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開悟 》
心不爭自圓滿
證嚴法師 Zheng Yanfashi
心不爭自圓滿
修行學佛前應先學做人,能將自己的心照顧得好,再去照顧別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圓滿的道路。
修行學佛前應先學做人,能將自己的心照顧得好,再去照顧別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圓滿的道路。
我常說:“用同理心,將心比心”,但這分同理心,已經漸成專有名詞,而沒有人真正去實踐。
所謂“將心比心”是他人在起煩惱時,我們能否反省為何會起煩惱?就是因為內心的一股氣不順暢。這股氣就像大自然的亂流,或者是高低氣壓的不平衡,很容易變成臺風釀災。大乾坤有時四大不調,心的乾坤也會有四大不調,往往就是一念貪瞋癡,引來無數心靈災難。
總而言之,修行不衹是信仰正信,還要學習佛陀開闊的胸襟及遠見,否則,人生你爭我奪,無論怎麽爭,都很苦。
《阿含經》中有則經文:有位頂生王很有福,妻妾、子孫,賢臣、明士無一欠缺,更遑論財富寶物之豐,要什麽有什麽,然而人的欲念真是無底洞,即使如頂生王那麽富有的人,還是覺得不夠;他希望能到處走走,將天下都整治成他的國土。不久,果真如他所願,走遍四大洲,統治了天下。
過一段時間,他又覺得不滿足,心想人間都走遍了,也擁有一切,接下來應該要到天上去。後來他也如願到了天界,天帝恭敬地迎接他,還把天帝的位子讓一半給他,二人平起平坐。當時他想:我衹是來藉坐而已,有朝一日我也要擁有這個大位。
回歸人間後,心裏不斷地想着天帝的大位,直到老了、病了。在病危時,他的大臣就問他:“國王,您到了生命的關鍵,假設有人來問,您對此生有何心得,我們該怎麽回答?”
頂生王就說:“你可以告訴大傢,我擁有一切,卻時時不滿足,心中總是苦,苦到臨死,纔知道人生就衹是這樣而已。”說完嘆了一口大氣。
我常說勸募,重要的是募心而不是募款。對於捐款的善心人士,我都是衷心感恩、祝福他;但是,我對七、八十歲的老居士,或是帶病投入善行的人,我都會擁抱着他或拍拍他的肩膀說:“真是功德無量,你好有智慧。”這正是人生的真價值。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看看一些真正投入的慈濟委員走到生命的終點,輕安地嚮大傢說聲:“再見!”有的甚至幽默地對我說:“師父,您很忙,我替您多睡一下。”多灑脫!
我相信那種解脫的修行,真正是付出到最後一秒鐘。所以我說“做就對了!”要記住,心要時時調好,所謂“師父引入門,修行在弟子”,人生苦短,能力有限,大傢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 錄(1) | 目 錄(2) | 目 錄(3) | 前 言 | 期待大同的世界 | 拉住生命的繩索 | 以禪思開啓大愛 | 從口蹄疫風暴看尊重生命 | 平等心 | 珍惜清平的日子 | 戰爭之害 | 母愛就像長流水 | 父母難為 | “求不得”苦 | 為富不仁的董事長 | 風水與福慧 | 一念差,步步錯 | 以心轉境 | 鑽石眼貓的婚禮 | 雖富猶貧的老人 | 富中之富 | 發揮人生使用權 | 心的迷惑 | 把握現在,及時付出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