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展示童話大師真實生活:安徒生傳   》 他是國王的兒子嗎?(2)      詹斯·安徒生 Jens Andersen

  於是,問題也就應運而生: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本人到底是不是“私生子”呢?一個不知道是誰的女子和一個窮睏潦倒的年輕鞋匠生下的孩子,一個被孤零零地遺棄在歐登塞這樣偏僻小鎮上的孩子。也許他出身於名貴之傢,因而註定會有着大把大把的金錢和可以期待的未來呢?
  對於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來說,其中的一個不解之謎則是在最近被人們發現的,這個謎團與剋裏斯蒂安四世國王以及他的貴族情婦艾麗斯?阿利菲爾德-勞爾維格有關,據說,他們纔是作者的真正父母。但是,這個錯綜復雜的想法早已經被人們所否認,因為那個女人在懷上安徒生的時候,剋裏斯蒂安四世根本就不在丹麥。此外,在1805年4月2日的夜晚———也就是安徒生來到人間的那一天,這位年輕的女伯爵和她的父親一起出席了在歐登塞附近舉辦的一個舞會。至於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皇族出身的觀點,可以從作者衆多著作中引用的皇室族譜中略知一二。比如,安徒生的朋友———亨麗埃特?伍爾夫在1848年寫給他的一封信中說:“你應該意識到,你是我們最近常常談到的王子之後。”這是否意味着,作者的血脈裏流動着皇室傢族的血統呢?
  這封信以及其它一些書信往來中的言談,似乎嚮我們揭開了隱藏在作者背後的一個戲劇般的世界。但如果仔細推敲的話,再加上其它一些類似的例子,這種國王之子的討論似乎衹是一種隱喻性的說法。安徒生本人或是別人把他視為王子之後的想法,歸根到底,衹是稱贊這位天才不乏浪漫的思維而已,這是當時衆多丹麥作傢以及具有相同思想之士所吹捧、刻意模仿和追求的一種習氣。而這種風格也正是19世紀40年代的人們追捧一個作傢的閃光點,也是當時歐洲人極度提倡的觀念。於是,在這股潮流的推動下,安徒生自然會像國王一樣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待遇。當然,他也會不由自主地這樣看待自己———在文學界裏,潮流就是一切,它主宰着一切。也衹有藉助於這種隱喻性的說法,我們才能理解亨麗埃特?伍爾夫的言辭,以及安徒生在德國南方的好友———畫傢威廉?馮?考爾巴剋曾經說過的類似之辭。安徒生曾多次造訪慕尼黑,有一次,範科爾巴奇在宴會席間祝酒的時候,竟然把他和傳說寓言中的國王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都是“真正的王者,都是上帝對我們的恩賜!”
  因此,包括安徒生本人以及同時代其它人把他視為國王之後的觀點,更多的是一種富有浪漫色彩的隱喻,他們用這種手法來不遺餘力地稱贊這位藝術大師所享有的無可比擬的地位、他在精神世界的崇高以及他的寬宏大量。他經常把自己視為上帝締造的精品。這種思想在《我的童話人生》的第1章裏表露無遺。他在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在歐登塞菲德爾?卡斯頓學校讀書的時候,為了嚮一個漂亮的猶太小女孩討好,他畫了一座漂亮的城堡,並承諾將會在那裏給她找一份工作。與此同時,他甚至嚮她保證,自己有着高貴的身世。上帝派來的天使經常為了他而降臨人間。於是,小女孩開始對他感到越來越難以理喻,最後終於對其他孩子說:“他和他爸爸一樣,都是瘋子。”
  但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不是瘋子,當然,也不是國王的兒子。他衹是一個普通工人的孩子。對此應該沒有值得懷疑之處。而唯一無法確知的,則是其窮睏潦倒的父親到底源於何種身世。他衹是漢斯?安徒生傢族的一個普通後裔嗎?抑或他衹是在1805那一年因為同意娶回當時已經懷孕的安妮?瑪麗?安德斯達特,而被人們強加為這個孩子的親生父親呢?對此,我們無從知曉。正如一句古老的拉丁美洲諺語所說的那樣:“衹有母親纔是永恆的,而父親則是可有可無。”
  至於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出身和成長經歷中的種種奧秘,早於他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人們熱中討論的話題了。1867年,安徒生成為其家乡的榮譽公民,當地報紙《Fyens Avis》用大量的篇幅報道了這一慶典。該報紙連續4天用頭版連篇纍牘地介紹這位傢喻戶曉的人物。在1867年12月4日發表的第一篇文章裏,嚮人們提出了其出生地不詳這一事實,並用大量的篇幅探討為什麽作者在1805年進行洗禮之後沒有取姓的原因。而後來取的姓氏似乎也和其父漢斯?安徒生傢族沒有什麽直接的聯繫,而與其母的族譜似乎更為接近。按照《Fyens Avis》的說法,不管怎麽說,作為一個名為漢斯的父親之後,作者的姓本應該是漢森,正如那個時代的鞋匠之子———比如安德斯的兒子,他的姓氏應該是安徒生。很明顯,就在一個隆重慶典即將召開之前,就在安徒生即將被授予勳章,走上鑲嵌着黃金飾物的紅地毯接受歡呼,他的照片被鑲在鍍銀的鏡框裏,讓所有歐登塞人頂禮膜拜那一刻到來的時候,這傢報紙披露了這位當時紅人的趣事。而故事背後隱藏的問題,無疑嚮人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的姓氏之所以是安徒生,而不是漢森,難道衹是因為漢斯?安徒生並非他的生身之父?這個孩子之所以當時取了母親的姓氏,是否正如同他在《安妮?利絲貝特》一書中所描述的近乎殘忍的事實:一個剛剛出生的男孩被人送給有幾個臭錢的挖溝者之妻?於是,“他就成了挖溝者的兒子;在教堂的記載裏,他也就成了安妮?利絲貝特的兒子。”這是否是在暗指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本人呢?難道說,“既然他是鞋匠的兒子,那麽教堂裏記載的,自然也就是安妮?瑪麗的孩子”呢?由於《Fyens Avis》對姓氏問題極為熱心,於是,人們對此事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咨詢了教堂司事,並查閱了教堂的記載,並最終作出了一個還算讓人信服的解釋。之後,事情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將慶典儀式再度提上議事日程。

    陈雪松,刘寅龙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丹麥親王寫的序言前言(1)前言(2)英文版前言
目錄真正的野蠻人(1)真正的野蠻人(2)真正的野蠻人(3)
自然之子(1)自然之子(2)自然之子(3)擁有天賦需要勇氣(1)
擁有天賦需要勇氣(2)擁有天賦需要勇氣(3)舞蹈學生(1)舞蹈學生(2)
舞蹈學生(3)舞蹈學生(4)邁入黃金時代(1)邁入黃金時代(2)
邁入黃金時代(3)邁入黃金時代(4)安徒生的處女作(1)安徒生的處女作(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