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從諸葛亮到潘金蓮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1)      王溢嘉 Wang Yijia

  站在周邊的立場說話
  在臺灣民間傳奇裏,有一些男女悲情故事,譬如《周成過臺灣》《林投姊》《阿柳》等。在過去,這些故事可說是傢喻戶曉,但隨着時代的變遷,它們不僅從老一輩的記憶中逐漸隱退,似乎也難以再引起新生代的興趣與認同。
  筆者花了兩個下午到光華商場舊書攤,搜尋《臺灣四大奇案》這本載有周成和林投姊故事的舊書,它已杳如黃鶴,而衹能從中央圖書館臺北分館藉到的一本《臺灣民間傳奇》(泰華堂出版社,1975年版)裏找到改寫過的故事。
  在燈下,翻閱着發黃的書頁,仿佛回到二十多年前在臺中舊屋木床捧讀《臺灣四大奇案》的我,這些以臺灣早期移民為題材的悲情故事,像黑水溝的潮汐,去而復返,拍擊着我的心靈之岸。二十多年前,我的心靈一如柔軟的沙灘,衹能啜飲這些故事表層的泡沫,它們也近乎無聲無息地帶走了我少年青稚的腳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走過江湖夜雨,昔日對這些故事的單純理解已像無心的白雲,幻成蒼狗;如今我衹能决然地以心靈中冷硬的岩壁,迎嚮那些最接近自己的民間傳奇。在一陣衝撞後,它們終於解體,翻碎成片片激濺的浪花。水深波瀾闊,暗夜裏,我仿佛聽到一股古老的、不安奔涌着的潮騷,以及另一種微弱、但卻不同的生命鼓聲。
  以中原為中心的話,臺灣是它的周邊;以《水滸傳》《紅樓夢》為古典小說中心的話,這些民間傳奇是它的周邊;以“新批評”為文學評論中心的話,生物學和心理學是它的周邊;以學院派學者為中心的話,筆者自亦是它的周邊。但中心與周邊常是相對的,本文乃嘗試以周邊的立場來解讀《周成過臺灣》等民間傳奇中的悲情。
  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結構
  在解讀這些悲情故事之前,筆者擬先大致交代一下它們的情節:
  《周成過臺灣》大意是說,泉州人氏周成因三餐不得溫飽,嚮人藉貸盤纏,告別父母及懷孕的妻子月裏,渡海來臺,在艋和同鄉周元做雜貨生意。不久,即因迷戀蓬萊仙館的妓女郭面仔,終至床頭金盡,悔恨交加,準備投海自盡。
  在海邊,他巧遇亦來尋死的王根,兩人同病相憐,在一番傾訴後,重燃生機。於是在王根父親的支持下,兩人東山再起,到臺北開設茶行。生意興隆,日進鬥金之後,周成又和面仔重拾舊歡,並將她迎娶進門,已將海峽對岸的父母及妻子忘得一幹二淨了。
  在泉州的父母及妻子,自周成離鄉後全無他的音訊,生活更加艱苦。一日周元返鄉,帶來周成炙手可熱,但已別娶娼妓的消息,病重的老父遂含恨而終,老母亦自縊而死,月裏則在鄉人義助下,帶着孩子渡海尋夫。
  她一路行乞,總算來到周成的茶行,但周成已不認糟糠之妻,幸虧王根仗義收留,郭面仔卻以一碗毒湯毒死月裏,並要周成與她聯手滅屍。中秋前夕,月裏的陰魂突然附在周成身上,他發瘋似的以魚刀刺死面仔及惡僕戇頭,留下一封遺書給王根,即自殺身亡。王根念舊撫孤,周成和月裏的兒子周大石遂在臺灣落地生根,成為富商。
  《林投姊》則是說在赤城西南,寡婦李招娘靠亡夫遺産撫養三名幼子,她和丈夫生前好友周亞思日久生情,在亞思立誓“若把你遺棄,願受天罰”後,她把身體和財産都交給了他。
  周亞思以此錢財搜購樟腦運到香港,獲利即回汕頭老傢,別娶新妻。李招娘癡癡等待,全無音訊,生活陷入絶境,在兩個孩子相繼凍餓而死後,走投無路的她終於在雨夜裏扼死幼子,自己上吊於林投樹。
  此後,附近常有女鬼出沒,以冥幣買肉粽,作祟於路人;鄉人遂募錢蓋廟,供奉香火,尊她為“林投姊”。一日,有個來自汕頭的算命先生入廟避雨,李招娘的冤魂現身相求。算命先生為她刻個神主牌,放在雨傘裏,讓她的冤魂隨他渡過黑水溝,來到汕頭。於周亞思次子彌月之日,李招娘冤魂在周亞思傢裏現身,亞思大驚失色,精神失常,喃喃自責,拿起菜刀斃死自己的妻子和兩名幼子,然後自殺。
  《阿柳》的大意是說,嘉義小桃紅妓院的名妓寶鳳,某個鼕夜陪客回來,見因饑寒交迫而倒在門口的阿柳,詢問之下,知是泉州同鄉,即義助他,供其飯食,並介紹他在妓院裏打雜幫工。一年後,寶鳳感激阿柳的體貼知趣,終於以身相許,並拿出私蓄贖身,和阿柳結成正式夫妻。婚後,兩人開了傢茶行,生活富裕,不到兩年,當寶鳳已有五六個月身孕時,阿柳卻動了思鄉之念,想結束茶行,返回泉州。他說“明年桃花開時,一定來接你們母子”,但寶鳳癡等四度桃花開,仍不見丈夫的影子,於是帶着幼子渡海尋夫。
  原來阿柳在回到泉州後,嫌寶鳳是個煙花女子,而入贅金傢,寶鳳母子遍尋不着,淪為乞丐,夜宿破廟。阿柳的妻子銀花探知她是丈夫前妻,竟以下毒之飯菜送到破廟毒死寶鳳母子。阿柳在知情後良心不安,在銀花三十五歲生日那天被寶鳳的冤魂附身,精神失常,以至扼死銀花,然後拿着菜刀斃死自己。
  古老而不安奔涌的潮騷
  這三個故事,乍看之下,可以說了無新意,其中的“見異思遷”“始亂終棄”“癡情女子負心漢”“冤魂復仇”等,都是大傢所熟知的陳腐窠臼。如果我們抹去故事中的臺灣地名和渡海背景,那它們和大陸乃至世界各地所流傳的男女悲情故事,幾乎可以說沒有什麽兩樣。但“共相”中仍有着一些“殊相”,本節先談“共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自序 古典世界裏的散兵遊勇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1)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2)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3)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4)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1)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2)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3)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4)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1)《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2)《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3)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4)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1)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2)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3)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4)《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1)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2)《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3)《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4)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1)《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2)《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