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盛世之毀——甲午戰爭110年祭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4)
許華 Xu Hua
在李的大力影響下,福建、廣東、臺灣地等又先後投資白銀105萬兩,購買了7艘“蚊子船”。其中,1879年8月,瀋葆楨訂購的“鎮北”等四艘“蚊子船”出現在茅斯普魯斯港時,《泰晤士報》赫然宣揚:其艦載火炮的穿透力,超過英國海軍所擁有的最可怖武器——“無畏”艦上的大炮的15%,“中國人做此突然的冒險一條,已經跳到我們前面去了。”
但是,就在此過程中,福州船政局的管帶劉步蟾對“蚊子船”提出了批評。他在嚮船政
局上司呈交的《西洋兵船炮臺操法略論》中指出:“蚊子船利於攻人,而無能自衛,衹可用於守港。”李鴻章見到這篇論文之後,趕緊去觀察,深感:“蚊子船……行駛既緩,風浪宜避,衹能在海口及沿岸淺水處馳逐接戰,似不宜於大洋……若恃為洋面製敵之具,未必確有把握。”
但李鴻章仍遲遲不買鐵甲艦。他的理由是:鐵甲艦太昂貴,財政負擔沉重;鐵甲艦能被巨炮擊沉、能被裝甲快碰船撞沉;沒有停靠鐵甲艦的碼頭,如果被敵國搶走,將是極大的國際笑話;缺乏合格的艦長等等。
瀋葆楨等紛紛反駁:“各省解及海防專款將及二百萬……約敷購土船一隻。【註:當時土耳其的兩艘鐵甲艦願意出售,每艘約160萬兩。】外洋定製物價,分期償債,有百萬以為帑輿,似不甚窘。其餘指款各省,鹹知其不能不解,亦必踴躍……鐵甲船非無可破之炮,然較之木殼鐵皮者難易迥殊。且船有隔斷,縱受傷不致沉沒,尚可以戰。”至於碼頭和艦長問題,則更不是問題,因為:中國海岸綫漫長,良港極多;福州船政局培養了很多人才,他們從英國留學回國後大材小用,不得不去管帶“蚊子船”。
由於左宗棠遠在西北,瀋葆楨的政治地位和權勢又相對太小,這場重要爭論的結果,自然是李鴻章贏了。
丁日昌對李鴻章的做法也心有不滿。1877年夏,日本嚮英國訂購了兩艘針對中國的鐵甲艦,消息傳到中國後,他便“請將議撥臺灣鐵路經費改購中等鐵甲艦船三艘,無事在澎湖操練,有事駛往南北洋聽調,以期練成水師一二軍”。總理衙門命丁日昌具體經理,並詳細咨商南北洋大臣,會同派員,分別訂購。
1879年,中國增訂的幾艘“蚊子船”還在造船廠,日本趁中國在西北與俄國交涉歸還伊犁之機,仗着鐵甲艦出兵吞併了琉球。清廷方面終於認識到海防的重要性和鐵甲艦的戰略價值,再次爆發加強海防建設的呼聲,李鴻章也因遲遲不購買鐵甲艦受到抨擊。他被諭令與瀋葆楨“妥速籌購”鐵甲艦。【失去琉球,李鴻章沒受到絲毫懲處?
當年秋,李鴻章决定用北洋所籌集的一百多萬兩購買一艘鐵甲艦,卻遭到恭親王的反對。奕 上奏:南洋所轄洋面較北洋寬得多,得到的經費卻很少,應優先安排。【這一點在日本侵占琉球之後尤其重要。】並對北洋專顧一口提出質疑。
李鴻章見勢不妙,立即訂購了兩艘赫德和金登幹嚮他推薦的“快碰船”。赫德等稱,西方海軍界認為火炮技術的發展對鐵甲艦越來越不利,而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的新式“快碰船”——一種非裝甲巡洋艦——“可保追趕並破壞極好的鐵甲艦”,如果中國政府選用,“將再一次在海軍科學方面居於領先地位”。李鴻章嚮法國軍官咨詢後,將其特點概括為“船孝炮大、行速”,“船小則價不甚昂,炮大則能禦鐵甲,行速則易於進退”。
李鴻章的做法讓瀋葆楨極為失望,當年底,他便在憤懣中去世。瀋葆楨臨終遺疏:“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買鐵甲船一事,至今無及矣。而懇懇之愚,總以為鐵甲不可不辦,倭人萬不可輕視……伏望皇太後聖斷施行,早日定計,事機呼吸,遲則噬臍。”
成功嚮清朝政府促銷了本國造“蚊子船”和“快碰船”的赫德,一從英國休假返回中國,便趁中國南北洋海防建設在應付日本侵占琉球、中俄伊犁爭端相關危機中的拙劣表現而受到抨擊的機會,大肆插手中國海軍。他嚮總理衙門建議:中國擁有2艘巡洋艦和8艘“蚊子船”就足夠了,不必再買鐵甲艦;聘用的外國教習沒有實權,必須派他擔任總海防司;用人、發餉、造械諸事,由他一人主持,南北洋大臣不得侵越。饑不擇食的總理衙門諸公竟然準備同意,李鴻章也含糊其辭。
李鴻章的幕僚薛福成持堅决反對意見,他為此寫了篇《論赫德不宜總司海防書》,指出:
“(赫德)為人陰鷙而專利,沽勢而自尊。雖食厚祿,受高職,其意仍內西人而外中人。彼既總司江海各關稅務,利柄在其掌握,已有尾大不掉之勢。若復授為總海防司,則中國兵權、餉權皆入赫德一人之手。且以南北洋大臣之尊,尚且劃分界欲,而赫德獨綜其全;南北洋所派監司大員僅獲列銜會辦,而赫德獨莞其政。彼將朝建一議、暮陳一策以眩總理衙門。既藉總理衙門之權牽製南北洋,復藉南北洋海防之權牽製總理衙門,南北洋不能難也,總理衙門不敢違也。數年之後,恐赫德不復如今日之可馭也。”
躊躇數日之後,李鴻章采納幕僚薛福成建議,讓總理衙門告訴赫德,總海防司必須親赴海濱專司訓練,不能再兼任總稅務司。赫德無法得兼,衹好守住總稅務司權柄不放。
隨後,俄國因伊利問題,派艦隊威脅中國北洋一帶,李鴻章便迫不及待地要購買鐵甲艦。這時,李鴻章1877年2月就一直在關註的兩艘英國造二手鐵甲艦,一下子就從每艘160萬兩漲價到200萬兩。1880年5月,當李鴻章决心咬牙買進時,英國人又以國際公法所限,不再對中國出售。
經清朝駐英國公使李鳳苞、徐建寅在歐洲反復考察比較,李鴻章於當年底嚮德國伏耳鏗廠定造了第一艘鐵甲艦“定遠”號。該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335噸,航速14.5節,是遠東各國中最威武雄壯的戰艦。徐建寅稱:“現在中國擬造之船,議仿‘英弗來息白’及‘薩剋森’之製,【註:分別為當時英國和德國最新最大的鐵甲堡式鐵甲艦。】集兩者之長,去兩者之弊……如此經營,似可列於當今地球第一等之鐵甲艦。”
中德合同簽訂兩個月後,赫德得知此事。英、法兩國廠商趕緊活動,謀取第二艘鐵甲艦的訂單。由於英法開價太高,李鳳苞於1881年夏與德方簽訂了第二艘鐵甲艦“鎮遠”號的訂單。兩艦共耗資340萬兩白銀。
第二份訂單簽訂後,英國拒絶嚮德國出口鐵甲艦所需復合裝甲,德國毅然自行研製。清廷派出首批留歐海軍學員前往監造。後來,李鴻章還派劉步蟾等前往學習兩艦的駕駛和管理維護技術。
1881年8月3日,投資65萬兩白銀的“超勇”號和“揚威”號在英國紐卡斯爾港下水,200多名中國水師官兵和30多位英國官員、製造商及其女眷舉行了升旗儀式。出使英國大臣曾紀澤自豪地升起黃色飛竜戲珠三角旗,水兵則鳴放了禮炮。17日,兩艦啓程回國,取道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綫歸國。沿途各國,均嚮這支中國艦隊鳴炮緻賀。在剋服了一些航行波折後,兩艦於10月15日成功抵達香港。因接船有功,朝廷賞丁汝昌實授天津鎮總兵兼北洋水師統領;林泰曾賞果勇巴圖魯勇號,參將候補;鄧世昌賞戴花翎,都司候補。
1883年,赫德又嚮李鴻章推薦阿姆斯特朗公司造快碰船和加大快碰船。李鳳苞與德國海軍部討論後持反對意見。李鴻章便在德國又訂購一艘最新樣式的裝甲甲板巡洋艦,取名“濟遠”。
1883年早些時候,“定遠”、“鎮遠”兩艦先後下水試航。原計劃,“定遠”於當年7月啓程赴華。就在這時,法國對華戰爭開始,法國人揚言要在公海截奪兩艦,李鴻章不敢讓其回國。德國當局也以保持中立為由,於7月27日密令將兩艦滯留在基爾港。
朝廷內外風言兩艦質量大有可疑,李鳳苞在訂購鐵甲艦的交易中損公肥私,侵吞數十萬兩。1884年9月7日,法國攻擊馬尾船廠、福建船政局被摧毀、中國正式宣戰之後的第12天,清廷派許景澄接替李鳳苞為出使法、德、意、荷、奧五國欽差大臣。他剛到歐洲,便接到國內電旨,要求其詳細勘驗鐵甲艦工料,如不堅固,據實參奏。若兩艦回國後與所驗不符,惟他是問。許景澄立即前往基爾港,在協同管駕劉步蟾等的陪同和指點下,勘驗工作進行順利,“兩艦甲厚炮巨,定製頗為妥善”,一切都符合合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 西學東漸(1) | 西學東漸(2) | 內外交睏(1) | 內外交睏(2) | 內外交睏(3) | 藉師助剿 | 師夷長技——同光興盛之“求強”的洋務運動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1)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2)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3) | “求富”的洋務運動——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一)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1)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2)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3)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4)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5)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6)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1)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2)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3)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1)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