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成龙感到为难与无所适从。
成龙在香港拍片,如鱼得水,大事小事都可以插上手。这儿提个建议,那儿帮点忙,总是闲不住。他能自导、自演,亦得力于这种可以参与的拍片方法。成龙正是香港这种拍片制度下"演而优则导"的典型。适应于这种拍片方法,成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长处:动作设计新颖,富于变化,并善于就地取材。以此长处,成龙稳胜许多动作出色的演员。成龙曾很有把握地预言,他退出银幕后,最称职的工作就是担任"动作指导"。
在美国拍片,他却无法发挥这一长处。电影制作分工精细,人们各司其职。片场按部就班,不需要谁来出谋献策。成龙苦无用武之地。凡此种种,令成龙意识到自己的发展与定位。他不再对美国盲目崇拜或抱有幻想,相反,他踏踏实实以香港为立足点,面向亚洲并口口声声说要当"亚洲王"。
后来每当成龙被人问起,为何不向欧美发展?成龙便语出慷慨:"放着亚洲这么大市场,为何硬要到欧美闯,遭人歧视呢?"
在好莱坞拍摄《杀手壕》,成龙也很有收获。他亲眼目睹了好莱坞明星们的表演,深为他们高超的演技所折服。小山姆戴维斯、毕雷诺斯等,都是成龙很崇拜的演员。成龙很爱动脑筋,他从他们的表演中,体悟表演方面很深奥的内容,如表演的层次呀,接受一个后果的心理过程呀,表情的控制呀……明白了,他就把它默记于心,择机运用。动脑之余,成龙也喜欢跟人商讨。在这方面,他用心专一,进步很快,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可与人侃侃而谈,还颇为言之有理。
好莱坞明星的高超演技,令成龙如"矮个见高个",使他看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知道了艺无止境,再不轻言称大,目中无人。但成龙不会甘拜下风!在这远离祖国的繁华的现代化国度,成龙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升腾起强烈的爱国心。
成龙对朋友说:"凭着我的武功,我一定能超过他们,打进国际影坛!"
令成龙经历了种种"炼狱"之苦的《杀手壕》终于拍竣。以香港功夫片大明星身份在片中担任主角的成龙,在美国人眼中却无疑是个新人,且是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人,没有特别的吸引力。虽然一路辛苦下来,但该片上座平平,最后票房也只以500万港元草草收兵。
然而,进军好莱坞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在《杀手壕》之后的第二部好莱坞影片《炮弹飞车》虽然让美国观众的眼球为之一亮,但结局是同样遭遇票房滑铁卢。
千万巨片的诞生
此时的嘉禾并未因为成龙在美国的不佳表现而萎靡,相反,在成龙进攻美国市场,赴好莱坞拍西片的同时,没有放松亚洲市场。
1982年9月,嘉禾投拍电影《A计划》。本片讲述20世纪初期的香港海盗极为猖獗,当局成立一支特警小队负责海上治安,队长马如龙获悉奸商周永龄与歹徒狼狈为奸,在海盗头子罗三炮抓走官兵家属作人质时,他制定A计划,潜入海盗老巢,里应外合,将之一往打尽。成龙、洪金宝和元彪几个动作明星合力演出。危险性甚高的武打动作场面,依旧令人感受到目不暇接。成龙本人仍然维持一贯的搏命演出,打斗动作的设计紧凑刺激兼而有之。
成龙在此部片中仍是编、导、演兼于一身,拍起戏来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一会儿跑到摄影机前看景,一会儿又去指导群众演员,一会儿又站到摄影机前摆姿势、做动作。这部片子首开与大师兄洪金宝合作的记录,并有小师弟元彪的加盟,此一阵势,被称为影坛上的"铁三角"。
《A计划》投放市场后,票房收入连奏凯歌,毫不费力攀升到千万港元以上。成龙又一次在香港乃至亚洲电影市场大获全胜!
成龙虽没有李小龙那份"一夜成名"的突然惊喜,但他成功的步履却迈得稳健、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更高一级的台阶。
成龙电影的票房收入也非常稳健。《A计划》是他自签约嘉禾第一部"千万巨片"《师弟出马》后的又一部"千万巨片",自此片后,成龙的每一部电影的票房都超过千万元。
成龙对上座率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他对电影艺术虽抱定认真投入的态度,但他从不自命清高,他的理论自生活实践中得出,朴素而极具实用价值。成龙认为:好影片必须有观众,观众越多证明影片越有吸引力。成龙拍片总是把观众的口味、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考虑。所以,成龙的电影,总是具有吸引大多数观众的内容:紧张的场面,戏剧性的情节,以及精彩、高难度的动作。这些因素使成龙的影片自1982年开始,每一部的票房都超过千万元。这一好成绩持续了多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