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17節:老北京交通(4)
馮大彪 Feng Dabiao
手推車 手推車當中衹有一個車輪,故俗稱"一輪明月"。過去, 山東、河北、河南各省載客運貨均用此車。那時曾有"推小車不用學, 衹要腰眼活"的民諺。北京在未安自來水管之前, 各營業水井, 給用戶送水, 概用手推車推運。車上左右各有一大木桶, 桶之上有方口,用以灌水, 桶之兩旁下端, 各有一出水的小洞口, 用木塞堵塞。車上放帶鐵鈎扁擔一條。靠車轅置小木桶兩個。至用戶傢門時, 將小木桶分置車之左右, 拔下木塞, 將水放滿, 再用木塞堵嚴小洞口,挑水入門, 倒於缸內。倒滿一缸水, 有時需挑送數次。淘氣小孩兒, 趁送水人進門之際, 拔下一邊木塞, 水流滿地, 急急跑走。兩邊水桶一輕一重, 必然傾倒。
此外, 賣青菜、山貨、缸盆、黃土者以及賣幹鮮果品、燙面餃、牛頭肉、切糕等小商販, 亦多用手推車。但車之上部是平面的。
另有糞車, 其構造與水車全同, 但兩旁不用木桶, 而用荊條筐。此種工具很不嚴實,且行走甚慢, 行人碰了衹好掩鼻而過。
擔挑 過去, 賣河水的( 種荷花用)、賣青菜的、賣魚蝦的、賣鮮花的, 都用擔挑。此外, 煤鋪送煤, 灰鋪送灰, 飯館送酒菜, 傢具鋪出賃傢具等等, 也用擔挑。
人背人 清末, 京都下水道大半堵塞。一到夏季, 尤其是暴雨頻繁時節, 各大街積水成河, 有時沒膝及腹,無法通行。此時便有些窮苦之人為掙得幾文錢, 專門背人過街。這些人穿着短褲, 光着膀子光着腳,背上背, 用雙手托住那人雙腿, 一步一步水過街。
駝 戶
陳琪
清朝末年, 京西石景山和門頭溝一帶, 京南良鄉和大紅門一帶, 有很多養駱駝的"駝戶"。那時, 山區的煤炭、石灰、木頭, 主要是靠駱駝馱進城。一進入秋季,拉駱駝跑城兒的就開始多起來, 鼕季是最忙的時候, 每天天蒙蒙亮, 隨着陣陣清新悅耳的駝鈴聲, 一隊隊的駱駝就來到北京城外。有的將煤或灰卸在城門附近的集市上, 有的則直接送到用戶傢裏。
那時, 在北京城裏, 時常可以見到高大的駱駝昂首闊步、悠然自得地漫步在馬路上。
我傢四代都是養駱駝的
我們是京西衙門口村的老住戶。因為從我們村到門頭溝和到城裏遠近差不多, 到門頭溝馱煤也好, 往城裏送煤也好,當天都可以返回村裏, 不用在外面住店,由於地點適中, 村裏養駱駝的特別多。聽老輩子人講, 全村的駱駝最多的時候達到過千兒八百衹, 僅東街樊傢一傢就養了一百多衹。
我今年75 歲, 我們傢從我太爺到我這一輩兒, 四代都是養駱駝的。聽老人們說, 北京的駱駝早先是蒙古人帶進來的。蒙古人嚮清政府進貢或來北京做買賣, 都是把貢品或貨物用駱駝馱到城北黃寺或外館一帶, 有時卸完貨就把多餘的駱駝賣掉。但大部分的駱駝是老輩子人去口外買回來的。一到春天, 他們把錢交到做蒙古人生意的外館那裏,自己僅帶點路上吃的, 就和外館的人一道奔口外的駱駝市上牽駱駝。那時的年月跟民國以後不一樣, 那時世道太平,人也踏實, 路上雖然也有土匪, 但不劫駱駝。我太爺就是靠去口外販賣駱駝發了傢。我太爺有個本傢兄弟, 人稱陳二先生。他懂些醫術, 給禮王府傢的人瞧好了病, 王爺給他買了好多駱駝和馬。後來陳二先生的駱駝也養到百十來衹。那時門頭溝還沒出煤, 馱煤得上周口店,陳二先生的駱駝專門從周口店給禮王府馱煤, 打頭的駱駝背上插着一面三角形的小黃旗, 上面有竜的圖樣, 表示是給皇傢做事的。當時城裏的馬路不寬,交通挺亂, 但陳二先生的駱駝可以暢行無阻, 誰也不敢攔, 誰也不敢搶。他傢裏有好些王爺送的古玩和字畫。記得我小時候, 有一次他拿着一個鼻煙壺逗我玩, 他把鼻煙壺放進水缸裏, 鼻煙壺能漂着不沉。
拉駱駝的有兩類:
馱腳的和跑買賣的
養駱駝多的叫駱駝主, 也叫掌櫃的,他們雇有一些人專門拉駱駝跑城兒。拉駱駝按"把"計算, 有六衹一把的, 有七衹一把的, 也有八衹一把的。六衹一把的叫小把, 八衹一把的叫大把。一般一把一個人拉, 人手不夠時可以臨時雇人。有的好幾把一起走, 幾個人可以互相幫助。早先裝卸貨物有人幫忙, 一把駱駝還拉到過九衹。進入民國以後, 隨着交通的發展, 對進城的駱駝有了新的規定,衹準三衹為一把。因為六衹一把前後得有六七丈長, 影響城裏的交通, 所以六衹一把的來到城外, 就得分成兩把, 三衹三衹的進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