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跨世纪的问号:图说秦始皇陵 》
第18节:秦俑一号坑(图)
朱岩 Zhu Yan
在长平谷地,赵军首先遭遇的是秦弩兵。万弩齐发,箭飞似雨,赵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这只是秦军的第一道攻击波。
<img name="" src="http://img1.qq.com/book/20060620/3682815.jpg"
(0120a-0120b青铜弩弓及弩机。弩弓是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最大的远射兵器,它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远射兵器的距离和准确率,引发了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全新的变革,在战国至秦汉的许多重大战役中往往起到了决定胜负的重大作用。)
秦俑一号坑中,在三横排弩兵身后,在九条过洞内,是由全副武装的步兵簇拥着的战车纵队。战车四马单辕,车载3名武士,他们都配备着远射、格斗及防护的武器,这是军团的主力。军阵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面向外的弓弩手,负责保护主力的侧翼,而在最后面还有3排朝向不同方向的警戒部队,当属军团的后卫。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支装备精良、布阵严密的地下军团,象征着当时守护京师的宿卫军,是秦始皇带入幽冥世界的守卫者。
所以当赵军遭到弩兵的大量谢杀后,将直接遭遇到秦步兵和战车纵队的冲击。
在秦陵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只矛头,而矛头附近,又找到了一条长6.3米的矛柄,当然木制的矛柄早已腐烂,只留下了矛柄的遗痕。矛柄加上矛头,这只完整的长矛就接近7米了。这样长度的刺杀兵器,显然并不适于自由格斗的需要,那它起什么作用呢?翻开世界历史,令人闻风丧胆的"马其顿方阵"给了我们一些启迪。
在古代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发明并组织了"马其顿方阵",即把他的军队组成长矛方阵,行军时将长矛竖立起来,便于行走,作战时则将长矛平举指向敌阵。"马其顿方阵"的长矛就长达7.2米,它们成就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不朽英名。
因此专家推测,秦步兵中应当也有类似的长矛方阵。而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一直向前走,前排的士兵倒下,后排的就要立即补上,始终保持方阵不变。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当年长平的镜头: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以不可阻挡之势压向刚刚遭受弩箭重创的赵军……
秦俑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周边有九条斜坡门道,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有18条东西向的隔梁,大体可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曲尺形坑的东北角,有八条过洞和一周围廊,排列一支弩兵分队,回廊中安放立射俑,过洞内置跪射俑。
第二单元位于坑南部,有八条过洞,内置64辆四马战车,车后各有立甲士3人。
第三单元在坑中部,有三条过洞,为步兵、骑兵和战车混编部队。
第四单元在坑北部,有三条过洞,其内全部为骑兵编队。
有关二号坑的军阵性质,是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许多学者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到底它是古代兵书中记载的"曲尺形阵"呢?还是"雁形阵"或"疏阵"呢?目前虽然尚无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这是一支我国乃至世界所见最早最完善的应用于实战的特混编队,其显著特点是将诸多不同的军兵种混编于一个统一的军阵之中协同作战,因应战场各种形势,扬长避短,最大效率地发挥不同军种的优势。
因此,赵军的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在长矛方阵之后,手持戈戟的重甲兵簇拥着战车,阵形严整如滚滚洪流一往直前。这是冲击敌阵的主力,赵军的阵形在这股狂风般的铁流面前迅速崩溃。随后,快捷如电的骑兵部队如一把尖刀风驰而至,围堵和追杀溃逃的赵军。二号坑的军阵,充分反映了秦军先进的战术思想和完善的作战指挥系统,再现了当年秦国武士势不可挡、横扫六合的磅礴气势。
交锋受损的赵军统帅廉颇,见秦军势不可挡,便立即改变策略,实行了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的政策。远离国土的秦军久攻不下,两军相恃整整两年,战局渐渐向不利于秦军的方向转变。这时,政治阴谋又开始粉墨登场了。
现在,又回到了司马迁的拿手本领上。他写到:秦人使用反间计,让疑心重重的赵王上当,用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出任赵军总指挥。赵括一到前线,就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发起进攻。而这时的秦国也在临阵换将,秦王秘密调回了大将王龁,把战国时代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派往前线统帅秦军作战。
秦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北25米处,平面呈"凹"字形,形制较小,面积仅520平方米,东壁有一条斜坡门道。坑中前部出土髹漆彩绘木质四马战车一辆,上有华盖,均已腐朽,仅余残痕,车前并列四马,车后站立着3名御手和1名中级军吏俑。另外在南、北两个厢房,还分别出土了64件陶俑,它们手执仪仗兵器--殳,夹道列队,可能是当时的仪卫部队。三号坑的性质,应该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军幕",也就是统帅三军的总指挥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东方定律 | 第2节:强国梦 | 第3节: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图) | 第4节:千古一帝 | 第5节:匈奴对秦的威胁 | 第6节:嬴政巡游 | 第7节:《阿房宫赋》 | 第8节:骊山兀兮云飞扬(图) | 第9节:始皇陵上的修造 | 第10节:地宫的结构及其秘藏 | 第11节:布局之谜已经解开(图) | 第12节:群星璀灿捧北辰 | 第13节:再现帝都辉煌 | 第14节:寝建筑的恢宏气度 | 第15节:兵马俑坑和马厩坑(图) | 第16节:最漫长的埋伏(图) | 第17节:阴谋在韩国悄悄上演(图) | 第18节:秦俑一号坑(图) | 第19节:强弓劲弩的重要地位 | 第20节:他们是一支战车部队 | 第21节:陪葬坑中的宫廷生活 | 第22节:京师厩苑马厩坑 | 第23节:皇家园囿珍禽异兽坑 | 第24节:丰富多彩的宫廷娱乐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