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瀟水 Xiao Shui

  (一)
  我所知道的姓趙的第一個人,是晉國的賢人趙衰先生,他追隨重耳流浪多年,中途娶了性感的狄女做媳婦,生下了有名的趙盾。
  當時中國的西部——山西、陝西,是各族狄人的樂園。白狄、赤狄什麽的散落其中。而漢族衹不過是當時衆多民族中的一個。甚至當時還沒有漢族的概念,衹是叫做華夏罷了。華夏也是一個含糊的稱謂,範圍時大時小,我的一般理解,拘縮在河南盛山西南部等黃河沿岸地區的人,可以算是華夏人,標準是以黃帝堯禹為祖先。它的四外,被所謂東夷、西狄、北戎、南蠻包圍着。這個簡單按地域方位來劃分種族的辦法,仍然顯得不夠嚴謹。事實上,即使在河南洛陽這樣的腹心地區,也有“陸渾戎”這樣的戎人居祝總之,在當時整個中國大地上,民族多樣性異常活潑,不光華夏族,還有形形色色的許多種族,它們慢慢融合,逐漸形成了如今的漢族。當時,趙衰追隨重耳流浪到翟國(狄人建立的國傢),娶了一個狄人美女,生下了兒子趙盾。趙盾實際上具備一半的狄人血統。而趙衰、趙盾父子倆人,一般又被奉為中國趙姓的老祖宗。可見,即便是“趙姓”這樣典型的漢族大姓,也含有狄人的DNA,不單是華夏族的單傳。
  公元前622年,趙衰死掉了。同年,晉國的老一輩重臣元勳,狐偃、胥臣、欒枝、先且居,也紛紛去世(時間是秦穆公死的前一年)。晉國的將星曳着流光四下隕落,國人大慟。晉國減六軍為三軍,國內政壇,出現真空。
  當時的政治是一種大傢族政治,除了國君一族,國君分封出的狐偃傢族、趙衰傢族等等也是大傢族。諸侯國的統治核心就着這些大傢族。傢族之間製約彌和、彼此消長。這些傢族怎麽共事呢?怎麽在晉國政事中參與意見呢?好辦,在晉國國君下面,有兩個小型班子,供這些大傢族的掌門人們任職。一個是政府班子,類似內閣,一個是軍隊班子,管着國傢軍隊。兩個班子其實是一套人馬,體現了當時文武合一的特色。這些大傢族的掌門人們,在政府班子中時就叫六卿,在軍隊班子中時就稱三軍將佐(分別是上軍將,上軍佐,中軍將,中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也是六個)。其中,中軍將級別最高,是三軍之長,又稱三軍之元帥,同時自動兼任政府班子裏的六卿的最高長官,在六卿之中地位最高,集軍權政權於一身、位大權重,真是個肥缺。各大傢族為了保傢宜室,提高本傢族在晉國的地位,當然要爭這個“三軍元帥兼六卿之長”的位子,以保護本傢族利益不受侵害,乃至求得傢族持續發展。
  於是,人們發現,晉國目前最有資歷和實力的兩個傢族——前朝元老趙衰的“趙氏”傢族,與革命老前輩狐偃的“狐氏”傢族,兩傢站在了角逐場上:為人正直不苟的趙衰已死,把本傢族的掌門人傳給了衆兒子中脾氣火爆的“趙盾”;足智多謀、機靈善斷但略帶私心的狐偃也早歿,把掌門人位置傳給了衆兒子中一個中看不中用的角色——“狐射姑”。狐射姑與趙盾,站出來,競選三軍元帥兼六卿之長的美麗崗位。
  當時競選還不至於有電視演講,但是拉選票的活動卻暗中進行。兩個年輕人頻頻活動,說服各大傢族與國君。狐射姑這人雖然能力不行,但是有資歷,參加過重耳的長徵,而趙盾從來不曾有補於國。最後的結果是,狐射姑勝出,榮任三軍元帥兼六卿之長。趙盾落為中軍佐。
  雄心勃勃的趙盾被撇在一邊,處於第二號位置,不甘心。他趕緊回傢開會,討論對策。這在當時自然是極其傷腦筋的事情,如果當時有煙草,估計也要整宿整宿地抽煙。最後,趙盾黨的大夫“陽處父”準備走上層路綫,直接遊說晉襄公。陽處父這人很有腦筋,曾經解下駕車的左馬誘騙黃河船上的孟明三帥回來,可見其不傻。非常難得的是,陽處父還是晉襄公的老師,這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人對於老師,估計還是迷信的,因為那時候的學問,也已相當蕪雜,光是一部《詩經》,就有無數生字,靠自學是不行的。
  聽了老師陽處父的意見,晉襄公遂在山西萬榮縣又搞了第二次閱兵,屆時改命趙盾為中軍將(即三軍元帥兼六卿之長),狐射姑為中軍佐。(倆人調了個個兒。)
  狐射姑一看趙盾把自己壓下去了,着急得要命,趕緊也回傢抽煙。然而好辦法沒有,煙蒂倒是一大堆,衹好憎恨陽處父。於是趁陽處父打獵歸來,在郊外選了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把可愛的有腦筋的陽處父給刺死了。
  新任命的三軍元帥兼六卿之長的國傢執政官趙盾,在辦公室裏拍案大怒,要為國君的老師陽處父報仇。通過查證,終於處死了殺人兇手(是一個狐射姑的親戚),並且猛揪幕後元兇不放。幕後元兇狐射姑被揪急了,衹好出奔翟國逃命。
  聽說狐射姑跑了,趙盾倒不計較,主動把狐射姑的妻子傢産送到翟國,讓狐射姑一輩子呆在那裏,享受草原的清新空氣,狐偃一傢子的勢力算是徹底完結了。(狐偃當初追隨先君重耳當老叫花,費了多少腦筋想封妻蔭子,回國以後享福不到十八年,狐傢的好日子就好完了。這是一個非常短命的傢族。這也怪其兒子狐射姑無能,刺殺陽處父,是下下策,給狐傢戴上了恐怖份子的帽子,授政敵以柄,百害而無一補於事。另外,狐射姑也不善於發現人才,有個叫駢臾的聰明人,一直給他出主意,他不聽,還把駢臾揍了一頓。後來駢臾不計前仇,當狐射姑逃亡以後,奉趙盾命,把狐射姑的傢屬和財産護送入翟。駢臾的屬下,都勸駢臾趁機殺光狐氏的狐子狐孫。臾駢說:“以私害公,非忠也。我不能利用出公差的機會報私仇1親自護送狐射姑的老婆孩子財産去了翟國,交給狐射姑。狐射姑非常慚愧,恨自己不善識人。看來,對於一個傢族的興亡命運來講,選個好接班人,至關重要。狐偃選錯了自己的接班人。這也說明了,老子英雄,兒未必是好漢。)
  老趙傢的運氣就比較好,選對了人。從前,趙衰跟隨重耳流亡到翟國,娶了性感的狄女做媳婦,生下趙盾。趙盾從小長在沒有空氣污染的大草原,跟馬兒跑在一起,為人梗直激烈,敢動真格的,從不畏首畏尾,這是他擊敗狐射姑的成功基因。
  趙盾利用自己的雜交優勢與火烈脾氣,毫不猶豫地打跑了威脅他的狐射姑一族,又積極消除異己,一天之內殺死了五個反對派大臣,震動朝野。這五個人分別是先都、士𠔌、箕鄭父、梁益耳、蒯得,這幫人的罪名是謀殺了先軫的孫子“先剋”——也夠壞的,並且跟自己不一條心。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先都、士𠔌、箕鄭父、梁益耳這四人,本來是有機會做上軍和中軍的將、佐的,但是先剋跑到晉襄公那裏大聲疾呼,說狐氏和趙氏,一直是追隨重耳的老叫化,在國內人氣最高,應該得到善報。於是晉襄公就命狐偃的兒子狐射姑為中軍將,趙衰的兒子趙盾當中軍佐,後來又換了個個兒。這樣,就把先都、士𠔌、箕鄭父、梁益耳四人的機會給擠了。於是他們夥同和先剋有私仇的蒯得,合夥殺了先剋。趙盾脾氣火爆,毫不客氣地把這五個人處决了!給親自己傢族的先剋報了仇,也掃除了異己傢族
  跑到翟國的狐射姑非常慶幸自己保住了腦袋,當別人問起趙盾的為人,他回答說:“趙盾的爸爸趙衰是鼕日之日,鼕日賴其煦暖。趙盾則是夏日之日,夏日畏其炎烈。”(這倒是滿中肯的,兩種不同的治國手法)。狄人聽了,笑說:“想不到堂堂的狐偃之子,懼怕趙盾也到了這個地步。”
  這段精闢的話,後來還成為典故,被引用在古人編的小學課本《幼學瓊林》裏:“如夏日之可畏,是謂趙盾;如鼕日之可愛,是謂趙衰。”——狐射姑也算是善於描刻人物埃
  趙衰同志、陽處父先生二三事:
  趙衰(趙盾的爸爸),有纔度韜略,跟隨晉文公重耳流浪多年,使後者最終成為春秋霸主。當時,晉文公有意栽培他,指定趙衰做晉國三軍元帥。趙衰卻謙讓,不肯做,推薦郤𠔌,說:“郤𠔌五十歲了,還堅持學習,經常念經(就是《詩經》《尚書》阿),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都高,特懂德義,做中軍元帥最合適。”(讓喜歡念書的人做元帥,仍然體現着文武合一的原則。)於是郤𠔌做了中軍元帥。
  不久,郤𠔌由於念書念得過多,纍死了,晉文公又想讓趙衰接替。趙衰繼續推辭,說欒枝忠貞謹慎,先軫足智多謀,胥臣見聞很廣,都可以入眩於是九袋長老先軫當了元帥。
  先軫死後,晉襄公又要趙衰繼任元帥,趙衰又推辭,推薦了先軫的兒子先且居。
  這就是趙衰三次謙讓中軍元帥的美名的來歷。趙衰前後三次辭讓,淡泊名位,是真正安邦定國的社稷重臣。古話說,天下沒有純白的狐狸,卻有純白的皮裘,取之衆白也。趙衰、狐偃、先軫三個股肱之臣、九袋長老,互相謙讓,同心合力,為晉國兩代君主做出了狐狸的純白袍子。
  趙衰這個人,道德風尚,千古獨步。一般我們的政客,即便偉大如諸葛亮張居正,也都暗含權謀深機,而趙衰給人感覺陽光煦暖,心性純厚,時人論趙衰乃“鼕日之日”,鼕日之日,賴其煦暖,多麽溫馨。
  另一件事上也可以見出趙衰的人品卓約。晉文公伐鄴,趙衰獻出勝鄴的辦法,被采納後,果然取勝。晉文公準備賞賜他。趙衰說:“您是要賞賜根本呢,還是要賞賜末節呢?如果賞賜末節,那麽有參戰的將士在;如果賞賜根本,那我的建議是從郤子虎那裏聽來的。”文公召見郤子虎,郤子虎不敢堅决推辭,接受了賞賜。
  陽處父在趙氏、狐氏權力角逐中,當了光榮的墊腳石和炮灰,我們不得不多給他一點鏡頭。其實此人是晉國公認的聰明人。作為晉國最高智商的大夫,重耳因此讓他當了晉襄公的老師。“崤之戰”同年,他奉命攻打巴爾幹東南部的蔡國,楚令尹子上馳救。晉楚兩軍隔河對壘了很久,互相都不出戰,事情變得無聊起來。
  陽處父倒沒有象像諸葛亮那樣送女人衣裳去激將,不過他自有辦法。他打算撤軍,因為糧食都吃光了。但是撤退是最敏感的事情,弄不好,敵人追殺上來,就不能全身而退了。於是,陽處父對楚軍說:“你們有兩個選擇,一是我軍後退三十裏,你們過河來,咱們交上一戰:第二呢,你們後退三十裏,我們過河去,打上一常總之,不要這麽幹瞪眼了。”
  楚令尹子上覺得,自己過河交戰的話,剛渡一半,陽處父揮師開殺,就吃大虧了。不如自己後退三十裏,讓晉軍過河來。於是楚軍後退三十裏。退畢,等了大半天,卻沒有動靜。一哨聽,原來,晉軍捲旗裹甲撒腿跑了,並且回國後宣稱把楚軍打退了三十裏。哈哈,氣死人了。
  繼“崤之戰”詐謀設伏之後,兵不厭詐從這時起越發厲害了,世道開始澆灕,人心慢慢不古。從前打仗是觀兵,非常文雅,現在已經沒有那種古風了,開始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了。打仗是如此,世道也是如此。
  風度翩翩的陽處父先生有一次出門,住在寧贏氏旅館裏。寧贏氏對妻子說:“我很久以來一直在尋求一位有德行的君子,今天總算遇到了。”從此追隨陽處父,沒多久又失望而歸。
  他說:“我看他儀表堂堂,可實際性格太剛,不知處柔。天是那麽剛陽的東西,尚且不敢幹擾四季寒暑的轉換,剛中亦含有柔,何況人呢,太剛能行嗎?一定會凌犯別人的。而且陽處父華而不實(成語出處),自以為才能超群,就會招致衆人的怨恨。剛而招怨,豈能安活,所以我離開了他。”
  第二年,陽處父推薦趙盾執政,替換狐射姑,被失意下野的狐射姑憤怒地殺死了。
  (狐射姑出道很早,政績上也沒什麽錯,陽處父無故把他給硬拉下來,確實有點欺人太甚。這是不按事物規律辦事,比天還剛。難怪死得比較難看。)
  後來,趙盾的孫子趙武與叔嚮到晉國的墓地遊玩,趙武說:“如果死者可以復生,你喜歡跟誰在一起呢?”叔嚮說:“那應該是陽子了1趙武說:“陽處父行事廉潔正直,然而為人太剛,不免身亡,他的智慧不值得稱道埃”叔嚮說:“那應該是狐偃了1趙武說:“狐偃見到利益好處的時候,就忘了自己的國君,他的仁義不值得稱道。我想應該是‘士會’吧!他嚮國君進諫,不結納黨羽,推舉賢人,從不阿諛奉承,卻能辭斥小人。”上述種種跡象表明,陽處父是個智商很高但情商不高的人。
  (二)
  趙盾上臺的同年(公元前621年),晉襄公也死了。晉襄公死了到沒關係,我們書中的主要人物眼下都忙着在死。但晉襄公在死前給趙盾出了個難題。
  晉襄公臨死,把嫡長子托孤給趙盾,他說:“趙盾啊,我臨死前的願望,就是你要認真地輔佐我的嫡長子,成為國傢合格的接班人。”
  趙盾接過孩子一看,咦,這位小爺,歲數實在也太小了,還在呀呀地努力學習晉國話。趙盾想提點兒個人意見,但晉襄公把孩子塞給他之後,就急着樂呵呵地不由分說地死了。
  趙盾擔心強敵環伺的諸侯會欺負自己的娃娃主子,於是想換個歲數大的。這個想法似乎不錯,雖然對死去的老國君未免太叛逆(相比之下,他爸爸趙衰多忠義啊)。但趙盾此舉完全是為了國傢安全着想,倘使圖個人方便,是應該立這小孩子,便於控製嘛——如同慈禧太後喜歡立妙不可言的娃娃當傀儡。
  趙盾挑了半天,覺得留學秦國的公子雍(晉襄公的庶弟)比較學好,而且歲數大,還跟秦國關係鐵,可以修復秦晉邦交,是合適的國君人眩
  於是派了倆大夫——先衊、士會,按照自己的意思,赴秦國接公子雍回來報效祖國,主持政府。
  別的大臣也偷着派人往陳國召公子樂,回來當國君。趙盾聽說之後趕緊攔截。結果,公子樂望着故鄉的雲,被趙盾的手下殺死在歸鄉的路上(“畏其炎烈”,信然)。
  晉襄公的遺孀“穆贏”卻急眼了,天天抱着嫡長子堵在朝堂門口哭:“先君指定的繼承人,嫡生的長子,奈何你們就不要了啊,偏去外國找什麽國君,現成的國君就在這裏,先君的遺言,還在我的耳邊,我……哇……”下朝以後,她又抱着嫡子追到趙盾傢裏,嚮趙盾叩頭(像討欠款似的)。
  孤兒寡母這麽一哭,國人聞之,無不哀憐嫡長子而歸咎於趙盾。
  趙盾頂不住了,衹好嚮“先君之餘威”屈服,按照“立子立嫡”的傳統,奉嫡長子夷臯即位,是為晉靈公。
  小孩兒晉靈公即位,國外還不知道信兒呢。先衊、士會來到秦國,稟告秦康公(秦穆公的兒子),說要迎接留學生公子雍回國當國君。秦康公很配合也很重視這件事,專門派出軍隊護送。秦兵保護着公子雍,像護送一尊泥菩薩那樣,渡過了黃河,準備回晉國當國君。
  隊伍剛到令狐地區,趙盾的軍衆在那裏怒目而視,列陣以待。趙盾說:“秦軍止轉—!鄙國已有國君啦,請回吧。”
  先衊、士會,是此次“赴秦請菩薩回國”代表團的團長,分外詫異,急赤白臉地對趙盾喊:“趙盾,是你叫我倆去秦國請菩薩,菩薩就在眼前,你又不要了!?你耍賴1
  趙盾說:“這個菩薩不好!退貨1
  士會說:“你這是開什麽國際玩笑!沒那麽容易,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1
  趙盾跟下面人一商量,請神容易送神難,必須動武,於是連夜進兵,襲敗秦軍,秦軍人數少,被晉國人咬着屁股追,直躥過了黃河纔遁去。這就是所謂“令狐之役”,秦軍失利。(這是最早出現的一次夜色偷襲。以前打仗都是公開行軍到指定地點去會戰,現在開始偷着來了。
  “請菩薩代表團”的團長先衊和士會想了想,回晉國也沒面子了,就帶着菩薩(公子雍),被敗軍裹着,逃回秦國呆下。
  打跑了秦國人,趙盾安心輔佐晉襄公指定的嫡長子——小孩兒晉靈公。趙盾治理刑獄,追捕逃亡,推行契券,削除積弊,整肅禮儀,修治廢官,提拔賢能,大修政令,國人大悅。趙盾這人有才幹,是個國傢棟梁。為了慶祝晉靈公即位,趙盾還在河南原陽跟齊、宋、衛、陳、鄭、許、曹等國結盟,互相喝了牛血,開創了大夫主盟的先例(以前都是國君主盟,現在大傢族的力量在上升)。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為了報復上次好心好意送“菩薩”卻挨揍的怨恨,派西乞術發出戰書,嚮晉國挑戰。晉人隨即響應,組成三軍六卿作戰序列如下:
  中軍將——趙盾;中軍佐——荀林父。
  上軍將——郤缺;上軍佐——駢臾。
  下軍將——欒盾;下軍佐——胥甲。
  欒盾、胥甲,那時候取名字也趕時髦,什麽“盾”阿“剋”啊的最多,類似我們的“軍”阿“振”埃(“剋”的意思是戰勝,說明當時人愛打仗)。上述三軍將和三軍佐合計六人,即是所謂的“六卿”,組成晉國內閣。
  同時我們還發現一個情況,就是這些新一代的將領們,都是來自大傢族,晉國的政府和軍隊高官,總是壟斷在趙氏、欒氏、胥臣、欒書傢族等等大傢族手裏。這就是春秋時代貴族政治的特點,也是分封製的特點。這些大傢族不但擁有世襲的封地,還自有傢族武裝。
  晉少壯派將官趙盾、欒盾、胥甲一班人,雄姿英發,橫戈躍馬,繼承老一輩的革命傳統,開赴河麯前綫去阻擊秦國入侵軍,要與秦穆公的兒子輩一見高下。“河麯之戰”打響了。
  孫子曰:凡作戰,先發起進攻的容易士氣衰竭(因為打仗是個體力活,打會兒就纍了),後發起進攻的,則所受心裏壓力大。到底是先進攻還是後進攻呢?趙盾决定既不先出戰,也不後出戰,而是幹脆不出戰。他按照上軍佐“駢臾”提出的意見,深溝高壘,拒不出戰,想把跨河來犯、給養綫漫長、難以持久的秦軍耗垮。
  我們知道,按照《孫子兵法》,運輸給養是個大難題。孫武子認為,為了運輸給養,往往弄得人民勞頓,賦稅加增,最後戰馬疫病,輜重損壞,將士們頭疼肚餓,潰散了事。所以趙盾意圖利用自己給養綫短的優勢,拖死遠道而來的對方。
  “請菩薩代表團”的士會深明此理,(他現流亡在秦國,故也在秦軍中),他提議秦康公速戰速决,誘敵出戰,盡快交兵。
  “那請問,誘誰好呢?有沒有重點?”
  “晉人趙盾的堂弟趙穿,有勇而狂,誘他好了。”士會是晉國人,熟悉晉軍特點,此時在給秦國人支招。
  於是,秦人跑到晉的壁壘外面,天天對着晉軍營撒尿吐口水扒眼睛。晉營裏的莽撞人趙穿,就憤恨了,怒道:“我們啃着難吃的幹糧,穿着討厭的皮甲,目的不就是為了打仗嗎?眼前就有仗可打,卻不敢打,幹什麽吃的1於是,他帶着自己的個把人兒,直取秦國主陣地。
  趙盾聽說以後,怕堂弟孤軍覆滅,衹好硬着頭皮跟進,命令晉軍全員出壁壘交戰。
  晉三軍並肩突破,支持趙穿先頭部隊。秦軍飛蝗亂射,鉗製晉軍攻勢。兩國軍隊火並起來。但兩國十年來沒有什麽深仇大恨,打起架來也不夠秋風掃落葉。兩夥兵油子互打了一會,各自敲鉦,收攏隊伍回去。
  當晚,秦國人過來吹牛:“我們秦國是一點傷亡都沒有,你們不行了吧!咱們說好,明天再打,讓你們好好嘗嘗我們‘秦國火腿’的厲害。”——意思是用腳踹你。
  駢臾對趙盾說:“鈞座,根據我的觀察,秦國使者目光閃爍,眼睛亂轉,淨拿大話壓人,顯然是在虛張聲勢。我估計,秦軍是想逃跑,所以發出佯攻訊號,以保主力平安撤退。我們將計就計,今夜在黃河岸邊設下埋伏,堵其撤退的後路,正好把他們逼死在黃河邊上。”
  還真被駢臾說中了,秦軍是想逃跑!因為給養不足!
  (按照《孫子兵法》:“辭卑而益備着,進也”——意思是,使者嚮我們說軟話但是私下加強戰備的,是想進攻。“辭強而進驅者,退也”——使者大話恐嚇作式欲攻,其實是想退!)
  旁邊的趙穿和胥甲聽了,非常嫉妒駢臾的高明見解,於是倆人故意使壞,大嘴巴胥甲和莽撞人趙穿跑到轅門口,當着臨走的秦國使者的面,亂喊:“你們不行了就快跑吧,我們晉軍是不會在黃河岸邊設伏的,那樣贏了也不算好漢1
  秦國人一聽,嗎呀,不設伏就好,不然我們就跑不掉了。趕緊回去收拾東西,連夜拔營強渡黃河而去。
  大嘴巴胥甲和趙穿泄露了軍機,晉人也就不好埋伏了,秦軍遂邁着“火腿兒”,順利逃遁了。胥甲因此被革職。趙穿呢,因為有堂兄趙盾這層關係,就不瞭瞭之了。(趙盾這種寬於律己的馬虎態度,最終將釀成大禍,最後,他這位倒黴的堂弟害苦了他)。
  老胥傢從胥臣(流浪的九袋長老)起,到現在兒子胥甲被革職,也開始蕭條了。所謂“世襲”也不會無窮無止的,因為世襲傢族之間會你爭我掐。別的傢族巴不得藉這個理由奪了老胥傢的飯碗。
  此次河麯之戰,還走紅了另一個年輕人——韓厥(未來“趙、魏、韓”,韓姓的先人)。韓厥原本是趙盾門下一個拎包的,從小被趙傢收養,因為伶俐,趙盾舉薦他給晉靈公,要求晉靈公任命他做三軍的“司馬”。既然是趙盾推薦,小孩兒晉靈公毫不含糊地批準了。當時朝廷重臣推薦用的人,國君都會同意,但要是推薦得不好的話,出了問題,推薦者也要負連帶責任。
  韓厥於是當了司馬。
  “司馬”是什麽意思呢?衆所周知,戰車不管如何先進,它的機動性還是受地形道路限製的,所以,戰車行軍時需要保持隊形整齊;交戰也一樣,必須秩序井然,嚴謹的車陣是士兵依托的基礎,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獨自前進或後退。晉三軍特設“司馬”一職,專門糾察隊列秩序,這也是“司馬”一詞的來歷。
  司馬韓厥押着晉三軍往河麯前綫開拔的時候,韓厥發令:“誰也不許給我亂伍。”偏巧,主人趙盾的車夫卻先亂起來了。這個車夫想去拿點什麽東西,一激動,就把車隊給闖亂了,闖得車隊東凸西凹。韓厥二話不說,把這個痛哭流涕的傢夥給殺了,人頭巡衆。大傢看完人頭都說:“完了,韓厥完了,早上剛被趙盾升了官,晚上就敢把趙盾車夫殺了。”大傢紛紛估計,下一個人頭就是韓厥的了。
  不料,趙盾傳見韓厥,走下席子(當時不同等級的人,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坐同一塊席子,走下席子,如同從老闆椅上起來,是主動示敬的表現),趙盾走下席子,對韓厥深鞠一躬,然後拉住韓厥的手,感慨地說:“我聽說,侍奉君主的人以義相結,而不是結黨營私。舉薦人才而不包庇,這就叫做義。請你努力吧,將來執晉國之政的,除了你還有誰呢?”然後,趙盾遍告諸大夫:“諸位可以祝賀我了!我推薦的韓厥非常合格,算我老趙沒有結黨營私埃”
  士會先生二三事。
  士會為了“請菩薩回國”的事,流落在了秦國,又在“河麯之戰”幫着秦國人出謀劃策,大害晉軍。所以趙盾深以為憂,專門派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大夫,打入秦國,想把士會誘回來。
  這個士會,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在秦國為官三年,卻從來不去見先衊。先衊是當時“迎菩薩代表團的”正團長。
  別人就不理解地問士會:“你能追隨正團長先衊離開晉國,卻不願意在秦國和他相見,是不是有點太不給面子了。”
  副團長的士會就說:“我追隨先衊流亡秦國,是形勢所迫,而不是因為崇拜他有道義而相隨。所以何必跟他在這裏交往呢?”——這話要是被先衊聽到了,恐怕要氣得鼓鼓的。(古人擇友很嚴啊,即便同是天涯淪落人,士會也不去找先衊交朋友。我去美國的時候,在那找不到朋友,就和同期來的幾位並不甚獲我心的中國學友交往,看來,我沒有士會有個性,有追求啊!)
  趙盾把特派員“魏壽餘”的老婆孩子關進了監獄,然後開槍為他送行,把壽餘攆着,壽餘逃去了秦國。
  魏壽餘見到秦康公,哭着說:“我好歹也是堂堂一個大夫,趙盾仗着官兒大欺負我。我冒死逃了出來,可惜老婆孩子都身陷囹圄了。哇····~~~1
  “你先不要哭,趙盾好端端為什麽要欺負你?”秦康公問。
  魏壽餘半哭半忿地說:“我爺爺是晉獻公的保鏢,是個江湖大俠,名叫畢萬,因為鞍前馬後有功,被封在了魏邑。魏邑一直就是我們魏傢的,一直傳到了我這一代。但是趙盾欲壑難填,看中了我們魏邑這塊肥肉,想兼併了當他的私人封邑。所以迫害我們魏傢啊1
  “哦,有道理。那你待怎樣?”
  “我們在晉國混不下去了,衹要您肯接納,我願帶着整個魏邑降秦,也比被趙盾霸占了去強。”
  魏邑就在晉國西境,與秦接壤。秦康公聽了大喜,真是老祖宗保佑啊,我這不是來遠懷衆嘛,人傢都棄暗投明來啦。當即應允。
  退朝的時候,魏壽餘偷着踩了士會一腳,雖然不交一語,但聰明的士會立刻就明白了。心想,我回國有望了。
  這一天,按照談定的計劃,秦康公整頓了若幹兵馬,都帶到了黃河西岸,大軍止下。他讓魏壽餘先過河回魏邑準備,自己兵馬隨後過河接收。
  魏壽餘突然想起什麽來似的,說:“最好您派一個人跟我一同過河,這樣我跟我手下的人也好講。”
  秦康公覺得有理,心想,派誰呢?
  魏壽餘說:“最好是熟悉晉國情況的,會說晉國話的,這樣的人和我同去,跟我手下人就更好溝通了。”
  秦康公說:“士會,那非你莫屬啊,你跟他一起過河去吧。”
  士會巴不得立刻就過河,但是,老婆孩子還在秦國壓着呢,不能犧牲了他們埃於是他故意推辭說:“不行啊,我不能去。如果去了以後,魏壽餘的手下人,都不肯跟他降秦,晉國人據我所知,都像虎狼一樣,還不就把我亂刃分屍啦,至少也會扣留了我。您看我不回來了,一定認為我是叛逃歸晉了,還不把我老婆還是都身首剝離了。我這不冤枉大了嘛,我不去1
  秦康公跟他老爹秦穆公一樣厚道憨直:“沒問題,寡人這就當着黃河發誓,如果你在晉國有個三長兩短,回不來了,寡人一定把你妻子兒女,都送回晉國給你1
  士會這纔露出勉強為難的樣子:“既然主公這樣講,我也衹能勉力前行了。告辭1
  秦康公說:“你倆快去吧,到了那邊,辦成以後,立刻發信號彈,我們大軍就過河接收1
  於是,魏壽餘帶着闊別故鄉三年的士會,憋住內心的喜悅,剛欲登舟解纜,忽見一秦大夫走近,一把扯住士會,冷笑道:“你好大膽!今日此去,怕是無心再回了吧1
  (口赫)得士會一身冷汗。轉眼睛一看,原來是秦大夫“繞朝”。
  繞朝冷笑道:“莫欺秦國無人,你瞞得了寡君,也須瞞不得我1
  士會魂飛魄散,四顧近處左右無人,纔說“你若說破我計,可惜我的一傢老小,都作斧下之鬼了1
  “呵呵,”繞朝笑道,“可惜我已經對主公講過了。”
  士會說:“啊?你真的要說破我計?”
  “可惜啊,主公執迷不悟,不聽我言。也算是老天成全你們全家。我這裏有一把馬策,贈與先生,就算海天有緣。來日睹此贈物,莫說秦國無人1
  士會一揖到地:“謝繞朝先生成全!來日方長,或有會期,再當拜謝吾子之賜1
  說完,士會無限感慨,趕緊和壽餘裝好信號彈,登船而去,再不回顧。
  一行人過了河,剛到對岸,就被渡口對面的魏邑人接住,擡着壽餘士會,歡呼鼓噪,朝着河對岸的秦軍扮着鬼臉,徑直登車而去了。
  秦康公方纔明白,自己果然被晉國人騙了,氣得差點栽進河去。可惡啊,還害的我的大軍白跑了這麽多的路,白費了三天口糧。但是,自己的誓言畢竟是發過了,晃晃悠悠重新站穩了以後的秦康公,依舊遵守諾言,把士會的老婆孩子,送回了晉國,去與士會團聚。
  秦國人的質樸,(秦穆、秦康)兩代人皆如此啊!
  其中,士會有一部分親屬,留在了秦國,不願意回晉,就從此改姓作劉。
  這是劉姓的一個重要來源。據說,漢高祖劉邦,就是士會的劉姓子嗣傳人。如今武漢有個叫劉金抗的人,自稱“漢高祖七十四世孫”,他在網上撰帖子,也自稱是士會之後呢!
  士會後來,成為晉國一個中流砥柱級的大臣,時人敬慕,多智而忠,而且帶兵外徵,從無敗績。
  (三)
  士會回來了,前番他主辦的接“菩薩”(公子雍)從秦入晉搶位子的事,就再無人去推動了。晉靈公的君位,從此徹底牢靠了。
  但晉靈公畢竟幼小,對中原有點震懾不祝楚國抓住這個機會,楚穆王(商臣,殺爹楚成王即位的)以將星子玉的兒子“成大心”為令尹,發兵滅掉瀋國,江國,六國,蓼國,並在晉靈公第三年圍擊鄭國,試圖瓦解晉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晉國營救遲緩,至則楚軍已退。隨後,楚軍伐陳,晉救之,戰於北林,晉敗。陳、鄭開始嚮楚搖擺。然而成大心命也不長,升天找他爸爸去了。子玉的另一個兒子繼任楚令尹一職,楚國對中原的攻勢,暫時減弱。
  當着楚國對中原的瘋狂反撲,秦國人又因為“崤之戰”、“送菩薩挨揍戰”等事與晉國結下梁子,也不時攻擊騷擾晉國的西側,晉國國君又小,對外應付乏術,在國際事務上,開始走嚮低調。為了減少外部壓力,晉“上軍將”郤缺建議,把“城濮之戰”期間侵奪衛國的兩個城邑匡、戚,歸還衛國。趙盾同意。同時趙盾把兒子趙朔的封地,從申地到虎牢邊境,也還給了鄭國。這相當於是“討好收買”巴爾幹諸侯當自己的小弟。這個老大當的已經比較“軟”了。
  可以看得出來,晉國采取低格調,結束了晉文公、晉襄公以來轟轟烈烈的霸主時代,晉國進入晉靈公、晉成公二十年的中衰時期。
  “中衰”就是沒有什麽戰事,這對於政治傢和軍事傢們來講,固然是一些乏味的年頭,但老百姓卻如蒙大赦。儘管黃土地上還保留着戰火的餘溫,人們卻可以放下長矛大戟,在無休無止的南徵北戰間隙,捏起鋤頭,整理荒蕪的田園。
  關於戰爭對人民的傷害,即使春秋時代這些戰爭規模很小的“王者之師”和“仁義之師”,一樣使好多百姓傢園變成熱乎乎的炮灰。魯國有一個漆匠的女兒,有一天無緣無故地大哭。人傢怪問,她說:“我憂慮於我們國君很老,而孩子幼小埃”
  聽者無不大笑:“用你來操心這事埃”
  不久,魯國果然大亂,老國君一死,小國君被逐,齊、楚出兵干涉,魯國男子扛起青銅武器戰鬥,婦人轉輸給養,不得休息。這漆匠女的三個哥哥,在戰鬥中不知死活。
  由於晉國中衰,戰事減少,中原變得貌似平靜。然而,恐怖主義活動卻猖獗起來。晉靈公十年的鼕天,晉國最親密的戰友——中原東部的宋國,鬧出了兇殺案,遇害者是其國君。
  查遇害者檔案:當年,“中原食草大恐竜”宋襄公死後,他的遺孀卻變成了“老而好淫”的富婆,包下自己的親孫子“公子鮑”,準備過把癮就死。公子鮑長得美而豔,對老齡婦女不甚感興趣,拒絶了她。於是這老太太就急了,把國庫裏的錢全部拿出來,供公子鮑拉政治選票用。公子鮑拿着這些錢,施捨小米,周恤饑民,收買幹部,最後人氣扶搖直上,內閣六卿中有五個人都支持他當國君,願意讓他替掉現任國君。宋老太太為了進一步討公子鮑喜歡,最後幹脆設了個圈兒,派出恐怖分子,把現任國君宋昭公殺害在打獵回來的路上。隨後,公子鮑當了新國君。
  宋國舉國上下,卻都歌頌這個藉恐怖暗殺而篡位的新國君,因為他有錢埃公子鮑多年使用國庫的錢,嚮老百姓買好,老百姓吃到天上的餡餅,也就不反對他了(又一次間接體現了國人對政治的發言權,雖然其呼聲不大,足可以用幾塊兒餡餅堵住)。
  國內沒人管,但不等於國際上沒人管。
  霸主是幹什麽吃的埃宋昭公被恐怖暗殺的消息傳到晉國,作為霸主(不管是真霸主的還是正在中衰的霸主)不能不幹預。
  趙盾遂集結晉、衛、陳、鄭四國軍隊,對宋國恐怖份子實施武裝打擊,要摧毀他們的窩點和庇護者(宋老太太)。出發前,趙盾針對恐怖主義活動發表了一通嚴厲的譴責,最後趙盾像美國總統小布什那樣說:
  “公民們,朋友們,晉國是一個渴望和平的國傢,但我們在這一年突然意識到,如果恐怖主義不除,世界將永無寧日。
  “剛剛發生的宋國的弒君恐怖事件,讓所有的晉國人都更加懂得了安全和自由的含義,深知贏得安全自由就得出去打仗。作為世界的霸主,我們對宋國的國內安全全面負責,對於緝拿恐怖分子責無旁貸。通過這次軍事剿恐行動,我們不僅將為宋國民衆帶來寶貴的安全和自由,而且將為全世界的公衆贏得安全和自由,讓我們的子孫遠離恐怖威脅。
  “對於此次戰役的軍人——每位戰車兵、每位步兵、每位弓箭手、每位馬車夫、每位兵器修理員和軍人盒飯分發員,我需要指出:你們的任務是具體的、對象是明確的、目標是正義的,打擊必須信心十足的!
  “我最近收到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件,其中談到了許多睏難時期我國的現狀,這封信出自一位小女孩兒之手,她的父親是一位軍人。
  “‘儘管我不希望我的父親去戰鬥,’她寫道,‘但我仍然希望把他交給您。’
  “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她奉獻出她最愛的人,這個小姑娘懂得國傢利益是什麽。
  “現在,戰爭就在眼前,宋國的拉登還在猖狂,我們不會退縮,因為和平和自由終將戰勝邪惡。願上帝與晉國同在!謝謝大傢。”
  聽完趙盾的演講,晉將荀林父像打了雞血一樣,殺氣騰騰,帶領四國軍隊一路鳴鐘擊鼓,攻打宋國,要把宋國的恐怖分子公子鮑從宋國挖出來,接受人民的唾沫。
  然而,這場義正辭嚴辭的鬧劇卻是雷聲大雨點校四國軍隊將宋城圍困起來以後,城內的恐怖分子公子鮑(自封宋文公),打開城門,獻出好幾大車寶貝,賄賂晉軍首長以及各諸侯國參戰部隊指揮官。具體是什麽寶貝,不過良馬美玉強弓硬矢之類,現代人眼裏看來,還以為這是馬戲班的幾車行頭呢。
  把寶貝們塞到腰包之後,世界憲兵們你對我望一眼,我對你望一眼,然後做結論說:“人已經死了,不能復活了,咱也別得‘禮’不饒人了,還是收了禮走人吧。”
  於是,四國憲兵解散回傢。剿恐好戲半途收常
  鄭穆公說:“貪財的山西人是做不了中原霸主了。我們還是趁早找南邊的楚國報道去吧,據說那個新上任的楚莊王,很牛氣的。”
  (四)
  有這樣一個規律,當對外戰事減少,沒有外部戰爭壓力的時候,國內就該折騰了。
  在那場虎頭蛇尾的剿恐行動收場後的第三年,公元前607年,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晉靈公已經執政了十四年了——其實是一天也沒執政,都是趙盾承包代理的。
  這個長大成人後的晉靈公,絲毫沒有他爺爺重耳的氣度志嚮,相反,可能因為從小生在深宮之中,成於婦人之手吧,長大就極為不爭氣,是個昏君。《古文觀止》裏面還專門安排了他一篇《晉靈公不君》的文章,立此惡照留念。
  在我國歷史上無數的昏君裏邊(我國古代盛産昏君),各個昏起來自有千秋,有的善於做木匠活,有的三十年不見大臣,有的大吃大喝,有的泡妞過萬、産仔數千,這樣的昏君都是俗人,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這裏專說一下年幼的小昏君。南北朝的南齊“東昏侯”,就是個昏小孩。這孩子的特長是善於賣肉,用手一抓,斤兩一毫不差。他還在皇宮寶殿裏養了幾十頭驢子,這邊大臣討論國事,那邊就驢子齊鳴。
  光養驢子賣驢肉不算本事,東昏侯的後宮還擺開農貿市場,把御膳房每天送來的酒肉拿出來,交給宮女上市場擺攤,讓宦官們拿着錢去買。他媳婦則負責市場管理,東昏侯自己當工商局的。宮女和宦官在買賣過程中一旦發生爭執,就找他媳婦評理,東昏侯負責執行處罰,比如罰款或吊扣執照。(簡直像演話劇)。
  東昏侯還把大白天閑極無聊的宮女們編為軍隊,讓宦官率領,在虛設的戰場上,親自臨陣,左衝右殺。有時候他還在戰鬥中“負傷”,戰友們慌忙救護,裝得十分倉惶。每天晚上他都要戒嚴,有時候夜裏騎馬出宮,看到老百姓就當成妖精,像唐吉柯德那樣衝上去,一搶挑死。(此處不光演話劇,簡直是拍魔獸電影了)。
  同期,另一個南朝小孩“後廢帝”,也是個頑主,他一天不殺人就悶悶不樂。殺人之餘,還拿近衛軍統帥蕭道成的肚子當箭靶子,畫上同心圓,以肚臍眼為靶心,差點把老蕭射死。多虧一個宮女勸住,說射殺了老蕭,以後再找不出這麽大這麽白的肚子了。於是改用骨頭箭射老簫。
  這個小孩兒後廢帝的死也離奇,一天晚上他比賽完跳高,又從新安寺偷狗回來,睡前囑咐宮女給他看着天上,一見織女走上鵲橋就叫他,織女要不來,就宰了你。宮女嚇壞了,衹好先下手,把這小皇帝殺死於睡夢中,然後提着他的腦袋去找大肚子蕭道成。
  我們的主角——小孩晉靈公,昏庸的藝術程度介於“東昏侯”和“後廢帝”之間。晉靈公生活的時代早,好玩的東西少,不能跟剛纔的“二昏”比,他主要的玩物是彈弓子。一開始晉靈公是彈飛鳥,但命中率低,不好玩,後來就改彈人,人比較多,又不會飛,好彈。
  晉靈公在鬧市區修起奢侈華麗的樓臺,然後笑眯眯地掏出彈弓子,從臺子頂射大夥,欣賞人們抱頭鼠竄、躲避彈丸的慘樣,左右的跟班兒拍手叫笑(這屬於一種和觀衆互動的行為藝術吧)。
  晉靈公這麽頑皮,國人都捂着腦袋上的紫包嚮執政官趙盾告狀。
  趙盾想了想,派士會去勸勸晉靈公。士會是從前“請菩薩代表團”的,經趙盾用計,現已從秦國回來了。他背了好幾段《詩經》,勸晉靈公洗心革面。被說的一頭霧水的晉靈公倒是不再射人了,改殺人了。他對殺人的興趣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先是用人殺人,後來就用狗殺人了。有一次,他的大廚師煮熊掌,沒煮熟,晉靈公等不及,就把大廚師殺了,讓宮女們用車子拉着屍體從朝堂上經過,故意給趙盾看看。(算是殺雞嚇猴,表示我已經成年了,你給我小心點。)
  後來晉靈公專門養了一條猛犬,叫靈獒(念熬),簡直就是條狼,身高三尺,色如紅炭,能解人意。晉靈公周邊的人,稍微伺候不周,就當場被狗撲倒咬死。
  靈獒,類似美國的BullDog,下巴的筋最厲害,咬住人絶不鬆口。靈獒的專職飼養員,享受中大夫待遇,相當於請畜牧局局長親自飼養。
  趙盾看看不行,說:“這回該我去進諫了。”趙盾諫了一次,沒用,於是“驟諫”。驟諫是怎麽諫,不知道,大約像暴風驟雨那麽夾着雹子去諫吧,一下子把晉靈公給諫急了。
  古代進諫,雖然是為主子好,如魯迅所說的:“老爺——您的袍子有點泥,穿出去恐怕不好看呀。”但是進諫也需要有技巧。你可以故作高深,說“海大魚”之類玄語引發對方好奇心,引老爺繼續聽下去,也可以像觸竜說趙太後那樣從拉傢常入手,還可以像東方朔數落漢武帝奶媽那樣正話反說,或者像優孟那樣唱着戲“戲說”,師況那樣彈着麯兒“演說”,以及編個“三年不鳴”的鳥故事去說。總之,最好不要像“鬻拳”說楚成王那樣舉着刀子以死相諫地說。
  可是趙盾這種根本沒有笑肌肉和幽默感的執政大臣,衹會一本正經地找主子“犯顔強諫”,強聒不捨。晉靈公本來跟趙盾就有代溝,從小被趙盾管束着,一點兒國君的趣味兒都沒有,這回又被趙盾諫得急了,真想把趙盾的腸子一截一截抻出來繞在趙盾脖子上,一勒,把趙盾勒斷了氣兒了事。
  於是,晉靈公派著名猛士“鉏麑”(音“除尼”)去暗殺趙盾。這個猛士呢,卻是個慷慨悲歌的壯士,他後半夜撲入趙府,看見門開着,天沒亮,趙盾就起來了,正準備上朝去呢。因為時間還早,趙盾坐在那裏,端端正正穿着肥大的朝服,思索着國傢的大事,不覺間睡着了,一派日理萬機,公而忘私的樣子,場面非常感人。
  鉏麑覺得慚愧了,他從門裏退出來,嘆道:“趙上卿不忘恭敬,真是民之主也1
  鉏麑不願意殘殺國傢棟梁了,但是違抗君命也是不忠,於是這個壯士,就“觸槐樹而死”——自殺了。
  這是一個有名的故事,教育着無數後來的古人。鉏麑為了保全忠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無愧於“聞義能徙、視死如歸”,被譽為刺客中的義士。(《軋美案》的韓琪,被陳世美派去刺殺秦香蓮及其小兒女,韓琪不忍動手,自殺以謝主子了,估計是模仿鉏麑故事編的吧。)
  古代沒有手錶,國君宮殿裏設漏壺(銅壺滴水),水盡了,就敲鼓,城裏的官員們聽見鼓聲,就出發上早朝。大臣們傢裏也有漏壺,但跟國君的壺未必同步,偶然起早了,像趙盾那樣,等着國君敲鼓來喊,也是常事。
  趙盾在等候上朝的時候,舉止惟莊惟敬,神態肅然,活脫脫一個持重守正、一絲不苟的元老重臣形象,連刺客都被感動死了。史書上這畫竜點睛的一筆,使趙盾的形象頓時無限美好,給人以信賴和無比的安全。
  其實,趙盾雖然“炎烈”,卻是很正直仁義的。有一次,趙盾在馬路上走,看見桑樹底下有一個餓人。趙盾停下車,問:“你為什麽被餓成這樣?”那人回答:“我是留學衛國的學生,回傢斷了糧,我羞於乞討,又不會偷,所以餓成這樣。”(哈哈,活該。)
  趙盾給了這留學生一些飯吃。可這留學生吃了一半,剩了一半。要飯還挑食埃趙盾問他為什麽。他說:“我剩下一半,給我老媽預備着。我出國三年了,啥也沒給傢裏攢出來呀1(哈哈,跟鄙人回來時一樣。)
  趙盾讓這個留學生把它全部吃光。然後趙盾又拿出一袋子好吃的肉幹兒,叫他送給他老媽。留學生含着眼淚接受了。(估計回去,他會把上邊的晉國商標撕了,說這是從衛國買來的洋貨!)
  (順便說一句,古時代肉往往是幹製:把牛羊鹿麋的裏脊肉,用棰搗碎,去筋,日曬或煙熏,不經火化,就是肉幹兒,在沒有冰箱的當時易於保存。所以趙盾送給他“肉幹兒”。現在的金華火腿比較類似它,是最古老的吃肉法。當時吃肉還有一種做法食做成肉醬,澆在飯上,或者熬成肉羹,比如劉邦要分的他爹的那一杯人肉羹。而把肉爆炒,不過是清朝以來纔有的事情。)
  對於這個富於愛民之心的趙盾,晉靈公派猛士鉏麑刺殺不果,又發起了另一輪謀殺。
  公元前607年9月,小夥子晉靈公在身邊壞蛋們的教唆下,擺下鴻門宴,要宴上殺死趙盾。
  收到了吃飯的邀請,趙盾對自己親手扶立卻日益荒謬的小昏君,瞭解很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趙盾明白這一點,但是君命不可違,趙盾還是帶着保鏢“提彌明”,昂然赴宴。(提彌明是他的車右,立於趙盾戰車上的右位,所以相當於保鏢。)
  酒剛開始喝上,兩廂晉靈公的甲士也佈置好了。“保鏢”提彌明從殿下看看不是好事,就兩三個箭步,登堂而上,拉住趙盾說:“按照周禮,國君賜酒,喝三杯就夠了,再多喝無禮*—來這兒又不是為了喝撐自己的。您已經喝了三杯了,咱兒可以回去了1說完,拖了趙盾就往外跑。
  晉靈公的宦官屠岸賈趕緊叫喚:“兩邊——!關門——,放狗——1
  衹聽那衹靈獒“嗷——”地一聲跳到殿當間,直撲趙盾。(據說它前面已經被訓練過了:屠岸賈做了一個皮質的“模擬趙盾”,穿着趙盾衣服,肚裏卻是寶路狗糧,訓練這狗撲上來咬它)。也許是這衹靈獒聞了聞,發現趙盾肚子裏沒有狗糧味兒,有點猶豫。總之,提彌明是個訓練有素的現役軍人,力能撕虎,他施展武功絶學,三拳兩腳竟把半人高的惡犬擊斃。呼啦啦,後面的甲士又全上來了。提彌明斷後,以一當百,與之搏鬥,被亂戟砍成肉泥。
  趙盾趁機抱頭奪門而出。甲士剛要再追,自己內部卻開了花了——其中一個甲士反水(其實就是桑下那個餓人,現在當了晉靈公甲士),他霹裏撲嚕跟衆甲士毆成一團,為報趙盾濟肉之恩。
  一看敵人自己鬥起來了,趙盾趕緊撒丫子猛跑,以跑丟了鞋的速度逃出宮殿,來到大街上,僥幸活命。(說跑丟了鞋不太準,當時見國君必須先脫鞋,劍履上朝那是特權,所以趙盾是光着腳跑的)。
  趙盾光着腳站在大街上,也不敢回傢,徑往國境綫上奔命,打算也躲到翟國去。半路上,卻遇上了堂弟趙穿。
  趙穿是個莽撞人,就是前面“河麯之役”裏的惹禍份子兼大嘴巴。他扯開大嘴嚷嚷道:“哥哥呀,不跑,主公真不講理,我去面見國君,給你調解調解吧。”
  於是趙盾在首陽山等候消息,莽撞人趙穿見了國君晉靈公,二話不說,就把這個可恨又可笑、可悲又可憐的昏君小夥子給殺了,屍體倒在朝堂,上面沾着酒菜,滿面愁慍凄惶。
  其實晉靈公滿可以不當國君,當個無憂無慮的鄉下野小子多好,愛怎麽打鳥怎麽打鳥,不會有人來進諫。
  趙盾回朝主事,準備再立新君。
  大傢一合計,趙盾讓趙穿去洛陽,迎來了在那裏留學的晉襄公的弟弟(重耳的另一個兒子,名字叫黑臀,不太雅,倒跟他爸爸重耳名字配對!)。黑臀即位,是為“晉成公”。晉國的胡闹纔算暫時收常
  晉國更始,皆大歡喜。不料,有名的史官董狐卻出來了,他在國傢檔案裏寫道:“趙盾弒其君。”趙盾很驚詫,瞪着眼珠問董狐有沒有搞錯。
  董狐回答:“你是國傢正卿,你奔命但是沒有逃出國境,你回來也沒有殺死作亂之人(趙穿),我不說你弒君說誰呢?”意思是,整個晉國屬你官兒最大,整個事件過程中你一直在邊境以內,所以一直是有效的政府負責人,國君死了,當然是你的責任!
  趙盾沒奈何,有口難辯,替趙穿背了這個“弒君”的惡名。這就是所謂“董狐直筆”,傳為史學美談。董狐是一個硬脖子的知識分子埃《春秋》一書對此事大書特書,誇董狐剛嚴不阿,一邊也是嚇唬那些不忠君的人。你們幹的壞事都被我們記在史書裏了啦。《春秋》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推崇“忠君思想”,關羽先生夜讀《春秋》,想來讀得滾瓜爛熟,所以纔變得那麽“忠”啊!)
  但趙盾沒有藉助自己的衝天勢力強求董狐改寫,也不殺這個仗義直筆的董狐,可見他的確“心古”一些,比起後來連殺兩個史官的齊國崔杼,或者大興文字獄的“我大清”,要雅量高緻得多了。
  孔子後來聽到這件事,說:“董狐是個優秀史官,據法直書,毫不隱瞞。趙盾是優秀上卿,遵守法製,甘願承受壞名聲。可惜呀,如果趙盾逃出國境,也就免除罪名了。”——難得他老人傢誇別人一句好。
  趙盾使人聯想起明朝大學士張居正。張居正也是辛辛苦苦輔導小孩(明神宗)讀書,撫養成人,成人以後,卻反咬大人(也許是被束縛太多了,所以走嚮報復的極端)。唯一不同的是,張居正先病死掉了,明神宗對他的報復,衹限於抄了他的傢,逼死他的一兩個兒子而已。趙盾就驚險多了,簡直被晉靈公反咬得要死,在消極的自衛中又落了弒君的惡名。世人都很同情趙盾,不過張居正也不是沒有人非議——他給小皇帝編的那個《帝鑒圖說》的教科書就很成問題——千秋功罪,還待後人和高人評說吧。
  瀟水曰:晉靈公為什麽要千方百計地謀殺趙盾,僅僅因為趙盾進諫太多了?或者是叛逆期所致?鄙人覺得這些解釋都不夠嚴實。因為我也有過叛逆期,但我並沒有想過要殺傢長或老師。
  實際上,據不佞鬥膽認為,晉靈公與趙盾之間的矛盾,是國君與強臣之間的權力之爭。趙盾,雖然是個仁義的大臣,對國事也奉公盡瘁好比諸葛亮,但確實他已經權傾內外,他可以直接决策派出多國部隊赴中原攻擊不服氣的附庸國,甚至開創了以卿大夫身份召集列國盟誓的歷史先河,而晉靈公則衹能虛位拱手,號令走不出禁宮。趙盾主觀上是忠的,但客觀上已經上侵了晉靈公的權力。所以晉靈公之鬥趙盾,是形勢使然。在晉靈公一方(包括他身邊的宦官們)看來,不殺趙盾,晉靈公永遠就是個孱主。(如果不是劉禪暗弱,也會反諸葛亮的。)
  董狐的一句“趙盾弒其君”,其實道出了當時人的真正看法。衹是董狐給趙盾留面子,在解釋自己下此斷語的時候,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而衹是說了些比較外圍的話(說“出境不出境”什麽的),給趙盾留了點解釋和找藉口的餘地。
  另外,晉靈公的這個“靈”字,是貶義的。“靈”字是冥頑昏君的標識。被定為靈字的謚號,那就完蛋了,譬如漢靈帝,都不是好人。史書上給了晉靈公三條罪證:1、拿彈弓子打人2、把煮熊掌不熟的大廚師殺了3、厚斂百姓給自己宮殿搞裝修。
  但換一個角度來想,這也是晉靈公的無奈。如果,君權確實都被趙盾拿去了,他無所事事,那也衹能拿彈弓打人玩了,以及把氣撒在倒黴的大廚師頭上了。至於生活作風奢侈搞裝修,未嘗不也是一種消極的不滿和無奈。
  有時候歷史會捉弄人。歷史規律要求,英雄衹能成就一個。諸葛亮的英名,建立在劉禪的“庸”名的基礎上,趙盾的“古之良大夫”的美譽(孔子語),與晉靈公的苦鬱愁悶的十四年君齡,表裏相輔。
  (五)
  在趙盾與晉靈公的這一輪無意進行卻被“上帝”(或者“歷史”)迫之進行的角逐中,晉靈公作為國君的一方,悲慘地輸掉了,連小命也搭上去了。
  但是,“上帝”(或者“歷史”)是個有耐性的木偶戲耍傢,在趙盾老死之後,又過了十七年,趙盾傳下的趙氏傢族,還是被滿門抄斬了。國君的一方,最終還是勝了。從而最終給這場人間的無常之劇,畫上了並不完美的引人深思的問號。
  過程是這樣的。
  公元前600年,趙盾老死後,留下兒子趙朔。趙朔一直在軍隊裏任職,為人本分,不愛喝酒,光榮地娶到了晉成公的女兒。(晉成公,就是那個“黑臀”。小時候屁股上有胎記,看來,但不會影響生育。)
  金枝玉葉的晉公主嫁到了趙朔傢,卻遇上了一個大色狼,就是趙朔的三叔“趙嬰齊”。趙嬰齊一點兒叔叔樣也沒有,專會勾引少女的心。當時的《防狼不完全手册》比現在還不完全,於是趙朔的這位金枝玉葉的媳婦遂中招。趙嬰齊與她大搞婚外戀、多夜情。趙傢傢風如此敗壞,簡直是“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焦大語),體現了一個傢族一旦長久以後的腐壞。
  趙傢還算有傢法,沒有《紅樓夢》賈府那麽爛。趙嬰齊的兩個哥哥——趙同、趙括,作為趙傢頭面人物,一合計,决定把趙嬰齊這個姦夫驅逐算了。趙嬰齊說:“有我在,欒氏傢族就不敢加害咱們趙傢;放逐我,兩位兄長怕就要罹禍了!上帝啊,饒了我吧,都是一個爸生的。”趙同、趙括不聽,還是把弟弟趙嬰齊放逐了。
  趙嬰齊一邊走,還一邊唱:“那誰啊,不要再說想我,不要再說愛我,從此我們之間,衹能當當朋友。”從此去了齊國。
  由於情夫被驅逐,金枝玉葉的趙朔媳婦備感生活無聊,她的愛情鳥已經飛走了,她的更年期卻提前來到。神經錯亂的她遂憎恨趙傢上下,這時候屁股很黑的晉成公死了,兒子晉景公繼位。晉景公雖然屁股不黑,但是手很黑。於是她嚮弟弟晉景公誣告說:“趙氏就要作亂了1
  老趙傢多年積纍,炙手可熱,盤根錯節,尾大不掉,功高震主(這類詞在中國文化裏真多啊)。趙傢雖然沒有謀反的動機,卻有謀反的實力。晉景公為此很憂慮。正好姐姐前來檢舉,說趙氏要作亂了。晉景公可逮着機會了,巴不得這些尾大不掉的“白眼狼大夫們”都死掉,於是點點頭,把大拇指竪起來)這是古羅馬皇帝的殺人手勢,拇指往下一按,人頭落地)。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晉景公真敢幹埃他立刻要對趙傢下手。但是,慢着,趙傢人多勢衆,鬧不好反把晉景公咬了。從前晉靈公想滅趙盾,反把自己弄死了,就是個例子。晉景公讀史有智慧,吸取上一代的教訓,知道得先組織一批屠夫幫忙,光衹靠自己國君一族的兵力是不夠的。
  當時,卿大夫傢族都有自己的封邑和傢族軍隊。欒枝傢族“欒氏”、郤缺傢族“郤氏”,士會傢族“士氏”,韓厥傢族“韓氏”,都是當時的大牌大族。晉景公給他們暗中下達了召集令,其中“欒氏”、“郤氏”願意出兵,甘願為君先驅,去滅趙傢。他們實質上是藉刀殺人,以此達到排擠趙氏的目的。而韓厥傢族,是親趙氏的傢族,頂着壓力,沒有出兵。
  終於,屠夫們湊齊了,晉景公和幾傢聯兵,采取突然襲擊,首先衝進趙同、趙括傢裏,把趙同、趙括在內幾百個腦袋紛紛切掉。遠處,趙朔一傢也在等死,但趙朔聞訊並不逃跑,坐在傢裏說:“我們趙傢世代忠良,從爺爺趙衰,到父親趙盾,歷代皆然。我寧死不逃,不給祖先抹黑。”於是趙朔這一傢也被幹掉了。趙氏整個完蛋了。
  俗話說:月滿則虧,弦緊則斷。趙傢,從國內的第一大傢族頃刻間變成白茫茫一片真幹淨,傢族的威風癟成光禿禿一張敗皮,在遠古的風中撲扇着,衹剩下趙武一枚完卵(就是戲臺上的趙氏孤兒),算是劫後餘生,等待未來的復出。
  這位趙武是什麽身份呢?
  在趙氏滅門慘案中,唯一沒死的是趙朔的媳婦。她是晉景公的姐姐,並且首告老趙傢謀反有功,當然不在屠殺之列。於是她帶着身孕搬去弟弟晉景公的深宮裏住下,隨後生下“趙武”。
  後來元朝的雜劇作傢,根據這段歷史,編成了《趙氏孤兒》一戲,至今傳演。戲臺上的情節更加驚心動魄:說是在滅門慘案中趙武誕生了,但不敢上戶口。警察跑來搜查,他媽媽把他藏在褲子裏,急得很。乖孩子還真爭氣,沒哭,躲過了檢查。
  孩子是怎樣藏在褲子裏的,似乎史學界還沒有研究的興趣,戲臺下的群衆更是糊裏糊塗,不求甚解是國人的特長。試想,如果你穿着一條張惠妹那樣的褲子,是無論如何也塞不進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褲子得天獨厚,裏邊可以藏很多東西,因為它根本就算不上褲子,它甚至還不如現代孩子們的開襠褲,因為開襠褲畢竟還有個檔,古代的褲子卻衹是兩個半截的褲筒罷了,綁在膝蓋以下,當時學名叫做“脛衣”。具體來說,“脛衣”即是一種短的布筒子,兩頭空,把其上端綁在膝蓋上,從膝蓋往下,一直垂覆到鞋面。膝蓋以上則是光着的,顯得飄逸又性感。現在一些少數民族還有這種穿法)。由於大腿和大腿以上是光着的,所以外面必須用“下裳”(樣子類似現在的裙子)罩住,以免泄漏私處,穿裙子遮羞。男女都是如此。並且他們在地面席子上坐下來的時候必須采取跪姿,而不是兩腿朝前坐着——那叫“箕踞”,箕踞腿往前伸,勢必將泄露下體私處,是嚴重耍流氓的姿勢,像荊柯臨死時那樣“箕踞”,是對秦始皇的羞辱(殺不了秦始皇,就讓老秦看看我的下體,也算泄恨!)。
  甲骨文“女”字,就是一個女孩規規矩矩地跪坐着——這樣跪坐着不會擔心露點。一直到唐代,我們都是這麽跪坐着,屁股壓在腳後跟上,這實在是受了沒有褲子的限製。所以,也沒法坐椅子,高坐在椅子上,也會暴露大腿,暴露私處或者古代內褲哇。
  後來逐漸有了褲子,穿褲子的越來越多,於是慢慢可以倆腿朝前坐着了,甚至可以坐椅子了,不必再規規矩矩跪坐在席子上了。但最初的褲子仍然是開襠褲,慢慢纔過度成死襠褲。於是高興了,坐椅子和騎馬都行了。
  所以,趙媽媽立在産床旁,被侍女扶着,一襲長裙垂下,裙裏邊,小腿部分有脛衣,其它大腿沒什麽,兩腿之間,夾着個孩子(趙武),好像夾着一隻玩具熊,從而躲過了警察檢查。
  接着,兩個忠義的老管傢“杵臼、程嬰”出來了。杵臼找了個別人傢的孩子,假冒趙武,把趙媽媽懷裏的真趙武,調換了出來。程嬰則故意前去舉報,警察聞訊,高高興興地殺死了假孩子和杵臼,從而停止了追殺真孩子。
  真孩子趙武——趙傢最後這點兒骨血,由程嬰撫養,藏匿在山裏。
  後來趙武有了出息,殺死了仇人,報了仇,恢復了趙傢的名譽和官位。程嬰心滿意足,也不想再活了。趙武怎麽攔也攔不住,由着他自殺,離開了這個血腥的人間,到天堂找他的老哥哥“杵臼”團聚去了。
  其實,上邊說的,全是司馬遷的杜撰。司馬遷大爺因為被漢武帝欺負了,所以整天幻想着俠客義士之類的從天而降,踩平世間不公的大路,因此弄出杵臼、程嬰兩個義士騙觀衆眼淚,倒也激動人心。後來的戲麯傢又照着他的書,編了這出戲。實際過程不是這樣的。
  按照《左傳》記載,趙媽媽是帶着身孕回到弟弟晉景公的宮裏,這是因為趙媽媽是晉景公的姐姐,而且首告老趙傢有功,不在處罰之列。隨後趙媽媽在晉景公的宮裏,生下趙武,並無驚心動魄,也沒有杵臼、程嬰老義士。接着,趙武生下來以後,韓厥就過來說好話了,說服了晉景公恢復了對趙武的貴族待遇。一切僅此而已。
  韓厥此人是趙盾提拔的,對趙傢有情有誼,他對晉景公說:“趙衰的功勳、趙盾的忠誠,如果竟沒有後代來繼承,做善事的人恐怕就要畏縮了。您是知道的,大禹、商湯這些古代聖王的後人,數百年以後都還在享福。不管遇上多壞的國君,都不敢剝奪他們後人的封邑福祿,為什麽呢,就是因為祖上是大牌挨·····”
  韓厥的意思是說:如果功勳忠臣傢族的後人不能享福,那長此以往,別的傢族看到了這一點,哪個傢族還願意再多給國君賣命啊,所以,就一直有了這樣的一種歷史習慣,衹要祖上有功有德,後代不管有沒有本事,就都應該得到照顧,這是一千多年來的歷史傳統。(這大約屬於一種延期支付的激勵吧,類似股票期權,讓沒有功勞的後代也可以享福,但是卻能激勵當初的立功者,這也是有道理的埃所以,無功受賞,有時候也是行的通的啊)。所以韓厥說,黃帝、大禹的後代沒有立什麽功,但當初周武王照樣把他們封為諸侯,就是這個道理。按照這種道理,鑒於老趙傢祖上是對晉君立過功的,按歷史習慣,子孫就應該得到延期支付,那麽您現在就應該提供給趙武以特殊的恩遇,雖然趙武的爹爹輩犯了罪。
  於是晉景公把沒收的趙傢土地,劃回給趙武,並且承認了趙武是趙氏傢族的合法繼承人。趙傢以趙武為轉機點,又有了復振的可能。
  趙武先生二三事:
  孤兒趙武長大以後,出落得弱不禁風、神經過敏,也慢慢地步入了可怕的政壇。二十歲時他舉行加冠典禮,標志長大成人,然後按照習俗,去拜會其它各大傢族的族長,接受他們的美好祝福。
  按《呂氏春秋》記載,趙武首先在路上看見欒武子(欒書),欒武子說:“你的冠很美啊!以前我做你父親趙朔的副官,他外表很美,但華而不實,請你努力講求實效吧1
  趙武去見中行宣子,宣子望着他的冠說:“美啊!可惜我老了。”
  去見範文子,範文子說:“現在你可要警惕啦,賢明的人得到寵愛後會加倍警戒,傻瓜受寵後纔會驕傲。我聽說晉文公重耳最愛聽百姓意見,叫瞎眼的樂師在朝廷上誦讀前代箴言,讓百官獻詩諷諫,在歌謠中辨別吉兇,在道路上詢問毀譽。先君重耳最痛恨的就是驕傲自大。”
  去見駒伯,駒伯說:“美啊!但是年輕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還多得很哪1
  去見韓厥,趙氏的大恩人韓厥說:“要謹慎警誡啊,這就叫成人。成人的關鍵就是親近善人。一開始就親近善人,善人再推薦善人,那麽,不善的人就沒法到自己身邊了。一開始就親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進不善的人,那麽,善人也就沒法到自己身邊了。”(哇塞,繞口令啊)
  去見智武子,智武子說:“你要好好努力呀!作為趙衰的重孫、趙盾的孫子,二十歲了你還衹是個大夫,這不是羞恥嗎!趙衰的文才,趙盾的忠心,難道你可以忘記嗎!趙衰通曉前代典章,輔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終於執政!趙盾在襄公、靈公時代盡心諫諍,被靈公憎恨,還是冒死強諫,雖然弒君,這能說他是不忠嗎!你好好努力吧,有你爺爺的忠心,加上祖爺爺的文才,侍奉君王就一定會成功埃”
  去見郤犨(念隙抽),郤犨說:“年少而當官的人很多,我怎麽安排你呢?”
  去見郤至,郤至說:“你比不上別人,可以退而求其次。”
  最後去見張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話轉述給他。張老名叫張孟,是老張傢第一個見諸史書的人(看來張傢根還在山西)。張老說:“好呀,聽從欒書的話,可以使自己不斷進步;聽範文子的教誨,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聽韓子(韓厥)的告誡,有助於成就事業。至於最後三郤的話,使人喪氣,別聽他們鬍掰。”
  哈哈,這段逸事讀來真讓人哭中發笑,想想人生,不也就是如此嗎?
  孤兒趙武,性情和善,神經過敏,溫良恭儉讓,從大夫、新軍將、上軍將,一點兒一點往上熬,終於在25年後熬到了極點,成為三軍元帥兼執政官,執晉國國政達七年,多次主持國際會盟和處理國際糾紛事務,為人仁厚,在諸侯中享有盛名。
  趙武的從政道路還是比較順利的。仗着祖上有名望,再次從政也比較容易。
  趙武由於父輩舉傢罹難,自幼幽閉宮中,步入翻覆無定的政壇以後,人生驚濤駭浪,幾度榮辱起伏,於是養成了和曾祖趙衰差不多的謙虛性格。雖然貴為晉國執政官,他仍然夾着尾巴做人,性情溫和仁讓,而且不好戰,多次與中原諸侯會盟手拉着手,呼喚着一個充滿情和愛的世界。趙武死後謚號為“文子”,表示他個性和氣(卿大夫也可以有謚號的)。
  有一次,趙武蓋了新房子,全家搬進去,同僚都來賀喜,獻上祝福的話。歷史上第一個姓張的人——張孟同志的獻詞最好:“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成語“美輪美奐”出處。)
  趙武的答謝詞更棒:“武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全腰領以從先大夫於九原也。”意思是,如果我能夠脖子上不掉腦袋,腰不受斬刑,平安地在這房子裏老死,不給祖宗抹黑地頤享天年,平安去到九泉之下,也就心滿意足啦。(都是被上一代的慘劇嚇得後遺癥。)
  以抑製的情觸表達人生的祝福,兩人深得作文之妙,好處難與人說埃
  張孟緻完了贊頌詞,就在趙武的帶領下參觀新房,但見房椽都打磨拋光得很漂亮。張孟看見以後,掉頭就走。趙武趕緊乘車去追,說:“我有不對的地方,您也應當告訴我呀。”
  張老回答:“天子的宮殿,房椽要加以磨光;諸侯的房椽粗粗磨一下就可以;大夫傢的衹需削光;士的房子削掉節杈就可以了。尊卑等級,這就是禮。現在你顯貴了,忘了禮,我恐怕你不能免禍。”
  趙武趕緊回傢,對尚在施工的工人講:“不要再打磨啦,削削就夠啦1
  管傢明白以後,說:“要不,全拆掉從來。”
  趙武說:“不必。讓後代人看到,那些削的,是知仁義的人做的,那些打磨的,是不仁的人做的。”
  由於趙武仁義和氣,普遍得到國內外人的尊重,壽終正寢於晉國執政官的位置,沒出什麽大事。
  世事輪回,什麽都有一個正弦麯綫埃從趙盾到趙朔,從趙朔到趙武,頂點可以跌到底點,底點又可以拐到頂點。
  到了趙武的孫子趙簡子、重孫趙無恤,趙傢又變得咄咄逼人了。鐵腕人物趙簡子,占據晉陽、邯鄲等強城大邑,實力和財富再次凌駕於國君之上,無諸侯之名而有諸侯之實。最終,趙無恤獨立成為諸侯,帶領河北河南山西毗鄰地域,成為戰國七雄的趙國,一度冠絶北方。趙國後來的名人,有享有“戰國四公子”美名的平原君趙勝,也有“紙上談兵”的敗將趙括。
  所有這些歷史雲煙,傢族興衰,都衹在這裏先一筆帶過吧。
  (六)
  在分封製下,卿大夫傢族與國君一族之間,從骨子裏,天生固有爭鬥:他們是互相依存的關係,國君分封卿大夫以捍衛自己,但也是矛盾對立的關係,卿大夫傢族弒君犯上的事情,也史不絶書。
  由於卿大夫傢族受封以後,都擁有自己的封地,其經濟政治實力不弱,甚至還有封地上的武裝,相比之下,國君一族不算最牛的。與國君和衷共事的這幫卿大夫傢族,國君既要籠絡他們為國傢效力,又要壓製他們以免犯上。
  所以,從這種形勢上講,分封製是反對獨裁的。因為國君一族的力量相對有限,國傢是一幫子多傢族聯合體執政,所以國君無法做到獨裁。譬如這裏的晉景公要殺老趙傢,還得獲得欒氏、郤氏傢族的武力支持才能實現。還遠沒有後代皇帝那麽獨裁。後代皇帝一瞪眼,想殺誰傢就殺誰傢。後代皇帝能夠獨裁,一是藉助法傢革掉了卿大夫們的封邑,二是藉助儒傢,給大臣們洗了腦。
  老趙傢與國君傢族之間,就是依存與矛盾的對立體。從前趙盾忠心報國,堪稱中流砥柱,是國君的左膀右臂。但趙氏傢族太強大了,國君不能容忍。當初趙盾與晉靈公的鬥爭,就屬於這種背景下的。它一貫延續到了晉景公時代。
  趙傢本身也有敗類,這也是它敗傢的原因。趙盾的同父異母弟兄趙同、趙括這倆,就屬於趙傢的不肖子弟,害群之馬。他倆目空一切、恣意橫行,總喜歡占大頭,欺負人,吹牛皮,嚇唬群衆,人緣很差。他倆和趙盾是平輩的,在戰場上議論軍政,一貫站在錯誤的一邊,專揀大話吹,不聽號令,導致在一場對楚戰役中三軍崩敗,其他傢族陪着喪兵損將,深恨此二人。這倆人的低素質,進一步連累了趙傢。
  “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這是《易經》的意思,所以大傢族都要有傢法,遇上不肖的子弟,都要亂棒打死,以免禍害全族。(所以,當官的管理好自己的親屬,不光是替老百姓少受罪着想,更是為本傢族的長遠着想。)不過,即使防微杜漸、積德行善,一個傢族延伸久了,難免敗傢子輩出,成為潰爛的起點瘡。同時樹大招風,在與其它傢族的鬥爭中,它也變成其它傢族們眼中的釘子。內有敗傢子,外有惡鄰推,沒有哪個傢族能熬得太長久。最後,衹能像紅樓夢的賈府一樣,成為白茫茫的一片真幹淨。“怨府”這個詞,就是一個傢族大了,招惹的恩仇最後埋葬了它。
  所謂富貴不過三代,良有以也。
  那麽,一個大傢族該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厄運呢?
  第一要多眯着點兒,這就是老子的道傢法門。傢族發展要有節制,不能太咄咄逼人,乃至威逼君上,要學會激流勇退,方纔長存不竭。曾國藩就深諳此理,怕死了出風頭,看他的傢書,翻來覆去全是囑咐子孫如何裝糊塗的,他想這樣能把曾傢支持得久遠點。
  老子的辦法消極,一般人不肯這麽作。而孔子門徒則提出了相對積極的第二條措施:“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傢族的掌門人自身要正。“齊傢”,就是掌門人要把傢族內部治理好,一旦出現類似趙嬰齊、趙同、趙括這樣的劣質敗類,及早處理。傢“齊”了,傢族成員素質好,博得國君和其它傢族的贊佩,傢族成員纔一茬茬永遠有官作,該傢族就可以盤踞在這個國傢的政壇上,一直議政、參政——所謂“治國”了。你的傢族把所在國“治”好,該國當了霸主,於是你就可以“平天下”了,傢族也同時長久不衰了。這是孔子設計的路子,也確實不錯。同時可以看出孔子提出這個口號的背景,是當時到處是一種“傢族政治”——以傢族為單位,參與政治,還不是現在的平民民主政治埃所以,不是大傢族的人,是沒戲的。
  現代好了,政治不太是以傢族為單位去參與了。除了薩達姆傢族這種算是特例,是不正常的獨裁。(——伊拉剋的高官職位全被薩達姆的傢族人占去了。但是薩達姆因為未能修身、齊傢,故未能“治國”,終於未能“平天下”,反倒被“天下”平了他。呵呵。)
  由此看來,不管是薩達姆傢族,還是趙盾傢族,沒有哪個傢族是萬年不倒的。大禹的傢族,商湯的傢族,也都是如此。所以,夏朝持續了四百年就完蛋了,商朝也是四百年。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中國歷史上不斷出現朝代的循環更替,因為它們都是傢族政治。一個傢族總是不可避免要衰,要被別的傢族取代,從而隨之發生改朝換代。衹要是搞傢族政治,朝代更替就不可避免。
  所以不能搞傢族政治,如果不想老這麽踏步循環的話。
  迄今最高研究成果認為:衹有民主和法治,庶幾可以敲破這個循環,讓歷史走上一個發展的直綫。
  也許我們未來的賢能的子孫,甚至還會發現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必將是beyondourimagination的了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