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守望的距離   》 第17節:悲觀·執著·超脫1      周國平 Zhou Guoping

  19933
  人一輩子衹想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一視同仁無可回避地擺在每個人面前……
  悲觀·執著·超脫
  一
  人的一生,思緒萬千。然而,真正讓人想一輩子,有時想得驚心動魄,有時不去想仍然牽腸挂肚,這樣的問題並不多。透底地說,人一輩子衹想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一視同仁無可回避地擺在每個人面前,令人睏惑得足以想一輩子也未必想清楚。
  回想起來,許多年裏糾纏着也連綴着我的思緒的動機始終未變,它催促我閱讀和思考,激勵我奮鬥和追求,又規勸我及時撤退,甘於淡泊。倘要用文字表達這個時隱時顯的動機,便是一個極簡單的命題:衹有一個人生。
  如果人能永遠活着或者活無數次,人生問題的景觀就會徹底改變,甚至根本不會有人生問題存在了。人生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暫性。不過,從衹有一個人生這個前提,不同的人,不,同一個人可以引出不同的結論。也許,睏惑正在於這些彼此矛盾的結論似乎都有道理。也許,智慧也正在於使這些彼此矛盾的結論達成辯證的和解。
  二
  無論是誰,當他初次意識到衹有一個人生這個令人傷心的事實時,必定會産生一種幻滅感。生命的誘惑剛剛在地平綫上出現,卻一眼看到了它的盡頭。一個人生太少了!心中涌動着如許欲望和夢幻,一個人生怎麽夠用?為什麽歷史上有好多帝國和王朝,宇宙間有無數星辰,而我卻衹有一個人生?在帝國興衰、王朝更迭的歷史長河中,在星辰的運轉中,我的這個小小人生豈非等於零?它確實等於零,一旦結束,便不留一絲影蹤,與從未存在過有何區別?
  捷剋作傢昆德拉筆下的一個主人公常常重複一句德國諺語,大意是:"衹活一次等於未嘗活過。"這句諺語非常簡練地把衹有一個人生與人生虛無畫了等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自序第2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第3節:幸福的悖論1
第4節:幸福的悖論2第5節:幸福的悖論3第6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1
第7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2第8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3第9節:自我二重奏1
第10節:自我二重奏2第11節:自我二重奏3第12節:失去的歲月1
第13節:失去的歲月2第14節:探究存在之謎1第15節:探究存在之謎2
第16節:永遠未完成第17節:悲觀·執著·超脫1第18節:悲觀·執著·超脫2
第19節:悲觀·執著·超脫3第20節:有意義的徒勞1第21節:有意義的徒勞2
第22節:有意義的徒勞3第23節:有意義的徒勞4第24節:有意義的徒勞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