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千年中國歷史中的風雲變局:喋血的權杖(精選)   》 一 一個計劃在緩緩醖釀(1)      王覺溟 Wang Jiaoming

  公元前202年,一輪旭日懸挂在大漢帝國的上空。
  新王朝的百姓們引頸而望,看見初升的朝陽鮮紅如血。
  此刻,在舊都鹹陽的東南方,一座嶄新的城池正拔地而起。城的主人殷切期望着天下能從此長治久安,所以把它取名叫“長安”。
  將近六百年了,天下的百姓們一直在嚮遠方眺望。
  他們不是在眺望新王朝的都城長安,他們是在眺望傳說中的太平。
  會從此太平嗎?
  劉邦搖了搖頭,情形恐怕不太樂觀。帝國的早晨剛剛放晴了一會兒,轉眼間又是一片陰霾漫捲,亂雲飛渡。諸王叛亂的奏報從帝國的四面八方向長安飛來,仿佛一陣亂箭急雨。劉邦從帝座上走了下來,匆匆脫下那一襲溫軟的竜袍,重新穿上沉重鏗鏘的鎧甲……
  高祖五年(前202)十二月,劉邦剛剛消滅項羽。
  六年七月,燕王臧荼就起兵叛變。劉邦御驾親徵,二個月後平定臧荼。
  六年十二月,有人密報楚王韓信謀反。劉邦設計誘捕韓信,將其拘留長安。貶為淮陰侯。
  七年九月,在太原的韓王信與匈奴裏應外合、發動叛亂。十月,劉邦率師討伐,韓王信兵敗逃亡。劉邦一路追擊,遂與匈奴交戰,在平城白登山被圍七天七夜,險些喪命。直至高祖八年,韓王信餘黨纔全部肅清。
  九年,又報趙王張敖謀反。劉邦旋將張敖逮捕下獄。
  十年,代相陳豨(xī)又占據趙地叛亂,劉邦再度出兵,至十一年討平。
  十一年春,韓信在關中謀反。後被誅殺,夷滅三族。
  十一年夏,梁王彭越謀反。後被誅殺,夷滅三族。
  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發動叛亂……
  這一年,劉邦已經62歲,而且疾病纏身。自從秦二世元年在沛縣起兵,戎馬倥傯之間,忽忽已14年矣。這14載光陰幾無一日不是在戰場上度過的。奪取天下後,劉邦封了七個異姓功臣為王,封了130多個人為列侯。本以為如此安撫人心,天下必致太平,可誰曾想到,叛亂的烽火一刻也沒有停止燃燒。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當劉邦的軍隊開拔到蘄縣時,與黥布的叛軍正面相遇。
  旌旗蔽日之下,兩軍拉開陣勢,遙遙相望。劉邦策馬來到陣前,嚮黥布發出痛切的質問:你何苦要造反呢?
  原野上籠罩着一種寧靜。一種大戰前怪異的寧靜。天上的鴻雁拍打着驚惶的翅膀,扔下幾聲哀鳴後匆匆逃離。
  黥布的聲音忽然間刺破沉寂,遠遠地飛了過來。劉邦聽到了四個字。
  這個答案多麽簡單明了藹—黥布說:“欲為帝耳1
  劉邦蕩平黥布之後,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從高祖五年到十一年,之所以在短短六年之中就發生了六王之變,癥結就在於這些居功自恃的異姓王人人想當皇帝。
  可見都是異姓封王惹的禍。於是,劉邦當着群臣的面,斬殺白馬,立下盟誓:“非劉氏而王、無功而侯者,天下共誅之1
  十二年(前195),劉邦卒。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惠帝。惠帝的母親就是呂後。
  白馬之盟言猶在耳,可呂後仿佛沒有聽見。她站在未央宮巍峨的宮樓上,看見遍布帝國的劉姓王旗在風中獵獵招展。呂後神色凝重,若有所思。皇帝去了,而今她們是孤兒寡母。兒子劉盈又仁厚懦弱,這不能不讓她擔憂和恐懼。劉盈雖然坐了帝位,可朝堂上的那些開國元勳都還在,一個個割地擁兵的親王都還在。這天下究竟是誰的?她下不了結論。
  於是一個龐大的計劃,開始在她心中緩緩醖釀。
  可她並不着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那些劉姓諸王的帽子也得一頂一頂地摘。這道理呂後懂。她首先要剜去的,是多年來刺痛心頭的一枚釘子。
  呂雉雖然貴為太後,可她首先是一個女人。
  而女人心頭的痛,大抵也就源於另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就是戚夫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絮言(1)序言·絮言(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1)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3)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1)
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2)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3)
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4)三 喪鐘為誰而鳴(1)
三 喪鐘為誰而鳴(2)三 喪鐘為誰而鳴(3)
四 一語成讖(1)四 一語成讖(2)
四 一語成讖(3)五 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1)
五 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2)一 一個計劃在緩緩醖釀(1)
一 一個計劃在緩緩醖釀(2)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1)
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2)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3)
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4)三 趙王府的上空晦氣盤桓(1)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