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包容的智慧 》
第18節:包容的智慧(18)
劉長樂 Liu Changle
星雲大師 Xing Yundashi
東方文化講究包容管理,感情的成分和理性的成分並重,有時感情的成分更大,也就是說,對人心的管理,可能比戒律、規矩更重要。這讓我想起一句名言:"紫羅蘭被一隻腳踩扁,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傳說有一個非洲部落把寬恕作為一種儀式。當某人犯了過錯,就會被帶到村子中央,接受衆人的贊美。全部落的男女老幼都停下手裏的工作,將罪人團團圍住,輪流列舉他做過的好事。他的善行和美德被盡情歌頌,每一個細節都不錯過。儀式最終發展成一個歡樂的慶典,大傢歡迎他回到集體當中。
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把懲罰化為溫暖,把傷害變成祥和。犯錯的人沒有被遺棄,沒有受打擊,整個村子重新成為團结的整體。實踐證明,寬恕無法改變過去,卻能夠改變未來。
"君子性非異,善假於物爾。"其實一個人的成就,並非純粹的智力使然,通常是與他善於發現事物的價值、善於利用機緣、善於調配安排、善於使事物的價值最大化有關。我看過這樣一個報道:臺灣歌手吳剋群有一天去杭州做活動,因為主辦方失誤,未及時通知他的歌迷,幾乎冷場,急忙臨時找人來捧場。令人沒想到的是,吳剋群開口就說:"我知道你們不是我的歌迷,你們不會唱甚至沒聽過我的歌,但我深深感謝你們今天能站到這裏。沒關係,讓我們一起隨便唱。"後來,那天到場的很多"臨時演員"後來真的成了他的歌迷。
所以,我們應該善待身邊的資源。善待他們,就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力。於公司而言,充分地發揮員工的能力,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形象,實現物我、人我的雙贏和諧。
有人說,你們踩鋼絲踩得比較好,擦邊球打得比較好。我說,不管是踩鋼絲還是打擦邊球,我們對社會對國傢是善意的,積極的,我們提倡的東西是建設性的。我經常告誡我們那些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編導、編輯、記者,善意的平臺纔有廣大的空間,兜裏不能老是揣着弓和箭。泄憤的、拆臺的事"鳳凰"不幹,雖然自己挺解氣,卻於事無補。
人們常說,時間是最公正的評判者,其實,當我們內心的善意、良知、聰慧興顯之後,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時間的馴獸師,在時間到達之前,找到自己最嚮往的那個王國。
也許我們平時不曾深思,當一個社會中衹有得到了財富和權勢的人才能享有自由生存的主動權的時候,這是否也就意味着,那些還在路上的人,他們的生存權一直要受到抑製和盤剝呢?而當這個社會中絶大多數人都感到自己的生存權利受到壓抑的時候,這個社會的發展怎麽輕快得起來呢?
如果按照"物以稀為貴"的原則追逐尊榮的話,這個社會就一定要控製富人和權貴的數量,否則,特權和榮耀將被稀釋和淡化;但是,如果這個社會衹有這一條路通往生存自由,那麽誰都無法阻擋民衆闖入的决心和腳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包容的智慧(1) | 第2節:包容的智慧(2) | 第3節:包容的智慧(3) | 第4節:包容的智慧(4) | 第5節:包容的智慧(5) | 第6節:包容的智慧(6) | 第7節:包容的智慧(7) | 第8節:包容的智慧(8) | 第9節:包容的智慧(9) | 第10節:包容的智慧(10) | 第11節:包容的智慧(11) | 第12節:包容的智慧(12) | 第13節:包容的智慧(13) | 第14節:包容的智慧(14) | 第15節:包容的智慧(15) | 第16節:包容的智慧(16) | 第17節:包容的智慧(17) | 第18節:包容的智慧(18) | 第19節:包容的智慧(19) | 第20節:包容的智慧(20) | 第21節:包容的智慧(21) | 第22節:包容的智慧(22) | 第23節:包容的智慧(23) | 第24節:包容的智慧(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