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春秋   》 第四捲·第四十二章 山倒西南      劉鳳舞 Liu Fengwu

  金門作戰失利後不到10天,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第61師以4個營的兵力,利用天降大雨敵機不能起飛的機會,渡海嚮登布島發起攻擊。木船隊起航後,風嚮逆轉,潮漸退,船隊被海浪衝散,導致第一梯隊9個連衹有7個半連1000餘人登島。這支勁旅雖然在數量上少於守島國民黨軍,卻能持輕武器連續突破守軍陣地,經幾小時戰鬥,至天亮前已占領了全島的3A4,殲滅國民黨軍8個連,俘虜500餘人。但後續部隊卻因風嚮和潮汐變化而無法起航;而第一梯隊因占據過多的陣地需分兵把守,減弱了突擊力,又未能奪取島北部的渡口,以阻截國民黨軍海上援兵,國民黨軍4個團的援兵乘軍艦順利上岸,島上的形勢逆轉而有利於國民黨軍。敵人在海軍空軍炮火掩護下進行反撲,形成島上解放軍7個半連同敵軍4個整團對陣。
  解放軍頑強作戰,堅持到天黑,第二梯隊又有7個半連在夜幕掩護下登上登布島。島上解放軍部隊增加到2000餘人,仍然少於島上的敵軍。解放軍又同敵軍苦戰一天,敵軍有海、陸、空配合作戰,顯然占優勢。解放軍61師指揮員考慮無法再增援,决定撤出戰鬥。於是登島部隊以一部嚮流水岩發起佯攻,使敵人轉入防禦,爾後迅速攜帶傷員上船,1000多人安全撤回。
  進攻登布島的戰役殲敵2825人。解放軍傷亡、失蹤1490人,由於未占領登布島,仍然算是一次失利。
  金門、登布島的連續失利,揭示了渡海作戰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毛澤東根據金門、登布島作戰的教訓致電三野:“舟山作戰必須集中足夠兵力,充分準備,如果準備不周,寧可推遲發起攻擊的時間。”
  這樣,解放軍在東南沿海渡海作戰暫時停頓下來。部隊轉入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探索渡海攻島作戰的規律。蔣介石纔稍稍鬆了一口氣,暫時沒有了被“毀巢拆窩”的危險。
  解放軍準備進攻的渡海作戰有4個大的目標,即臺灣島(3.6萬平方公裏)、海南島(3.2萬平方公裏)、大小金門島(140平方公裏)、舟山群島(1200平方公裏)。國民黨軍守島部隊兵力分佈是:臺灣為20萬人,海南島為10萬人,金門為6萬人,舟山群島為12萬人。
  白崇禧從湖南逃入廣西後,經過強行抓丁和編並地方保安團隊,恢復了被殲部隊的番號,其兵力為5個兵團12個軍約15萬人,即董傑第1兵團、魯道源第11兵團、劉嘉樹第17兵團、張淦第3兵團、徐啓明第10兵團,連同由廣東逃至粵桂邊的餘漢謀殘部在內,總兵力近20萬人。企圖以桂林為中心,沿湘桂路及其兩側組織防禦,以確保左右兩江,增援黔省,屏障昆明。進入粵桂邊的餘漢謀所屬第4兵團殘部據守合浦地區,以確保嚮海南島的退路。但是,白崇禧集團連續被殲,已成驚弓之鳥,士氣極其低落。
  李宗仁到了重慶之後,深知蔣介石已呼之欲出,不久便要復職。果然不出所料,幾天後,蔣介石派吳忠信攜親筆信自臺抵渝,要求由李、蔣兩氏發表一個聯合宣言,說明和談失敗,李氏自動告退,敦請蔣氏復出領導。吳忠信還帶來了國民黨非常委員會的一份會議記錄,上面赫然書明:“請蔣總裁復任總統,李副主席回任副總統。”於是重慶“請蔣復職”之聲鼓噪而起。李宗仁不覺勃然大怒,乃氣憤地讓吳忠信對蔣回話說:“蔣先生如果要復闢,就自行復闢好了,我沒有這個臉來‘勸進’。”
  吳忠信見此,轉而與白崇禧商洽。白崇禧此時已轉嚮蔣介石,他認為蔣之復出已成定局,便幫助吳勸李讓步。李宗仁知白已被蔣軟化,但為了維護桂係內部統一,同意召開桂係高級會議作一討論。然而,會議議來議去,未有明確答案。原來,李、白對蔣的態度已有歧異,部下捉摸不透,不便妄作議論。白崇禧便說:“建議德公先去昆明休息一個時候看看局面發展再定行止。”李宗仁也意識到蔣介石數日內必抵渝,不如先行避去,於是便以“出巡”為名,率隨員數人,專機赴昆明。
  李宗仁飛離重慶,白崇禧同程思遠、邱昌渭等,擬出了一個蔣、李妥協的方案:
  (1)蔣介石宣佈復職。
  (2)李宗仁回任副總統,但因李患胃潰瘍,亟需赴美就醫,並藉以在美進行外交活動。
  (3)白崇禧以行政院長兼任國防部長。
  此方案由吳忠信飛臺交給蔣介石。蔣介石答復如下:
  (1)蔣介石同意復職,李宗仁回任副總統。
  (2)李宗仁出國之議此時不宜提,一提就表明蔣、李不能合作。
  至於白崇禧任行政院長之事,不能作為蔣、李合作的條件。蔣甚至懷疑李在出國後將進行反蔣活動。
  李宗仁在昆明,已摸清“盧漢不穩”的底細,雲南省主席盧漢已與共産黨暗中往來,有舉行起義的可能,當程思遠乘專機來嚮李匯報與蔣妥協不成的消息後,李宗仁便乘專機由昆明飛往桂林,同白崇禧商量最後的退路。
  是時,蔣介石乘“中美”號專機急急由臺北飛抵重慶,他致電李宗仁來渝“共扶危局”。同時電告白崇禧“力促命駕”,並放出話音,謂“白即將出組新閣,兼任國防部長、總領師幹。”
  蔣的來電被李宗仁拒絶,他派程思遠到香港,安排他去美國之事。11月20日,李宗仁乘專機飛往香港,爾後由香港飛往美國。
  白崇禧靠蔣已定,也於11月20日飛往重慶。蔣見白時雖對李不辭而別表示“不勝駭異”,但對白並未責難,反而撫慰有加,連聲說,“德鄰走了不要緊,衹要與我合作,一切都不成問題。”
  蔣又假心假意許白以“國防部長”的畫餅之諾。
  林彪、羅榮桓第四野戰軍根據毛澤東關於遠距離大迂回的戰術,首先切斷白禧集團逃嚮雲南、雷州半島、欽州的道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在李、白分手的那一天,第四野戰軍開始進攻桂北。30日,魯道源兵團被擊潰。12月3日,張淦兵團、魯道源兵團在博白以南被解放軍包圍,各個擊破,全軍覆沒。兵團司令、白的得力幹將張淦被活捉。4日,徐啓明兵團在大寺、上思撤退途中被殲。解放軍在廣西境內殲滅白崇禧集團17.3萬餘人,解放了廣西全境。解放軍於12月14日占領了中越邊境鎮南關,白崇禧殘部2萬餘人逃入越南境內。
  白崇禧在12月3日乘飛機去了海南島,他形容憔悴,兩眼無神,精神渙散,聲語低沉,與往昔神采奕奕、一嚮自負的“小諸葛”判若兩人。蔣介石還需要利用白對李牽製,故於12月10日派專使到海南請白去臺北“歸隊”。蔣許白去臺後“自有重用”,還給白捎去一些金磚,說是發清華中部隊的軍費,以示恩惠。
  白崇禧對去臺躊躇不决,派李品仙先去臺摸底。但李品仙此時已决定投蔣,在臺北來電:蔣介石、陳誠都希望白去臺灣,共荷“戡亂救國”之責。白遂於12月30日乘專機赴臺,從此落入蔣的嚴密控製之下,境遇每況愈下,從此消聲匿跡,冰消雪融。
  廣西戰役剛剛結束,中央軍委批準第四野戰軍以韓先楚的第40軍和李作鵬的第43軍,共10萬人的兵力組成渡海兵團,由第15兵團司令鄧華、政委賴傳珠統一指揮,開赴雷州半島,進行一次規模空前的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
  海南島又名瓊崖,是我國第二大島。它和廣東省的雷州半島隔着寬度有20—50公裏的瓊州海峽相望。瓊州海峽是世界上海流流速最高的海峽之一。海南島守敵為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部5個軍,海軍艦艇50餘艘,飛機40餘架,總兵力約10萬餘人。儘管第四野戰軍在解放軍中裝備最好,擁有遠程火炮,但由於海峽過寬,航渡距離太遠,登陸地點也在解放軍炮火射程之外,無法進行火力掩護。
  毛澤東依據金門戰鬥失利的教訓,指示林彪、羅榮桓:“渡海作戰必須註意潮水與風嚮,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的兵力,與3天以上的糧食,於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隨即獨立進行,而不要依靠後援。”“海南島與金門島情況不同,一是有馮白駒的配合,二是敵軍戰鬥力較差,衹要一次運2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隨同登陸,就能建立足點。”
  渡海兵團立即作了渡海作戰的準備和訓練。
  人民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賀竜第二野戰軍各路大軍進兵西南。11月中旬,貴陽解放,解放軍前鋒已接近彭水。宋希濂部已撤到烏江西岸。在川北的國民黨軍南逃的道路已被截斷。11月21日,劉伯承和鄧小平嚮西南地區國民黨軍政人員發出忠告,號召他們接受“約法8章”,停止抵抗,聽候改編,保護公共財産,維護地方秩序,並要求解放軍將士在進軍途中註意作好國民黨軍的爭取瓦解工作。
  國民黨軍隊能抵抗解放軍入川者,僅鬍宗南、宋希濂兩黃埔係門生所率領的30萬人馬。蔣介石派蔣經國攜帶親筆信去烏江見宋希濂和第20兵團司令陳剋非,希望他們賣力打仗。但宋希濂縱有殺身成仁的决心,又豈能輓救全國敗局,他率部且戰且退,愈退愈快。11月23日,就退到離重慶僅幾十公裏的南川。鐘彬的第14兵團在解放軍的猛烈打擊下,潰不成軍。陳剋非兵團主力也敗下陣來。宋希濂在撤退途中,吉普車輪胎破了,趕快換上陳剋非的預備胎,纔得倉皇續逃。15軍軍長劉平狼狽地搭上陳剋非的車子,纔得以免作俘虜。
  11月28日,解放軍先頭部隊抵重慶市郊南溫泉,重慶被圍。蔣介石帶領蔣經國於次日中午召集軍政頭目開會,部署國民黨政府遷往成都和破壞重慶市。晚上10時,重慶市已槍聲大作,蔣氏父子乘車去白市驛機場,途中阻塞,至午夜始達機場,當夜睡在專機裏,30日逃往成都。
  重慶即失,成都無險可守,蔣軍敗勢如山倒。12月9日,國民黨雲南省主席兼雲南綏署主任盧漢、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等率領所部分別於昆明、雅安、彭縣等地通電起義,雲南、西康宣告解放。蔣軍第22兵團司令郭汝瑰也率所部72軍於宜賓宣佈起義。
  12月10日,解放軍周士第第18兵團逼近成都,成都市內秩序大亂。盧漢給在成都的劉文輝致電,要劉會同四川將領扣留蔣介石,可成為“人民政府第一大功臣”。蔣介石侍衛人員發現“可疑人物”,蔣見勢不好,速奔成都鳳凰山機場登機,逃去臺灣。他俯視眼底大陸河山,心中愴然。4個小時之後,蔣介石再俯視眼底,已是茫茫東海,大陸已經看不見了。
  宋希濂在解放軍追擊下,節節敗退,從川東到川南,狼狽不堪。宋部到宜賓時,他的10萬大軍衹剩下1萬。有人勸他投奔鬍宗南,以謀共存,但他覺得寄人籬下俯仰由人,亦非善策。他决定第一步先到西昌去,不行再轉至滇緬邊境。主意已定,對隨行人員做了一番動員。他語氣悲涼,在場的人都感到窮途未路,凄然落淚,一部分人自動離去,剩下的人西行。
  12月18日,解放軍追擊宋部,宋的一名警衛說:“七十二戰,戰無不利,忽聞楚歌,一敗塗地!”宋希濂聽了,不由得打了個冷顫,覺得這是個不祥之兆!果然,第二天黎明,宋部剛過大渡河,就被解放軍包圍,經1個小時戰鬥,這支落荒而逃的軍隊全部被殲,宋希濂也作了俘虜。
  鬍宗南集團和第15、16、20兵團嚮川西撤退。北路的裴昌會率領第7兵團於12月23日在德陽縣西的孝義鎮宣佈起義,接着李振的第18兵團、陳剋非的第20兵團,羅廣文、張榮憲的第15兵團都先後起義。
  鬍宗南於12月23日偷偷撇下部隊,逃出四川,飛至海南島三亞。蔣介石在臺灣不知鬍宗南的去處,下令四處去找。最後得到鬍逃到三亞的消息,即派顧祝同去三亞“查辦”他。顧祝同從中疏通,讓鬍宗南去西昌戴罪立功,蔣介石正當用人之際,衹好寬大為懷。
  12月28日,鬍宗南飛到西昌。蔣介石電令鬍宗南:固守西昌3個月,並收拾川西突圍的部隊,加以整編。但3個月的守期未滿,解放軍逼近西昌,鬍宗南便乘飛機逃之夭夭,去了臺灣,西昌解放。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