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游   》 第18节:法国(2)      刘心武 Liu Xinwu

  在中国,商店的霓虹灯要入夜才亮,而且几乎一律采取玻璃管弯成的形式,颜色则大红大绿居多,南特同巴黎一样,白天商店内外的光电设备也往往不息地闪亮,玻璃管弯成的形式已存留不多,有的以透光不透明的玻璃匣构成,底色多乳白、橙黄;有的以“扫描”方式不断重现店名、图案及宣传字句;“正色”很少而中间过渡色颇多,总体的印象是没有桃红柳绿式的俗艳而趋于银辉冰莹般的雅奢。
  法国近来经济的萧条,在南特也是一目了然。超级市场固然顾客不少,但那是为“过日子”而进行的匆促购买;凡有独立门面、仅管一类商品的商号,进内购物的顾客寥寥无几。透过亮闪闪的橱窗和门扇,往往只见确实华美精致的商品中间,呆立着无所事事的店员;偶尔瞥视一下橱窗中陈列品的价码,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无人问津—— 一只超薄型的打火机可以标价一千法郎;一条式样新颖点的腰带标价三百法郎,还不一定是牛皮制品;好不容易在一个微笑的木制Madame( 太太)身上发现了仅为一百法郎的货签——难道“她”那件剪裁特殊、缝制精巧的上衣竟那么便宜吗?啊,再一看,看清了,原来一百法郎所指的不过是“她”肩上的那条未见多么出色的披巾……路上的行人们步履匆匆,几乎没有一位有我们这种“蹓大街”的雅兴,他们从以金银色为主,水晶感十足的灯具店橱窗前走过,从陈列着几十种香水并带有诱惑性广告的化妆品商店门前走过……他们穿过城中著名的“商业走廓”:上有浮雕装饰的穹窿、下有圆雕点缀的大理石台阶,旁边众多的商店似乎都在以闪亮的门面和斑斓的样品向他们召唤……然而只听他们的鞋跟一路咯咯作响,绝大多数甚至连瞥视一下那些店铺样品的兴致都没有,径直向着他们生活中的下一个环节冷然而去。
  购销两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呆滞。不过,说实话,完全没有贫困的景象。巴黎给我的感觉,是宏大中不免有杂乱之感,而且繁华处与陈旧处对比度颇大,地铁中弹奏电吉他的卖唱者、街角裹着阿拉伯式长袍的北非流浪汉、夏洛宫广场上追着游人兜售塑料飞鸟的黑人……这类明摆着的“阴暗面”,在南特我都没有遇见过。
  后来,有一天,我与同行的陶玉珍在城中散步时,半认真半开玩笑地约定:我们要找到南特的贫民窟——我们见到比较狭隘、比较僻静的街巷便往里钻。结果,很遗憾,我们未能找到那种足以满足我们特定心理的景观,并且后来我们才知道,越是那种“小街小巷”,越居住着地地道道的富人敢情那些爬满藤萝的古旧小楼远比门面光洁的新楼高级,要去接近南特市的低收入者,我们反倒应向那相对来说是热闹和宽阔的地方去找——后来我们经留学生帮助也终于找到了,在一所类似北京东风市场那么大的超级市场旁边,有几块巨大的草坪,虽已入冬,那颜色还鲜绿鲜绿的,草坪后是一栋栋灰白色的居民楼,楼窗是铝合金的,依稀可见窗内的纱帘和盆花,据说那便是所谓的“低租金成套出租的单元住宅”,是市政府专为低收入者建造的,望着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象,我们只能承认,要透过现象去剖析本质,看来套用现成的、简单化的公式确实不灵。
  南特的居民们对他们的城市满意吗?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居民,因而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在我接触到的南特人中,有的就对南特的现状非常不满。
  一位“白领女士”愤愤地对我说( 当然是通过翻译):“南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不景气——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商品一个劲地涨价,听说连大学生的伙食费也要从八个法郎一餐再涨到十个法郎一餐,真丢脸!”
  大学生食堂的饭票涨价,这确实是一桩丢脸的事,对于法国人来说,自从启蒙运动之后,二百多年来他们引以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对国民教育的高度重视。法兰西高等师范学院是牌子最硬的高等学府。罗曼?罗兰等文学巨擘都以持有它的毕业证书而倍增荣耀,中小学教育早实行免费,大学的注册费一贯极为低微,而且大学生的伙食概由国家补贴。在南特我有意随进修生去南特理工学院的大学生食堂吃过一餐,进食时可自选一盘凉菜( 如生菜色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澳大利亚(1)第2节:澳大利亚(2)第3节:澳大利亚(3)第4节:澳大利亚(4)
第5节:澳大利亚(5)第6节:澳大利亚(6)第7节:澳大利亚(7)第8节:奥地利(1)
第9节:奥地利(2)第10节:德国(1)第11节:德国(2)第12节:德国(3)
第13节:德国(4)第14节:丹麦(1)第15节:丹麦(2)第16节:丹麦(3)
第17节:法国(1)第18节:法国(2)第19节:法国(3)第20节:法国(4)
第21节:法国(5)第22节:法国(6)第23节:法国(7)第24节:法国(8)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