊躇,次日喜得就有旨下道:“故刑部尚書馮又玄,係先帝老臣,退娛丘壑,高風可嘉。惜其承祧無嗣,止生弱女,遭叔不良,拜戚趙姓為親。女既學識兼優,何異男子,今已賜爵學士,準復本姓,歸裏葬祭。着該部行勃彼處,有司監奠。馮又敬着地方官懲治。欽此。
  趙汝愚與閨英小姐接旨謝恩,歡喜不盡。但旨內把畏天懲治,雖覺痛快,在小姐心上轉為不安。這也是小姐的好處。趙汝愚忙收拾起身,船頭上竪着水牌,極大〔的〕五個金字:“欽賜女學士。”又高腳牌兩扇,寫着欽賜恩榮葬祭。所過州縣迎送,好不熱鬧。但此去,馮畏天見了侄女,不知作何狀貌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小書生讀書豪飲 老姦臣闖席成仇
第二回 遭誣陷避禍全身 觸權姦盡忠報國第三回 義埋金憤志讀書 悲蕩産呼號驚宦
第四回 假姓名捐軀救主 代縲紲遇俠全生第五回 哭窮途遁跡灌園 得樂地權時作僕
第六回 詢根由隱情直訴 避嫌疑着意嚴防第七回 玄墓山看梅了悟 樂天園失主歸人
第八回 招商店報名吃驚 緝捕衙獲犯逢奇第九回 真梅幹公堂不認 假潘安荒塚受辱
第十回 藉解難一心撮合 硬主婚着意謀財第十一回 收異士月下談心 娶美人燈前識認
第十二回 巧姻緣李代桃僵 空算計人謀天奪第十三回 婚姻事公堂大鬧 聖旨到府縣吃驚
第十四回 洗嫌隙行色倥傯 逃虎穴錯認緝獲第十五回 馮畏天惡報鬧公堂 趙公子名成不二色
第十六回 馮小姐男扮獻奇策 趙汝愚志烈繾沙場第十七回 書生平寇一世奇功 女子榮親千秋佳話
第十八回 女學士榮歸驚叔 新媳婦寫書救翁第十九回 土中金永留布施 意中人巧合成婚
第二十回 收寶劍天緣成就 再花燭欽賜團圓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