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盛世之毁——甲午战争110年祭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5)
许华 Xu Hua
中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天,朝廷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定、镇二舰和“济远”舰迅速回国。7月3日,许景澄随即赶往基尔港,祭天之后便登船饯行。仪式完毕,三舰即在德方人员管驾、刘步蟾等中方人员协助下驶向东方。
10月,三舰抵达大沽。11月17日,李鸿章亲自登船验收。他致信醇亲王:在前往旅顺口视察东西海岸炮台的途中,虽海涛汹涌,军舰仍十分平稳,“所指各弊未尽确实”。
随后,电旨令李鸿章采办原计划用于台湾和澎湖防务的4艘巡洋舰,尽快把北洋水师装备起来。徐景澄和驻英国公使曾纪泽经对比研究,分别花白银174万两在德国订造了“经远”和“来远”2艘装甲巡洋舰,花170万两在英国订购“致远”和“靖远”2艘英式铁甲舰。
这批订货,曾引起国内及英、德两国之间的一系列争论,也因此集当时英德巡洋舰设计之大成。在订单确定之后,历史上著名的德国首相俾斯麦,专门对伏尔铿船厂作出指示:“卓越地和准确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意义”。
1887年初,李鸿章派遣邓世昌等400余名官兵赴英、德接收军舰。舰队沿途进行了一系列编队训练和单舰训练,于11月28日驶抵香港。12月1日,丁汝昌率“定远”、“镇远”、“超勇”、“扬威”、“康济”、“威远”及南洋“琛航”在厦门迎接。至此,北洋舰队蔚然成形。
北洋军港
在购买军舰的同时,李鸿章等也在逐渐着手北洋军港建设。最早经营的,是紧邻京城和北洋大臣驻地的海防要地天津和大沽口。天津机器局原有船坞,能满足一般军舰维修。在1876~1879年从英国购买的“蚊子船”陆续抵达期间,李鸿章开始筹划加强大沽口古炮台的防御力量,并在此兴建军港。1880年3月正式购地开工,当年竣工了长320尺、宽92尺、深20尺的甲坞。1884、1885年,大沽又兴建了乙、丙、盯戊四个木船坞,成为北洋海军的军事要塞和最主要维修基地。
由于大沽口河道较浅,船坞规模有限,并且是木船坞,不能满足大型军舰的停泊和维修。1880年,李鸿章迫于形势无法再拖延而“提前”订购了铁甲舰。于是,赶在铁甲舰订造期间建成大型军港已刻不容缓。
铁甲舰对港口的要求很高:
“水深不冻,往来无间,一也;山列屏障,以避飓风,二也;路连腹地,便运糗粮,三也;土无厚淤,可浚坞澳,四也;口接大洋,以勤操作,五也;地出海中,控制要害,六也。”
经一系列勘测,港址最终定在旅顺。当年,李鸿章聘请了德国陆军军官汉纳根设计建造旅顺炮台,又派海防营务处道员黄瑞兰负责营务工程处工程局。黄瑞兰贪鄙无能,声名狼藉。1882年8月,回籍奔丧的李鸿章致信张树声将其撤回,派袁保龄接替。
在一系列折腾之后,1885年两艘铁甲舰和“济远”舰造成回国后,出现了“有鸟无笼”的问题:在北洋找不到停靠之处,只能寄居香港和日本的码头。
临危受命的袁保龄先前并无军港工程建设经历,只是在1881年夏天奉命考察北洋各口时,才结缘旅顺。他认为:“水师为骊珠,旅顺威海皆为鳞造爪”,“齐辽各口形势,其关锁渤海、拱卫留都,无愈旅顺”。
袁保龄发宏愿,以建设好旅顺军港为己任。此后5年间,他“每日奔走不知疲……所历艰苦,实为四十年所未有……方来之始,万事瓦裂。今则公帑节省数万金,海防军容渐如荼火,差可欣慰。而面黑肤瘦,形容憔悴,鬓发渐已白矣”,主持完成了海门疏浚、拦潮大坝、船澳及泊岸工程、口西和口东海岸炮台、陆路炮台、水雷营、鱼雷营、电报局、水陆医院以及军港内道路、库房、码头、小型机器厂等一系列基础工程。
袁保龄刚到旅顺时,缺乏技术顾问,天津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向李鸿章推荐聘请德国工程师善威为帮办。善威先前并未主持过如此重大工程,无力解决问题,与中方发生矛盾。1886年,在袁的建议下,李鸿章决定从德国人手中收回工程。在跟德方结算时,袁保龄“竭二十昼夜之力,笔凭唇焦,幸得就绪,计节公帑十七万金”,而心力交瘁,中风昏厥。袁解释说:“税务司德璀琳者,性最贪狡,百计干预。旅役荐德人善威为工员,两年无尺寸效,犹以华官掣肘,荧惑长官之听。龄再三争之不可得,无日不怄气,此病根所由来也。”
经慈禧御医的治疗,袁逐渐恢复,他请求退休。李鸿章因其所熟悉的旅顺工程无合适人选能够接替,没有同意,只是派刘含芳督工。1899年8月19日,袁保龄病逝于旅顺,时年48岁。清廷追赠其为内阁学士。
法国人通过国际招标承揽了造价约白银140万两的后续工程,包括大石坞、各修理厂、储料库、办公及住房、船澳泊岸、铁道、码头、电灯、自来水、拦潮大坝、铁码头等设施。一年之后,1890年11月9日,旅顺工程全部竣工。工程总体质量较高,成为北洋诸舰最重要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第一流的海军基地。虽历经百年战火,一些设施至今仍在使用。
1887年,李鸿章又开始兴建山东威海港,其中包括大铁码头、刘公岛的提督衙门(即海军公所)和大批营房以及机器厂、水师学堂、水库。刘公岛上有6处炮台,刘公岛南侧的日岛和北侧的黄岛也安有巨炮。其中,提督衙门后路和黄岛的地阱炮台,可以升降上下地阱和旋转还击四面。在海湾北端修筑了3座海岸炮台,统称“北帮炮台”,其后路建合庆滩炮台。海湾南端建3座“南帮炮台”,其后路建3座“陆路炮台”。在港湾南北两帮及刘公岛西岸,设有火药库和军械库,在两帮还设有水雷营。港口和炮台的技术顾问主要是德国人,所用火炮也多从德国进口。
由于兴建时间较晚,加上有旅顺等的经验,威海港的防御体系和设施比旅顺港更为现代化和大型化。
此外, 1886年许景澄奏请在胶州湾建设军港。1889年5、6月间,李鸿章巡阅海军时对其进行了考察,奏请兴建烟台、胶州湾炮台。北洋地区又添一处规模浩大的现代化军港工地。
海军衙门·《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
北洋水师随着大张旗鼓购买军舰和大兴军港建设而迅速壮大,新式海军的体制问题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清朝开国以来,一直没有全国统一的水军和海军。八旗、绿营、湘勇、淮勇属下水师,只不过是各地将军、督抚所辖陆军的辅助性兵种。鸦片战争后的造船购舰浪潮,使沿海各省先后拥有一些新式军舰和海防官兵。新式军舰不仅购造成本高昂,日常养护费用也不菲,地方财政越来越难以支撑,新式海军纳入国家统一编制、得到国家财政保障,已经势在必行。此外,近代海军的大杀伤力和高机动性特点,也要求清朝海防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海军统一调度和管理机构。
1885年10月12日,慈禧太后发布懿旨:“着派醇亲王奕寰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亲王奕 、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及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其应行创设筹议各事宜,统由该王公大臣等详慎规划,拟立章程,奏明次第兴办。”
海军衙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已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军种。此后,清朝海军的发展重点进一步偏向北洋。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的正式制定和颁布实施,将海军体制的正规化、现代化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早在1881年春,张佩纶在天津与李鸿章的幕僚薛福成探讨海军发展规划时,得到薛写的《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这是北洋海军章程的最原始版本。该《章程》实际上是北洋海军的发展纲要。日后北洋水师基本按其中设计的步骤往前发展。【薛福成为李鸿章的重要幕僚,却不得志。李鸿章看重人事方面的利益勾兑,远不如曾国藩、甚至袁世凯那样重视人才。这本身可以作为评估李鸿章政治道德和政治才能的重要方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 西学东渐(1) | 西学东渐(2) | 内外交困(1) | 内外交困(2) | 内外交困(3) | 借师助剿 |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1)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2)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3) |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1)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2)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3)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4)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5)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6)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1)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2)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3) |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1) |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2)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