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燕乐 锋菲恋与锋芝恋:谢霆锋·锋行天下   》 七、“锋菲恋”前后(2)      Shang Guanyan

  王菲是一个感性而且执着的女人,她的朋友兼经纪人陈家瑛评价说,她是那种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
  确实如此,为了爱情,王菲可以不顾一切,正如她在歌中所唱,她愿意为爱而被放逐天涯。只要有爱,她宁可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甘心情愿做一个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小女人。
  王菲成名之后,认识了当时还处于社会底层的窦唯。当时的王菲和窦唯,地位相差异常的悬殊,一个是万众瞩目的公主,一个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蛙王子。王菲美丽、高贵、富有、事业有成、名声日隆,窦唯所玩的摇滚并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不得不游走于社会的边缘,过着默默无闻且清贫的日子。王菲认识窦唯之后,看中了他的才华,爱得如痴如醉,哪怕全世界都不看好这段恋情,她也执迷不悔。可是,这段感情并不一帆风顺。到了后期,两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即使如此,执迷的王菲,仍然不愿从这段其实已经逝去的感情中抽身,最后在身怀有孕的情况下,和窦唯走进了家庭。在这段感情的结晶窦靖童出生不久,婚姻便走到了尽头。
  这次婚姻的失败,对王菲的打击是沉重的。她身边的一帮好友,为了让她尽快从这种打击中走出来,想尽了办法劝她、陪她、帮她。这些人中,便有谢霆锋。而这个小弟弟,似乎丝毫不像一个孩子,倒更像一个体贴温情的大哥哥。越来越频繁的接触,使得爱情的种子,在两人之间悄然生长。
  我们来看看,被香港传媒称为“锋菲恋”的这场恋情发展的时间表:
  2000年3月12日,狗仔队拍到他们猜拳时以吻代酒,俨如一对情侣,第二天便将照片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2000年3月14日,谢霆锋参加“博爱欢乐传万家”记者会,被问到接吻一事,谢霆锋当场予以否认。同时,香港传媒收到消息,指两人恋爱已经一个半月,梅艳芳是他们的媒人。对于拍拖一事,两人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公开否认。
  2000年3月15日,王菲乘早班机飞往日本领取奖项,对于绯闻说,没作任何回应。谢霆锋则对记者露出厌恶,表示:“你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
  2000年3月16日,王菲身在日本,谢霆锋身在广州,对于跟踪追击的记者,不作任何回应。
  2000年3月17日,谢霆锋的父亲谢贤,在第一次记者打电话时声称正在开会,以后再聊。之后,他再次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暗示如果儿子和王菲拍拖,他完全支持。至于是否拍拖,儿子没有向他提起,他并不清楚。有媒体就此话转告谢霆锋,他笑着说,我是同性恋,我最爱的人是陈奕迅。
  2000年3月18日,王菲从日本返回,有记者问起绯闻一说,她的回应是不知道。同一日,传闻开始复杂化,有一种说词称,王菲和谢霆锋根本没事,只是英皇的老板杨受成想借王菲之名炒作谢霆锋,整个绯闻事件,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商业炒作。梅艳芳也公开表示,她根本就没有替王菲和谢霆锋做媒。
  2000年3月19日,有媒体登出王菲和谢霆锋单独幽会的消息。两人于前一日返港,回家后第一件事,便是在一起吃饭。在风声如此之紧的形势下,两人还敢冒被记者盯住的危险见面,似乎说明他们有些急不可耐。这更进一步证实了两人拍拖的可信度。
  2000年3月20日,谢霆锋公开出面澄清,杨受成借此事为其宣传一说,纯属无中生有,是有人想趁机搅浑水。至于记者问到他和王菲一起吃饭之事,他说,大家既然是好朋友,在一起吃饭,是非常平常的事,并不像外面所说。至于有媒体称,王晶有意找王菲和谢霆锋合作拍《龙虎门》,王晶方面做出回应,根本没有此意。
  2000年3月21日,有人向媒体爆料,称王菲和谢霆锋为了躲避传媒的跟踪,已经悄悄躲到了北京。有媒体拍到他们在北京机场一起出港的照片,看上去十分亲热。因此,两人在拍拖的说法,更进一步被证实。
  2000年3月22日,香港传媒称,据可靠消息,王菲的经纪人为此事困扰不已,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已经向王菲施压,不准她见谢霆锋。同一日,谢霆锋的妹妹谢婷婷由加拿大归来,被记者逮到。谢婷婷公开向记者承认,哥哥是王菲的歌迷,从很小的时候起,便迷上了王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国工人出版社
一、声名显赫的父亲母亲(1)一、声名显赫的父亲母亲(2)一、声名显赫的父亲母亲(3)二、去温哥华读书(1)
二、去温哥华读书(2)二、去温哥华读书(3)三、踏上音乐之路(1)三、踏上音乐之路(2)
四、崭露头角(1)四、崭露头角(2)四、崭露头角(3)五、艺坛浪子(1)
五、艺坛浪子(2)五、艺坛浪子(3)六、谢谢你的爱1999(1)六、谢谢你的爱1999(2)
七、“锋菲恋”前后(1)七、“锋菲恋”前后(2)七、“锋菲恋”前后(3)七、“锋菲恋”前后(4)
八、“锋芝恋”前后(1)八、“锋芝恋”前后(2)八、“锋芝恋”前后(3)九、车祸事件(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