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萬花樓   》 第十七回狄公子乘醉尋姦 包大人夜巡衡事      李雨堂 Li Yutang

  當下王府侍官稟道:“狄爺,夜已深了,請明早去吧。”狄青喝道:“吾必要去的,你敢阻擋麽!”內侍不敢違逆,衹得點起燈籠。這狄青穿的是潞花王服式,腰下又懸了一口寶劍,兩名侍官持了一對南清宮大燈籠,一重重的由府門而出。一連出了九重,方到王府頭門,跑出官街大道。正好一天月色,萬裏無雲,街衢中傢傢戶戶肅靜無聲,衹聞雞聲唱叫不休,犬吠留連不絶。兩侍官不覺嚮南往韓府而來,狄青指着南方道:“此道往那裏去?”侍官道:“此地是往韓吏部府中去的。”狄青道:“如今不往韓大人府中去。”侍官道:“狄王親,不往吏部府,要往那裏去?”侍官道:“吾與孫兵部有深仇,如今要往他府中,仗着三尺竜泉寶劍,今夜必取這姦臣腦袋!”侍官聽罷,嚇了一驚道:“狄王親,這是行兇之事,萬萬不可!”狄青喝道:“誰言殺他不得,衹須我一劍,便把他揮成兩段了。”侍官不敢多言,衹得引着往孫兵部府而去。
  過了天漢橋,不覺已至孫府衙門,照壁高昂,府門前有大燈籠照耀,又有千總官把總官四圍巡查。一見了南清宮的燈籠到來,嚇得驚惶無措,躲避不及,心下慌忙,不暇細看,竟認作潞花王駕到。俯伏塵埃,聲稱:“王爺。”狄青聽了,呼呼冷笑道:“你們夜深在此,卻是何因?吾不是妄亂殺人的,衹手中寶劍,要砍姦臣的頭顱。”衆員稟道:“啓千歲爺,小人等乃孫兵部衙中巡查的。”狄青道:“既如此,快快喚孫秀出來見我!”衆員稟道:“孫大人不在府中。”狄青道:“他不在府中,那裏去了?”衆員稟道:“孫大人往九門提督王大將軍衙中赴宴去了。”狄青道:“可是真麽?”衆員道:“小臣們怎敢哄騙!”狄青聽了,又吩咐嚮王提督行中去。侍官應諾,提燈引道,急步往九門提督衙中而去。
  列位須知,由孫兵部府往提督行中去,必定要過天漢橋,故今狄青仍要回轉天漢橋。持了寶劍,隨着侍官,三人將上橋欄,狄青不覺酒涌上來,兩足酸麻,醉醺醺的東一步,西一擺,侍官二人,左右扶定,叫道:“狄爺仔細些纔好!”狄青道:“我要殺孫秀姦賊!”侍官道:“狄爺沉醉了。明日殺他,也未為遲。”狄青喝道:“鬍說!吾今夜不取孫秀腦袋,枉稱英雄!”口中說話,四肢已酥麻了,此刻一步也難移,侍官衹得扶定在橋欄立着。狄青此時甚是糊塗,便大呼:“孫秀!你這狗奴才!躲過了麽?”侍官叫道:“狄爺,孫秀是怕懼了,果然躲過了。”狄青道:“姦賊呵,躲得好,弄我找尋得好!但今夜不除了你這害民姦賊,非為大丈夫!”當時狄青身體睏軟,憑你英雄好漢,也用不出本事來了。算來非狄青酒量不高,易於沉醉,衹為王府中的美酒,比不得等閑之傢,這酒性好,比藥力還烈,是以狄青醉得沉沉不醒,手插劍尖於地上,側身合眼,已入睡鄉了。侍官二人,心焦意悶,衹得一手持燈籠,一手扶住,伺候立定。
  不多時,衹見遠遠有燈籠火把來了。一匹白馬,一座大橋,原來正是孫秀、龐洪二人。衹為提督大將軍王天化的母親慶祝壽辰,這王天化乃龐洪的得意門生,故此夜翁婿二人,在提督衙門中設宴慶壽,梨園演唱,還有許多文員武吏,在府堂暢敘。翁婿飲酒到三鼓終方回。兩乘轎馬正要過橋,早有傢將跑轉回稟道:“肩上太師爺,橋邊上有潞花王爺坐在橋欄之上,像有些酒醉一般。”二人齊道:“有這等事,快些下轎馬便了。”一翁一婿,慌忙急急步上橋欄一看,俯伏跟前,呼聲千歲。衹為狄青手插寶劍於地,頭已低下,是以龐洪、孫秀看不出臉面來,衹見南清宮的燈籠,又是一般服式,自然是潞花王了。二人俯伏在地,呼道:“千歲,臣龐洪、孫秀見駕,願王爺千歲千千歲!”兩個侍官,平素也怪着二人,是時並不作聲,聽他跪在此地。兩個姦臣的膝兒跪得已疼痛了,實在不耐煩,又朗言道:“臣等護送千歲爺回府吧。”狄青醉中聞言,頭略擡一擡,二人一見,頓覺駭然,抽身而起。龐洪即呼:“賢婿,賢婿,你看此人容貌,並非潞花王。”孫秀道:“果不是潞花王,吾認得此人是狄青。”登時吩咐傢丁,把火一照,喝令衆軍上前捉拿,早有侍官二人,阻擋喝道:“此人捉拿不得的,太後娘娘聞知,你們之罪還了得麽?”龐洪喝道:“他乃有罪之人,還敢穿此服式,冒充王爺,這是萬死不赦的罪,為什麽捉拿不得?”侍官聽了,心中着急,大喝道:“此人乃是太後娘娘嫡親內侄,你們還敢動手麽?”龐洪大喝道:“休得鬍說!”孫秀呼傢丁,將三人一並拿下。兩名內監看來不好,跑走如飛,一直回歸王府內宮報知。
  卻說狄青雖有英雄奇能,此時醉得麻軟如泥,糊糊塗塗,不知所以,故被他們緊緊縛定,還不知覺。於是數十個傢丁,見他昏迷不醒,衹得打擡回衙。狄青一柄寶劍,也被龐府傢丁拿去。方纔跑得兩箭之路,衹見遠遠一對紅燈籠,一乘小轎,坐着一位官員。龐洪是妄自尊大之人,全無忌憚,在轎內命傢丁喝問:“那個瞎眼官兒,還不回避麽!”原來此位官員來得湊巧,乃是正直無私的包竜圖,夜來巡察地方,在此不期相遇。他本非奉着聖上旨意巡查,皆因他勤於國政,不辭勞苦,自要查察,如有強惡頑民,乘夜搶奪,酗酒行兇等事,即要捉拿處治。當有張竜、趙虎稟道:“啓大人,這前面龐太師、孫兵部來了。不知為什麽拿了一位王爺服式的人,請大老爺定裁。”包爺聽罷,言道:“這兩人又在此作祟了!”吩咐與他相見,可將此位王爺放了綁。張竜、趙虎領命,上前叫道:“包大人在此,請龐大師、孫大人且住。”一見赫赫有名的包閘刀,龐、孫兩府的衆傢丁也自心驚,即拋了狄青遠遠的走開。一旁董超、薛霸已將狄青鬆綁扶定,孫秀、龐洪一見大怒,齊呼:“包大人那裏來?”包爺道:“下官巡夜,稽察到此,二位那裏來?”龐洪道:“去提督府赴宴回來。”包爺道:“老太師,為何將這位王爺拿着?”龐太師道:“是什麽王爺,乃是一名逃兵狄青,冒穿王爺服式,假冒王爺,如今將他拿下定罪。”包爺聽了狄青之名,暗思:前日將他開豁了罪名,後來又在教場題詩,幾乎死在孫秀鋼刀之下。前兩天聞傢丁傳知,他力降狂馬,被龐府人邀去,不知今夜怎的穿了潞花王服式,又被他們拿下。原來狄青逃往韓府,又往南清宮降竜駒,姑侄相會事情,包公尚還未知,當下心內猜疑,便開言道:“本官來稽察巡夜,那狄青是個犯夜小民,待我帶回衙中查究便了。”孫兵部呼包大人道:“這是逃兵小卒,應該下官帶回去的。”包公道:“你說那裏話來,狄青兵糧已經大人革退了,還是什麽逃兵?衹好算犯夜百姓,應下官帶去。”孫秀道:“這人卻與你不相幹,是我營下的革兵,休得多管!”包公道:“鬍說!這是下官犯夜之民,幹你甚麽?”龐洪道:“包大人太覺多招多攬了!這狄青非你捉捕,何必要你帶去?”包公道:“老太師不必多言爭論,一同去見駕,是兵是民,悉聽聖上主裁。”龐洪聽了便道:“此話倒也說得不差。”三人都不回衙,徑往朝房來伺候聖上,按下慢提。
  卻說王府的兩名內侍,跑回南清宮,進內報知。是時潞花王已安睡了,狄後娘娘尚未安睡,正與媳婦欣喜談論,一聞此話,心中驚怒,忙傳內監宣召潞花王。王爺聞言,心中帶怒道:“狄表兄為人真是狂莽,你現今是王傢內戚,不應夜出持刀殺這姦臣,如今偏偏又遇着這兩個冤傢,被他拿去,孤不去解救,誰人替他出力?”太後道:“吾兒,你今不必往尋龐洪、孫秀,且親自上朝,往見當今,將此段情由剖奏明白。若要將我侄兒為難,為娘是斷不肯幹休的。”潞花王道:“謹遵懿旨!”太後又道:“須對聖上說知,必要體諒我的面情,推恩封贈他一個王爵。”潞花王應諾。當時已是四更將近,潞花王梳洗已畢,穿上朝服,用過參湯,嵌寶金冠頭上戴,藍田玉帶半腰圍,上了一匹雪白小竜駒,三十六對內監跟隨,燈火輝煌引道。
  慢表年輕千歲來朝。其時五鼓初交,狄青已經酒醒了,說道:“寶劍那裏去了?”董超道:“沒有什麽寶劍。”狄青道:“孫秀腦袋在那裏?”薛霸道:“休得如此,你方纔已被孫兵部拿下,難道不知麽?”狄青道:“奇了!果有此事麽!”即把眼睛一抹,圓睜虎目,立起來駡道:“孫秀,你這好惡奴才!”口中駡,又要邁步動身。旁邊四名旗牌軍扯住道:“休走!不要癡呆,孫兵部乃聖上的命官,你敢殺他?倘殺了他,你還了得!”狄青道:“我若殺此姦臣,情願償他一命罷了。”四人道:“此地乃官員敘會之所,休得羅 !”狄青道:“我緣何在於此地,你等是何人?”四人道:“我們是包大人手下旗牌軍,方纔你已被拿,全虧我傢大人查夜而來,始得放脫,免了此災。如今包大人、龐大師、孫兵部帶你前來面聖,且不要作聲。”狄青聽罷道:“不意有此等事,真乃妙妙!罷了,且靜悄悄在此伺候便了。”
  當日上朝大小官員先後而來,敘集於朝房中候駕。時交五鼓,衹聽得鐘鳴鼓響,文武百官朝參,敘爵分列兩行。聖上降旨:“那官有奏,即可啓奏,以待聖批。”早有龐太師出班奏道:“臣龐洪,昨夜與孫兵部拿得逃兵狄青一名,身穿着潞花王的服式,張着南清宮的燈籠,假冒王爺的刁棍。如今拿下,該得妻聞,以候聖裁。”天子正要開言,有包爺出班奏道:“臣啓陛下,昨夜臣巡查街坊,稽察姦匪,時交四鼓,不想一名犯夜之民,被孫兵部捉獲。但思臣是文官,定例管理百姓,他是武職,定例管理軍兵。狄青兵糧已經革去,例應歸文官究辦。伏惟陛下降旨與臣,將此犯夜之民,並冒穿王爺服式的情由,詢察明白復旨,未知聖意如何?”當時聖上有旨:“狄青不論是兵是民,總以假冒王爺為重,即着包卿詢明復旨定奪。”包爺稱言領旨。翁婿二人,面光掃盡,衹得歸班不語。
  不多時潞花王駕到,直上金鑾殿,朝參已畢,即將狄青在王府降伏竜駒,母後問起,因有玉鴛鴦為憑,方知是姑侄等事,一一奏明。天子聞奏,心中也覺駭然,想來母後原是狄青姑母,是朕表兄弟了。又傳言呼道:“龐卿,你也大覺荒謬,不該混拿禦戚,倘母後得知,罪幹非小。”龐大師聽了,嚇得伏倒丹墀,抽身不得,孫兵部在旁亦是一般。衹有包公大喜,暗道:不意這狄青竟是顯貴王親,卻弄得兩個姦臣着急,倒也爽快。當時又有鬍坤在右班中,聽見聖上斥責龐太師,並知狄青是聖上內戚,暗暗怒氣衝天,自思不能相報孩兒之仇了。
  當下狄青如何處分,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選秀女內監出京 赴皇都嬌娥灑淚第二回八王爺蒙恩獲美 狄千金慰母修書
第三回寇公駕幸澶州 劉後陰謀換太子第四回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興兵
第五回小英雄受睏求簽 兩好漢憐貧結義第六回較技英雄分上下 閑遊酒肆惹災殃
第七回打死兇頑除衆害 開脫豪傑順民情第八回說人情忠姦辯駁 演武藝英傑縱橫
第九回急求名題詩得禍 報私怨越律傷人第十回受傷豪傑求醫急 濟世高僧贈藥良
第十一回愛英雄勸還故裏 恨姦佞賜贈金刀第十二回伏猛駒誤入牢籠 救故主脫離羅網
第十三回脫圈套英雄避難 逢世誼吏部扶危第十四回感義俠同伴離姦 圓奇夢賢王慰母
第十五回團圓夢力薦英雄 奉懿旨勇擒竜馬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訴身世 證鴛鴦太後認親人
第十七回狄公子乘醉尋姦 包大人夜巡衡事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
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姦徒就戮第二十回將英雄實至名歸 會俠烈情投意合
第二十一回薦解徵衣施毒計 喜承王命出牢籠第二十二回離牢獄三傑談情 解徵衣二雄立志
第二十三回現金軀玄武賜寶 臨凡界王禪收徒第二十四回出潼關劉慶追蹤 入酒肆狄青遇母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