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 資治通鑒 General Mirror for the Aid of Government   》 捲一七一 南朝:陳宣帝太建四年~陳宣帝太建六年(公元572年~公元574年)      司馬光 Sima Guang

  【陳紀五】起玄黓執徐,盡閼逢敦,凡三年。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壬辰,公元五七二年)
  
  春,正月,丙午,以尚書僕射徐陵為左僕射牂,中書監王勱為右僕射。
  
  已巳,齊主祀南郊。
  
  庚午,上享太廟。
  
  辛未,齊主贈琅邪王儼為楚恭哀帝以慰太後心,又以儼妃李氏為楚帝後。
  
  二月,癸西,周遣大將軍昌城公深聘於突厥,司賓李除、小賓部賀遂禮聘於齊。深,護之子也。
  
  已卯,齊以衛菩薩為太尉。辛巳,以並省吏部尚書高元海為尚書左僕射。
  
  已酉,封皇子叔卿為建安王。
  
  庚寅,齊以尚書左僕射唐邕為尚書令,侍中祖珽為左僕射。初,鬍太後既幽於北宮,珽欲以陸令萱為太後,為令萱言魏保太後故事。且謂人曰:“陸雖婦人,然實雄傑。自女媧以來,未之有也。”令萱亦謂珽為“國師”、“國寶”,由是得僕射。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初,周太祖為魏相,立左右十二軍,總屬相府;太祖殂,皆受晉公護處分,凡所徵發,非護書不行。護第屯兵侍衛,盛於宮闕。諸子、僚屬皆貪殘恣橫,士民患之。周主深自晦匿,無所關預,人不測其淺深。
  
  護問稍伯大夫庾季纔曰:“比日天道何如?”季纔對曰:“荷恩深厚,敢不盡言?頃上臺有變,公宜歸政天子,請老私門。此則享期頤之壽,受旦、之美,子孫常為籓屏。不然,非復所知。”護沉吟久之,曰:“吾本志如此,但辭未獲免耳。公既王官,可依朝例,無煩別參寡人也。”自是疏之。
  
  衛公直,帝之母弟也,深昵於護。及沌口之敗,坐免官,由是怨護,勸帝誅之,冀得其位。帝乃密與直及右宮伯中大夫宇文神舉、內史下大夫太原王軌、右侍上士宇文孝伯謀之。神舉,顯和之子;孝伯,安化公深之子也。
  
  帝每於禁中見護,常行傢人禮,太後賜護坐,帝立侍於旁。丙辰,護自同州還長安,帝禦文安殿見之。因引護入含仁殿謁太後,且謂之曰:“太後春秋高,頗好飲酒,雖屢諫,未蒙垂納。兄今入朝,願更啓請。”因出懷中《酒誥》授之,曰:“以此諫太後。”護既入,如帝所戒讀《酒誥》;未畢,帝以玉珽自後擊之,護踣於地。帝令宦者何泉以禦刀斫之,泉惶懼,斫不能傷。衛公直匿於戶內,躍出,斬之。時神舉等皆在外,更無知者。
  
  帝召宮伯長孫覽等,告以護已誅,令收護子柱國譚公會、大將軍莒公至、崇業公靜、正平公乾嘉及其弟乾基、乾光、乾蔚、乾祖、乾威並柱國北地侯竜恩、竜恩弟大將軍萬壽、大將軍劉勇、中外府司錄尹公正、袁傑、膳部下大夫李安等,於殿中殺之。覽,稚之孫也。
  
  初,護既殺趙貴等,諸將多不自安。侯竜恩為護所親,其從弟開府儀同三司植謂竜恩曰:“主上春秋既富,安危係於數公。若多所誅戮以自立威權,豈唯社稷有纍卵之危,恐吾宗亦緣此而敗,兄安得知而不言1竜恩不能從。植又承間言於護曰:“公以骨肉之親,當社稷之寄,願推誠王室,擬跡伊、周,則率土幸甚1護曰:“我誓以身報國,卿豈謂吾有他志邪1又聞其先與竜恩言,陰忌之,植以憂卒。及護敗,竜恩兄弟皆死,高祖以植為忠,特免其子孫。
  
  大司馬兼小塚宰、雍州牧齊公憲,素為護所親任,賞罰之際,皆得參預,權勢頗盛。護欲有所陳,多令憲聞奏,其間或有可不,憲慮主相嫌隙,每麯而暢之,帝亦察其心。及護死,召憲入,憲免冠拜謝;帝慰勉之,使詣護第收兵符及諸文籍。衛公直素忌憲,固請誅之,帝不許。
  
  護世子訓為蒲州刺史,是夜,帝遣柱國越公盛乘傳徵訓,至同州,賜死。昌城公深使突厥未還,遣開府儀同三司宇文德賫璽書就殺之。護長史代郡叱羅協、司錄弘農馮遷及所新任者,皆除名。
  
  丁巳,大赦,改元。以宇文孝伯為車騎大將軍,與王軌並加開府儀同三司。初,孝伯與帝同日生,太祖愛之,養於第中,幼與帝同學。及即位,欲引緻左右,托言欲與孝伯講習舊經,故護弗之疑也,以為右侍上士,出入臥內,預聞機務。孝伯為人,沉正忠諒。朝政得失,外間細事,無不使帝聞之。
  
  帝閱護書記,有假托符命妄造異謀者,皆坐誅;唯得庾季纔書兩紙,盛言緯候災祥,宜返政歸權,帝賜季纔粟三百石,帛二百段,遷太中大夫。
  
  癸亥,以尉遲迥為太師,柱國竇熾為太傅,李穆為太保,齊公憲為大塚宰,衛公直為大司徒,陸通為大司馬,柱國辛威為大司寇,趙公招為大司空。
  
  時帝始親覽朝政,頗事威刑,雖骨肉無所寬藉。齊公憲雖遷塚宰,實奪之權。又謂憲侍讀裴文舉曰:“昔魏末不綱,太祖輔政;及周室受命,晉公復執大權;積習生常,愚者謂法應如是。豈有年三十天子而可為人所製乎6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一人,謂天子耳。卿雖陪侍齊公,不得遽同為臣,欲死於所事。宜輔以正道,勸以義方,輯睦我君臣,協和我兄弟,勿令自緻嫌疑。”文舉鹹以白憲,憲指心撫幾曰:“吾之夙心,公寧不知!但當盡忠竭節耳,知復何言1
  
  衛公直,性浮詭貪狠,意望大塚宰;既不得,殊怏怏;更請為大司馬,欲據兵權。帝揣知其意,曰:“汝兄弟長幼有序,豈可返居下列1由是用為大司徒。
  
  夏,四月,周遣工部成公建、小禮部辛彥之聘於齊。
  
  庚寅,周追尊略陽公為孝閔皇帝。
  
  癸巳,周立皇子魯公贇為太子,大赦。
  
  五月,癸卯,王勱卒。
  
  齊尚書右僕射祖珽,勢傾朝野。左丞相鹹陽王斛律光惡之,遙見,輒駡曰:“多事乞索小人,欲行何計1又嘗謂諸將曰:“邊境消息,兵馬處分,趙令恆與吾輩參論。盲人掌機密以來,全不與吾輩語,正恐誤國傢事耳。”光嘗在朝堂垂簾坐;珽不知,乘馬過其前,光怒曰:“小人乃敢爾1後珽在內省,言聲高慢,光適過,聞之,又怒。珽覺之,私賂光從奴問之,奴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嘆曰:‘盲人入,國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許。齊主賜提婆晉陽田,光言於朝曰:“此田,神武帝以來常種禾,飼馬數千匹,以擬寇敵。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也。”由是祖、穆皆怨之。
  
  斛律後無寵,珽因而間之。光弟羨,為都督、幽州刺史、行臺尚書令,亦善治兵,士馬精強,鄣候嚴整,突厥畏之,謂之“南可汗”。光長子武都,為開府儀同三司,梁、兗二州刺史。
  
  光雖貴極人臣,性節儉,不好聲色,罕接賓客,杜絶饋餉,不貪權勢。每朝廷會議,常獨後言,言輒合理。或有表疏,令人執筆,口占之,務從省實。行兵仿其父金之法,營捨未定,終不入幕;或竟日不坐,身不脫介胄,常為士卒先。士卒有罪,唯大杖撾背,未嘗妄殺,衆皆爭為之死。自結發從軍。未嘗敗北,深為鄰敵所憚。周勳州刺史韋孝寬密為謠言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舉。”令諜人傳之於鄴,鄴中小兒歌之於路。珽因續之曰:“盲老公背受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使其妻兄鄭道蓋奏之。帝以問珽,珽與陸令萱皆曰:“實聞有之。”珽因解之曰:“百升者,斛也。盲老公,謂臣也,與國同憂。饒舌老母,似謂女侍中陸氏也。且斛律纍世大將,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后,男尚公主,謠言甚可畏也。”帝以問韓長鸞,長鸞以為不可,事遂寢。
  
  珽又見帝,請間,唯何洪珍在側。帝曰:“前得公啓,即欲施行,長鸞以為無此理。”珽未對,洪珍進曰:“若本無意則可;既有此意而不决行,萬一泄露,如何?”帝曰:“洪珍言是也。”然猶未决。會丞相府佐封士讓密啓雲:“光前西討還,敕令散兵,光引兵逼帝城,將行不軌,事不果而止。傢藏弩甲,奴僮千數,每遣使往豐樂、武都所,陰謀往來。若不早圖,恐事不可測。”帝遂信之,謂何洪珍曰:“人心亦大靈,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帝性怯,恐即有變,令洪珍馳召祖珽告之:“欲召光,恐其不從命。”珽請“遣使賜以駿馬,語雲:‘明日將遊東山,王可乘此同行。’光必入謝,因而執之。”帝如其言。
  
  六月,戊辰,光入,至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撲之,不僕,顧曰:“桃枝常為如此事。我不負國傢。”桃枝與三力士以弓弦罥其頸,拉而殺之,血流於地,剗之,跡終不滅。於是下詔稱其謀反,並殺其子開府儀同三司世雄、儀同三司恆伽。
  
  祖珽使二千石郎邢祖信簿錄光傢。珽於都省問所得物,祖信曰:“得弓十五,宴射箭百,刀七,賜槊。”珽厲聲曰:“更得何物?”曰:“得棗杖二十束,擬奴僕與人鬥者,不問麯直,即杖之一百。”珽大慚,乃下聲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為雪1及出,人尤其抗直,祖信慨然曰:“賢宰相尚死,我何惜餘生1齊主遣使就州斬斛律武都,又遣中領軍賀拔伏恩乘驛捕斛律羨,仍以洛州行臺僕射中山獨孤永業代羨,與大將軍鮮於桃枝發定州騎卒續進。伏恩等至幽州,門者白:“使人衷甲,馬有汗,宜閉城門。”羨曰:“敕使豈可疑拒1出見之。伏恩執而殺之。初,羨常以盛滿為懼,表解所職,不許。臨刑,嘆曰:“富貴如此,女為皇后,公主滿傢,常使三百兵,何得不敗1及其五子伏護、世達、世遷、世辨、世酋皆死。
  
  周主聞光死,為之大赦。
  
  祖珽與侍中高元海共執齊政。元海妻,陸令萱之甥也,元海數以令萱密語告珽。珽求為領軍,齊主許之,元海密言於帝曰:“孝徵漢人,兩目又盲,豈可為領軍1因言珽與廣寧王孝珩交結,由是中止。珽求見,自辨,且言:“臣與元海素嫌,必元海譖臣。”帝弱顔,不能諱,以實告之,珽因元海與司農卿尹子華等結為朋黨。又以元海所泄密語告令萱,令萱怒,出元海為鄭州刺史。子華等皆被黜。
  
  珽自是專主機衡,總知騎兵、外兵事,內外親戚,皆得顯位。帝常令中要人扶侍出入,直至永巷,每同禦榻論决政事,委任之重,群臣莫比。
  
  秋,七月,遣使如周。
  
  八月,庚午,齊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以任城王湝為右丞相,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大司徒。
  
  齊使領軍封輔相聘於周。
  
  辛未,周使司城中大夫杜杲來聘。上謂之曰:“若欲合從圖齊,宜以樊、鄧見與。”對曰:“合從圖齊,豈弊邑之利!必須城鎮,宜待得之於齊,先索漢南,使臣不敢聞命。”
  
  初,齊鬍太後自愧失德,欲求悅於齊主,乃飾其兄長仁之女置宮中,令帝見之,帝果悅,納為昭儀。又斛律後廢,陸令萱欲立穆夫人;太後欲立鬍昭儀,力不能遂,乃卑辭厚禮以求令萱,結為姊妹。令萱亦以鬍昭儀寵幸方隆,不得已,與祖珽白帝立之。戊子,立皇后鬍氏。
  
  已醜,齊以北平王仁堅為尚書令,特進許季良為左僕射,彭城王寶德為右僕射。
  
  癸已,齊主如晉陽。
  
  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辛亥,大赦。
  
  鼕,十月,庚午,周詔:“江陵所虜充官口者,悉免為民。”
  
  辛未,周遣小匠師楊勰等來聘。周綏德公陸通卒。
  
  乙酉,上享太廟。
  
  齊陸令萱欲立穆昭儀為皇后,每私謂齊主曰:“豈有男為皇太子,而身為婢妾者乎1鬍後有寵於帝,不可離間。令萱乃使人行厭蠱之術,旬朔之間,鬍後精神恍惚,言笑無恆,帝漸畏而惡之。令萱一旦忽以皇后服禦衣被穆昭儀,又別造寶帳,爰及枕席器玩,莫非珍奇。坐昭儀於帳中,謂帝曰:“有一聖女出,將大傢看之。”及見昭儀,令萱乃曰:“如此人不作皇后,遣何物人作1帝納其言。
  
  甲午,立穆氏為右皇后,以鬍氏為左皇后。
  
  十一月,庚戌,周主行如羌橋,集長安以東諸軍都督以上,頒賜有差。乙卯,還宮。以趙公招為大司馬。
  
  壬申,周主如斜𠔌,集長安以西諸軍都督以上,頒賜有差。丙戌,還宮。
  
  庚寅,周主遊道會苑,以上善殿壯麗,焚之。
  
  十二月,辛巳,周主祀南郊。
  
  齊鬍後之立,非陸令萱意,令萱一旦於太後前作色而言曰:“何物親侄,作如此語1太後問其故,令萱曰:“不可道。”固問之,乃曰:“語大傢雲:‘太後行多非法,不可以訓。’“太後大怒,呼後出,立剃其發,送還傢。辛醜,廢鬍後為庶人。然齊主猶思之,每緻物以通意。
  
  自是令萱與其子侍中穆提婆勢傾內外,賣官鬻獄,聚斂無厭。每一賜與,動傾府藏。令萱則自太後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則唐邕之徒,皆重足屏氣;殺生與奪,唯意所欲。
  
  乙巳,周以柱國田弘為大司空。
  
  乙卯,周主享太廟。
  
  是歲,突厥木桿可汗卒,復捨其子大邏便而立其弟,是為佗鉢可汗。佗鉢以攝圖為爾伏可汗,統其東面;又以其弟褥但可汗之子為步離可汗,居西面。周人與之和親,歲給繒絮錦彩十萬段。突厥在長安者,衣錦食肉,常以千數。齊人亦畏其為寇,爭厚賂之。佗鉢益驕,謂其下曰:“但使我在南兩兒常孝,何憂於貧1
  
  阿史那後無寵於周主,神武公竇毅尚襄陽公主,生女尚幼,密言於帝曰:“今齊、陳鼎峙,突厥方強,願舅抑情慰撫,以生民為念1帝深納之。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五年(癸巳,公元五七三年)
  
  春,正月,癸酉,以吏部尚書瀋君理為右僕射。戊寅,齊以並省尚書令高阿那肱錄尚書事,總知外兵及內省機密,與侍中城陽王穆提婆、領軍大將軍昌黎王韓長鸞共處衡軸,號曰“三貴”,蠹國害民,日月滋甚。
  
  長鸞弟萬歲,子寶行、寶信,並開府儀同三司,萬歲仍兼侍中,寶行、寶信皆尚公主。每群臣旦參,帝常先引長鸞顧訪,出後,方引奏事官。若不視事,內省有急奏事,皆附長鸞奏聞。軍國要密,無不經手。尤疾士人,朝夕宴私,唯事譖訴。常帶刀走馬,未嘗安行,嗔目張拳,有啖人之勢。朝士咨事,莫敢仰視,動緻呵叱。每駡雲:“漢狗大不可耐,唯須殺之1
  
  庚辰,齊遣崔象來聘。
  
  辛巳,上祀南郊;甲午,享太廟;二月,辛醜,祀明堂。
  
  乙巳,齊立右皇后穆氏為皇后。穆後母名輕霄,本穆氏之婢也,面有黥字。後既以陸令萱為母,穆提婆為外傢,號令萱曰“太姬”。太姬者,齊皇后母號也,視一品,班在長公主上。由是不復問輕霄。輕霄自療面,欲求見後,太姬使禁掌之,竟不得見。
  
  齊主頗好文學。丙午,祖珽奏置文林館,多引文學之士以充之,謂之待詔;以中書侍即博陵李德林、黃門侍郎琅邪顔之推同判館事,又命共撰《修文殿御覽》。
  
  甲寅,周太子贇巡省西土。
  
  乙卯,齊以北平王堅錄尚書事。丁巳,齊主如晉陽。
  
  壬戌,周遣司會侯莫陳凱等聘於齊。
  
  庚辰,齊主還鄴。
  
  三月,己卯,周太子於岐州獲二白鹿以獻,周主詔曰:“在德不在瑞。”
  
  帝謀伐齊,公卿各有異同,唯鎮前將軍吳明徹决策請行。帝謂公卿曰:“朕意已决,卿可共舉元帥。”衆議以中權將軍淳於量位重,共署推之。尚書左僕射徐陵獨曰:“吳明徹傢在淮左,悉彼風俗;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都官尚書河東裴忌曰:“臣同徐僕射。”陵應聲曰:“非但明徹良將,裴忌即良副也。”壬午,分命衆軍,以明徹都督徵討諸軍事,忌監軍事,統衆十萬伐齊。明徹出秦郡。都督黃法出歷陽。
  
  夏,四月,己亥,周主享太廟。
  
  癸卯,前巴州刺史魯廣達與齊師戰於大峴,破之。
  
  戊申,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安德王延宗為太尉,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
  
  齊人於秦郡置秦州,州前江浦通塗水,齊人以大木為柵於水中。辛亥,吳明徹遣豫章內史程文季將驍勇拔其柵,剋之。文季,靈洗之子也。齊人議禦陳師,開府儀同三司王紘曰:“官軍比屢失利,人情騷動。若復出頓江、淮,恐北狄、西寇乘弊而來,則世事去矣。莫若薄賦省徭,息民養士,使朝廷協睦,遐邇歸心。天下皆當肅清,豈直陳氏而已。”不從。遣軍救歷陽,庚申,黃法擊破之。又遣開府儀同三司尉破鬍、長孫洪略救秦州。
  
  趙彥深私問計於秘書監源文宗曰:“吳賊侏張,遂至於此。弟往為秦、涇刺史,悉江、淮間情事,今何術以禦之?”文宗曰:“朝廷精兵,必不肯多付諸將;數千已下,適足為吳人之餌。尉破鬍人品,王之所知。敗績之事,匪朝伊夕。國傢待遇淮南,失之同於蒿箭。如文宗計者,不過專委王琳,招募淮南三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舊將將兵屯於淮北,足以固守。且琳之於頊,必不肯北面事之,明矣。竊謂此計之上者。若不推赤心於琳,更遣餘人製肘,復成速禍,彌不可為。”彥深嘆曰:“弟此策誠足製勝千裏,但口舌爭之十日,已不見從。時事至此,安可盡言1因相顧流涕。文宗名彪,以字行,子恭之子也。
  
  文宗子師為左外兵郎中,攝祠部,嘗白高阿那肱:“竜見當雩。”阿那肱驚曰:“何處竜見?其色如何?”師曰:“竜星初見,禮當雩祭,非真竜也。”阿那肱怒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1遂不祭。師出。竊嘆曰:“禮既廢矣,齊能久乎1
  
  齊師選長大有膂力者為前隊,又有蒼頭、犀角、大力,其鋒甚銳,又有西域鬍,善射,弦無虛發,衆軍尤憚之。辛酉,戰於呂梁。將戰,吳明徹謂巴山太守蕭摩訶曰:“若殪此鬍,則彼軍奪氣,君纔不減關羽矣。”摩訶曰:“願示其狀,當為公取之。”明徹乃召降人有識鬍者,使指示之,自酌酒以飲摩訶。摩訶飲畢,馳馬衝齊軍。鬍挺身出陳前十餘步,彀弓未發,摩訶遙擲銑鋧,正中其額,應手而僕。齊軍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訶又斬之。於是齊軍大敗,尉破鬍走,長孫洪略戰死。
  
  破鬍之出師也,齊人使侍中王琳與之俱。琳謂破鬍曰:“吳兵甚銳,宜以長策製之,慎勿輕鬥1破鬍不從而敗,琳單騎僅免,還,至彭城,齊人即使之赴壽陽召募以拒陳師,復以盧潛為揚州道行臺尚書。
  
  甲子,南譙太守徐槾剋石粱城。五月,己巳,瓦梁城降。癸酉,陽平郡降。甲戌,徐槾剋廬江城。歷陽窘蹙乞降,黃法緩之,則又拒守。法怒,帥卒急攻,丙子,剋之,盡殺戍卒。進軍合肥,合肥朔旗請降,法禁侵掠,撫勞戍卒,與之盟而縱之。
  
  丁醜,周以柱國侯莫陳瓊為大宗伯,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江陵總管陸騰為大司空。瓊,崇之弟也。
  
  己卯,齊北高唐郡降。辛巳,詔南豫州刺史黃法徒鎮歷陽。乙酉,南齊昌太守黃詠剋齊昌外城。丙戌,廬陵內史任忠軍於東關,剋其東、西二城,進剋蘄城;戊子,又剋譙郡城。秦州城降。癸巳,瓜步、鬍墅二城降。帝以秦郡,吳明徹之鄉裏,詔具太牢,令拜祠上塚,文武羽儀甚盛,鄉人榮之。
  
  齊自和士開用事以來,政體隳紊。及祖珽執政,頗收舉才望,內外稱美。珽復欲增損政務,沙汰人物,官號服章,並依故事。又欲黜諸閹竪及群小輩,為政治之方,陸令萱、穆提婆議頗同異。珽乃諷御史中丞麗伯律,令劾主書王子衝納賂。知其事連提婆,欲使贓罪相及,望因此並坐及令萱。猶恐齊主溺於近習,欲引後黨為援,乃請以鬍後兄君瑜為侍中、中領軍;又徵君瑜兄梁州刺史君璧,欲以為御史中丞。令萱聞而懷怒,百方排毀,出君瑜為金紫光祿大夫,解中領軍;君璧還鎮梁州。鬍後之廢,頗亦由此。釋王子衝不問。
  
  珽日以益疏,諸宦者更共譖之。帝以問陸令萱,令萱憫默不對,三問,乃下床拜曰:“老婢應死。老婢始聞和士開言孝徵多才博學,意謂善人,故舉之。比來觀之,大是姦臣。人實難知,老婢應死。”帝令韓長鸞檢按。長鸞素惡珽,得其詐出敕受賜等十餘事。帝以嘗與之重誓,故不殺,解珽侍中、僕射,出為北徐州刺史。珽求見帝,長鸞不許,遣人推出柏閣,珽坐,不肯行,長鸞令牽曳而出。
  
  癸巳,齊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僕射,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僕射。孝言,韶之弟也。初,祖珽執政,引孝言為助,除吏部尚書。孝言凡所進擢,非賄則舊,求仕者或於廣會膝行跪伏,公自陳請,孝言氣色揚揚,以為己任,隨事酬許。將作丞崔成忽於衆中抗言曰:“尚書,天下尚書,豈獨段傢尚書也1孝言無辭以應,唯厲色遣下而已。既而與韓長鸞等共構祖珽,逐而代之。
  
  齊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為《蘭陵王入陳麯》,齊主忌之。及代段韶督諸軍攻定陽,頗務聚斂,其所親尉相願問之曰:“王受朝寄,何得如此?”長恭未應。相願曰:“豈非以邙山之捷,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即當用此為罪,無乃避禍而更速之乎1長恭涕泣前膝問計,相願曰:“王前既有功,今復告捷,聲威太重。宜屬疾在傢,勿預時事。”長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用兵,恐復為將,嘆曰:“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1自是有疾不療。齊主遣使鴆殺之。
  
  六月,郢州刺史李綜剋灄口城。乙巳,任忠剋合州外城。庚戌,淮陽,沐陽郡並棄城走。
  
  壬子,周皇孫衍生。齊主遊南苑,從官賜死者六十人。以高阿那肱為司徒。
  
  癸醜,程文季攻齊涇州,拔之。乙卯,宣毅司馬湛陀剋新蔡城。
  
  丙辰,齊使開府儀同三司王紘聘於周。
  
  癸亥,黃法剋合州。吳明徹進攻仁州,甲子,剋之。
  
  治明堂。
  
  秋,七月,戊辰,齊遣尚書左丞陸騫將兵二萬救齊昌,出自巴、蘄,遇西陽太守汝南周炅。炅留羸弱,設疑兵以當之,身帥精銳,由間道邀其後,大破之。己巳,徵北大將軍吳明徹軍至峽口,剋其北岸城;南岸守者棄城走。周炅剋巴州。淮北、絳城及穀陽士民,並殺其戍主,以城降。
  
  齊巴陵王王琳與揚州刺史王貴顯保壽陽外郭,吳明徹以琳初入,衆心未固,丙戌,乘夜攻之,城潰,齊兵退據相國城及金城。
  
  八月,乙未,山陽城降。壬寅,盱眙城降,壬子,戎昭將軍徐敬辯剋海安城。青州東海城降。戊午,平固侯敬泰等剋晉州。九月,甲子,陽平城降。壬申,高陽太守瀋善慶剋馬頭城。甲戌,齊安城降。丙子,左衛將軍樊毅剋廣陵楚子城。
  
  壬午,周太子贇納妃楊氏。妃,大將軍隨公堅之女也。
  
  太子好昵近小人,左宮正宇文孝伯言於周主曰:“皇太子四海所屬,而德聲未聞。臣忝宮官,實當其責。且春秋尚少,志業未成,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猶望日就月將。如或不然,悔無及矣1帝斂容曰:“卿世載鯁直,竭誠所事。觀卿此言,有傢風矣。”孝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帝曰:“正人豈復過卿1於是以尉遲運為右宮正。運,迥之弟子也。
  
  帝嘗問萬年縣丞南陽樂運曰:“卿言太子何如人?”對曰:“中人。”帝顧謂齊公憲曰;“百官佞我,皆稱太子聰明睿智。唯運所言忠直耳。”因問運中人之狀。對曰:“如齊桓公是也:管仲相之則霸,竪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帝曰:“我知之矣。”乃妙選宮官以輔之。仍擢運為京兆丞。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癸未,瀋君理卒。
  
  壬辰晦,前鄱陽內史魯天念剋黃城。鼕,十月,甲午,郭默城降。
  
  己亥,以特進領國子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僕射。
  
  齊國子祭酒張雕,以經授齊主為侍讀,帝甚重之。雕與寵鬍何洪珍相結,穆提婆、韓長鸞等惡之。洪珍薦雕為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奏度支事,大為帝所委信,常呼“博士”。雕自以出於微賤,緻位大臣,欲立效以報恩,論議抑揚,無所回避,省宮掖不急之費,禁約左右驕縱之臣,數譏切寵要,獻替帷幄,帝亦深倚仗之。雕遂以澄清為己任,意氣甚高,貴幸皆側目,陰謀陷之。
  
  尚書左丞封孝琰,隆之之弟子也,與侍中崔季舒,皆為祖珽所厚。孝琰嘗謂珽曰:“公是衣冠宰相,異於餘人。”近習聞之,大以為恨。
  
  會齊主將如晉陽,季舒與張雕議,以為:“壽陽被圍,大軍出拒之,信使往還,須稟節度。且道路小人,或相驚恐,以為大駕嚮並州,畏避南寇。若不啓諫,恐人情駭動。”遂與從駕文官連名進諫。時貴臣趙彥深、唐邕、段孝言等,意有異同,季舒與爭,未决。長鸞遽言於帝曰:“諸漢官連名總署,聲雲諫幸並州,其實未必不反,宜加誅戮。”辛醜,齊主悉召已署名者集含章殿,斬季舒、雕、孝琰及散騎常侍劉逖、黃門侍郎裴澤、郭遵於殿庭,傢屬皆徙北邊,婦女配奚官,幼男下蠶室,沒入貲産。癸卯,遂如晉陽。
  
  吳明徹攻壽陽,堰肥水以灌城,城中多病腫泄,死者什六七。齊行臺右僕射琅邪皮景和等救壽陽,以尉破鬍新敗,怯懦不敢前,屯於淮口,敕使屢促之。然始渡淮,衆數十萬,去壽陽三十裏,頓軍不進。諸將皆懼,曰:“堅城未拔,大援在近,將若之何?”明徹曰:“兵貴神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乙巳,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拔之,生擒王琳、王貴顯、盧潛及扶風王可硃渾道裕、尚書左丞李騊駼送建康。景和北遁,盡收其駝馬輜重。
  
  琳體貌閑雅,喜怒不形於色;強記內敏,軍府佐吏千數,皆能識其姓名;刑罰不濫,輕財愛士,得將卒心;雖失地流寓在鄴,齊人皆重其忠義。及被擒,故麾下將卒多在明徹軍中,見者皆歔欷,不能仰視,爭為之請命及緻資給。明徹恐其為變,遣使追斬之於壽陽東二十裏,哭者聲如雷。有一叟以酒脯來祭,哭盡哀,收其血而去。田夫野老,知與不知,聞者莫不流涕。
  
  齊穆提婆、韓長鸞聞壽陽陷,握槊不輟,曰:“本是彼物,從其取去。”齊主聞之,頗以為憂,提婆等曰:“假使國傢盡失黃河以南,猶可作一龜茲國。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用愁為1左右嬖臣因共贊和之,帝即大喜,酣飲鼓舞,仍使於黎陽臨河築城戍。
  
  丁未,齊遣兵萬人至潁口,樊毅擊走之。辛亥,遣兵援蒼陵,又破之。齊主以皮景和全軍而還,賞之,除尚書令。
  
  丙辰,詔以壽陽復為豫州,以黃城為司州。以明徹為都督豫、合等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遣謁者蕭淳風就壽陽册命,於城南設壇,士卒二十萬,陳旗鼓戈甲。明徹登壇拜受,成禮而退,將卒榮之。上置酒,舉杯屬徐陵曰:“賞卿知人。”陵避席曰:“定策聖衷,非臣力也。”以黃法氍為徵西大將軍、合州刺史。
  
  戊午,湛陀剋齊昌城。十一月,甲戌,淮陰城降。庚辰,威虜將軍劉桃枝剋朐山城。辛巳,樊毅剋濟陰城。己醜,魯廣達攻濟南徐州,剋之;以廣達為北徐州刺史,鎮其地。
  
  齊北徐州民多起兵以應陳,逼其州城。祖珽命不閉城門,禁人不得出衢路,城中寂然。反者不測其故,疑人走城空,不設備。珽忽令鼓噪震天,反者皆驚走。既而復結陳嚮城,珽令錄事參軍王君植將兵拒之,自乘馬臨陳左右射。反者先聞其盲,謂其必不能出,忽見之,大驚。穆提婆欲令城陷,不遣援兵,珽且戰且守,十餘日,反者竟散走。
  
  詔懸王琳首於建康市。故吏梁驃騎倉曹參軍硃瑒致書徐陵求其首,曰:“竊以典午將滅,徐廣為晉傢遺老;當塗已謝,馬孚稱魏室忠臣。梁故建寧公琳,當離亂之辰,總方伯之任,天厭梁德,尚思匡繼,徒藴包胥之志,終遘萇弘之眚,至使身沒九泉,頭行千裏。伏惟聖恩博厚,明詔爰發,赦王經之哭,許田橫之葬。不使壽春城下,唯傳報葛之人;滄洲島上,獨有悲田之客。”陵為之啓上。十二月,壬辰朔,並熊曇朗等首皆還其親屬。瑒瘞琳於八公山側,義故會葬者數千人。瑒間道奔齊,別議迎葬,尋有壽陽人茅智勝等五人,密送其柩於鄴。齊贈琳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謚曰忠武王,給輼輬車以葬之。
  
  癸巳,周主集群臣及沙門、道士,帝自升高坐,辨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為次,釋為後。
  
  乙未,譙城降。
  
  乙巳,立皇子叔明為宜都王,叔獻為河東王。
  
  壬午,任忠剋霍州。
  
  詔徵安州刺史周炅入朝。初,梁定州刺史田竜升以城降,詔仍舊任。及炅入朝,竜升以江北六州、七鎮叛入於齊,齊遣歷陽王景安將兵應之。詔以炅為江北道大都督,總衆軍以討竜升,斬之。景安退走,盡復江北之地。
  
  是歲,突厥求昏於齊。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六年(甲午,公元五七四年)
  
  春,正月,壬戌朔,周齊公憲等七人進爵為王。
  
  己巳,周主享太廟;乙亥,耕藉田。
  
  壬子,上享太廟。甲申,廣陵金城降。
  
  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乙未,齊主還鄴。
  
  丁酉,周紀國公賢等六人進爵為王。
  
  辛亥,上耕藉田。
  
  齊朔州行臺南安王思好,本高氏養子,驍勇,得邊鎮人心。齊主使嬖臣斫骨光弁至州,光弁不禮於思好,思好怒,遂反,雲“欲入除君側之惡。”進軍至陽麯,自號大丞相。武衛將軍趙海在晉陽,蒼猝不暇奏,矯詔發兵拒之。帝聞變,使尚書令唐邕等馳之晉陽。辛醜,帝勒兵繼進。未至,思好軍敗,投水死。其麾下二千人,劉桃枝圍之,且殺且招,終不降,以至於荊
  
  先是,有人告思好謀反,韓長鸞女適思好子,奏言:“是人誣告貴臣,不殺無以息後。”乃斬之。思好既誅,告者弟伏闕下求贈官,長鸞不為通。
  
  丁未,齊主還鄴。甲寅,以唐邕為錄尚書事。
  
  乙卯,周主如雲陽宮。
  
  丙辰,周大赦。
  
  庚申,周叱奴太後有疾。三月,辛酉,周主還長安。癸酉,太後殂。帝居倚廬,朝夕進一溢米。群臣表請,纍旬乃止。命太子總釐庶政。
  
  衛王直譖齊王憲於帝曰:“憲飲酒食肉,無異平日。”帝曰:“吾與齊王異生,俱非正嫡。特以吾故,同襢括發。汝當愧之,何論得失!汝,親太後之子,特承慈愛;但當自勉,無論他人。”
  
  夏,四月,乙卯,齊遣侍中薛孤康買吊於周,且會葬。
  
  初,齊世祖為鬍後造珠裙袴,所費不可勝計;為火所焚。至是,齊主復為穆後營之。使商鬍賫錦彩三萬,與吊使偕往市珠。周人不與,齊主竟自造之。及穆後愛衰,其侍婢馮小憐大幸,拜為淑妃;與齊主坐則同席,出則並馬,誓同生死。
  
  五月,庚申,同葬文宣皇后於永固陵,周主跣行至陵所。辛酉,詔曰:“三年之喪,達於天子。但軍國務重,須自聽朝。衰麻之節,苫廬之禮,率遵前典,以申罔極。百僚宜依遺令,既葬而除。”公卿固請依權製,帝不許,卒申三年之製。五服之內,亦令依禮。
  
  庚午,齊大赦。
  
  齊人恐陳師渡淮,使皮景和屯西兗州以備之。丙子,周禁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俗。並禁諸淫祀,非祀典所載者盡除之。
  
  六月,壬辰,周弘正卒。
  
  壬子,周更鑄五行大布錢,一當十,與布泉並行。
  
  戊午,周立通道觀以壹聖賢之教。
  
  秋,七月,庚申,周主如雲陽,以右宮正尉遲運兼司武,與薛公長孫覽輔太子守長安。
  
  初,帝取衛王直第為東宮,使直自擇所居。直歷觀府署,無如意者;末取廢陟屺寺,欲居之。齊王憲謂直曰:“弟子孫多,此無乃褊小?”直曰:“一身尚不自容,何論子孫1直嘗從帝校獵而亂行,帝對衆撻之。直積怨憤,因帝在外,遂作亂。乙酉,帥其黨襲肅章門。長孫覽懼,奔詣帝所。尉遲運偶在門中,直兵奄至,手自闔門。直黨與運爭門,斫傷運指,僅而得閉。直久不得入,縱火焚門。運恐火盡,直黨得進,取宮中材木及床榻以益火,膏油灌之,火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運帥留守兵,因其退而擊之,直大敗,帥百餘騎奔荊州。戊子,帝還長安。八月,辛卯,擒直,廢為庶人,囚於別宮,尋殺之。以尉遲運為大將軍,賜賚甚厚。
  
  丙申,周主復如雲陽。
  
  癸醜,齊主如晉陽。甲辰,齊以高勱為尚書右僕射。
  
  九月,庚申,周主如同州。
  
  鼕,十月,丙申,周遣禦正弘農楊尚希、禮部盧愷來聘。愷,柔之子也。
  
  甲寅,周主如蒲州;丙辰,如同州;十一月,甲戌,還長安。
  
  十二月,戊戌,以吏部尚書王瑒為右僕射,度支尚書孔奐為吏部尚書。瑒,衝之子也。
  
  時新復淮、泗,攻戰、降附,功賞紛紓奐識鑒精敏,不受請托,事無凝滯,人皆悅服。湘州刺史始興王叔陵,屢諷有司,求為三公。奐曰:“袞章之職,本以德舉,未必皇枝。”因以白帝,帝曰:“始興那忽望公!且朕兒為公,須在鄱陽王後。”奐曰:“臣之所見,亦如聖旨。”
  
  齊定州刺史南陽王綽,喜為殘虐,嘗出行,見婦人抱兒,奪以飼狗。婦人號哭,綽怒,以兒血塗婦人,縱狗使食之。常雲:“我學文宣伯之為人。”齊主聞之,鎖詣行在,至而宥之。問:“在州何事最樂?”對曰:“多聚蝎於器,置狙其中,觀之極樂。”帝即命夜索蝎一鬥,比曉,得三二升,置浴斛,使人裸臥斛中,號叫宛轉。帝與綽臨觀,喜噱不已。因讓綽曰:“如此樂事,何不早馳驛奏聞1由是有寵,拜大將軍,朝夕同戲。韓長鸞疾之,是歲,出為齊州刺史。將發,使人誣告其反,奏雲:“此犯國法,不可赦1帝不忍明誅,使寵鬍何猥薩與之手搏,扼而殺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東周烈王七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
捲二 東周顯王元年~東周顯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
捲三 東周慎靚王元年~東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
捲四 東周赧王十八年~東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
捲五 東周赧王四十三年~東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
捲六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始皇帝十九年(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
捲七 秦始皇帝二十年~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
捲八 秦二世皇帝二年~秦二世皇帝三年(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
捲九 西漢太祖高帝元年~西漢太祖高帝二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5年)
捲十 西漢太祖高帝三年~西漢太祖高帝四年(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
捲十一  西漢太祖高帝五年~西漢太祖高帝七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捲十二  西漢太祖高帝八年~西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88年)
捲十三  西漢高後元年~西漢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78年)
捲十四  西漢文帝前三年~西漢文帝前十年(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0年)
捲十五  西漢文帝前十一年~西漢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55年)
捲十六  西漢景帝前三年~西漢景帝後三年(公元前154年~公元前141年)
捲十七  西漢武帝建元元年~西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4年)
捲十八  西漢武帝元光二年~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5年)
捲十九  西漢武帝元朔五年~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19年)
捲二十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10年)
捲二一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西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9年)
捲二二  西漢武帝天漢三年~西漢武帝後元二年(公元前98年~公元前87年)
捲二三  西漢昭帝始元元年~西漢昭帝元鳳六年(公元前86年~公元前75年)
捲二四  西漢昭帝元平元年~西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74年~公元前68年)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