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太武帝拓跋燾末年的昏暴  (1)      梅毅 Mei Yi

  拓跋燾滅北涼後,在軍事上一直沒有停止過行動。445年,他帶兵平滅盧水鬍人蓋吳;446年,拓跋燾發軍進攻南朝兗、青、冀三州,大肆殺掠;448年,又派大軍攻伐西域,滅焉耆等部;449年,趁柔然可汗新喪,拓跋燾又出三路大軍因喪伐人;450年初,北魏又發十萬鐵騎攻宋國,攻城陷敵,殺傷無數平民百姓。至此,拓跋燾攻殺徵討似乎已經成癮,狂熱地迷信軍事徵服。
  殘暴行為之一:族誅漢族大臣崔浩450年,南朝宋國皇帝劉義隆自以為元嘉盛世近三十年,國力空前,大舉北伐,揭開魏宋第三次南北大戰的序幕。戰爭爆發前,太武帝剛剛族滅了漢族大臣崔浩。
  說起這位崔浩,是最令人嘆惋的一位知識分子。此人歷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太武三帝,無論是平定北方諸國還是對南朝作戰,崔浩的謀策都對北魏軍隊的勝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崔浩其人,纖妍潔白,長相如美貌婦人,生性敏達,常以張良自比。平涼大勝後,太武帝在一次盛大宴會上手拉崔浩,嚮沮渠蒙遜的使者說:“所說的崔公,就是眼前這位。才略之美,當今無比。朕幹任何事情一定先徵詢崔公的意見,成敗在胸,沒有一點不符之處。”
  纍積功勳,崔浩官至司徒。就這樣一個善於謀略的大傢,卻不善自謀。他自己篤信道教,就諷喻太武帝滅佛。拓跋燾言聽計從,尋個機會在全國大殺和尚,毀滅佛寺,成為滅佛帝王“三武一宗”中很有名的一位。而當時北魏上至太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信佛的人不計其數,崔浩此舉得罪了一大批鮮卑貴族。
  崔浩主修國史時,又直書其原,不避忌諱,內容涉及魏王朝先輩許多同族殺戮、荒暴淫亂的史實。文人喜功,崔浩又把國史銘刻於石碑上,費銀三百萬,方一百三十步,想使內容萬代流傳。
  鮮卑貴族、諸王以及嫉恨崔浩的群臣紛紛上言,惹得太武帝拓跋燾怒不可遏,這位還未完全開化的鬍人武夫,畢竟不是英武神明的苻堅大帝,他不僅盡誅崔浩全族,又族誅與崔浩有姻親關係的範陽盧氏,河東柳氏以及太原郭氏。
  臨刑之前,崔浩被囚於城南木籠之內,兵士數十人在臺上嗷嗷大叫在他腦袋上小便,如此精明的文人謀士,受盡侮辱。這種遭遇,為幾千年文人功臣所未遇,以至於寫《魏書》的魏收發此感慨:崔浩纔藝通博,究覽天人,政事籌策,時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於子房也。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謀雖蓋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豈鳥盡弓藏,民惡其上?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北魏皇帝從道武帝開始就喜歡整族誅殺對手或者臣下,他攻剋燕國都城中山後,就把出主意殺害弟弟拓跋觚的程同、傅高霸等人夷五族,用大刀慢慢挫死;討伐劉衛辰勝利後,把衛辰宗室五千多人全都弄死並扔進黃河。到太武帝時代,則更“發揚光大”,對魏國最有大功的崔浩竟連姻親都殺絶,慘絶人寰!而後到了北齊高洋滅魏後,魏國皇族幾千人全被誅殺無遺,大概也是他們先輩好殺的報應吧!
  後世研究北魏史的專傢,無不對崔浩被誅一事深加推究,以為此事件是北魏上層統治階級內部“鬍漢矛盾和鬥爭的結果”。
  確實,崔浩掌權後,“齊整人倫,分明姓族”,提高了漢人高門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抑製了鮮卑勳貴的跋扈。但是,從本質上講,崔浩的所有行動皆是服務於北魏皇權統治,衹是在後期因一直受太武帝寵信而“得意忘形”,最終竟敢於和太子爭任官員,“校勝其上”,完全忘掉了道傢“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宗旨。雖有如許“閃失”,筆者認為,拓跋燾也不是一直深思熟慮地想殺掉作為“漢族”的崔浩。一嚮以來認為太武帝殺崔浩是鮮卑貴族報復漢族的種族矛盾的暴發的看法是化簡為繁,小題大做。
  太武帝晚年,徵伐四剋,已經感覺自己就是萬能的天下大帝。加上多年酗酒成性,以及中年男人的性情喜怒無常,想殺誰就殺誰,想把誰族誅就把誰族誅,真是處於喪心病狂的狀態。崔浩倒黴,正撞上有人告他修國史“暴揚國惡”,一怒之下,太武帝便率意作出如此殘暴、令人發指之舉。
  從某種意義上說,崔浩是最後一位敢於直書國史的人物,從那以後,後來的史臣們出於種種考慮,都是本着“為尊者諱”的態度撰寫史書,無一敢直書帝王其人其事。
  對於崔浩,歷史學界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此位北魏朝中的漢族大臣一直處心積慮地心存華夏,密圖光復:其一,神瑞二年,明元帝想遷都於鄴城,崔浩力止,可能是不想讓北朝蠻族入居中華舊地,遺害當地漢民;其二,劉裕伐後秦,明元帝想出兵,崔浩竭力勸止,也是出於偏襢漢族軍隊的“私心”;其三,明元帝立儲君,崔浩力主立拓跋燾,正因為其生母是漢人,希望這個“漢種”日後為君對漢人有利。殊不料,此人長大後完全百分百的鮮卑脾性,且殘暴好殺;其四,明元帝和太武帝北伐夷狄蠻族,崔浩無不全力支持,一旦有南徵之意,崔浩總是反對,“實為中國計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