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培训 》 讓顧客鐘情一生的服務體驗:歡迎光臨 》
第18節:初入餐飲業(2)
丹尼·邁耶 Danny Meyer
在巴黎葡萄酒學院上課期間,我結交了一位個子瘦高的年輕記者布賴恩·米勒,他剛辭去了《哈特福德新聞報》的工作,開始為《紐約時報》寫美食文章,不久就被委派開闢一個新的星期五專欄,叫《食客日志》。他的任務就是發掘新餐館,因此經常邀我見面,一是嚮我打探消息、瞭解想法,二是讓我陪他吃喝。(在那個前互聯網時代,報紙的一個職責就是捷足先登,讓公衆瞭解最新的吃喝場所,而今天,人們衹需登錄任何一傢餐館的博客,就能獲得甚至每分鐘都會更新的信息。)
一次布賴恩邀請我一起去富麗堂皇的俄羅斯茶屋(Russian Tea Room),與兩位資深的美食作傢剋雷格·剋萊本邦和皮埃爾·弗拉尼一起進餐。在這樣的偶像人物面前,我一會兒俯首傾聽、畢恭畢敬,一會兒又口若懸河、盡情賣弄。對於他們是把我當成風趣的同伴,還是阿諛奉承的馬屁精,我心裏根本沒底兒。但是能同這些美國知識最淵博的美食"巨人"一起吃飯,聽他們高談闊論,對我來說真是上了無價的一課。
我與布賴恩所去的地方風格各異,有讓人備感親切的大廚主導的鬱金香餐廳,有顧客主導的普華餐廳,有中式的Pig Heaven。一天晚上,在一傢餐館吃了頓不堪回首的晚飯--這傢餐館以服務差而臭名昭著,現在已經倒閉--後來多虧同皮埃爾·弗拉尼去了勒捨奎(Le Cirque),衹是吃甜點,總算忘卻了些之前的不快經歷。那個傳奇的老闆斯裏奧·馬奇奧尼(還親自負責招呼顧客),一股腦兒給我們上了數十種甜點,還有數杯他本人最愛的利帕裏的馬姆齊甜酒。我敢說,斯裏奧對我根本是視而不見,他衹顧"嬌寵"他有錢有勢的老主顧,可是,我明明在那裏啊。
儘管馬奇奧尼傢族取得了成功,但在1984年,進軍餐飲業當老闆仍舊會遭人歧視,至少我的傢人會這樣。人們視餐飲工作為藍領工作,不適合受過文化教育的紳士階層。在"新式美國"烹飪興起的早期,經營餐館的正統之路就是先從廚房做起,很多年輕有為的大廚就證實了這一點。因此,無論我何時告訴別人我可能會成為餐館老闆,他們總是禮貌地點點頭,然後我會看到他們相互使眼色、微笑,或把胳膊放到桌子底下做手勢。人們普遍以為,餐館是一個既不體面又唯利是圖的喧嘩之地,錢的進出不合法,每個老闆都備有兩個不同的賬本。住在郊區大房子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大學讀書,可不是為了讓他們從事此種行當。(父母們當然非常樂意享受非凡廚子的好手藝,而讓自己的親生骨肉做廚子可是另一碼事。)
不管怎樣,80年代早期,美國的烹飪界明星還是受到認可與稱贊的。其中有沃爾夫岡·帕剋、艾麗絲·沃特斯、保羅·普魯多姆、喬伊斯·戈爾茨坦、傑裏邁亞·托爾、馬剋·米勒、布拉德利·奧格登、邁剋爾·麥卡蒂、拉裏·佛吉歐尼、喬納森·韋剋斯曼、安妮·羅森茨維格、巴裏·瓦恩,我將沿着他們的足跡前進。是他們帶來了餐飲業的變化,為餐飲業註入了新鮮的活力。他們大多有讓人矚目的大學學位,比如托爾先是在哈佛大學拿到建築學學位,然後在舊金山久負盛名的Chez Panisse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纔在舊金山創建了星辰餐廳。馬剋·米勒曾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學習人類學和中國藝術。喬伊斯·戈爾茨坦曾以優等成績從史密斯大學畢業,還獲得了耶魯大學的美術碩士學位。這些新精英們的地位不斷在提高,因為他們頻頻亮相於早間的美食電視節目,數位魅力超凡的天才廚師的名字走入了千傢萬戶,那時離"食物網"(Food Network)的出現還遠着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 | 第2節:序(1) | 第3節:序(2) | 第4節:第一堂課(1) | 第5節:第一堂課(2) | 第6節:第一堂課(3) | 第7節:第一堂課(4) | 第8節:第一堂課(5) | 第9節:第一堂課(6) | 第10節:第一堂課(7) | 第11節:第一堂課(8) | 第12節:第一堂課(9) | 第13節:第一堂課(10) | 第14節:第一堂課(11) | 第15節:第一堂課(12) | 第16節:第一堂課(13) | 第17節:初入餐飲業(1) | 第18節:初入餐飲業(2) | 第19節:初入餐飲業(3) | 第20節:初入餐飲業(4) | 第21節:初入餐飲業(5) | 第22節:初入餐飲業(6) | 第23節:初入餐飲業(7) | 第24節:初入餐飲業(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