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易經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4)      何新 He Xin

  由册與典的由來,我們可以探知《易經》及卦爻辭的來源。所謂八索,即幾根繩索。“八索,八卦也”(《周易正義》引馬融)。
  “五帝時名八索。坤(之)索,於乾而得之男。乾之索,於坤而得之女,遂成八卦。八八相索,産生六十四”(《經典釋文》註)。《左傳》昭公十二年:“索,本又作素。”素,即結繩也。每索係八結(結古音亦與卦同),一結即一卦。每結與結間係有六衹竹(木)簡為記事,其辭即係辭,稱為謠(歌謠),又稱“爻辭”。爻字的本義,是繩索的絞接、絞索。爻絞疊韻相通。絞編於繩索上的記事之辭,就是爻辭。
  《左傳》定公四年:“啓(繼)以商政,疆(治)以周索。”周索,其實就是周易(宋《玉海》引《勾微》)。
  古結繩之法,今已失傳。但大體可以推測如下:
  有兩種結:一種結為單數結,稱陽結;一種結為偶數結,稱陰結{1}。結自下端嚮上結紮。第一結稱初,最上者稱上。
  8道索,每索上係8根繩,每繩上有6個結。結有單結及偶結兩種。
  8×8=64×6=360+24=384爻(結)(爻辭附紀於上)
  《易緯乾鑿度》:“乾古文天字,坤古文地字,離古文火字,巽古文風字,震古文雷字,艮古文山字,坎古文澤字。”但先秦古文字及甲金文、契刻符中均不見此類文字。高亨雲:“此以八卦為文字,漢人之說也。”緯書之說多存上古之義。按,此以二元符號“—”、“∧”組詞即結繩符號,“—”為單結,“∧”為三結。單結三結,即天;雙結之三,即地;其餘可類推之。
  在分為兩組的8根(每組各4)的繩子上,不打結代表陽爻,打結代表陰爻。後來有了象形文字,就把這種記事編碼的圖像刻畫下來,此即“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的畫卦。
  應該指出,從信息論的觀點來分析這種打結(∧)與不打結(—),實際正是一種二元編碼係統。
  布尼茲說:“這恰恰是2進製算術。……在這個算術中,衹有兩個符號:0和1。用這兩個符號可以寫出一切數字。……陰爻就是‘0’,陽爻就是‘1’。”
  從信息論的觀點看,布尼茲對《易經》符號的這種解釋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任何消息(事物)不管多麽復雜,事實上都可以衹用0、1這兩個不同的符號組成編碼序列來傳輸。衹要在編碼時將要傳遞的消息(事物)給定一個號碼i(i=1,2…n)就可以了。因為0和1兩個符號可以組合成無限大的任何數字。
  在文字尚未發明的遠古(即傳說中的包犧時代),先民采用這樣一種元編碼組成的符號係統——結繩語言來傳遞和記錄信息,並非是不可能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序一序二第四版序解讀《易經》的方法(1)
解讀《易經》的方法(2)解讀《易經》的方法(3)解讀《易經》的方法(4)“周易”釋名(1)
“周易”釋名(2)“周易”釋名(3)“周易”釋名(4)“周易”釋名(5)
“周易”釋名(6)《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1)《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2)《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3)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4)《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5)《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6)《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7)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8)《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9)《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10)論陰陽(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