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讀遍紅樓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鬍文彬 Hu Wenbin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
——從薛寶釵的“小惠全大體”說起
《紅樓夢》第56回回目是“敏探春興利除弊,薛寶釵小惠全大體”。有關探春理傢的事跡,在前文中集中談了,故在此再談薛寶釵“小惠全大體”的現代意義,以補前文不足之處
。
通常所說的探春“理傢”並非是探春一個人“理傢”,確切地說應是李紈、探春、薛寶釵三個人組成一個“理傢”的班子,屬於今日常說的“集體”領導體製取代王熙鳳的個人專權。由於李紈是寡婦,不宜拋頭露面;而薛寶釵尚未出閣,應是賈府的“客人”,所以探春就成了這個班裏頭名正言順的第一把手,大事小情都是由她出面處理。作者如此“安排”人事,顯然有所考慮,應該說是“人盡其纔”,恰到好處。首先,探春敏於事,敢作敢為,殺伐决斷不讓須眉,正是站在第一綫的恰當人選。李紈是長嫂,對賈府上下關係熟悉且有較好的人緣,便於溝通上下內外,坐鎮於內穩妥一些。寶釵有學問又有謀略,城府又深,可以多出主意、支招。這樣的配合是取各人所長,發揮優勢,形成一個相互支持的領導集體。
從故事層面上看,每當探春提出一個動議時,李紈、薛寶釵都提出一些補充性的意見,使她的計劃更完滿,更利於實行,也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小說中寫到探春擬行“承包”製時,李紈就說:“好主意。這果一行,太太必喜歡。省錢事小,第一有人打掃,專司其職,又許他們去賣錢。使之以權,動之以利,再無不盡職的了。”這幾句話雖然沒有什麽大理論,樸樸實實,卻說到點子上,對探春的“改革”建議是一個堅定的支持,增強了她的“改革”信心。
薛寶釵滿腹學問,凡遇大事小情都會引經據典提升到“學問”上來,就是給以“理論”上的總結。例如,探春提花園中的“一個破荷葉,一根枯根子,都是值錢的”時候,寶釵立即引朱柏廬的《不自棄文》的話指出:“天下沒有不可用的東西,既可用,便值錢。”她“教導”李紈說:“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於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作高了一層了。不拿學問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顯然,寶釵的見識比李紈、探春高了一層,因為她是“拿學問提着”——即上升到“理論”層次了。又如,議到“承包”事時,園中衆婆子踴躍爭包,寶釵道:“幸於始者怠於終,繕其辭者嗜其利。”指出由誰來承包不能光聽嘴上說什麽,要防止愛占便宜的人鑽了承包的空子。這就及時提醒了探春要註意挑選承包人,使“承包”真正落在實處,得到收益。再如,探春談到“歸帳”的時間、方法,宅釵道:
依我說,裏頭也不用歸賬。這個多了那個少了,倒多了事。不如問他們誰領這一分的,他就攬一宗事去:不過是園裏的人的動用。我替你們算出來了,有限的幾宗事:不過是頭油、胭粉、香、紙,每一位姑娘幾個丫頭,都是有定例的;再者,各處笤帚、撮簸、撣子並大小禽鳥、鹿、兔吃的糧食。不過這幾樣,都是他們包了去,不用賬房去領錢。你算算,就省下多少來?
這就是“興利節用為綱,然亦不可太嗇”。大傢要利益均沾,才能調動下人的積極性。寶釵道:
如此一行,外頭賬房裏一年少出四五百銀子,也不覺得很艱嗇了,他們裏頭卻也得些小補。這些沒營生的媽媽們也寬裕了,園子裏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長蕃盛,你們也得了可使之物。這庶幾不失大體。若一味要省時,那裏不搜尋出幾個錢來。凡有些餘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裏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傢的大體?
你們衹管了自己寬裕,不分與他們些,他們雖不敢明怨,心裏卻都不服,衹用假公濟私的多摘你們幾個果子,多掐幾枝花兒,你們有冤還沒處訴。他們也沾帶了些利息,你們有照顧不到,他們就替你照顧了。”
這一篇子話,概括起來就是“小惠全大體”。倘略加解說,即老闆不能光顧自己賺錢,對手下員工不能太吝嗇、刻薄,適當的“奬勵”——給些“小惠”,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會加強他們的責任心,縮小浪費,實際上就是增加了收益。這是一種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可貴之處。
薛寶釵不愧是皇商小姐,她熟諳商業經營的訣竅。探春雖然身懷鵬鵠之志,但畢竟沒有經營上的實際經驗,薛寶釵的輔佐恰恰從這一個方面彌補了探春的不足之處。在賈傢的這場“改革”中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它都給予我們今天的經營者應該非常深刻的啓示,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200多年前曹雪芹的超前意識是多麽寶貴。
閱讀《紅樓夢》雖然由於每個人的尺寸不同,視角也不一樣,但它的精髓之處卻不能略而不談。閱讀有愉悅,有認識的功能,但棄其糟粕,吸取精華,為我所用,為時代和社會所用,纔是我們的真正的目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捲首絮語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書係自愧而成 |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 | 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 | 智而通則悟 | 難得糊塗 | 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 | 實非別書之可比 |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 | 尤氏心內有什麽“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樂極生悲 | 裙釵一二可齊傢 | 萬不可奢華過費 | 敏探春“興利除弊”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 | 不過實錄其事 | 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 娶妻當如薛寶釵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