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讀遍紅樓 》
跋舒元煒序本《紅樓夢》(2)
鬍文彬 Hu Wenbin
如與程甲本回目相比較,第一、二回目全同。第三回甲本作“惜孤女”,舒序本作“憐孤女”,小異。第四回程甲本作“判斷葫蘆案”,舒序本則作“亂判葫蘆案”,雖一字之差,但文意分量大不相同。第五回程甲本作“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麯演紅樓”與舒序本文字不同。又,程甲本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倫樂寶玉呈纔藻”,舒序本則作“隔珠蔗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題詠”,也一字不同。應該指明的是,舒序本總目中第四十回無回目,正文回目同程甲本。另頁有回目“夏金桂計用奪寵餌,王道士戲述瘵炻羹”,此
應為第80回回目。由於原總目遺三頁紙而無法推考其具體內容。
關於舒序本所存四十回正文與各本之間的差異,可參閱俞平老《讀紅樓夢隨筆》(見《俞平伯論紅樓夢》第三十四、三十五節《記吳藏殘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66—777頁),限於篇幅不再造錄。我非常同意俞平老的下述結論:
如上言回目不同,也可以看出。即如脂本本來矛盾的地方,它也沒改,尤為顯證。……可見它的底本,的確也是個脂本。
三、舒元煒序中的“數尚缺夫秦關”的文獻價值
舒元煒序本《紅樓夢》是新紅學誕生以來八十餘年問所發現的珍貴抄本之一。儘管抄本衹存前四十回,舒序文采和內涵遜於戚蓼生序,但其所透露的信息則是戚序和夢覺主人序所無法媲美的。我個人認為,這部抄本和舒序的重要價值,可以從下面幾個層面來解讀。
(一)、從早期脂評抄本本身的價值來說,舒序本的發現、影印,不僅增加了脂評抄本的數量,更重要的是為《紅樓夢》成書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推動了“成書”研究的深入。
(二)、舒元煒序中明確說到這部抄本是他與弟弟舒元炳(澹遊)客居著名藏書傢玉棟(筠圃)傢的時候協助主人抄錄的。玉棟傢藏僅存五十三篇,又從鄰傢當廉使處藉了另外二十七回,足成八十回本。同時也告訴我們當時過錄、收藏《紅樓夢》抄本的人遠非玉棟一傢,鄰傢“當廉使”傢也藏有一部。這個傳抄過程為我們瞭解早期抄本流傳經過提供了可信的根據。
(三)、舒元煒序本封面書名及各回魚口均題為“紅樓夢”三個大字,說明早在清乾隆五十四年之前已有了《紅樓夢》這個書名,打破了以往某些學人所認為的八十回抄本皆題為《石頭記》的神話。
(四)、尤為重要的是,舒元煒在序中寫道:
惜乎《紅樓夢》之觀止於八十回也。全册未窺,悵神竜之無尾;闕疑不少,隱斑豹之全身。然而以此始,以此終,知人尚論者,固當顛末之悉備;若夫觀其文,觀其竅,閑情偶適者,復何爛斷之為嫌。矧乃篇篇魚貫,幅幅蟬聯,漫雲用十而得五,業已有二於三分。從此合豐城之劍,完美無難;豈其探赤水之珠,虛無莫扣。……就現在之五十三篇,特加校;藉鄰傢之二十七捲,合付鈔胥。核全函於斯部,數尚缺夫秦關;返故物於君傢,璧已完乎趙捨……
這段序文中多處用典,但關乎《紅樓夢》成書的重要之處則在“數尚缺夫秦關”六個字。所謂“秦關”者,原指秦代所置之關塞。張華《蕭史詩》有雲:“竜飛逸天路,鳳起出秦關”。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詩》雲:“迥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但舒序中所用“秦關”二字乃是“秦關百二”之典故的略寫,“原典出於《史記·高祖本紀》……此百二即一百二十之簡稱。”(見《俞平伯論紅樓夢》,第767—768頁)俞平老指出:
詳述這第三段,因這話是重要的,乾隆末年相傳《紅樓夢》原本一百二十回。這跟我以前所想到所說過的稍有不同。……跟程偉元說的有些相合。……我從前以為這是程高二人的謊話,現在看來並非這樣。
俞平老乃誠實學人,他由舒序的“數尚缺夫秦關”出典得出的結論令人敬佩不已!
四、玉棟、舒元煒兄弟與當廉使生平綫索
當今天大傢有幸獲讀舒元煒序本《紅樓夢》的時候,我們固然要感謝舒元煒為我們留下這篇重要的序文,並以他的序文命名這部抄本。但是我們不該忘記這部抄本的原主人玉筠囤和他的鄰居“當廉使”,因為如果不是玉筠圃的提議並出示所藏五十三回,不是他主動去藉另外的二十七回,那麽舒氏兄弟一是無緣得見八十回抄本《紅樓夢》,也無法參與到這部抄本的迻錄。可以說這部抄本的主人是玉筠圃而非舒氏兄弟,今日之命名“舒序本”已有“喧賓奪主”之嫌。
筠圃,即玉棟,字子隆,號筠圃,內務府正白旗漢軍人,原襄平(今遼陽市)姚氏。清乾隆十年(1745)生,嘉慶四年(1799)卒。乾隆三十五年舉人,曾官山東臨邑知縣。在北京曾居北城,藏書最富,凡王漁洋、黃叔琳兩傢書多歸之名下,聞名京師。傢築讀易樓,“萬卷真同萬戶侯”。有關玉棟的詳細生平事跡,可參閱周紹良先生著《舒元煒序本(紅樓夢)跋》(見周著《紅樓夢研究論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266—271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捲首絮語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書係自愧而成 |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 | 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 | 智而通則悟 | 難得糊塗 | 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 | 實非別書之可比 |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 | 尤氏心內有什麽“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樂極生悲 | 裙釵一二可齊傢 | 萬不可奢華過費 | 敏探春“興利除弊”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 | 不過實錄其事 | 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 娶妻當如薛寶釵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