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陳寅恪與傅斯年   》 生別常惻惻-還都南京(3)      嶽南 Yue Na

  因了傅斯年早已對孔、宋傢族的所作所為與熏天氣焰充滿了怨恨,纔有抗戰興起後,傅氏不時蹦將起來,貓腰躬背,抓住“老二”(孔祥熙、宋子文)死死不放,痛得筋骨相連的“老大”介公嗷嗷直叫,但又無可奈何。
    1938年7月12日,傅斯年以政府參政員的身份致書蔣介石,從才能、用人,縱容夫人、兒子與不法商人勾結,發國難財等多個方面,全方位抨擊孔氏的惡行。儘管傅氏這尊“大炮”發出的炮彈,彈道正確,彈着點並無偏差,但作為“老大”的蔣介石卻不動聲色,不置一詞。此舉引發了“傅大炮”的強烈不滿與憤慨,一怒之下,踏上了與孔祥熙决一死戰,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的不歸路。從此之後,傅氏殫精竭慮,千方百計搜集孔氏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材料,準備在參政會上―齊擲出,當場把孔氏掀翻在地。這一計劃被正在美國的鬍適聞知,鬍立即寫信勸傅不要貿然行事,搞不好要弄個惹火燒身的結局。傅斯年並不理會老師的好意,决心“除惡務盡”。他抓住孔祥熙在六起貪贓大案中影響最大、手段最卑劣的美金公債一案,掄圓了拳頭,連連出擊。【27】
    當此之時,中央銀行國庫局正直人士或與孔氏有隙者,趁機將掌握的內部重量級“炮彈”提供給傅斯年。傅對各色“炮彈”盡數編排,迅速擬成提案,交大會秘書處宣讀。時大會主席團成員、外交部長王世傑見後大駭,擔心事態擴大,怕被人作為藉口“攻擊政府,影響抗日”(王世傑語),力勸傅斯年歇手閉嘴,否則後果無法預料。傅對王的好言相勸不以為然,堅持己見,並要上訴法院,與孔祥熙對簿公堂,如果揭發罪狀失實,甘願反坐。【28】面對傅斯年破釜沉舟的凌厲攻勢,陳布雷知事情已不可輓回,孔氏大勢去矣,乃嚮“老大”蔣介石進言道:這個在你下頭的孔祥熙,居然瞞着上頭,趁火打劫,實在太混。“傅大炮”執意要發出的炮彈恐怕難以攔截,還是想方設法悄悄將這位“老二”做掉算了,省得雞飛狗跳地不得安寧。蔣介石對此甚感棘手,一面盡力遮掩,一面以避免造成國際影響為由,製止傅在參政會上提出此案,建議可改成書面檢舉材料交蔣本人處理。蔣托陳布雷說情,陳深知傅斯年的炮筒子性格,不達目的决不會罷戰言和,遂建議蔣以爭取世界各國對抗戰的支持,以國傢利益為重等說辭,請傅改變解决問題的方式。陳布雷不愧是一流策士,深得蘇秦、張儀之衣鉢,憑三寸不爛之舌可擺布天下,甚而扭轉乾坤。蔣依計而行,果然靈驗。一提“國事為重”,傅斯年便答應退讓一步,决定將提案改為質詢案公之於衆,蔣表示同意。儘管這一改變,無形中使彈道的着力點出現偏差,火力也大大減弱,但仍使朝野大嘩,孔祥熙身中數彈,東倒西歪,差點倒下。
    小勝之後的傅斯年於1940年8月14日寫給美國的鬍適信中列舉了自己倒孔的六條理由,謂孔氏“貪贓枉法,有錢愈要錢,縱容其親黨無惡不作,有此人當局,政府决無希望”,“一旦國傢到了更危急的階段,不定出何岔子”。因而,為“愛昔介公,不容不反對他”。並進一步表示“我一讀書人,既不能上陣,則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哉?我於此事,行之至今,自分無慚於前賢典型,大難不在後來參政會中,而在最初之一人批逆鱗也。若說(倒孔)有無效力,誠然可慚,然非絶無影響……至少可以說,他以前是個taboo,無人敢指名,今則成一溺桶,人人加以觸物(侮?)耳”。【29】
    傅斯年之信可謂妙趣橫生,不知鬍適看後對驕橫跋扈的孔祥熙,突然變成了一個立式皮囊形尿桶有何感想。而此後傅斯年依然是衝鋒在前,抓住整個孔氏傢族營私舞弊的惡行,窮追猛打,最後搞得“孔尿桶”面臨散架崩盤之境地。面對危局,作為“老大”的蔣委員長决定對這個既可恨又可憐還有點離不開的“老二”施以援手,他專門屈尊就駕擺了一桌上等酒席招待傅斯年,在傅氏興高采烈,宏論大發之際,蔣介石委婉地勸說道:“孟真先生你信任我嗎?”
    “我絶對信任。”傅斯年乘興,做出為面前這位“老大”肝腦塗地在所不辭的忠臣良將模樣。
    蔣氏見狀,輕輕咳了一聲,道:“你既然信任我,那麽,就應該信任我所用的人。”言外之意就是你既然信任“老大”,也必定要信任“老二”,因為“老大”和“老二”是一個血脈相連的整體。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簡介及書評-內容提要簡介及書評-專傢評語簡介及書評-獨為神州惜大儒(1)
簡介及書評-獨為神州惜大儒(2)簡介及書評-獨為神州惜大儒(3)簡介及書評-走進民國大傢的一部經典(1)
簡介及書評-走進民國大傢的一部經典(2)簡介及書評-走進民國大傢的一部經典(3)簡介及書評-高山仰止雙昆侖(1)
簡介及書評-高山仰止雙昆侖(2)生別常惻惻-日暮蒼山遠(1)生別常惻惻-日暮蒼山遠(2)
生別常惻惻-日暮蒼山遠(3)生別常惻惻-日暮蒼山遠(4)生別常惻惻-日暮蒼山遠(5)
生別常惻惻-還都南京(1)生別常惻惻-還都南京(2)生別常惻惻-還都南京(3)
生別常惻惻-還都南京(4)生別常惻惻-還都南京(5)生別常惻惻-最後的晚餐(1)
生別常惻惻-最後的晚餐(2)生別常惻惻-最後的晚餐(3)生別常惻惻-北歸一夢原知短(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