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捲之十八: 難張溫秦宓論天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卷之十八: 难张温秦宓论天
卻說東吳陸遜自退魏兵之後,吳王拜遜為輔國將軍、江陵侯,領荊州牧。自此兵權皆歸於遜。
卻說張昭、顧雍啓奏吳王,令改元。權從之,遂改為黃武元年。因魏號黃初,蜀號章武,於二號中各取一字,故號曰黃武。是年,魏主曹丕欲起五路兵擊蜀,遣使入吳。此時吳王正聚文武,忽近臣奏說:“魏遣使至。”權召入,使命陳說:“蜀前使人求救,朕一時不明,故發兵應之;今已大悔,欲起四路兵收川,爾可接應。若得蜀土,各分一半。”
權聞言,不能决,乃問於張昭、顧雍等。昭答曰:“今陸伯言極有高見,可請問之。”權即召陸遜至。遜奏曰:“曹丕坐鎮中原,急不可圖;今君不從,必為仇矣。臣料魏、吳,皆無諸葛亮之謀。今且勉強應允,整軍預備,衹探聽四路如何。若四路兵勝,川中危急,諸葛亮首尾不能救,主上則發兵以應之,先取成都,深為上策。如四路兵敗,別作商議。”權從之,乃與使命曰:“軍需未辦,擇日起軍。”使拜辭而去。權令人探得西番兵出西平關,見了馬超,不戰自退;南蠻孟獲起兵攻四郡,皆被魏延用疑兵計殺退,回洞去了;上庸孟達兵至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曹真兵出陽平關,趙子竜拒住各處險道,果然“一將守關,萬夫莫逾”。曹真屯兵於斜𠔌道,不能取勝而回。孫權聽畢,乃與文武曰:“陸伯言真神算也。孤若妄動,又結冤於西蜀矣。”
忽報西蜀遣鄧芝為使入國。張昭進曰:“此又是諸葛亮退兵之計,故遣鄧芝為說客也。”權曰:“當何以答之?”昭曰:“先於殿前立一大鼎,貯油數百斤,下用炭燒。待其油沸,可選身長面大武士一千人,各執刀在手,從宮門前直襬至殿上,卻喚芝入見。休等此人開言下說詞,責以酈食其說齊故事,效此例以烹之,看其人如何對答。”
權從其言,遂立油鼎,命武士以列於左右,各執軍器,召入鄧芝。芝整衣冠而入。行至宮門前,衹見兩行武士,威風凜凜,各持鋼刀大斧,長戟短劍,直列至殿上。芝曉其意,並無懼色,昂然而行。至殿前,又見鼎鑊內熱油正沸。左右武士以目視之,芝但微微而笑。近臣引至簾前,鄧芝長揖不拜。權令捲起珠簾,大喝曰:“爾乃何等匹夫!不拜何也?”芝昂然而笑曰:“上國天使,不拜小邦之主。”權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酈生而說齊也。爾便是隨何再出,陸賈重生,亦不能動孤萬分之一也!爾可速入油鼎!”芝大笑曰:“人皆言東吳多賢,誰想懼一儒也!”權轉怒曰:“孤何懼爾一匹夫耶?”芝曰:“既不懼鄧伯苗,何愁來說汝也?”權曰:“爾欲效諸葛亮作說客,來說孤絶魏嚮蜀,是否?”芝曰:“吾乃蜀中一儒生,特為吳國利害而來。何故陳兵設鼎,以拒一使?見其局量之不容物也!”
權被芝一說,叱退左右武士,命上殿賜坐而問曰:“吳、魏之利害,若何?吳、蜀之便益,若何?先生勿惜剖露。”芝曰:“大王欲與蜀和,欲與魏和?”權曰:“孤正欲與蜀主講和,但恐幼主不能以全始終,被魏所欺耳。”芝曰:“大王乃命世之英賢,諸葛亮亦乃當世之豪傑;蜀有山川之險阻,吳有三江之固守:若二國連和,共為唇齒,進則可以兼併天下,退則可以鼎足而立。今大王若委麯稱臣於魏,魏必望其朝覲,求東宮太子以為內侍;若不從時,則奉詔伐之,蜀亦順流而進取。如此,則江南之地,不復有於大王也。若大王以愚言為不然,且細思之。愚將就死於大王之前,以絶說客之名也。”言訖,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權急命止之,請入後殿,以上賓待之。權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欲與蜀主連和,先生肯主之乎!”芝曰:“今早欲烹小臣,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亦乃大王也。大王猶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於天下乎?”權曰:“今孤心下不明,願先生教之。”
於是吳王留鄧芝過了旬日,權集多官問曰:“孤掌江南八十一州,更有荊、楚之地,反不如西蜀偏僻之處也。蜀有鄧芝,不辱其主;吳並無一人入蜀,以達孤意。”衆皆默然。忽一人出班而奏曰:“臣願為使。”衆視之,乃吳郡吳人也,姓張,名溫,字惠恕,見為中郎將。權問之,張溫奏曰:“臣雖不纔,願以片言入蜀,共結永遠之好。”權曰:“恐卿到蜀見諸葛亮,不能通孤之微意也。”溫曰:“大王何故自失其志?孔明固當世之人傑,臣亦當世之人傑。聖人云:‘舜,人也;我,亦人也。’臣何畏彼哉?大舜尚猶可效,何況今人耳!”權大喜,重賞張溫,同鄧芝入川,來見孔明,共議連和之事。
卻說孔明自鄧芝去後,來奏後主曰:“鄧芝去久,必幹成事矣。吳地多賢,定有人來答禮也。陛下當以禮貌敬之,令彼回吳,以通盟好。吳若通和,魏必不敢加兵於蜀矣。吳、魏寧靖,臣當徵南,削平蠻夷之地,然後圖魏。魏滅,則東吳亦不能久存,足可以展故舊之大統也。”後主謝之。
忽報東吳遣張溫與鄧芝入川答禮。後主聚文武於丹墀,令鄧芝引張溫入。溫自以為得志,昂然上殿,見後主施禮。後主賜綉墩,坐於殿左,設禦宴待之。後主但敬重而已。宴罷,百官送張溫到館捨。次日,孔明設宴相待。張溫心中自以川中無我等之對手,故不懼之。孔明亦甚敬重。酒至半酣,孔明曰:“先君在日,與吳不睦,今已晏駕。主上年幼,深慕吳王,不能見面。望大夫回國時以善言回奏,蜀、吳永遠結好,乃並力破魏,作萬年之計也。”溫見孔明談笑自若,甚有傲忽之意。
次日,後主賜金帛與張溫,孔明等各以異錦玩器送之,設宴於城南郵亭之上,多官皆送於此。孔明殷勤勸酒。正飲之間,忽一人乘醉而入。張溫便有怒色,其人昂然長揖,入席就坐。溫不然,乃問孔明:“此何人也?”孔明答曰:“姓秦,名宓,字子敕,見為益州學士也。”溫笑曰:“名稱學士,未知胸中曾學事乎?”宓正色而言曰:“蜀中五尺小童,尚皆就學,何況於我乎!”溫曰:“且說汝何所學?”宓對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傢,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汝問我學,何相藐乎?”溫笑曰:“汝既出大言,吾且問汝天文之事。天有頭乎?”宓對曰:“有頭。”溫曰:“頭在何方?”宓曰:“在西方。《詩》雲:‘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也。”溫又問:“天有耳乎?”宓答曰:“天處高而聽卑。《詩》雲:‘鶴鳴九臯,聲聞於天。’無耳何能聽之?”溫又問:“天有足乎?”宓答曰:“有足。《詩》雲:‘天步艱難。’無足何能步之?”溫又問:“天有姓乎?”宓答曰:“豈得無姓!”溫曰:“何姓?”宓答曰:“姓劉。”溫曰:“何以知之?”宓曰:“天子姓劉,故以知之。”溫又問之:“日生於東乎?”宓對曰:“雖生於東,而沒於西。”此時秦宓語言清朗,答問如流,滿坐皆驚。張溫無語,宓卻問曰:“先生東吳名士,既以天之一事下問,必能明天之理也。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既輕清而上浮,又何傾其西北乎?輕清之外,還是何物?願先生教之。”張溫似醉如癡,無言可答,乃避席而謝孔明曰:“不意蜀中多出俊傑。恰聞講論,使僕頓開茅塞也。”孔明恐溫羞愧,故以善言解之曰:“席間問難,皆戲談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在唇齒之戲哉!”溫拜謝。孔明又令鄧芝入吳答禮,就與張溫同行。張、鄧二人拜辭孔明,望東吳而來。
卻說吳王見張溫入蜀未還,乃聚文武商議。忽近臣奏曰:“蜀遣鄧芝同張溫入國答禮。”權召入。張溫拜於殿前,備稱後主、孔明之德,願求永結盟好,特教鄧尚書又來答禮。權大喜,乃設宴待之。權問鄧芝曰:“若吳、蜀二國同心滅魏,得天下太半,二主平共分治,豈不樂乎?”芝乃應聲答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如滅魏之後,大王未識天命所歸何人也。但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然後戰爭可息。不然,未可以為樂也。”權大笑曰:“君乃誠實之士也。蜀中有如此之人,孤安敢妄侵地土也!願求永結盟好。”權厚贈鄧芝還蜀。自此吳、蜀通和。
卻說魏國細作人探知此事,火速報入中原。魏主曹丕聽知,大怒曰:“吳、蜀連和,必有圖中原之心也。不若朕先伐之!”於是大集文武,商議起兵伐吳。未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前言 | 序 | 引 | 三國志宗僚 |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 | 劉玄德斬寇立功 | 安喜張飛鞭督郵 | 何進謀殺十常侍 | 董卓議立陳留王 | 呂布刺殺丁建陽 | 廢漢君董卓弄權 | 曹孟德謀殺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關三戰呂布 | 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 | 袁紹孫堅奪玉璽 | 趙子竜磐河大戰 | 孫堅跨江戰劉表 | 司徒王允說貂蟬 | 鳳儀亭布戲貂蟬 | 王允授計誅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長安 | 李傕郭汜殺樊稠 | 曹操興兵報父仇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