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中国式人情隐规则:生活中的关系学 》
第17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8)
魏清月 Wei Qingyue
?有“舍”才有“得”
舍得才能获得;放下才能去争取新的目标;忘记才能心宁;宽容才能得众;反求诸己,做到无念无私,就是踏实自在。
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就影响很大,而每个人也都希望能拥有良好、广阔的人际关系。有位在商场上颇有成就的人在报上说,要建立良好、广阔的人际关系,必须运用“舍得”的观念,也就是,有“舍”才有“得”。不“舍”而想“得”,那种人际关系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要学会主动出击,先去满足对方的自我。
我想很多人都会认同他的话,因为每个人都曾接受过别人的“舍”,而成为别人的朋友。
要争取到“得”就得先学会“舍”。人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任何事都先想到“我”,都先从自己的方面考虑。因此有时便会想:某人为什么不先对“我”打招呼?某人为什么不请“我”吃饭,而要请别人?某人为什么不寄生日卡给“我”?某人为什么和“我”有距离?
你这样子想,别人也是这样子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把“得”放在心上,挂在眼前,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先“舍”,那么这份关系便不可能展开!既是如此,我们应当学会主动出击,先去满足对方的自我,为双方关系的建立迈出第一步。
主动出击就是“舍”的第一个步骤,也就是先“舍”掉你的矜持,“舍”掉你的武装,向对方展露和平的姿态。接下来就要有实际的做法了。普通的日常寒暄和打招呼看来没什么,但如果能在普通谈话中加入对对方的关心,那么这人际关系便会慢慢发酵。当然,你的关心不可带有刺探的意味,否则会引起对方的警戒,借题发挥最好,例如从工作谈起,再扩展到家庭、休闲,慢慢地把对方的心窗打开。
但是,光是这样还不够,因为这只能让你建立一份普通的人际关系,你必须再加入某些成分,才能把这人际关系巩固起来。要学会怎么做很简单,首先抛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为对方做些什么!认真体会到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
(1)观察、了解对方的需要,不等对方开口,你就先替他做,他不只感谢,还会感到惊喜;例如甲君主动为乙君从国外带回来一瓶“生发水”,虽然没多大效用,但乙君仍然会非常地感动。
(2)共享你的资源,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人际的,例如你可介绍你的朋友给他认识,借他你的CD、送他你种的花或你收藏的书,反正只要对方没有而你有的,便可和他分享。
凡事以他人的利益为先,用你的诚心感动对方,这种“舍”,就会真的换到“得”。但是也不排除某些例外。因为人世间有很多不领情的人。但话又说回来,对这种人,不“舍”又怎可能“得”!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你不必去期待对方是否有善意的回应,但要相信,“舍”是种子,“得”则是收成,有些种子发芽得早,有些发芽得晚,但总是会发芽、会有收成的。总而言之,要建立人际关系,不能坐着等别人“送上门来”那样就会连门都没有!
?人情账户很重要
人情就是财富。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狐狸扑向它久违的猎物一样。这样,你就在不知不觉中将你的“人情账户”新添了一个正数。
重视情意观念可以扩充你的人脉,会为你日后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情意观念要像金钱观念一样,多多益善,这样才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积累人情这一无形资本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 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仍然记在心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地震出版社 |
|
|
第1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1) | 第2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2) | 第3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3) | 第4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4) | 第5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5) | 第6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6) | 第7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7) | 第8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8) | 第9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9) | 第10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 | 第11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2) | 第12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3) | 第13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4) | 第14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5) | 第15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6) | 第16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7) | 第17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8) | 第18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9) | 第19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0) | 第20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1) | 第21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2) | 第22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3) | 第23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4) | 第24节: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