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陈丹青最钟爱作品:纽约琐记   》 第18节:艺术与良心(3)      Chen Danqing

  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来宾从座位这里或那里零星站起,抬手鼓掌(其中有中国观众熟悉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差不多好几条座线的整排来宾端然在座,不鼓掌,不出声。镜头切换到卡赞,他遍看坐席,轻微而显著地愕然,镜头拉开,收入全场站者坐者参差错落的全场景。他语句阻滞,笑容勉强,感言简短,旋即被领回台内。全过程也就几分钟吧(向卓别林起立鼓掌据称长达十五分钟),仪式照常进行,那一幕好似没有发生;台上台下的演员以教养和技巧使那几分钟过得尽量合乎礼仪,因为所有人当场目击礼仪发生裂痕,准确地说,未曾起立的来宾履行了另一项“礼仪”:集体的沉默——这位卡赞,今晚他勾起了几代好莱坞影人的政治记忆。
  50年代冷战肇端,美国进入全面清查清洗左翼人士的“麦卡锡时代”。可怜好莱坞年轻演艺家当年实在是奉左倾为时尚而加入共产党,结果纷纷被打入黑名单遭到整肃,重者自杀、疯狂,轻者失业、酗酒、沦落。不少涉案作者日后则改名换姓才能发表作品。当时左倾的卓别林虽未入党,但他是那场著名整肃行动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他被时任众议员的尼克松亲自划入驱逐名单,提前结束了他在好莱坞的辉煌事业,回到欧洲。这一去,直到70年代奥斯卡新一代影人发出恳请这才回到美国受奖。
  卡赞,一度的共产党员,1952年经联邦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传唤出庭,供出八名同党得以避祸,日后事业顺遂。另一位同党,当时已经成名的演员伏莱德·格莱夫拒绝合作,从此自影坛销声匿迹。半世纪后,卡赞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提名,遭到同行同业的强烈反对,照中国的说法,他是一位“叛徒”,美国人则视之为可耻的“告密者”。然而时过境迁,卡赞影作等身。评选者谓艺术与人应该分开考量才是道理,在一片争议中,终于通过颁奖。是夜,遂有前面提到的一幕。
  那些日子,所有好莱坞权贵的长条房车里出现传单:“不起立,不鼓掌。”报章则引述同情卡赞的大演员华伦·比提的话,他说,今天我们在这儿讨论通过还是不通过,因为我们都不必亲身经历那个困难的时代。结果这位好莱坞著名的“花心男子”起立鼓掌,而在他身边的妻子——好不容易将华伦收服为丈夫的著名演员安奈特·贝妮则凛然端坐。在奥斯卡会场外,当天有一百五十人(多为当年受害者家属)持“不要洗白黑名单”标语牌抗议,另有一百五十人站在卡赞一边也加入抗议。场内,成排坐而不起的人士不但坐而不起,并冷眼等待暮年的卡赞是否其言也善、天良未泯,趁这最合适,也是最后的机会,向往事道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艺术教育(1)第2节:艺术教育(2)第3节:艺术教育(3)第4节:绘画的观众(1)
第5节:绘画的观众(2)第6节:绘画的观众(3)第7节:绘画的观众(4)第8节:我的画室(1)
第9节:我的画室(2)第10节:我的画室(3)第11节:我的画室(4)第12节:我的画室(5)
第13节:我的画室(6)第14节:我的画室(7)第15节:我的画室(8)第16节:艺术与良心(1)
第17节:艺术与良心(2)第18节:艺术与良心(3)第19节:艺术与良心(4)第20节:艺术与良心(5)
第21节:艺术与艺术家第22节:艺术与自由第23节:美术馆(1)第24节:美术馆(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