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寫在時空縫隙裏的感悟:人在時空之間   》 第17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1)      葛劍雄 Ge Jianxiong

  4行政區劃與歷史疆域
  4-1尊重歷史,立足現實
  如果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在全國普遍推行郡縣製算起,中國全國性的行政區劃已經實行了2200多年。在此漫長的年代間,不僅以中央集權制度為基礎的行政區劃制度長期保持穩定,而且一些具體的行政區域也往往持續幾百上千年,有些縣的存在甚至已超過2200年。在中國所有的制度中,行政區劃制度是持續時間最長、相對最穩定的制度。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對現行行政區劃制度的認識和任何可能的改革,都必須建立在充分瞭解歷史的基礎之上。限於篇幅,這裏就談兩個方面:
  一是一級政區設置中一些特殊因素。
  行政區域的設立和劃分,既是國傢進行日常管理的需要,也關係到政權的鞏固,因此必須兼顧內政和外交、自然和人文、經濟和文化、傳統和現實等各種因素。由於不同時代、不同形勢、不同區域、不同統治集團的需要和利益不同,側重點和出發點也有差異,但基本原則卻是一致的。而一種行政區域或區域類型的設置如能長期延續,特別是在政權更迭後仍不改變,就足於證明這類設置的合理性,至少能證明是利大於弊。另一方面,由於時過境遷,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利也可能轉變為弊,因此適當進行必要的調整,也是完全必要的。
  在生産力落後的古代,自然地理條件對人類社會起着更大的、有時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對行政區劃也是如此。因此古代對行政區域的設置,往往強調應按照自然地理條件,即“山川形便”。即使如此,自然條件衹是諸多因素之一,“山川形便”並非惟一或决定性的條件,必要時中央政府會有意識地打破自然條件的製約,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以利於防止和破壞分裂割據。
  這一點已經得到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地圖的證實。在其中的《駐軍圖》上,漢朝與南越國之間的界綫,並非沿南嶺山脈的分水嶺劃定,而是或南或北,不時越過山脈深入南側。顯然,這樣的劃界使中央政府能控製南越的戰略要點,使南越無法利用天然屏障形成完整的防綫。
  這一原理在元朝得到進一步的運用,具體反映在秦嶺南北政區的變化。自秦漢至宋金,秦嶺歷來是不同一級政區之間的天然界限。但從北宋末年開始到蒙元,秦嶺一直是南北政權爭奪的焦點,也是南方政權對抗北方政權的有利因素。元朝統一南北後,首都設在北方,自然希望造成北方對南方的優勢,因此將地處秦嶺之南的漢中盆地劃給本來在秦嶺以北的陝西,打破以四川盆地為中心的封閉性地形。這樣的劃分當然不無弊病,特別是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直到今天,漢中盆地一帶的經濟文化與關中還有很大區別,而更接近於四川;由漢中至關中的交通比從漢中去四川更睏難;但政治和軍事上的優勢是相當明顯的。由於此後的明、清都建都於北方,這條界綫延續至今。
  1368年朱元璋建都於應天府(今南京)後,曾劃定一片範圍很大的中央直轄區。他深知南京偏於南方,不利於控製北方和西北,曾先後將西安和開封列為遷都候選對象。在得知西安、開封完全不適合建都後,又决定在故鄉(今安徽鳳陽)興建中都。這一宏大規劃雖因不切實際及朱棣遷都北京而廢止,卻留下了一個相當於今江蘇、安徽和上海市在內、跨長江和淮河兩個流域的一級政區——南直隸(南京)。清初繼承了這個政區,衹是改名江南。但這個政區畢竟太大,長江以南部分又是天下財賦之地,在全國所占比例過高,因此决定由北而南一分為二,成為此後的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剩當年分省時當然不會不考慮自然條件,也可以將這一區域按南北劃分,即將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分別劃為不同的政區。但蘇南與蘇北,皖南與淮南、淮北之間在經濟和文化上的差距實在太大,如果按南北劃分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全國最富的政區和一個相當窮的政區,所以結果還是由北而南劃分為東、西兩個政區。這樣的分法並非沒有矛盾,因此從清末至民國期間都有重劃蘇、皖省界或設立“淮海時等各種建議。不過直到今天,除了上海市早已另設為直轄市以外,蘇、皖兩省的界綫基本還是明朝的南京和清初的江南的舊界,而兩省間的界綫也與當初劃界所定大致相同,說明這樣的劃分的合理性是主要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中國的形成(1)第2節:中國的形成(2)
第3節:中國的形成(3)第4節:從天下到世界(1)
第5節:從天下到世界(2)第6節:從天下到世界(3)
第7節:從天下到世界(4)第8節:中國與世界(1)
第9節:中國與世界(2)第10節:秦朝的疆域 西漢的疆域
第11節:“中興”和動蕩:東漢的疆界變遷第12節:舟車萬裏同:唐前期疆域圖
第13節:四海混一遠逾漢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節: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統一:清朝的疆域
第15節:唐朝的長安和洛陽第16節:大汗之城中國首都:大都
第17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1)第18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2)
第19節:尊重歷史,立足現實(3)第20節:對中國歷史疆域的敘述應該嚴格按照歷史事實
第21節:古地圖何以絶跡 地圖是誰用的第22節: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來自外國的製圖知識
第23節:得天下與治天下第24節:杯酒釋兵權之後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