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聽南懷瑾講《論語》 》
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張保文 Zhang Baowen
許慶元 Xu Qingyuan
顯然,這些訓練不僅鍛煉了孩子的體力、技能和面對險惡環境時的應變能力,更激發了孩子挑戰自然的勇氣,砥礪了他們堅強的品質。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衹有後天文化的熏陶與人性本有的敦厚、樸素氣質互相均衡,才能培養出完整和諧的人格。
不知則問與不能則學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南先生進一步講到“學”與“思”的關係。學問,要學,更要問。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多嚮人請教,多嚮人學習,接受前人的經驗,結合自己人生經驗的所得,便是學問。清人劉開說:“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學與問猶如車之兩輪,相輔而行。有學習纔會發現問題,有切磋才能增長知識。真的好學者必定善於與他人討論。
正如《尚書》中所言:“好問則裕。”讀書有了疑難問誰?師長、同事、朋友,不論年長年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韓愈語)。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這全是肺腑之言。
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繫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傢?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就熱愛學習,凡事都愛尋根追底,都要問一個為什麽。有一次,他看到母雞在孵蛋,就好奇地問媽媽:母雞為什麽臥在蛋上不動呢?是不是生病了?媽媽告訴他,這是在孵小雞,過一些日子,蛋殼裏就會鑽出雞寶寶來。
聽了媽媽的話,愛迪生感到新奇,他想,母雞臥在雞蛋上就能孵出小雞來,雞蛋是怎樣變成小雞的呢?人臥在上邊行不行?他决定試一試。
愛迪生從傢裏拿來幾個雞蛋,在附近找了個僻靜的地方,他先搭好一個窩,鋪上柔軟的茅草,再把雞蛋擺好,然後就蹲坐在上邊——他要親眼看一看雞蛋是怎樣孵成小雞的。
天快黑下來了,還不見愛迪生回傢,傢裏的人都非常着急,於是到處去找他。找來找去,結果在鄰居的後院找到了愛迪生。衹見他坐在一個草窩上一動也不動,身上、頭上沾了許多草葉。
母親並沒有責怪他,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一個愛思考、愛學習的孩子,她微笑着給愛迪生解釋:“人的體溫沒有雞的體溫高,你這樣孵是孵不出來的。”愛迪生雖然沒有孵出雞來,但是通過這次孵蛋活動增長了知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 | 第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 | 第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3) | 第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 | 第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 | 第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 | 第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7) | 第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8) | 第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9) | 第1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0) | 第1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1) | 第1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2) | 第1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3) | 第1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4) | 第1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5) | 第1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6) | 第1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7) | 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 第1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9) | 第2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0) | 第2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1) | 第2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2) | 第2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3) | 第2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