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忠恕之道”在实际当中意味着什么?“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丁龙就是这么做的。另外一点,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存在于《论语》《孟子》等等经典中,主要的是存在于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的实际生活中间,这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传统。他可以不认字,但他祖祖辈辈都知道这个是“忠恕之道”:我们中国人就要这样子做人,这样来待人,人家有困难你要帮人家。这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的传统。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国学也好,了解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好,要从这个地方去了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也要从这个地方去继承和发扬,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读经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上没有读过经典,没有了解,所以现在要提倡,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还要说,不要只停留在读经上,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我们来宣扬和提倡,身体力行去传承和发展。其实只要我们比较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社会里面,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
我举一个例子,前一段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的是一位出租车司机给老太太开专车的事,这位司机名字叫魏勇。有一位老太太要做透析,这个透析很麻烦,隔几天要去一次,还不能空腹。老太太每次去医院,早上起来叫一个出租车,到半道上找个餐厅买点早点,在车上吃。这一天也不知道排队还是什么原因,买早点时间长了一点,那位司机等得不耐烦了,也不等老太太回来,就开车跑了。老太太回来,没有办法,在路边发愁。这时候魏勇的妻子(他俩合开一辆车)正好路过这里,问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就说我送你去医院吧,把她送到了医院。然后魏勇想,以后老太太要再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呢?他们就把这个老太太去医院的事包了,说哪一天去医院,只要打个电话,就去把她送到医院。后来看到医院排队、挂号时间很长,他为了让老太太节省时间,节省精力,又说一早就送她头一个去挂号,六点钟以前就到她家门口,头一个挂号,做完透析就回去。时间一长,她的病友都羡慕她,说她有“专车”接送。就这样坚持了九年,一次没有断过。有一次魏勇全家去北戴河休假,定好了一个礼拜,全家一起去。但是去了两天,为了第三天要送这位老太太去医院,魏勇自己一个人回北京了。而且九年之内,出租车换了好几代,车费也涨了几次价,他也没有问老太太多要钱。我觉得魏勇这样的行为和丁龙的行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是不是“忠恕之道”的表现?我想也是。我相信魏勇未必知道这个是“忠恕之道”,他也不会读过《论语》,但是我想,这实际也是一个传统,还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要更好去宣扬,更好去学习,让这个更自觉起来,发扬光大,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也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去学习,中心思想就是“心中要有他人”。你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也可以做那样的事情,但是有一条,“心中要有他人”。如果你是只要自己高兴就好,那和传统就不沾边了。
第三个问题是“行己有耻”。知荣辱,有所不为,就是我们要有羞耻心。羞耻心就是有道德的是非善恶观念,以不道德不正当的言行为耻。“行己有耻”就是不做那些使自己蒙羞受辱的事。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就是说,只用法制刑罚治理国家,百姓可以不犯罪,但他只是害怕,没有羞耻心。而用道德教化,则可以使百姓有羞耻心,有了羞耻心之后,他就会自觉走上正道,为了自己的人格和荣誉,自己约束自己。如果这件事是可耻的,是会降低人格的,那么即使有条件,有好处,也不做这个事,这就是“有耻且格”,所以一言一行要知耻。
这里要谈到一个问题,我们讲道德,不是别人要你做而做,道德要从出自内心,以讲道德为荣,不讲道德为耻,这个才是真正的一种道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